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海克托爾君
-
2 # 深漂小百姓
公積金是一項很好的福利,政府單位、國企、外企、以及很多民企裡面的大部分人群是可以從公積金裡面推算出工資的,當然推算出來的也都是稅前工資不是拿到手的工資,但是還有很多是推算不出來的如一些私企以及高薪人士。
正規單位普通員工用公積金可以推算工資為什麼這麼說了,因為中國公積金的購買基數為你上一年度總收入之和再除以12個月,然後平均下來就是每個月購買公積金的基數。然後中國規定公積金購買的比例為5%—12%,具體你工資多少從購買的公積金裡面就完全可以推算出來。具體公式為:
每個月公積金到賬金額除以2,然後再除以購買公積金比例
舉個例子,張三每個月公積金到賬2400元,公司及個人購買比例各為12%,那麼張三每個月的稅前工資是多少了:那就是2400除以2等於1200,然後1200再除以12%等於10000,從上面的結果換算可以得出張三每個月的稅前工資為一萬。
高薪人士推算不出來因為每一個城市公積金及社保都有一個封頂制度,像深圳的話就是購買基數最高不能超過上一年度社平工資的三倍,像深圳2020的社平工資為11620。那麼個人購買公積金最高基數為11620×3=34860,公積金到賬最高不能超過8366(34860×24%),意思就是說如果你每個月的工資超過34860那麼是從公積金裡面推算不出來你的稅前工資的。
例如王四每個月稅前工資為十萬,但個人公積金到賬為8366,從公積金裡面只能推算出他的工資為34860,這是與他稅前工資嚴重不符的。
所以很多高薪人士是不能拿住房公積金推算工資的。
大部分私企不能用公積金推算工資雖然中國實行公積金制度,但是很多私營企業沒有購買,就算購買也是按當地最低工資標準以及最低比例購買,這部分人群是沒有辦法用公積金推算工資的。
例如馬六在深圳一家工廠幹活,每個月稅前工資有8000,但是他的住房公積金到賬才220,為什麼怎麼會這樣了?原來他們工廠給他購買住房公積金是按深圳最低工資標準2200購買的具體為:深圳最低工資標準2200×公積金最低比例5%×2(個人+工廠)=220,如果從每個月到賬220的公積金推算他稅前工資才2200,這就與他實際8000工資不符。
由於住房公積金不是強制性購買,所以說很多私營企業是沒辦法用公積金推算稅前工資的。
最後總結一下:正規單位或者企業普通員工可以用公積金推算稅前工資,高薪人士無法推算,不正規的私企也無法推算!
-
3 # 回望秋
公積金的確能推斷出工資數額。
公積金數額÷3÷0.06=工資
簡單表述,容易理解。
公積金繳納是按照比例的,事業單位,個人繳納6%,單位繳納12%,也就是說,個人交一份,國家幫你交兩份。
如果你知道公積金數額,那麼就非常簡單了,用你的公積金份額,除以三,得到的數額,再除以6%,也就是0.06,得出的資料,就是你的工資數額了。明白嗎?
公積金數額÷3÷0.06=工資
當然這是事業單位的資料,一些企業會有所區別,企業繳納的公積金,比例一般由企業制定,可能是7%8%9%10%11%12%,都有可能,所以,企業的情況,應該具體分析,但是,演算法都是這樣的演算法。
公積金是一項非常好的制度。
1、員工離職時是可以提起的;
2、子女購房時可以使用;
3、低保困難戶可以補貼自用;
4、在遭遇重大疾病可以支付醫療費用;
5、可以用於領取養老金;
6、可用於申請購房貸款;
7、可以用於支付房租;
8、可以用於自建房;
9、可以用於大修自住房屋。
-
4 # 東嶺財經
從公積金來推斷工資是一道簡單的、已知部分求整體的算術題
公積金的金額,是按照一定比例和計提基數計算的。
計提比例有一個範圍,具體是5%-12%。單位在這區間確定比例後,個人和單位各承擔相同比例。比如單位確定的比例是10%,個人和單位均承擔10%。當然,實踐操作中,也有個人多承擔的,也有單位多承擔的,也有單位不承擔的。
計提基數也有一個範圍,最低基數和最高基數,每個地市有差異。如果個人的工資在這個基數範圍內,則按個人應發工資為計提的基數。比如濟南市區2021.7-2022.6期間住房公積金月繳存基數最低為1910元,最高為27098元。
知道了個人每月公積金繳納的金額和具體的比例,就大體能計算出個人的應發工資總額。比如,已知個人公積金計提的比例為12%,個人每月扣的公積金是1200元,則大體能推算出月度應發工資為10000元(1200/12%;如果計提的比例為6%,則推斷工資應為20000元/月)。
一般情況下,知道繳納的金額和計提的比例,工資是大體能推斷出來的。但以下情況不好推斷:一、單位不按應發工資資料為月度繳存基數
比如按最低的基數、按基本工資為基數、全公司按某個基數、根據員工不同的職級採用不同的基數。在這種情況下,知道繳存的金額和比例,計算出個人的工資資料與實際有差異,甚至大相徑庭。
二、除工資外的獎金、績效、補貼等計入基數
這個計算後的應發工資,與日常的應發工資,存在差異,當這個獎金、績效、補貼等佔比較大時,這個差異也可能較大。
三、個人的工資超過了最高基數
這個時候雖然計算不出該人的工資有多少,但能夠大致推斷該人工資較高。還是以上述濟南的資料為例,比如某人月度收入5萬/月,其住房公積金的繳存基數只能是27908元。
四、以員工上年的工資收入為繳存基數,而不管當年是否有變化
員工當年工資收入與上年工資收入有較大差異時,知道計提比例和繳存的金額,計算的工資也不是當年的資料。
另外,還有不交住房公積金的,這個就更無法判斷其工資收入了。
如果是國企、上市公司、規範企業,則可以從員工月度繳存的公積金和比例比較容易或大致判斷出其工資或工資性收入;如果是不規範的企業,不但從公積金的繳存資料,甚至從其社保繳費資料、納稅申報資料也不能判斷其工資性的收入情況。 -
5 # 優了個咪的
能啊,公積金繳存是有比例的,從一個人工作的單位可以推算出公積金繳存的百分比,再用這個百分比和實際繳存的金額就可以推算出工資多少!
-
6 # 大灣區只有一個保溫杯
可以的,看你們單位的繳交比例,比如百分之12最好算了。如果是每月扣1000,那就說明你去年應得收入是10萬,注意是應得不是實得收入。你只要知道自己去年的總收入/12=月平均工資,公積金/月平均=繳費比例,這樣只要知道他們的公積金數,就可以推斷出公司其他任何人的收入了。
-
7 # 寧死不979
不能。單位裡會計都是幹什麼的?就是應付你提出這樣的疑問的。
1,單位怎麼發放工資?單位給職工發放工資,不會痛痛快快的整塊計算,必定給一部分,算是工資,另外一部分,算成績效。一開始可能按照執行勞動合同和你的約定,過不了幾天,就會宣佈,進行工資體制改革,一般是最低工資作為工資,其他作為績效或者獎金。
2,單位怎麼計算績效?那麼,什麼是績效?由領導說了算。他們肯定組織大家討論,其實是白搭,最後還是領導決定,之所以讓大家開會,只不過是動員,讓大家鼓足幹勁,力爭上游,於是,885,改成了996,那還算不錯,疫情來臨,像我們醫療機構,可能是10、10、7,這個時候,績效也不提了,提倡的是奉獻。
3,單位怎麼繳納社保?硬碰硬 ,年輕員工,按照最低工資上社保,單位肯定是繳納的,至於績效這一部分,許多老闆就動起腦筋、做了手腳,不可能老老實實給你繳納。你想想,如果按照當地最低工資,比如1200,單位繳納社保可能只需要繳納200多,而按照實際工作5000元繳納,單位可能需要多繳納幾百元,老闆肯定心疼蛋疼。
4,個人怎麼爭取權益?老闆和員工,是一對矛盾。維護自己的合法權利,是員工的權利。
老婆就是這樣。上班的地方,是社群衛生服務中心,臨退休,反反覆覆到稅務局、社保中心,核對自己的資訊,結果發現出入很大,就是工資交稅的錢不少,單位繳納社保卻是最低的。單位自知理虧,多次給予補償,去年退休,今年還有這樣的錢,那樣的錢。
-
8 # 老韓閒聊
理論上是可以的,因為公積金繳存基數和比例是確定的,如果你公積金被扣1200元,繳存比例是12%,那麼你的工資就是10000元。
但是,這涉及到所在單位的財力,財力不同,繳存基數和比例有高有低,公積金也就有多有少。如事業單位,有的把年終獎等全部納入繳存基數,即使繳存比例也是12%,公積金自然要高,而有的單位沒錢,就壓低繳存基數,減少公積金的支付。在民辦企業,一般只把職工基本工資作為繳存基數,而且繳存比例也控制在5%~8%之間。
一般是計算個人所得稅時工資基數高,便於“多收",而計算公積金時工資基數則比較低,目的是“少支"。如果把兩者統一起來,就有說服力。公積金不“公"的現象,還將長期存在,只有經濟社會的進一步發展才能解決。
-
9 # JustHMO
當然!
公積金除以扣除的百分比就是你的工資了。
比如公積金扣1820塊錢,比例是12%
那麼工資就是1820÷12%=15166.67元人民幣!
你們那些公積金+補充公積金上萬的就不說了,超出我的認知了。向你們學習!
-
10 # 豪安看財經
依公積金推斷工資是不靠譜的。
依照現行公積金管理條例,公積金非企業必繳款項。有的企業依當地釋出的比例繳存;有的企業形式性的按員工級別給予部分的繳存,比如月度300/500/700元等;同一地區在下發的檔案中出現彈性的區間,例如2020年北京的住房公積金年度執行繳存比例為5%至12%,在這種情況下是可能推斷出工資金額來的。住房公積金繳存基數有上下限。假定在執行繳存比例確定的情況下,在上下限之外的部分工資是不能透過比例匡算出來的,以2020年北京地區為例,月度繳存基數的上限為27786元,比例12%,單位和個人最高分別可繳存3387元,當工資高於27786時,也是不可能透過公積金來推斷出工資金額的。不斷學習提升業務水平,為服務企業創造更高的效益,拿到超上限的工資吧。
回覆列表
工資可以從公積金推斷出來的。
一般來說,財政供給單位,公積金繳存比例為12%。非財政供給單位,可在5%到12%範圍之內,每年確定一個比例來繳存。可以反過來推斷。
比如,目前繳存公積金100元,用12%計算,目前的工資就是100/12%=834元。用5%計算,目前的工資就是100/5%=2000元。
用百分之幾繳存,就得看單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