一、鉅鹿之戰
公元前207年(秦二世三年)12月,秦將章邯、王離率軍40餘萬圍困趙王歇於鉅鹿(今河北省平鄉縣),前往救援的諸侯軍隊屯於鉅鹿城北,見秦軍勢大,無不股慄顫顫,無人敢去迎戰。楚懷王泒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副將,率軍3萬以解鉅鹿之圍。援軍北進至安陽(今山東省曹縣東南)時,宋義因懼怕秦軍,所以找藉口逗留46天而不敢北進!11月,項羽怒斥並殺死宋義,自任上將軍,並率軍北渡黃河(一說為漳河)後,下令全軍破釜沉舟,每人限帶三天口糧,輕將疾進,以與秦軍決一死戰!由於已無路可退,所以楚軍個個以一當十,奮勇爭先,士氣大振,所向披靡,連續九戰九捷,一舉擊潰了四十餘萬的秦軍主力,最後生擒秦軍統帥王離,南殺大將蘇角,帶得秦將涉間自殺而死。經.此一役,基本消滅了秦軍主力,為之後漢朝的統一奠定了良好基礎,並且成就了“西楚霸王”的赫赫威名。
二、城濮之戰
公元前632年,國勢強盛如日中天的楚國欲圖稱霸中原,遂揮師北上;在晉文公勵精圖治之下日漸強盛的晉國為鞏固自身在中原地區的地位,不得不與鋒芒必露的楚軍進行強強對決。雙方戰爭開始後,晉文公藉助當年流亡楚國之時“退避三舍”的承諾,一再向楚軍示弱,讓晉軍後退90裡,以避楚軍之鋒銳。等到誘使楚軍進入提前設好的包圍圈之後,晉軍就集中優勢兵力,對楚軍北進的三路兵馬實行分割包圍、各個擊破,致使楚軍大敗。最終戰爭以晉文公於踐土朝覲周王、會盟諸侯而結束.,晉國成為諸侯之霸主。
三、井陘之戰
此即韓信破趙之“背水一戰 ”。公元前204年,為進一步擊垮項羽在各的割據勢力,劉幫命韓信率領3萬漢軍,在河北井陘口一帶,以"背水一戰,致之死地而後生"的軍事戰略,擊敗了項羽勢力所屬的20萬趙軍,創造了中國軍事史上的一大奇觀,也是韓信卓越智謀和用兵韜略之中的代表性戰例!
四、官渡之戰
公元199年(建安四年)6月至公元200年10月,曹操以2萬兵力扼守官渡要衝,採用一個“拖”字方針,最終徹底擊敗袁紹所部的11萬燕趙精兵。此戰之後,雙方政治、軍事力量徹底逆轉,為曹操最終統一整個北方地區奠定了穩固基礎!.
五、赤壁之戰
東漢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7月至11月,孫權、劉備聯軍共計5萬餘人,在長江河道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帶,以火攻等方式全面擊潰曹操率領的20餘萬(號稱80萬)精兵,取得了最重要的一場偉大勝利!此戰不令是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的著名戰役之一,同時也是“東漢末年分三國”的定鼎之戰,經此一戰,三國成形,天下三分!
六、淝水之戰
又稱肥水之戰。北方強大的統一政權前秦苻堅,親自率領嫡系精銳30萬、其他兵力50餘萬,向偏安於東南一隅的東晉王朝發起了一系列的侵略吞併戰役,一路勢如破竹,攻我不克,晉軍節節敗退。危急關頭,東晉王朝重新起用謝安,並由其率領東晉北府之兵8萬人,迎戰前秦軍隊。雙方相峙於淝水一線,在謝安等人的指揮下,不僅成攻地擊敗了前秦軍隊,而且悉數全殲前秦嫡系精銳部隊30萬人,並迫使50餘萬的其他軍隊叛逃或被消滅。此戰為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經典戰例之一!史上有名的“投鞭斷流”、“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等典故,皆出於此戰之中。
七、昆陽之戰
公元23年(劉玄更始元年、新莽地皇四年)5月底,新莽王朝的大將王邑、王尋等人調集重兵43萬餘人圍困被綠林軍佔領的昆陽城,但在城內數千軍民的死守下,竟然久攻不下。後聞知綠林軍攻破南陽、岑彭投降,劉秀新率三千敢死隊勇士出城突南新莽大軍,並乘亂將其主力擊潰,僅以1.7萬人的微弱兵力,取得了昆陽之戰的偉大勝利。此戰既是綠林軍推翻王莽政權的一次戰略性決戰,也是歷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了最經典戰例之一。
以上在這個戰例,在中國歷史上好象都屬於是先慫後猛、豪氣干雲的歷史時刻。當然,類似的時刻還有很多,可惜在下是實在沒有那麼多時間一一全部都給寫出來了,聊以此幾例暫時充數吧!
一、鉅鹿之戰
公元前207年(秦二世三年)12月,秦將章邯、王離率軍40餘萬圍困趙王歇於鉅鹿(今河北省平鄉縣),前往救援的諸侯軍隊屯於鉅鹿城北,見秦軍勢大,無不股慄顫顫,無人敢去迎戰。楚懷王泒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副將,率軍3萬以解鉅鹿之圍。援軍北進至安陽(今山東省曹縣東南)時,宋義因懼怕秦軍,所以找藉口逗留46天而不敢北進!11月,項羽怒斥並殺死宋義,自任上將軍,並率軍北渡黃河(一說為漳河)後,下令全軍破釜沉舟,每人限帶三天口糧,輕將疾進,以與秦軍決一死戰!由於已無路可退,所以楚軍個個以一當十,奮勇爭先,士氣大振,所向披靡,連續九戰九捷,一舉擊潰了四十餘萬的秦軍主力,最後生擒秦軍統帥王離,南殺大將蘇角,帶得秦將涉間自殺而死。經.此一役,基本消滅了秦軍主力,為之後漢朝的統一奠定了良好基礎,並且成就了“西楚霸王”的赫赫威名。
二、城濮之戰
公元前632年,國勢強盛如日中天的楚國欲圖稱霸中原,遂揮師北上;在晉文公勵精圖治之下日漸強盛的晉國為鞏固自身在中原地區的地位,不得不與鋒芒必露的楚軍進行強強對決。雙方戰爭開始後,晉文公藉助當年流亡楚國之時“退避三舍”的承諾,一再向楚軍示弱,讓晉軍後退90裡,以避楚軍之鋒銳。等到誘使楚軍進入提前設好的包圍圈之後,晉軍就集中優勢兵力,對楚軍北進的三路兵馬實行分割包圍、各個擊破,致使楚軍大敗。最終戰爭以晉文公於踐土朝覲周王、會盟諸侯而結束.,晉國成為諸侯之霸主。
三、井陘之戰
此即韓信破趙之“背水一戰 ”。公元前204年,為進一步擊垮項羽在各的割據勢力,劉幫命韓信率領3萬漢軍,在河北井陘口一帶,以"背水一戰,致之死地而後生"的軍事戰略,擊敗了項羽勢力所屬的20萬趙軍,創造了中國軍事史上的一大奇觀,也是韓信卓越智謀和用兵韜略之中的代表性戰例!
四、官渡之戰
公元199年(建安四年)6月至公元200年10月,曹操以2萬兵力扼守官渡要衝,採用一個“拖”字方針,最終徹底擊敗袁紹所部的11萬燕趙精兵。此戰之後,雙方政治、軍事力量徹底逆轉,為曹操最終統一整個北方地區奠定了穩固基礎!.
五、赤壁之戰
東漢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7月至11月,孫權、劉備聯軍共計5萬餘人,在長江河道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帶,以火攻等方式全面擊潰曹操率領的20餘萬(號稱80萬)精兵,取得了最重要的一場偉大勝利!此戰不令是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的著名戰役之一,同時也是“東漢末年分三國”的定鼎之戰,經此一戰,三國成形,天下三分!
六、淝水之戰
又稱肥水之戰。北方強大的統一政權前秦苻堅,親自率領嫡系精銳30萬、其他兵力50餘萬,向偏安於東南一隅的東晉王朝發起了一系列的侵略吞併戰役,一路勢如破竹,攻我不克,晉軍節節敗退。危急關頭,東晉王朝重新起用謝安,並由其率領東晉北府之兵8萬人,迎戰前秦軍隊。雙方相峙於淝水一線,在謝安等人的指揮下,不僅成攻地擊敗了前秦軍隊,而且悉數全殲前秦嫡系精銳部隊30萬人,並迫使50餘萬的其他軍隊叛逃或被消滅。此戰為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經典戰例之一!史上有名的“投鞭斷流”、“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等典故,皆出於此戰之中。
七、昆陽之戰
公元23年(劉玄更始元年、新莽地皇四年)5月底,新莽王朝的大將王邑、王尋等人調集重兵43萬餘人圍困被綠林軍佔領的昆陽城,但在城內數千軍民的死守下,竟然久攻不下。後聞知綠林軍攻破南陽、岑彭投降,劉秀新率三千敢死隊勇士出城突南新莽大軍,並乘亂將其主力擊潰,僅以1.7萬人的微弱兵力,取得了昆陽之戰的偉大勝利。此戰既是綠林軍推翻王莽政權的一次戰略性決戰,也是歷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了最經典戰例之一。
以上在這個戰例,在中國歷史上好象都屬於是先慫後猛、豪氣干雲的歷史時刻。當然,類似的時刻還有很多,可惜在下是實在沒有那麼多時間一一全部都給寫出來了,聊以此幾例暫時充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