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鍾嚮陽
-
2 # 濃茶20
酒的文化在中國有幾千年,在唐代寫酒的詩詞尤其突出,詩人李白的一句舉杯邀明月,對飲成三人。此情此景道出詩人心中的孤獨豪邁,使人有一種超凡脫俗之感,酒文化有濃濃的親情,吟詩賦對風情萬種,多少人醉倒在酒席中,中秋節快到了,無酒不成席,祝大家在這歡樂祥和親人團聚的日子裡,吃好喝好開心就好,可不要貪杯誤事,尤其是開車的朋友們,請自覺遵守我們國家的法律法規,開車不喝酒,喝酒不開車。另賦詩一首《溪徑》遊瀏陽皇龍大峽谷有感而作和大家一起分享,請多多指教。
溪徑二三里,峰前瀑流急。秋日涼又暖,來回衫打溼。
-
3 # 十方月原創漢服
中國的酒,不是一種飲料,而是一種文化,從上至下,從古到今,中華文明五千年,除了四大發明,就是酒了。
酒是禮節,是態度。酒文化,中國的文化。中國的酒文化博大精深,俗話說:酒品如人品,
上等:“清”,“雅”,即嗜酒為雅事,飲而神志清醒。
中等:“濁”,“俗”,即耽於酒而沉於俗流,氣味平乏庸俗。
下等:“惡”,“汙”,即酗酒無行,傷風敗德,沉溺於惡穢。
-
4 # 溫柔原野y
中國酒文化源遠流長,既然酒的成為一種文化,離不開數百年來的傳承。個人認為一是酒本身種類繁多,如白酒杜康,汾酒,杏花村,瀘州老窖,五糧液,茅臺等。從北到南,從古至今,酒的製作釀造一直都在提升改造,二是中國從有酒的歷史開始民間百姓,皇宮貴族日常生活都離不開酒,婚喪嫁娶,生日宴會,都與酒相伴,無酒不成席。三是古今出了許多與酒相關的文人、詩歌,如李白巜將進酒。李清照等眾多與酒相關的故事,酒已融入到日常生活中,與勞動息息相關,與工作應酬相連,成好友聚會的紐帶。總之,酒本生釀造的過程也是創造價值的過程,酒消費的過程也促進了再生產,同時酒存在的價值與歷史同存,與生活相關。為此,我們認為,既然成了酒文化,我們也就需要繼承和弘揚了。如何去繼承呢?一是瞭解傳統酒文化,二是體驗,適度哈,三是推廣酒文化傳播。
回覆列表
中國古代酒文化大觀
中國具有悠久的酒文化歷史。酒文化自有文字記載至今,一直繁榮昌盛,貫穿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從《呂氏春秋》儀狄作酒,到民間傳說杜康造酒,起始萌生了中國古代酒文化。其實儀狄和杜康並不是第一個釀酒的人。在舊石器時代,古人就注意到了自然界酒的存在,經過漫長曆史演變,進入商代,人們用穀物釀酒就很普遍了,飲酒之風也很盛行了,相伴著釀酒、飲酒的興盛,中國古代酒文化逐漸形成了。
首先是酒器具文化的興起。制酒、釀酒,飲酒、斗酒,各類酒器便隨著工藝製作水平的提高而逐步改進變化。製作酒器材料各式各樣,有竹器、木器,陶器、青銅器、犀牛角器、象牙器等,製成尊、觥、方彝、罍、卣、壺、缶、卮等盛酒器具器皿,衝酒器盉,溫酒器爵,飲酒觚、觶等,款式奇異,花紋細緻,製作精美,形成酒器工藝品文化。古遺址殷墟文化,出土大量專用酒器具,證實這種酒文化古時曾風尚一時。
其次是人文酒文化的興起。釀酒傳至商代,酒文化便比較有規範的融合了人文因素。商代朝歌諸侯,士大夫等上層社會階層,嗜酒成癖,好酒成癮。商王競“以酒為池,懸肉為林,使男女裸相逐其間,為長夜之飲",以至荒淫無度,傾家喪國。周王朝以商為鑑,釋出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禁酒令巜酒誥》,第一次以國家權力規範制酒、飲酒。隨著酒文化發展,特別是酒的獨具魅力,使酒屢禁不止,禁酒令也就逐漸放鬆了。周朝以後,釀酒業興旺,飲酒盛行,士大夫甚至百姓都可以在節慶日子飲上幾杯,聚會飲酒,飲酒作樂,借酒消愁形成一股風氣,使酒成了嗜好性飲品。
其次,隨著釀酒、飲酒風尚風行,人借酒性,酒助詩興,產生了大量歌酒、贊酒、借酒舒暢心曲的傳世詩篇,賢人士大夫喜行古令、雅令,飲酒必行酒令,一般人也行通令。酒令佐酒助興,形式豐富多彩,有賦詩、作歌、唱和、聯句、謎語、對聯、繞口令、笑話、危語、奏樂、舞蹈、投壺、射箭、下棋、猜拳、報數、擲骰子等,行酒令即可啟發人的智力,又可考量飲酒者的酒量。酒文化逐步滲入到雅士文人的詞詩賦文等文學作品,登上大雅之堂。
中國最早的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很多篇章中就有以酒入詩,如《泉水》、《鹿鳴》、《七月》、《豐年》等詩篇。《詩經.小雅》中的《賓之初筵》,透過描寫宴飲,把醉酒後失儀、失言、失德的形態描繪的淋漓盡致,這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首詳盡描寫飲宴至醉場面的詩歌。
"詩魂"屈原在騷體賦詩中描繪了大量酒文化。屈原作品中的酒文化主要集中在《招魂》、《大招》、《九歌》、《漁父》等詩篇中,《楚辭•東君》描繪:“青雲衣兮白霓裳,舉長矢兮謝天狼;操餘弧兮反淪降,援北斗兮酌桂漿。”使讀者感受到慶功宴上,飲酒的豪氣可謂沖天。他在《招魂》詩中寫道“蘭膏明燭,華燈錯些。結撰至思,蘭芳假些,人有所極,同心賦些。酎飲盡歡,樂先故些”,描繪了宴會燈紅酒綠的宏大場面,宴會上,文人騷客借酒助興,詩興大發,抒發豪情,或作詩,或作賦,或說文唱和,各家爭奇鬥豔。在《漁父》中他說:“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對酒醉與清醒可謂理解深透,一醉一醒,清楚地劃分了人生百態。
風騷詩賦對酒的獨具一格的描繪,正式開啟中國古代酒文化先河,對後世文人飲酒、鬧酒,借酒抒情,借酒消愁,借酒言事等起到了引領借鑑作用。上至帝王將相,下至黎民百姓,乃至市井小民無不對酒當歌,酒文化貫穿著社會的方方面面。
漢高祖劉邦,也是喜好飲酒之徒,他在擊破英布,回長安經沛縣時,宵邀父老鄉親擺宴飲酒,酒酣擊築,高歌,"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酒壯豪情,抒發了統一天下的雄心壯志,奠定了大漢王朝幾百年基業。
三國時期的曹孟德一首“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短詩,借酒抒寫了人生苦短的憂嘆和渴望建功立業而不得焦慮,一聲嘆息,求賢若渴。在《三國演義》小說中,羅貫中燒把銅壺煮酒論英雄,愣是把奸雄曹操和梟雄劉備提溜到一個桌面上,一句“天下英雄唯操與使君爾",嚇得這個"爾"聞雷色驚。這酒喝的提心吊膽。酒在魏晉時期,多受到魏晉詩人的喜好。無論心情愉悅,或是悲傷,感慨時都不難找到酒的影子。書法大家王羲之酒醉後,一揮而一成《蘭亭序》,傳世至今無人能成其右,張旭草書更是驚世駭俗,沒有酒便沒有狂草面世。
田園詩的鼻祖陶淵明歸隱田園,自稱"性嗜酒",他說“在世無所須,唯酒與長年",願終身以酒為伴,在他的傳世之作中,有六十餘篇飲酒詩。他的《飲酒》、《止酒》、《述酒》詩,以酒為題,以酒寄詩,詩酒結合,表達了對歷史、現實、生活的感想和看法。他說“悠悠所迷留,酒中有深味"酒對於他到底有什麼深味呢?是不是"但恨多謬誤,君當恕醉人"或是“未言心相醉,不再接酒杯",應當只是飲酒作詩發洩內心情感罷了。他那"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灑脫,體現出一種獨特的審美境界。酒是個好東西,可以舒暢心志,解憂忘愁,也能振奮精神,使人才思敏捷。許多詩人詞人因酒而寫下了不朽詩篇。
唐代詩人多喜飲酒。唐代詩人輩出,群星璀璨,與酒文化是緊密相關的。大詩人李白被譽為“詩仙",又被冠以"酒聖"、"酒仙",他寫的與酒相關的詩篇,篇篇噲炙人口,他追求的是"人生達命豈暇愁,且飲美酒登高樓",乞盼的是“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的豪縱生活,心中更有"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高尚人格。"詩聖"杜甫存詩一千四百餘首,寫酒相關詩篇就有三百多首,篇篇不同凡響,他描繪友人飲酒詩曰:“左相日興費萬錢,飲如長鯨吸百川,銜杯樂聖稱避賢","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這詩寫的迴腸蕩氣,這酒喝的氣貫長虹!
酒於帝王充滿霸氣,酒於詩人彰顯才華。唐、宋、元、明、清,歷史以降,中國古代酒文化無不隨著經濟社會興旺發達而繁榮昌盛,從詩詞到戲曲、從書法到繪畫,縱觀5000年中華文化史,無不蘊含中國酒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