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地理愛好者
-
2 # 地理威哥人狠話多
營造地球表面形態的力量有兩種,一是能量來自地球內部的放射性元素衰變被稱為內力作用的,二是能量來自於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陽輻射的外力作用。
內力作用分為變質作用、岩漿活動和地殼運動。其中,變質作用指的是岩石在高溫高壓下性質發生變化形成新的岩石,這種作用一般只在地殼深處,不影響地表形態。岩漿活動中的岩漿目前主流觀點認為來自於上地幔頂部的軟流層,距地面約80—400KM深處,岩漿在高壓下會沿著岩石圈的裂隙向地表運動,如果裂隙直通地面,岩漿可以直接噴出地面,即為火山噴發,噴發物堆積可以形成火山,如果岩漿沒有直接噴出地表,則一般不直接影響地形地貌。對地形影響最大的內力作用當屬地殼運動,它分為水平運動和垂直運動。水平運動有相向的擠壓運動和相背離的張裂運動,分別會形成褶皺山和裂谷。垂直運動有上升和下沉,分別形成地壘和地塹。總的來說,內力作用會使得地面高低不平。
外力作用指由於溫度變化和流水、風力、海水、冰川等外力的破壞,岩石崩解和被侵蝕,被破壞的產物被外力搬運,當外力減弱時又堆積在低處。總體來說,外力作用使得地面又趨於平坦。
這個問題很好回答,簡單一句話概況就是:地球陸地高低起伏(地表形態)都是內營力和外營力共同作用的結果。
複雜一些說:
1、內營力,就是來自地球內能,主要表現為火山、地震、板塊運動等,巨大的能量可以塑造地表形態,比如喜馬拉雅山脈就是因為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塊擠壓形成的。
2.外營力,能量主要來自太陽能,主要表現我們經常看到的流水侵蝕、風化作用、冰川作用、海洋作用、生物作用等。流水沖刷出溝渠、峽谷;冰川融化形成的冰水堆積地貌;海浪衝刷海岸形成的海岸峭壁等。
高大的山脈,基本都是板塊擠壓(內營力)形成的,比如阿爾卑斯山脈、喜馬拉雅山脈等。而外營力有著削高填低的作用。
……
簡單回答,期待更多優質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