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郴州人文

    保險業務員展業難不是現在,是一直都難。

    因為保險是特殊的無形的商品。看不見,摸不著,還不能體驗。

    保險是風險發生前的提前規劃和準備,而很多人本身對保險存在誤區,加上都有僥倖心理,認為風險是發生在別人身上的事。所以,一般不會主動購買保險。

    保險是需要業務員與客戶溝通交流,喚起客戶危機意識,提前做出規劃,購買保險。

    保險的功能很廣,除了能解決因風險帶來經濟損失的彌補,還能實現家庭資產的合理配置,資產糾紛等一系列其他金融工具不能解決的問題。

    舉個例:人的一生,不知道哪天來到這個世界,也不知道哪天離開這個世界。萬一突然某一天,銀行存款變成了遺產。那麼,需要公證處提供的所有法定繼承人名單,所有繼承人到場,才能合法領取到這筆銀行存款。而保單上已經明確指定了受益人,只要受益人到場,就可以辦理領取了,沒有異議和爭論。

    等等很多案例,發現保險不再只是解決健康,醫療,養老等問題了,還能解決很多法律上的問題。

    那麼,保險的功用既然這麼多,也就需要保險業務員的專業程度和人生閱歷相結合。

    因此,保險不可能會被電商衝擊。反而,這個行業隨著保險的普及,越來越多的人感覺到保險是人人必需品。此時,專業,敬業,從業時間越長,口碑越好的保險業務員自然會受人追捧。

  • 2 # 巴爺735

    還不是因為自己作死把口碑做壞了。不信現在隨機撥打100個國內手機使用者,上來就自報家門是某某保險的。看有多少人掛你電話。在大部分老百姓的心目裡,現在保險和騙子是差不多的,忽悠你交錢的時候花好稻好,到賠付的時候啥都變了。

    走到今天這樣的局面是有深層次原因的,而不僅僅是保險公司不講武德!歐美髮達國家可以把保險做成功不代表就可以直接把這個模式拿來照抄套用到中國。他們多少人口規模我們多少人口規模?人口規模每上一個臺階,保險的出險機率是呈現幾何級數的增長。這不需要什麼高深的理論,直接拿支付寶前幾年很火的那個相互寶就能想明白。

    中國保險需要的是針對不同地區不同階層不同需求客戶量身定製的精細化產品種類,最關鍵的是產品的“可持續”。如果做不到可持續,保險公司的“信”就根本立不起來,信要是立不起來,保險業務員說的話就是放屁沒人會相信怎麼開展業務?這和電商化沒有任何關係。

  • 3 # 遠見卓識風聲ON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

    1、先說前景好不好,可以肯定的答覆你,好。

    絕對是個十足的朝陽行業。舉個例子吧。前些天,一個旅遊團在東南亞某家因事故導致翻車,車上游客死傷慘重,還有一個人當場死了。

    當時瞭解了一下,當地死一個人的賠償你知道是多少嗎?合人民幣8000左右,後來申請了國家最高的補償金,也只有40000。這個價錢你在中國能想象嗎?

    如果在中國,一個內陸不太發達的省份,最少40萬+,更別提北上廣深了。

    我想說明什麼問題呢,如果你在上述發生事故的國家開個工廠,某天因為事故死了個工人,你只要賠8000塊就可以了,可能你大筆一揮,給了。

    如果你在中國開個同樣的工廠,同樣的事故,你怎麼辦?一定是跳著腳著急,當初上個保險多好,這筆錢都有人給出了。

    同樣的道理,如果你在美國開個工廠,同樣的事故,不傾家蕩產就算你幸運。

    所以美華人開工廠辦企業,第一反應就是去買保險,各種保險,要不出了事你就完了。

    在中國呢,僥倖心理,先幹著吧,應該不會出事,等有人上門推銷,看看還行,那就上一個吧。或者各種拒絕,不捨的花小錢。

    看到了吧,客戶的心理沒有達到應該有的危及意識,一個是因為普遍收入不高,另一個就是人還沒那麼值錢,第三就是法律環境沒有達到那個程度。

    這三點是個人認為的淺層次的原因,還有很多深層次的各種因素,沒必要深究。光說這三個,在可預期的將來都是要逐步提高和改善的。一個生產型的企業,有企業財產保險、產品責任險、員工意外險、僱主責任險、公眾責任險、再加上貨運險,隨便一說就好幾種,可是你看看身邊的大型企業,上了幾個?更別說中小企業了。你說中國的保險潛力有多大,這還沒算上中國非常低的汽車保有量裡蘊含的巨大市場、農村大田作物,森林,養殖等等剛剛開始培育的市場,這還不夠麼?

    2、再說說市場亂象和風氣。

    我不知道你這兩個結論是問了多少個從業人員得來的,他們都是什麼崗位,在哪個層次的公司,幹了多長時間,工作業績怎麼樣。

    壽險公司總體架構分為總、省、地市、縣四級機構,不久的將來還會有健全的鄉鎮第五級機構。我的感受是,由於中國保險起步較晚,發展時間較短,總省地市還是比較正規的,各種人事、財務、管理等各種規定健全,執行比較到位。在下面兩級,由於中國的一些具體國情,人治的比例要大一些,但制度的制定和執行也是很好的。

    最近幾年,由於經濟下行,外部大環境的原因,保險行業確實遇到了增速下降,利潤不高等問題,但這是外部因素造成的,不是保險行業自己的問題。

    現在聽到最多的是,這兩年不好乾了,而不是失望和悲觀。隨著人們法律意識和文化水平的普遍提高,加上業務員魚龍混雜,確實市場比較混亂,但我認為這是一個調整期。

    保險公司逐漸意識到了人力資本的重要,也在進行調整,最佳化流程,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強客戶體驗。

    保險本身是服務行業,所以類似提升服務品質這種活動,一線員工的感受一定是累、不好乾了。原來可以和客戶爭辯,現在要安撫和解釋為主,不能激化矛盾,這些工作都需要一線員工的努力。

    認識問題,我認為很多人覺得不好,是從外部,或者說相對外部來看待這個行業,如果真的投身於這個行業,仔細的研究一下,就會發現其實遠沒有自己想象的呢麼壞。

    場合問題,華人習慣訴苦,工作輕鬆的說自己賺的少,賺的多的說自己沒有個人時間。也許題主聽到的資訊,都是來自於酒桌上,閒聊裡。你可以試試讓說這個話的人換個行業試試,看看他還有沒有這種想法

  • 4 # 玉弦

    現在保險業務員之所以展業困難,是因為保險 在人的心裡已經不值得信任了,大家之所以不願意買,是因為害怕得不到賠償,害怕保險找諸多的理由不賠償 。如果以後政策合適,相信電銷會是大勢所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沒有覺得現在人和人之間甚至夫妻之間越來越理性越來越自我自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