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不會遲到但會缺席
-
2 # 興趣亦然
兵符又叫虎符,古代皇帝調兵遣將用的兵符,用青銅或者黃金做成伏虎形狀的令牌,劈為兩半,其中一半交給將帥,另一半由皇帝儲存。只有兩個虎符同時合併使用,持符者即獲得調兵遣將權。
虎符最早出現於春秋戰國時期,當時諸侯國的國君發給的銅製調兵憑證通常鑄造成一隻奔跑的猛虎,寓意威猛以及進軍神速。
我們印象中,虎符應該是極為稀少的,只有最高層的將領才能擁有虎符,實則不然!
1973年在西安郊區北沉村出土了戰國時期的杜虎符,杜虎符上鐫刻有這段銘文:“兵甲之符,右在君,左在杜(杜是地名,古代秦國杜縣)。凡興兵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會君符,乃敢行之。燔燧之事,雖毋會符,行殹。”
從這段話可以看出,當時郡縣一級的官員就擁有專屬的虎符,一半在自己那裡,一半在國君那裡。並且要調遣士兵超過50人的話,就要向國君申請並得到國君那塊虎符方可調兵。但如果遇到突發情況,不必要拿到另一塊虎符也能用兵。
虎符在歷史上曾經多次被別人另作他用,比如說戰國之時魏無忌竊符救趙的故事!
長平之戰後趙國元氣大傷,秦軍乘勝追擊大軍圍困趙國首都邯鄲,趙國連忙差使者向魏國、楚國等國家求助。
魏國國君懼怕秦國報復,不敢出兵救援趙國。而魏國公子信陵君魏無忌卻執意要援趙,於是他就透過魏王的寵妃如姬的幫助盜走了魏王掌管的半塊隸屬晉鄙的虎符。隨後魏無忌找到了晉鄙,取走了晉鄙的十萬大軍,抽取8萬精兵良將前去救援趙國。
歷史上像竊符救趙這樣的事情發生過非常多次,所以為了防止虎符盜用或者偽造,歷代的虎符上都做了很多的“防偽措施”。
竊符救趙
措施一:切面不平整
一分為二的兩塊虎符合符的切面通常都是設計成凹凸不平的樣式。此外還需要做到兩個虎符合在一起之後又能嚴絲合縫,宛若一塊未被分割的整體。
這樣的設計使得就算偽造者得到虎符的原件,也很難完美複製。
措施二:錯金
錯金是指一種金屬絲鑲嵌的工藝,用金銀絲在器物的表面上鑲嵌成花紋或文字。錯金在古代是一項極為複雜的技術。
就如下面這張圖一樣,古代的虎符的銘文篆刻一般都是用錯金技術。使用這種稀少且複雜的工藝,能極為有效地防止他人偽造。
上述這兩種措施,基本上就斷絕了大部分人偽造虎符的念頭了!
最後再來說說虎符的使用歷史吧!
虎符誕生於春秋戰國時期,秦朝、兩漢、三國以及魏晉南北朝都延續了這一制度。
到了唐朝之時,為了去胡化氣息,唐朝開國皇帝李淵開始“追封其先祖”。李淵追封老子李耳為聖祖,漢代飛將軍李廣為先祖,李淵的冊封直到晉末涼武昭王李皓為止。
在李淵追封的一大堆“先人”之中,有個人叫做李虎(西魏左僕射)。為了避諱,李淵廢除了中國古代使用千年的虎符,改為使用魚符。武則天時期,魚符又被改為龜符,不過龜符僅是曇花一現,這一時期過後就又改了回去。
無論是龜符還是魚符,唐朝時期的兵符除了調遣兵馬的職能外,還象徵著地位。三品以上的官員的魚符被稱作“金魚”,以下的稱作“銀魚”。可以說,在這一時期,魚符就是身份的象徵。
到了宋朝之時,魚符被廢除,自此之後調兵遣將使用的是金牌。當年,宋高宗調回岳飛用的就是金牌,金牌於宋時已經替代兵符行使調兵之權。
(秦檜)言飛孤軍不可久留,乞令班師。一日奉十二金字牌。飛憤惋泣下,東向再拜,曰:‘十年之功,廢於一旦。
-
3 # 自若漂流瓶
一、虎符上的“密碼”
兵符,也叫:虎符。古代皇帝為了保障自己的利益,在製作虎符的時候,會有意雕刻一些奇怪的字元。
這些字元要麼表示皇帝的生日、要麼表示有利的天機、要麼表示一些獨特的寓意符號。這種“密碼”,無疑提高了虎符的安全性和仿製的難度。
二、虎符的材質、形狀不一每個朝代的虎符,基本都不一樣。例如:秦、漢、晉時期的虎符,以黃銅為主;隋唐以後,“虎符”更是變化多樣,有麟符、魚符、兔符、甚至龜符。
虎符的材質和形狀不一,大大提高了仿製的成本和難度。
三、虎符往往要搭配詔書使用在古代,僅僅只有虎符還不行,將士們除了認虎符,還要認皇帝的詔書,二者缺一不可。
只有同時拿去虎符和詔書,軍隊才會聽從調遣,否則是沒有用的。
四、舉報制度是穩定的保障在大多數朝代,如果發現有仿製虎符的行為,一旦被人舉報,舉報者都會得到豐厚的獎賞;而仿製虎符者,說不定就被株連九族。
這一獎一懲的制度,也是保障大部分人不敢仿製虎符的重要手段。
-
4 # 海中巖hahaha
不是不敢仿製,也不是不能仿製,而是仿製了就是死罪,仿製的過程風險太大。找做假古董沒有做不了的,但幹這活的也都知道是死罪,專業做的了人不敢接,接下這活做了也有錢賺沒命花,一定會被滅口。就算真的能找到人做,實用性也不強,首先要先有機會拿到原件,有這條件的人本身就不多,能拿到直接反了就行,不用再麻煩去做個假的了吧。想造假的人肯定是當時有機會拿到兵符,但當時沒機會帶走用,先造個假的,以後再用,這樣得提前很長時間做計劃,就是早準備造反,準備工作一直在做的,那就直接準備控制部隊就行了,用兵符就是原來沒有準備的人突然拿兵符調兵,比如信陵君。如果是一個將軍準備造反,要做的事不是去做假兵符或者偷兵符,而是直接收買帶兵的人,用不著兵符就能搞兵變。別說是拿個假兵符就算是偷真兵符去調兵,軍官萬一不聽令還是成功不了,所以信陵君要帶朱亥準備,不聽令就殺,其實信陵君就算拿個假兵符也沒有多大不同,晉鄙也不是因為發現兵符是假的不聽,而是懷疑兵符來源是否正當,也就是說兵符能不能有用,很大程度還是由拿兵符的人是否值得信任決定的。不是隨便有個人偷個真兵符就能辦事,真的都不一定行,造假就更是如此了,成功機會太低,造假收益不高就沒人去造假了。
-
5 # 風停霧染在人間
古代用的兵符,有用銅做的,也有用玉做的,大部分做成老虎的形狀,所以又稱虎符。兵符一分為二,右半在囯君手裡,左半在統帥手裡,只有將二者合二為一,完美結合在一起,才可以調兵。其實,兵符在製作的過程中也考慮到了被仿製的可能性,所以在兵符上會刻有特殊的字母戓文字。
兵符作為調動軍隊的物件,不是一般人能接觸到的,所以仿製根本就無從談起,即便是見過的人,短時間內對它的大小尺寸質地也不可能很快掌握,仿製也有一定的難度。再者,即便是從皇帝手中拿到兵符去傳令的人想要仿製,從時間上也來不及。
能仿製這種兵符的人一般都是做手工業的普通人,沒有皇帝的詔書,他也不敢仿製,這可是殺頭的死罪。就好比今天你要刻一枚公章,必須到警察局備案,帶上有關證明,刻章的才敢給你刻。
再有,兵符實行的是一地一符,並不是拿一個兵符就可以調動全部的軍隊。所以,冒這種殺頭之罪去仿製一個兵符,一般人沒這個膽量,即便是仿製成功了也會很快暴露。仿製兵符的目的就是為了調動軍隊,這無疑是為了謀反或發動兵變。如果自己手中不掌握軍隊,是很難成功的。
-
6 # 嗨嗨的泥子
沒人仿製兵符,一是沒必要二是有難度。為什麼沒必要呢,沒事弄個虎符不是找死嗎,誰也不是生來就想造反當皇帝的,被發現了還要送命。普通人的話拿了虎符也不知道怎麼用,有點成就的為了弄個兵符葬送前程甚至性命不值當,所以沒有必要。有難度就好理解了,兩半和起來才有用,能見到都難。本身虎符製造就極為精巧,仿製難度就更大了,還有防偽標誌要能和在一起。難度大也沒必要當然就沒人去作假了。
-
7 # 淡泊往事如雲煙
是有二個原因,古代兵符沒人敢仿製!
這古代的兵符,是古代將軍調動兵馬的憑證,這兵符是分為二半的,就是兵符分陰陽,平時的時候,是由皇帝自己掌管,皇帝需要動用兵馬的時候,會把兵符的一半,暫時放到將軍手裡,讓將軍指揮兵馬。
古代將軍雖然在必要時,掌握一半的兵符,但古代將軍也不敢有反叛之心,兵符分陰陽,陰符是古代將軍調兵用,陽符皇帝自己掌握,陽符能調動皇帝手下的所有軍隊。所以在古代,兵符沒有辦法仿製,因為陽符始終在皇帝手中,如果敢仿製兵符,那在古代是滅門之罪,誅九族的罪。
這兵符是古代鑄造工藝,就是用模具,鑄造而成,這兵符做出來之後,那這唯一鑄造兵符的模具,就會被徹底消毀,所以這兵符是獨一無二的,模具被毀了,跟本沒人能仿製了兵符,就古代那純手工藝,根本不可能仿製出來一模一樣的模具。正是這獨一無二的特徵,兵符是不可能被仿製的,因為在兵符上,還有特製的圖案,這圖案也是獨一無二的,手工畫上去,用特殊工藝,把圖案保留在兵符上。
古代將軍拿著的兵符,夠級別的將領,都可以看見,如果敢拿個仿製的,馬上就穿幫了,假兵符也調動不了兵馬,反而會被殺,因為古代將領,只認兵符,不認人。
回覆列表
別小看古人的智慧,兵符這種重大道具豈能說偽造就偽造?
一般說的兵符“虎符”是一式兩份,兩份能拼到一起才有效,你不知道另一份長啥樣自己憑空想象麼?古代又沒有照相機和CAD,不知道尺寸和樣式是沒辦法仿製的。
而且,要造反,未必需要用虎符。
唐朝就有一次經典案例:揚州叛亂!
當時是武則天時期,當時宰相裴炎的外甥薛中章先找裴炎討了一個揚州巡查的差事,到了揚州後就把當地長官逮捕入獄。這時叛亂主謀李敬業再去揚州,薛中章以揚州巡查的名義認可了李敬業做揚州長史,這幾人一唱一和,迅速就掌握了揚州兵權和治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