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千百萬年

    歷史有時是一本書,有時是一句成語,有時是一顆字。是一本書了還在編寫的程序中,是一句成語了還在發展的醞釀中,是一顆字了就是對上下五千年文明的“上下”二字變化的看法中。

  • 2 # 大愛無悔

    說起這方面的理解,我們首先得承認理解肯定不是同一的,不盡人意的。

    理解上的不同,以我看可大體分為兩類:

    1. 篤信不移的。

    想想大元帝國王朝氣壯山河的歐亞雄風和大清帝國開疆擴土的浩浩蕩蕩,再聯想一下一統天下之始祖秦始皇說過的一句話(大話秦始皇影視劇裡一句話):

    朕統六國,天下歸一、築長城、鎮九州龍脈、衛我大秦、護我社稷。朕以始皇帝之名在此立誓,朕在,當守土開疆。掃平四夷,定我大秦之基。朕亡,亦將身化龍魂,佑我華夏永世不衰!此誓,日月為證,天地共鑑,仙魔鬼神共聽之......

    天啊!讀一讀吧!

    讀了這些方塊字整齊排列的漂亮句子沒有幾個人不會激動得不渾身發抖!畢竟,千年不變的方塊字如同易燃的感情符號早已融入了我們的肌膚,所以我們沒有理由不相信這樣醍醐灌頂佳句的確能點燃了千千萬萬青年人的熱血----“那可是咱家的皇帝”親切感油然而生,必“發見於外”!

    2. 懷疑論的。

    馬克思在論《路易·波拿巴的霧月十八日》裡說過“人民創造了歷史”。

    由於上個世紀曆史的緣故,在我們這片土地上仍有百分之七八十之多的人們仍深信不疑馬克思這句話,也包括這些歷史懷疑論者。

    他們這些懷疑論者不是不相信歷史是由人民創造的,但卻不太願意相信所讀的歷史,因為他們認為:編寫的歷史(資料)基本都是歷朝歷代御用文人杜撰的,所以不大能代表底層人民。

    他們會悄悄說著:中國的歷史是勝利者書寫的,是王公貴族帝王將相的歷史,根本不屬於人民的,也不代表人民所創造的那種歷史。中國歷史的幾次高峰更多的時候是應該(如古賢孟子)說的:君視民如草芥,民視君如寇仇”。

    甚至於人人都會像皇帝一樣的覺悟,對於為遼闊富饒的大好河山呀,社稷呀而戰,他們更是心生疑惑,認為帝王和百姓更多的時候是處於“國不知有民而民不知有國”水火不容的狀態。

    他們會以唐代詩人杜甫詩舉例,這詩人恰巧也曾是這樣寫的:

    “寂寞天寶後,園廬但蒿藜,我裡百餘家,世亂各東西。存者無訊息,死者為塵泥....永痛長病母,五年委溝溪, 生我不得力,終身兩酸嘶, 人生無家別,何以為蒸黎”----

    當然,這裡我們也可以看出這位詩人關心的不是帝王家的戰爭而是他家鄉百戶人家的村落已經沒有活著的人了,更可憐的是生育了他的媽媽------被盤剝一生,辛苦艱難而最終還是死於野外。.......

    關於理解上的觀點正確與否,因超出了本題,就不多說了。

    再見

    我也得去為每日的生存奔波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老師拒絕單獨給學生補課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