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胃腸健康科普張醫生
-
2 # 普外科曾醫生
腸道的結節是一種籠統的稱呼,我們更多的稱呼為腸息肉樣的病變,指的就是從腸道里面長出來的隆起性的新生物。正常情況下,腸粘膜是光滑的,不會有新生物,所以如果腸道有結節,那肯定是不正常的。引起腸道結節的原因有慢性腸炎,增生性息肉,幼年性息肉,淋巴性息肉,腺瘤,腫瘤等等。那麼如何區分這些結節是良性還是惡性的呢?主要從臨床表現和檢查來區分:
1.臨床表現良性結節一般很少出現症狀,偶有腹脹,腹痛等腹部不適的症狀,而惡性腫瘤可出現便血,黑便,腹痛,體重減輕,大便習慣改變,腹瀉與便秘相交替,晚期可以出現腸梗阻,甚至腸穿孔等症狀。如果合併遠處轉移,可以出現全身疼痛,肝區疼痛,貧血,發熱,腹水等不適。
2.腹部體徵良性的結節一般都是比較小的,腹部沒有陽性的體徵,而惡性的腫瘤有時可觸及腫物,一般質地較硬,活動度差。有時候可以摸到腹股溝或者鎖骨上腫大的淋巴結。如果是直腸的佔位性病變,從肛門可以摸到病變,惡性的腫瘤質地硬,活動度差,退指的時候手套有血染。而良性的結節質地柔軟,活動度好,有的結節帶蒂。有經驗的醫生,透過肛門指徵就大致可以判斷腫物的良惡性。
3.腸鏡檢查腸鏡檢查是診斷腸結節良惡性的主要手段,腸鏡檢查可以觀察整個大腸,直視下觀察結節的大小和形態。一般良性結節直徑小,表面光滑,活動度好,帶蒂;而惡性的結節直徑大,表面毛糙,活動度差,寬基底,腫物表面可見潰瘍或者出血。同時,腸鏡下可以取病理活檢,從結節上面取一小塊組織,送去病理科化驗,如果顯微鏡下發現了癌細胞,那就可以確診是癌症了。
4.其他的檢查其他的檢查包括下消化道造影,CT,MRI和PET/CT等手段,這些檢查都有提示作用。下消化道氣鋇雙重造影,腸癌可表現為充盈缺損,腸壁不規則,腸道狹窄等等。良性的腸息肉可表現為帶蒂活動的腫物。CT和MRI檢查可發現惡性腫瘤的浸潤範圍,有沒有淋巴結轉移,肝臟和腹腔有沒有轉移。而良性的結節在CT和MRI上面一般沒有陽性的影像學表現。PET/CT可以檢查全身有沒有腫瘤,腫瘤細胞代謝活躍,攝取值高。良性的病變一般攝取值低。這些輔助檢查都只能起到提示的作用,最終的確診手段還是腸鏡取病理檢查。
腸道結節的治療原則不論是腸道的良性結節還是惡性結節,都需要處理。因為良性的息肉也有惡變的可能,特別是腺瘤性息肉,所以腸鏡下發現的息肉,均建議腸鏡下切除,早期治療,防止癌變。息肉切除後,需要定期複查腸鏡,因為息肉有可能再發。
惡性的結節需要根據腫瘤的分期,做出相應的處理措施,如果腫瘤分期較早,建議手術切除,術後根據病理分期,決定是否需要化療和放療。如果腫瘤已經出現廣泛轉移,沒有手術機會,那麼建議化療,控制病情,延長生命。
綜上所述,腸道結節需要引起重視,區分良惡性是關鍵,良性結節切除後預後好,惡性結節需要根據病情,做出最佳的治療方案。
-
3 # 穆赫蘭道123
腸結節指的是腸粘膜表面向腸腔突出的隆起性病變。臨床上一般叫腸息肉。
病理分為:1.幼年性息肉:多見於10歲以下的男性兒童,組織學上表現為分化好而大小不規則的腺體。
2.增生性息肉:最常見,一般不發生惡變。
3.淋巴性息肉:又稱良性淋巴瘤
4.炎症性息肉:是由於腸黏膜長期慢性炎症引起的息肉樣肉芽腫
5.腺瘤:分為管狀腺瘤,絨毛狀腺瘤及混合型。
腸結節鑑別:從X線鋇劑檢查來說,良性的腸息肉顯示腸內充盈缺損,而腫瘤病變部位除了充盈缺損外還有粘膜破壞,腸壁僵硬,腸腔狹窄等腫瘤徵象。從腸鏡下表現來說,良性的息肉表現為球形、梨形或有分葉多有蒂,表面多光滑或有糜爛滲血;惡性多呈分葉狀,表面欠光滑,其上有糜爛性壞死灶,觸之易出血。當內鏡下懷疑病灶,需內鏡活檢取活組織,如病理為惡性可確診。
回覆列表
你好,我是一名胃腸外科醫生,您所描述的腸結節應該是腸道腫物吧?腸道內腫物一般指腸粘膜表面向腸腔突出的隆起性病變,包括有腺瘤、腫瘤、兒童型息肉、炎症息肉及息肉病等。從病理上來看,其內容不一,有的是良性腫瘤,有的是炎症增生的後果。但由於肉眼看來大體相似。
腸道腫物以息肉多見,大多是良性,治療方法可以選擇腸鏡下電凝切除術。
腺瘤樣息肉或者家族性息肉病有癌變的機率,所以需要在腸鏡下鉗夾活檢,做病理切片明確腫物性質。
腸道內結節腫物需要慎重,及時複查腸鏡,排除惡變可能,做到及時發現,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