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個性化是指群體中個人喪失其同一性和責任感的一種現象,導致個人做出在正常單獨條件下不會做的事情。舉個例子,在1967 年,200個俄克拉何馬州的大學生聚在一起,看到一個遭到挫折揚言要從塔上跳下去的年輕學生,他們就一起開始喊:“跳、跳、跳……”結果,這個學生真的就跳下去並摔死了。這種例子太多了。如果這裡案例中沒有這麼多大學生在一起看熱鬧,那麼結果會怎樣?就一個人在旁觀,我們很難想像她(他)會去鼓動別人自殺。像這樣,在某一種群體情境中人們更可能拋開規範限制,失去個人責任感,出現去個性化現象。
去個性化的研究為解釋暴力行為和反社會行為找到一條途徑。普遍認為,去個性化是暴力、反人類行為的必要條件之一。
現在認為,去個性化可能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匿名性、責任分散性、群體的淹沒性。
《中國大百科全書·心理學卷》提出,發生去個性化現象的關鍵因素是匿名的作用。生活在群體中的人既有代表群體的一面,也有代表個體的一面。所以,當他代表群體或以群體的面目出現時,由於可以匿名,使人難以辨認個體的真實姓名和身份,誰也不知道他是誰以及他在幹什麼,他就很可能任意行為,不受規範的約束。此時群體的無標準的整體行為戰勝了個體的規則行為,個體的獨特性沒有了,個體的自我糾正能力沒有了。群體成員的匿名性,三K黨的成員就是如此,他們穿著同樣的衣服,攜帶同樣的武器,保護性面罩遮住面孔,於是就隱藏了他們的個性。
費斯廷格等人提出,在群體中的個人覺得他對於集體行為是不負責任的,因為當個人隱匿在群體中,不易作為特定的個體被辨認出來時,他就會發現,對於集體行動的責任是模糊的或分散的。一個學生違反紀律,是一個人的事,所謂一人做事一人當。但如果是幾個學生一起鬧,那麼責任完全由一個人承擔的可能性就相當小,個體甚至可以把責任推給別人,這就是法不責眾的例子。
下面談談反智主義。反智主義小編說了幾次,這裡就最簡單地說一下。所謂反智主義,由美國曆史學家理查德·霍夫斯塔特於1962年出版的《美國生活中的反智主義》一書提出的。該書描述了反智主義是如何貫穿於整個歷史和“實用性的”美國文化,深入剖析了美國反智主義的歷史淵源,說明教育,政治和商業等不同領域中知識分子與大眾的矛盾。至於中國的反智主義,小編不在這裡討論。
去個性化是指群體中個人喪失其同一性和責任感的一種現象,導致個人做出在正常單獨條件下不會做的事情。舉個例子,在1967 年,200個俄克拉何馬州的大學生聚在一起,看到一個遭到挫折揚言要從塔上跳下去的年輕學生,他們就一起開始喊:“跳、跳、跳……”結果,這個學生真的就跳下去並摔死了。這種例子太多了。如果這裡案例中沒有這麼多大學生在一起看熱鬧,那麼結果會怎樣?就一個人在旁觀,我們很難想像她(他)會去鼓動別人自殺。像這樣,在某一種群體情境中人們更可能拋開規範限制,失去個人責任感,出現去個性化現象。
去個性化的研究為解釋暴力行為和反社會行為找到一條途徑。普遍認為,去個性化是暴力、反人類行為的必要條件之一。
現在認為,去個性化可能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匿名性、責任分散性、群體的淹沒性。
《中國大百科全書·心理學卷》提出,發生去個性化現象的關鍵因素是匿名的作用。生活在群體中的人既有代表群體的一面,也有代表個體的一面。所以,當他代表群體或以群體的面目出現時,由於可以匿名,使人難以辨認個體的真實姓名和身份,誰也不知道他是誰以及他在幹什麼,他就很可能任意行為,不受規範的約束。此時群體的無標準的整體行為戰勝了個體的規則行為,個體的獨特性沒有了,個體的自我糾正能力沒有了。群體成員的匿名性,三K黨的成員就是如此,他們穿著同樣的衣服,攜帶同樣的武器,保護性面罩遮住面孔,於是就隱藏了他們的個性。
費斯廷格等人提出,在群體中的個人覺得他對於集體行為是不負責任的,因為當個人隱匿在群體中,不易作為特定的個體被辨認出來時,他就會發現,對於集體行動的責任是模糊的或分散的。一個學生違反紀律,是一個人的事,所謂一人做事一人當。但如果是幾個學生一起鬧,那麼責任完全由一個人承擔的可能性就相當小,個體甚至可以把責任推給別人,這就是法不責眾的例子。
下面談談反智主義。反智主義小編說了幾次,這裡就最簡單地說一下。所謂反智主義,由美國曆史學家理查德·霍夫斯塔特於1962年出版的《美國生活中的反智主義》一書提出的。該書描述了反智主義是如何貫穿於整個歷史和“實用性的”美國文化,深入剖析了美國反智主義的歷史淵源,說明教育,政治和商業等不同領域中知識分子與大眾的矛盾。至於中國的反智主義,小編不在這裡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