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親王奕訢是道光帝之子,咸豐的弟弟。聰明絕頂,文武全才。從辛酉政變開始就被慈禧太后這樣一個小女子玩弄於股掌之上,你說這是為呀為什麼?
-
1 # 當年春水
-
2 # 司馬路的歷史會客廳
關於鬼子六和慈禧,民間有很多花樣說法,我還是講真實的歷史吧。
當然咸豐帝的最初幾年,對這個弟弟其實還算不錯,即位第二年就把乾隆年間權臣和珅的府邸賜給了鬼子六做王府,還和他互相寫詩答和,當然那種詩很爛,咱就不提了。
而到了第三年,鬼子六便被授權軍機處行走,從此打破清代皇子不得干預政務的祖制。咸豐帝這麼幹,確實是給了弟弟展現自己才能的最好環境。
而在此後近兩年的光陰中,弟兄倆其實處得還不錯,鬼子六先後獲得了鑲黃旗、正黃旗滿洲都統與奉旨總理行營事務、賞穿黃馬褂等權力和待遇。但到了第五年,矛盾便露出水面,鬼子六的母親病重之際,他向咸豐請求晉封皇太后,咸豐卻心裡不樂意,但是表面上又不好意思拒絕,含糊應和了幾句,結果鬼子六馬上傳旨冊封——按理說這也不是什麼大事,卻引起了咸豐一直一來情緒的總爆發。鬼子六老孃下葬第二天,就被撤去一切職務,直到兩年後才重新啟用,奉旨補授鑲紅旗蒙古都統。
咸豐帝同意了鬼子六的請求,隨後便成立了總理各國事務衙門,這個衙門,貌似只是一個處理外交事務的部門,實際上卻是大清國後期的政務中樞,鬼子六做總理衙門的頭,事實上便成了大清國的國務卿。
但是,鬼子六搞洋務,隨即便引發了他與保守派的權力之爭。而咸豐帝的左右搖擺,終於在最後關頭變成了支援保守派,即遺詔令載垣、端華、肅順等8人為贊襄政務王大臣,顧命輔政。
這個時候,鬼子六幾乎就要下野了,但是沒想到的是:慈禧在此時向他伸手了。因為顧命大臣奪去的,不僅是鬼子六的洋務大權,更遏制了後宮女人的干政。所以在這一刻,慈禧便與鬼子六聯手,發動政變,幹掉了八個顧命大臣。
應該說,對於大清國而言,這是一件好事,因為這樣一個樂於接受西方近代理念的親王來主政,顯然比那些驕橫無知的傢伙好太多。而對於中國而言,自強求富的洋務運動雖然不徹底,但總歸有勝於無。
另一方面,鬼子六的得勢,也招致了很多反對派的仇視。頭一個是頑固守舊派,這也就罷了。但曾國藩、李鴻章為代表的湘淮系,逐漸也和他面和心不和,因為他主張削藩,而削藩的主要目標就是曾李。而更致命的一槍則來自後宮,慈禧既然沒有和鬼子六發生過什麼愛情,自然也就對這樣一個手握大權的王爺很不放心,於是在後期,不斷尋找機會,對他連續不斷地施以打擊。
本來,同治帝和慈禧太后的帝后之爭,鬼子六完全可以借勢同治帝,以達到壓制慈禧的目的。但鬼子六在此時卻犯糊塗了,同治帝當時大修園子(即頤和園),就是為了讓慈禧早日退休養老,鬼子六卻不明情況,就帶隊十重臣,當面勸皇帝,說國家沒錢了,園子別修了。搞得同治當場暴怒,說了“此位讓爾,何如?”這樣的狠話。
也就是從這個時候起,鬼子六的幹勁逐漸消退,尤其是在光緒七年慈安太后去世後,反覆的浮沉磨平了奕訢往日的稜角,挫敗了他的銳氣,日益消沉——到了光緒十三年,終於被慈禧一腳踹出了總理衙門。
而到了戊戌變法期間,光緒皇帝一心打算變法,遭遇慈禧反對之際,其實也想向鬼子六借力,為此特意讓翁同龢將新政詔書帶到鬼子六府上,想爭取他對變法的支援,殊料竟遭奕訢的堅決反對。隨後,康有為請開制度局,定國是,奕訢更是火力全開,表示反對。
當然這個時候,已經到了鬼子六油盡燈滅之際,沒看到百日新政的結局,這個曾經被視為大清國最有世界眼光的親王,便嗚呼哀哉。
-
3 # 歷史深度報道
恭親王奕訢是晚清著名政治家,在辛酉政變之後的二十多年時間裡擔任樞機重臣,廣受中外讚許。但是這樣一位才智卓絕的出色政治家,卻長期受制於慈禧,被其玩弄於股掌之間,我認為有下面幾個原因:
1、慈禧直接控制皇帝奕訢秉政的時代先後有兩位皇帝,同治帝和光緒帝。其中同治帝是慈禧的親兒子,光緒帝是慈禧力排眾議、乾綱獨斷推舉登基的。這兩位皇帝繼位之時,只有幾歲,完全在慈禧的掌控之中。
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慈禧通過直接控制皇帝,以皇帝的名義發號司令,成為皇權的代言人。
奕訢雖然位高權重,但畢竟身為臣子,他在面對慈禧時實際上面對的是至高無上的皇權,自然不具備和慈禧分庭抗禮的能力。慈禧在幾次與奕訢的衝突中,巧妙的借用皇帝的名義敲打、整肅奕訢,而奕訢幾乎沒有還手之力。
2、慈禧擁有最高決策權辛酉政變之後,慈禧和奕訢對清廷的最高統治權進行了劃分。奕訢雖然獲得了議政王、首席軍機大臣的頭銜,但是真正的贏家是慈禧——慈禧通過垂簾聽政體制,在法理上獲得了對朝政的最高決策權。
同治元年的一份上諭說明了慈禧的這種地位:
“現在一切政務,均蒙兩宮皇太后躬親裁決,諭令議政王軍機大臣遵行。”——《咸豐同治兩朝上諭檔》根據規定,各類奏摺需要先交由慈禧、慈安審閱,之後再召見議政王、軍機大臣聽取兩宮指示,最終做出處理。
所以,奕訢並沒有獨斷專行、處理政務的權力,必須得到慈禧、慈安的認可。清廷的決策權,掌握在慈禧手中(慈安後去世)。
在權力分配和排位上,奕訢根本無法與事實上的最高統治者慈禧對抗。
3、奕訢政敵太多奕訢長期主政樞機,樹敵頗多。
恭王的敵人主要有兩派,一夥是奕訢的弟弟醇親王奕譞,此人顢頇保守,盲目排外,對引領洋務風潮的奕訢頗多不滿。
“請摒除一切奇技淫巧,洋人器用。”——《翁同龢日記》奕譞的這種敵視態度受到了慈禧的重視,先是在天津教案中利用奕譞的提議訓斥了奕訢,甲申易樞中直接用奕譞替換了奕訢。
另一夥是清流黨,成員有盛昱、文廷式等人。這些人同樣攻訐奕訢的洋務政策,慈禧對此大加利用。1884年,慈禧以盛昱參奏軍機大臣為契機,一舉扳倒總領中樞20餘年的奕訢集團,取得了空前的勝利。
慈禧充分利用了奕訢的各路政敵攻訐奕訢,讓本就被慈禧反覆打壓的恭親王更加顧此失彼,手忙腳亂。
結論總之,慈禧掌握著清廷的最高決策權、控制著皇帝,又可以利用奕訢的諸多政敵,面對這樣的對手,身為臣子的奕訢幾乎毫無還手之力,只能任由慈禧宰割。
參考資料:
《清史稿》、《翁同龢日記》、《咸豐同治兩朝上諭檔》
-
4 # 蝦扯文史
恭親王奕訢是一個相當有才能的人,從1861年開始到1884年的“甲申易樞”奕訢被撤職,在這二十多年中,恭親王奕訢執掌的清政府,恢復了太平天國運動與鴉片戰爭後所留下的經濟創傷。並且,在恭親王的推動下洋務運動也得以積極發展,從而取得了“同治中興”的政績,但是也因為親近列強,學習西方技術,被朝廷中的清流派文人鄙視,“鬼子六”這個稱號就是這些文人起的。
那為啥這樣一個有才幹且有權勢的親王,卻被慈禧給玩弄於股掌之中?
沒有眾人的支援,恭親王想翻身,那是孤掌難鳴。總的來說,恭親王與慈禧相比,還是慈禧的權謀之術更勝一籌,別看慈禧治國不咋地,但要說勾心鬥角、玩弄權術她絕對是一把好手。
-
5 # 原來你很帥源自你
你是太后也會玩的地流轉。慈禧老公犯了個錯誤,當皇帝接班人不如六弟,死了不讓老六當顧命大臣。慈禧為了奪權拉攏老六殺肅順八大顧命大臣。所以 慈禧有權,有知遇之恩。所以玩的他地流轉
-
6 # 蜀劍
鬼子六,玩不過慈禧,是他壓根沒想與慈禧鬥,後世對於恭親王的評價曾經用一個詞來概括,那就是“一生為奴”,那麼事實上恭親王奕有沒有一生為奴呢?換句話說就是,奕和慈禧之間有沒有過鬥爭。
他是咸豐、同治、光緒三朝名王重臣,洋務運動的首領,為中國近代工業創始和中國教育的進步做出了貢獻。
他是晚清新式外交的開拓者,他出謀劃策鎮壓太平天國起義,挽救清朝危機,迎來同治中興。在政治舞臺上經歷幾番大起大落,在家庭生活中更是讓他經歷了很多不幸,兒女多早殤,僥倖活下來的則難堪造就。
事實是肯定的,如果恭親王和慈禧太后之間沒有鬥爭的話,那麼在1884年,慈禧太后就不會拿掉恭親王的職權了。咸豐帝在位的時候對於恭親王一直不是很信任,也擔心奕在自己駕崩後篡權奪政,所以,在咸豐帝臨終前任命的輔政大臣名單中,並沒有恭親王。咸豐帝死後,八大臣輔政,八大臣在內外政策上面與慈禧太后有很大的差異,因此矛盾日增。最後是慈禧太后聯合慈安太后和恭親王一同把八大臣拿下,從而開始了長達二十年的叔嫂共治的局面。
恭親王之所以鬥不過慈禧太后,首先當然與慈禧太后處於上面,恭親王再怎麼說只是一個臣僚,而且慈禧太后還不是一個普通的上面,她是掌握實權的,所以只要一個隨便的理由,就可以置恭親王於死地。而清朝的時候,正統觀念已經根深蒂固,不會再像明朝或者元朝那樣,皇室內部經常發生叛亂,所以恭親王根本沒有實力反擊。其次,慈禧太后的權謀之術也絕非恭親王所能比,雖然恭親王點子多,但充其量也就是鬼點子,所以有外號“鬼子六”,而慈禧太后則是多少年在政壇中摸爬滾打出來的,諳熟政治鬥爭,其性格也是陰險狡詐型的,所以,恭親王根本不是老太后的對手。
不過,在1895年後,清廷又面臨巨大的危機,慈禧太后在情急之下還是決定讓恭親王出來主持政局,一直到戊戌變法前期,恭親王去世。
-
7 # 老李頭有話說
奕訢和咸豐,和慈禧,這兄弟、叔嫂一輩子糾纏的恩恩怨怨,是無法化解的。不光是在政治上還是感情上,還是爭奪權力上,奕訢這個干將,一輩子就栽在兄嫂的手上,被耍的團團轉,可惜了他這一身的本事,滿腔的抱負。
還有人說奕訢和慈禧有曖昧,就像百年前張居正和李貴妃的曖昧一樣,其實在森嚴的後宮裡,完全不可能發生這樣的事情,奕訢自己長得比較苦瓜臉,雖然有點小帥,但是臉上還是有點破相了,慈禧更不用說了,照片上除了老太婆的模樣,年輕長什麼模樣還不知道呢!也許應該漂亮一點吧,但傾國傾城是不可能的,奕訢自己小老婆無數,犯不著冒險與嫂私通,毀了自己的一生。
奕訢從小就會舞刀弄槍,四書五經,對政務和軍事上頗有心得,比咸豐強太多,最後咸豐學千百年前的曹叡同志,在曹丕面前裝可憐巴巴的模樣,捨不得殺死失去母親的小鹿,還假惺惺的掉下了眼淚,這種舉動,曹丕終於把帝位給了他,這種套路,千百年後,被咸豐赤裸裸的照搬過去了,奕訢也是有心計的,但和他的哥哥比起來,還是有點差距的。最後勝利的還是他哥哥咸豐。
咸豐上位了,就撕下了溫情脈脈的面目,殺伐果斷,唯我獨尊,奕訢在他的手下,大多數的時候,鬱郁不得志。一眨眼,十幾年過去了,被酒色掏空的咸豐,膝下只有一個撒尿不懂自理的兒子載淳,皇位只有給他了。但面對一個類似多爾袞的虎狼叔叔,咸豐總不能放心撒手而去,苦思冥想,做了他認為最妥善的安排。他挑選了八位顧命大臣,輔佐年僅6歲的小皇帝;同時賜予慈禧慈安,一人一枚印章,八位大臣草擬旨意,兩宮太后同時加蓋印章,才能夠最終生效。咸豐皇帝希望他們之間相互牽制,任何人都不至於獨攬政權。
咸豐最喜歡就是肅順,既嚴肅又順從,但咸豐忘了他還有另一面,專橫跋扈,咸豐在的時候,肅順還是挺幹練的,有一個鷹視狼顧,心計深遠的主子,肅順不敢放肆,現在咸豐已經駕崩了,肅順一下子魚躍龍門,潛龍在天,縱橫天下, 誰與爭鋒?
然而,母憑子貴的懿貴妃雖然榮升為慈禧皇太后,但是,當時她只有27歲,孤兒寡母,在朝中並無親信,也沒有支持者,處於孤立無援的狀態。
咸豐死後,肅順不顧禮制,常常穿著便服,在熱河行宮大殿上肆無忌憚。遇到太后,肅順一點也不避諱,還常常趾高氣揚地許諾,回京後,我會好好奉養兩宮皇太后的。聽肅順的口氣,彷彿他己經大權獨攬,想怎麼對兩宮太后,全憑他一句話。慈禧變得膽顫心驚,照這樣發展下去,肅順等人架空小皇帝、獨攬朝政只是時間問題。該怎樣抗衡八大臣的強權,又該怎樣保證她們孤兒寡母的安全,慈禧急切地想找到能幫助自己的人。
又是自己的親戚,又有手段和權謀,望來望去,只有奕訢最合適了,潛伏爪牙忍受了很久的病虎,的的確確是在自己的身邊,前面被打壓這麼久,只要一個密詔,病虎會成猛虎,嫂嫂求助,叔叔豈能不幫?但奕訢沒想到的是,他最大展手腳的時候,就是和慈禧短暫的合作蜜月期,一旦過去以後,奕訢又被慈禧徹徹底底的封殺,重新貼上了降魔的封條。
慈禧派親信偷偷送出密詔,聯絡在北京駐守的奕訢,請求他的幫助,剷除肅順等八大權臣。奕訢與慈禧雖然是叔嫂關係,在此之前,二人只是在家宴上見過幾面,並不熟識。奕訢接到了密詔以後,屁顛屁顛火速趕到熱河,與慈禧祕密商議剷除八大臣計劃。
1861年11月1日,兩宮皇太后跟隨咸豐皇帝的靈柩回到北京,剛一到北京,慈禧和慈安利用手中的兩方印章,頒佈懿旨,除去八位顧命大臣的職位,同時下旨,頒佈肅順等人專橫跋扈的罪名,下令奕訢將肅順等八大臣抓捕歸案。很快,八大臣就被賜死或流放。慈禧和奕訢叔嫂二人以最快的速度,上演了一出驚心動魄的奪權大戰。從此開啟了慈禧“垂簾聽政”的時代。
不動則已,一動致命,奕訢給慈禧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怪不得咸豐不敢重用他,這是一個殺人不眨眼的政治高手啊!奕訢膽寒的目光,手下剛剛留下的鮮血,讓慈禧不寒而慄,在幫助慈禧剷除肅順集團後,奕訢從以前不被重用的親王,一下子成為了朝廷的重臣,成了一言九鼎的議政王兼首席軍機大臣。在不到四年的時間裡,奕訢平步青雲,只要奕訢上的摺子,慈禧都會批上“依議”兩個字,表示全都同意。
奕訢大權在握,就開始辦事了,辦的事哪些事呢?一門心思的學國外。
因為咸豐十年英法聯軍兵進北京,咸豐攜皇后妃嬪及少數近臣以及皇子愛新覺羅·載淳逃奔熱河,留下奕訢幫咸豐擦屁股,也不排除咸豐借刀殺人的意願在裡面。
咸豐十年九月十五日、十六日,奕訢強忍悲憤與英國、法國分別簽訂《中英北京條約》和《中法北京條約》。這種慘痛的教訓,讓奕訢懂得,自己的大清朝,除了繁文縟節,裝腔作勢以外,都是垃圾。
只有打破閉關鎖國的禁錮,才能發展。
於是洋務運動正式開始。
奕訢思想逐步開化,對於先進的西方事務接受能力相對於其他清室皇族較強,開始注意西方動向,開始逐步推進革故鼎新的新政,意圖強國。
隨著年號改為同治,恭親王做上了議政王大臣共享皇權,直到甲申易樞。期間他興辦洋務,命李鴻章、張之洞、劉坤一、沈葆楨等辦報紙立書館(同文書館),以及編練新軍等。
恭親王奕訢外號“鬼子六”,一是因為他排行老六,二是因為他跟洋鬼子打交道很六六六,為保守的清流派所不喜。
奕訢與英法等國分別簽訂了《天津條約》,在這種緊要關頭他清晰地判斷出英法等國目的並非要推翻滿清王朝的統治,在安撫列強完畢後,使得清廷有精力專注於鎮壓太平天國運動。
在這個位置上,奕訢開創了近代正常的外交模式,促進洋務運動,客觀上為所謂的“同治中興”貢獻了自己的力量,給大清王朝續命,也有奕訢的一份功勞和苦勞。
而同時,一些流言蜚語也傳開了。清同治年間,恭親王奕訢上了一道摺子,請奏設立同文館,也就是要開辦一所外國語學校,聘請外中國人作為老師,不僅學習英語、法語、俄語等外國語言文字,還增設天文、算學等西方自然科學。慈禧看了奏章,照樣批覆“依議、欽此”。一時間輿論譁然,朝中以“天朝大國”自詡的王公大臣們,認為奕訢離經叛道,他們上了一道又一道奏摺,彈劾奕訢。
面對彈劾,奕訢理直氣壯,他和大臣們展開激烈辯論。他說:洋人堅船利炮,先進之處,我們必須瞭解,知其虛實,才能自強。莫不如此,近年尚可苟安,數十年後,大清將無可禦敵之力。奕訢侃侃而談,老臣們雖然說不過他,但是人多勢眾,又都是朝中重臣,雙方爭執不下,都請慈禧太后定奪。
慈禧呢,最終將主要的反對大臣倭仁的摺子,交給總理衙門動議。總理衙門的負責人是奕訢,等於是將此事的處理權交給了奕訢,第二天,奕訢在總理衙門恭候倭仁,寒暄之後,奕訢不提彈劾之事,反倒給倭仁派了一個差事,讓倭仁舉薦能教天文算學的中中國人,以便免聘洋人。奕訢還說,以後朝廷與洋人交涉,盡由你酌辦。倭仁一聽傻了眼,果真如此,對固執的倭仁而言,簡直生不如死。於是,倭仁以年老為名,請求辭官回鄉。沒想到,慈禧聽了倭仁的請求,說了兩個字“不準”。倭仁沒有辦法,去總理衙門上班的頭一天,倭仁就故意墜馬,摔傷了足踝,以此向總理衙門告了長假,此事才算是最終解決。同治初年,慈禧對奕訢的信任和倚重都在任何人之上,叔嫂配合默契,讓大清朝有了同文館,有了安慶軍械所。雖然規模不大,洋槍洋炮數量有限,但清末也出現了短暫興旺的局面。
天下是自己撐起來的,奕訢有點頭腦發熱,因為鬱悶太久了,終於一吐為快,說話形態開始有點不恭不敬了,慢慢的有點前任肅順跋扈的樣子了,但有一雙眼睛,始終在他背後冷冷的注視著。
同治初年的慈禧,初入政壇,還無法完全真正掌控政局,她必須依賴奕訢的幫助。然而,垂簾聽政幾年後,慈禧地位穩定了,精明的奕訢就成為慈禧的眼中釘。
在當時的洋人眼中,大清朝有兩位當權者,一位是慈禧太后,另一位就是議政王奕訢。對於外界這樣的評判,慈禧是無法容忍的。她絕對不能容許,有人與自己平起平坐。
這段期間,奕訢還沒忘與慈禧對抗的本能,設計讓丁寶楨誅殺了慈禧寵信的大太監安德海,等到同治大婚親政後,奕訢也敢直面勸諫同治帝不要大修圓明園,把小皇帝氣得肝兒顫,質問他:“要不皇位你來做好了!”把他的鐵帽子王都擼了。
這也是同治不成熟的一個典型證據,他六叔奕訢固然矯情,那也是真心實意給大清扛活的,手下的班底早已打造起來,執行也算比較順暢,你擼了他,權力真空由誰填補?
所以兩宮干涉下,兩天之後,鐵帽子又回到了奕訢的腦袋上。
奕訢與慈禧的明爭暗鬥持續了多年,慈禧對他也是又用又防,好在慈安在世一天,就算是一個比較穩定的三角關係。但到了1881年,慈安一死,三角關係解體,奕訢的地位就開始微妙起來。
1884年,慈禧借中法戰爭失利的由頭拿下了奕訢那套班子,換上了更聽話的奕劻和奕譞。
1894年,即中日甲午戰爭那一年,慈禧再度啟用奕訢為總理大臣,想利用他再去與強硬的敵手談判周旋,可此時的奕訢已退出政壇多年,聲望與能力均不復當年,挽救不了大清一洩如注的頹勢。
奕訢算是廢了,但他留下的一些框架,被慈禧照搬過去,他留下的政績被慈禧發揚光大,他只能搬個小板凳,坐在一邊涼快去了,恭親王這個大名,恭王府這個豪宅,奕訢只能面對著它,過其一生,享年66歲。
後世評價奕訢“一生為奴”,是奕訢一生的真實寫照,曾就職於大清皇家海關總稅務司的美中國人馬士對他的評價是“恭親王若是不死,可能將挽救這個國家的很多不幸。”算是國際友人對他最高的褒揚了。
-
8 # 公元前
剛進入皇宮的慈禧,身份並不是很高。後來爆發了太平天國起義,大清政權搖搖欲墜,咸豐帝破例任命奕訢為軍機大臣。奕訢殫精竭慮,包住了大清政權。奕訢在這次危機中不俗的表現,傳到了經常關心國家大事的慈禧耳中。
慈禧真正瞭解奕訢的政治能力是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當時外中國人攻佔了北京城,當時朝廷上下一片驚慌,根本沒人知道洋人到底想幹什麼,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奕訢絞盡腦汁,穩住了來者不善的洋人。
當時在北京主持工作的奕訢也是不甘心,他對皇兄的後事安排非常不滿。在這種情況下,慈禧和奕訢為了共同的利益走到了一起,後來兩人聯合發動了“辛酉政變”,解除了八位顧命大臣的一切權利。
奕訢也知道彈劾他的罪名都是胡編亂造,但是在慈禧的操作下,因為之前奕訢輕視她的緣故,他又被按了忤逆之罪。這下大清朝野上下一片混亂,慈禧見狀,下了一道祕旨,意思是奕訢犯的是忤逆罪名,要罷免他的軍機議政。就這樣奕訢被擠出了核心政治圈。
雖然後來,奕訢、慈安和同治帝合謀殺了慈禧太后的親信安德海,但當時的慈禧權利已是非常大,對慈禧來說已無大礙。慈禧掌握大權之後奕訢再也沒有進入過大清的政治核心圈。
說實話,要是認真的研究一下中國近代史和世界近代史,你就會發現根本就不存在鬼子六和慈禧宮斗的事情。大家有沒有想過,當時的中國,曾國藩為何不自立為王,同治和光緒為何能幼年上位。難道幾十萬湘軍是吃素的,難道愛新覺羅氏的親王們都死絕了?非也,是誰也不想接這個爛攤子,誰接誰頭疼,鬼子六也一樣。慈禧和李鴻章一樣,都知道大清要完了,無力迴天,只能用心裱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