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匈奴這件事沒有應不應該,只有打出了什麼結果。戰國後期,趙國的國力與武帝時期的大漢王朝相此,可謂雲泥之別,面對匈奴的侵襲,尚能以李牧為將多次擊敗匈奴,取得了穩定北方邊境,避免兩線作戰的好結果,可以說趙徵匈奴是正確的吧。始皇帝方一統天下,對東方六國故地的統治尚未鞏固的情況下,立即遣蒙恬率三十萬大軍北擊匈奴,後人對此沒什麼非議。到了武帝時期,北征匈奴、南平閩越嶺南,不僅開疆拓土,遠播中華文明,更完成了漢民族的融合與形成,他的偉大功業為啥招來了議論呢?我覺得怕是與武帝的用人有關吧。武帝用韓安國、王恢等人為將平閩越時沒人議論,因為韓安國、王恢等老將或出身於舊貴族或世家名門,他們取得軍功在傳統官僚和文人看來是正常的,天經地義的,不存在消耗國力的問題。而用衛青、霍去病等人為將北征匈奴,就有人議論紛紛了,因為衛青、霍去病出身卑微,且與武帝有姻親關係,更因為韓安國、王恢、李廣等世家將領或不被重用,或戰績太差,被出身低層的年輕人全面壓制了。衛青、霍去病為代表的一大批年輕將領如同火箭一般的晉升速度,讓一眾傳統官僚人人自危,也阻擋了大批文人進入朝庭中樞的路,這就是在拉仇恨啊。至於消耗國力等理由,絕對是政治正確,是事實,也應該反思。但如果北征匈奴的輝煌功績是李廣、韓安國、王恢等將領創造的呢?或李廣得封萬戶侯並官拜大將軍呢?一將功成萬骨枯就是歷史必然了吧。漢匈戰爭是不可避免的,武帝不主動發動單于也會主動挑起,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我們不應該討論這場戰爭該不該打,而應該感恩武帝打贏了這場戰爭。武帝一生,平閩越、定嶺南、徵匈奴、通西域,夯實了中華民族大一統基業最堅固的基石,豐功偉績,光耀千秋。
伐匈奴這件事沒有應不應該,只有打出了什麼結果。戰國後期,趙國的國力與武帝時期的大漢王朝相此,可謂雲泥之別,面對匈奴的侵襲,尚能以李牧為將多次擊敗匈奴,取得了穩定北方邊境,避免兩線作戰的好結果,可以說趙徵匈奴是正確的吧。始皇帝方一統天下,對東方六國故地的統治尚未鞏固的情況下,立即遣蒙恬率三十萬大軍北擊匈奴,後人對此沒什麼非議。到了武帝時期,北征匈奴、南平閩越嶺南,不僅開疆拓土,遠播中華文明,更完成了漢民族的融合與形成,他的偉大功業為啥招來了議論呢?我覺得怕是與武帝的用人有關吧。武帝用韓安國、王恢等人為將平閩越時沒人議論,因為韓安國、王恢等老將或出身於舊貴族或世家名門,他們取得軍功在傳統官僚和文人看來是正常的,天經地義的,不存在消耗國力的問題。而用衛青、霍去病等人為將北征匈奴,就有人議論紛紛了,因為衛青、霍去病出身卑微,且與武帝有姻親關係,更因為韓安國、王恢、李廣等世家將領或不被重用,或戰績太差,被出身低層的年輕人全面壓制了。衛青、霍去病為代表的一大批年輕將領如同火箭一般的晉升速度,讓一眾傳統官僚人人自危,也阻擋了大批文人進入朝庭中樞的路,這就是在拉仇恨啊。至於消耗國力等理由,絕對是政治正確,是事實,也應該反思。但如果北征匈奴的輝煌功績是李廣、韓安國、王恢等將領創造的呢?或李廣得封萬戶侯並官拜大將軍呢?一將功成萬骨枯就是歷史必然了吧。漢匈戰爭是不可避免的,武帝不主動發動單于也會主動挑起,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我們不應該討論這場戰爭該不該打,而應該感恩武帝打贏了這場戰爭。武帝一生,平閩越、定嶺南、徵匈奴、通西域,夯實了中華民族大一統基業最堅固的基石,豐功偉績,光耀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