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餃子要有豆腐

    建議:

    一、讓網路成為良師益友

    因特網透過資源共享可以帶領我們連線全世界,但是如何組織和整理全世界這麼龐雜的資訊呢?這個問題對於成年人來說也不是那麼容易,對心智還未成熟的小學生就更復雜了。因此讓小學生了解網路不同於真實社會,以健康的心態使用網路,讓他們瞭解到除了遊戲以外,網路上還有許多寶貴的資料可以使用,有助於智慧的累積與知識的增加,如果只是沉迷其中,就失去了使用網路的本質意義,只是被網路所用,被網路所害。

    二、降低網路依賴

    現在的小學生面對著比過去更為複雜的環境,受外界不良影響與日劇增,因此,在家庭與學校生活中,要幫助孩子積極培養適當的興趣愛好,提供其正確釋放壓力的辦法,比如:鼓勵孩子在學校參與各項活動,培養孩子特殊的藝術特長,和孩子一同運動、旅遊等等,讓孩子在其它的活動中獲得快樂、滿足感與成就感。此外,家長也可以和孩子共同訂定網路使用時間表,漸進式的減少孩子使用網路的時間,漸漸地孩子將不會把網路為唯一選擇。

    三、讓學生了解“網癮”的後果

    記得曾看過這樣的案例,在江西,一名大學生因玩“反恐精英”失利而連刺7人,其中兩人死亡。透過這樣一些案例讓學生了解到一些沉迷網路遊戲的不良後果,教會學生正確使用網路。

    四、學習網路禮儀

    網路就像一個小型的社會,尤其在一個對網路越來越依賴的時代裡,教師除了注意小學生對網路使用能力與技術的培養,還應該先讓他們瞭解網路上的基本禮儀,包括不發表攻擊性的言論,不濫發電子郵件,發表意見和文章時應注意禮貌等。這樣不但可以學習尊重別人,也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爭端和衝突的發生。

  • 2 # 悅讀理解

    三)如何引導學生將注意力轉到有用的資訊上,避免沉溺於網路娛樂針對以上原因,家長和老師應該採取相應措施:

    1、首先,家長和老師對待網路交友的問題應該不迴避、不否定,而是透過正面教育讓學生明白,習慣於網路交流方式,會降低在現實生活中的人際交往能力。特別是對於性格較為內向的同學,容易形成對網路的依賴心理,不利於形成健全的性格。另外,網路交流方式是透過暱稱之間的溝通來完成的,別人確認你存在的依據就是你的暱稱。如果換一個暱稱,在網路中你就是另一個全新的存在,一切從頭開始。正因為如此,網路上的人往往只是其真實個性在某個方面的投影,很難完整地認識一個人。網上聊天時一定要注意進行自我保護,“防人之心不可無”。同時自身也應該注意培養網路道德意識,“害人之心不可有”。各種媒體上關於網路騙局的報道屢見不鮮,這些都是活生生的例子,能夠有助於引起學生的警惕、增加自我保護意識。

    2、透過言傳身教,使學生更多地意識到網路作為資源寶庫的作用。“身教重於言教”,德高才能為師。老師是學生最好的榜樣,應該在嚴格要求自身的同時,注重與學生的溝通與交流。例如,當筆者有一次批評個別同學“上網只有聊天一件事好做嗎?”時,學生問筆者:“老師,你平時上網做什麼?”此時筆者並未將之作為學生的頂撞,而是態度平和地正面回答了他的提問:“每天必做的工作是收發郵件、檢視校園網資訊平臺上有無新訊息釋出和了解天氣情況,另外常做的是到感興趣的站點了解一些相關資訊。在教學和科研工作中,更是離不開網路,它是我最好的資訊庫。”既讓學生對自己單一的使用方式感到慚愧,又真切體會到網路的巨大作用。這樣的回答顯然比粗暴地批評效果好得多。還有一次,學生問及一個問題時,筆者不是直接告知答案,而是指導她在Internet上搜索答案,結果她發現相關的解答很多,內容詳盡而且清楚。她高興地說,這樣的辦法太好了!

    3、作為教師,應在現代資訊科技和研究性學習的課程整合方面花大力氣,創設出適合本學科的課程模式。在教學中儘量多設定研究性問題,引導學生利用網路這一資訊工具分析與解決問題。從而用更多的精力關注網路上真正有價值的資訊,透過網路接觸社會,提高學生的辨識和思考的能力。例如,筆者在網頁製作課程中就指導學生建立自己的個人站點。選好主題後,素材怎麼蒐集?教會學生使用GOOGLE這一當前最好用的搜尋工具。蒐集到的相關素材很多,哪些好用,哪些不好用?則要由學生判斷素材與自己主題的相關程度,然後進行選擇。透過這門課程的學習,學生們對資訊獲取、分析、加工、利用的能力比以前有了顯著提高。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只講授最為基本的知識點,然後推薦一些網路教學資源,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到相應網站進行學習,真正實現了教學的個性化,並引導學生在“學會學習”的道路上前進了一大步。當課程結束後,學生們能夠透過Internet瀏覽到自己的頁面,都有一種成就感,感受到了學習的樂趣。

    4、與學生一起上網。家長們應該意識到:作為主宰新世紀的一代,學生終歸是離不開網路的。所以,我們的家長不妨放下對網路的成見,權把它當作一種生活的工具來看待,和學生一起來上網。畢竟成人的社會經驗和辨識抵制能力比學生豐富,如果師長們對學生上網持的是支援但不失適當引導的態度,相信會比盲目的抵制更對學生有利。同時,對生活在資訊時代的家長們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魚”怎麼脫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