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紅帽的車世界

    首先,中美從公司老闆到員工對辦公室環境的期望迥異。

    辦公室的舒適是美國網際網路公司的基本要求,這種舒適是全方位的,大到公司地址的選擇、辦公室空間的預留、健身等生活場所及設施、餐飲服務,小到辦公桌和電腦及顯示器的配置、靈活的上班時間等。如果是偶然也就罷了,但老楊發現的現狀是,美國公司從投資人到老闆再到員工,都認為這是應該、必須且合理的!對比一下,中國則是全面相反的還差不多。如果公司創始人拿著一大筆錢先用於裝修辦公室、給員工辦食堂,投資人會怎麼想?甚至員工真的會覺得這個老闆靠譜?

    舉個例子說吧,Airbnbn美國總部只有兩三千人,分佈在三個樓;但其實一個888號五層的大樓,起碼一萬多平米,要在中國裝下這兩三千人都是豪華辦公室了!更別說這條街處在舊金山的市中心,租金也是高的離譜。對比一下中國,哪個成立不到10年、去年才剛剛宣佈盈利的公司敢這麼玩?

    第二,算是推而廣之吧,中美公司對“福利”的理解是完全不一樣的。

    中國對“好福利”的企業最大的理解就是一個字“錢”!只要多發錢就能算福利好,其他的都可以是浮雲。華為是公認的高薪酬高付出,加班程度業內聞名,但我不止一次聽到對華為“福利好”的評價——基本上中國的公司“好不好”與加班時間是正比的吧,而公認好福利、很休閒的超大型國企員工又被大家認為競爭力不強。

    但美國就不一樣了,給員工一個能解除後顧之憂的工作環境是起碼且重要的福利,這裡面當然包括適合(其實就是足夠多)的薪酬,但其他肯定還有,包括絕對不多的日常工作時間、合理的假期等等。

    第三,中美對員工加班和工作量的考核迥異。

    Airbnb接待我們的一位負責中國業務的總部工程師這麼介紹他的日常:“早晨一般9點多起床,然後10點半左右出發,11點前後到公司。處理一下郵件什麼的,12點去吃飯。然後下午工作,大約7點左右下班。”當我們問道是否加班時,他表示,如果有一些緊急專案當然也會加班,但這種情況並不多見。

    差不多先這些吧——雖然不免有點以偏概全,但中美企業對員工福利的差異可見一斑。

    那麼,在我們眼裡身在福中的矽谷網際網路員工們,又是如何看待這一點的呢?他們會覺得自己在“享福”或者養老嗎?

    答案是不!

    到底怎麼叫“用好人”?矽谷網際網路人如何看待高福利與競爭力的關係

    無論是去年還是今年,當老楊問到接觸到的矽谷網際網路員工對這些福利的態度是,他們的普遍態度就是:這是他們應得的。

    從這些員工的言談話語中,大概能體現出這麼幾個意思:

    在矽谷,這些福利是標配。如果哪家公司沒有這些福利,那肯定招不到優秀的人才;招不到人還談什麼企業發展?

    2. 大家只看到了這些公司的高福利,但卻沒有看到能夠有資格享受這些高福利的人,本身就是頂尖的人才。以Airbnb為例,據其員工介紹,今年應屆畢業生,Airbnb收到高達1.6萬份簡歷,面試了兩三千人,但實際入職的只有20人!換言之,這些人本身就是×××挑一的社會精英,為什們沒有資格享受最好的福利待遇?接待我們的工程師不無自豪的說,能來Airbnb的人,誰手裡沒有幾個Offer?誰每月不接到幾個獵頭的電話問在這邊是否不開心、有沒有興趣換個地方?

    3. 在人員效率上,他們的看法並不一樣。國內企業的管理者的常規思維是:用較低的成本起步,發展之後逐步提高福利待遇、尋找更牛的人,如此迴圈。但矽谷的基本邏輯是:不尋找最好的人,公司怎麼能有發展呢?因此,國內公司的基本思路是把人的效益用到極限;但矽谷公司的基本思路,卻是讓員工在一個相對寬鬆的環境下,發揮出最大的創造性!

    對比到這裡,老楊想起來一句話:所有的企業管理教科書都認可和強調,“選好人、用好人、最大限度的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是企業成功的關鍵。”但到底怎麼叫“用好”,這還真是個問題。

    思路決定方向!中美視角和體驗差異背後的思維邏輯

    曾幾何時,中國的網際網路業務風起雲湧,所謂“新四大發明”給華人巨大的自信心,包括人工智慧之類的未來在中國的說法也甚得人心。但顯然,這種觀點並未得到矽谷年輕工程師的認同。

    在Twitter,很難避免地,我們聊起了Twitter無法在中國開展業務。Twitter一個工程師很西方地聳聳肩,說:“這個不是我們能決定的事情,沒辦法;不過,我們還有世界其他一百多個國家呢……”能看出來,這是在Twitter的華人很自然的想法,沒有矯情、也沒有什麼可遺憾的,一種很自然的想法。

    類似的情況在Airbnb也類似。聊起中國的業務,有同去的國內朋友介紹他的體驗,說在中國的體驗並不好。Airbnb中國區的朋友很真誠地表示歉意,但言談話語之間,他們還是很自信地認為,憑藉全球190多個國家的經驗,他們在中國也會取得成功。

    簡單說吧,中國的網際網路產業,生而中國、興而中國、往往衰也中國,即使在中國成功了甚至壟斷國內,也很難走出國門——看看百度和微信就知道了。換言之,99.9%的中國企業的目標,不需要稱霸中國,只需要被BAT收購就心滿意足。但矽谷的創業公司,從誕生的那一天起,看的就是全世界的業務,就是懷著為全世界人民的理念——這個還真就不是口號,從老闆到員工,就是這麼想的。

    這種差別,在死亡線上掙扎的初創企業估計看不出什麼區別——甚至老楊認為這些很可能導致矽谷創業企業的死亡率要高於國內;但對走過小康的公司來說,是否就是中國尚未產生太多“偉大”網際網路企業的瓶頸所在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註冊英國商標需要什麼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