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六月天空Q
-
2 # 無功用行
這個答案是非常明顯的:漢!
中國有五十多個民族,主體是漢族,有13億之多,佔總人口比例達92%。
這裡注意,是漢族,而不是秦族、唐族、明族。
我們的文化,自己華人稱為國學,老外卻稱呼為漢學。
這裡注意,是漢學,而不是秦學、唐學、明學。
我們的文字,外華人叫中國字,自己華人叫漢字。
為什麼不叫秦字、唐字、明字呢?
我們自有的傳統服飾,現在自己人都稱呼為漢服。
這點奇怪嘛?所謂的漢服,有漢朝人的服裝式樣、有明朝人的服裝式樣,也有唐朝人的服裝式樣。但是現在通通只有一個名字:漢服。
我們稱呼一個威武的成年男子,有個稱謂:大漢。
奇怪嘛?為什麼不叫大秦、大唐、大明呢?
兩漢之時,中國完成了許多壯舉。
1、威震西方:第一次與西方文明接觸,第一次讓西方知道,在遙遠的東方,有那麼一個強大的帝國,名字叫:“大漢”。東西方文明第一次有了實質性的接觸,又第一次建立了長期的交流通道:絲綢之路。
2、對西域的統治:西域包括現在的新疆、甘肅,中東的一部分,歐亞大陸連線點,這樣一片廣袤的區域。當時的漢朝就是西域各國的天朝上國,區區一個漢朝的使者,就能廢立一個國王,就能殺戮一個國王,就能調動一個國家的軍隊。
3、獨尊儒術:儒學。且不說儒學是好是壞。但儒學確確實實的影響了中國歷史近兩千年,而且到現在還在對華人的思想習慣產生影響。儒學的統治地位就是漢武帝時確立了。
所以:儘管漢朝已經滅亡了上千年,但一直潛移默化的華人的日常。只是因為太過日常,太過普通了,很多人是明明一直在被影響而自己不知道。
-
3 # 和庸
回答這個問題會眾說紛紜。中國有5000年的文明史。經歷了十幾個朝代。每一個朝代都具有其代表性。都是中華民族的發展歷程。在清朝末期以前,中國一直都是世界強國,中國就意味著文明、強大。我們的四大發明。秦磚漢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都代表著中國的文明發展史。
我們的古文明堯天舜日,春秋戰國,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秦國統一六朝建立真正意義的中國。漢朝之初黃老之道,孕育了文景之治。漢武帝罷除百家,獨尊儒術,文治武攻。奠定大漢江山。大漢民族由此成型。唐朝的貞觀之治,使中國達到一個鼎盛,一直延續至清朝中後期。
清朝末期至今,同樣也是代表著中國積貧積弱時期的缺憾。更代表著中華民族自強不息,不畏強敵,勇於開拓,勤勞智慧,大家風範的優秀民族!
-
4 # 慕容曉春
主動
其實中國文化博大精深,中華文明璀璨奪目,各朝各代均可以有代表中華文明的,中國文化多姿多彩,包羅永珍,只是在不同朝代有著不同側重的體現。
秦朝的中國,強盛而睿智。國家體系建設和國家管理體制是最為突出的,沒有秦朝的大一統就沒有中國幾千年的延續和繁盛。書同文 車同軌,統一度量衡,這個在小學就學到的,一直到中年做了管理才明白當年的先人的管理才能和治理能力。中國文化更古不滅,核心就是在秦代留給我們留下了不可逾越的文化根基,讓中國文化不絕於世界各民族。
漢代的中國文化的核心骨架在漢代形成,到今天,每個華人身上的行為舉止言談話語,都攜帶著漢代的禮教痕跡,更不用說突出的軍事,強盛的國家給當時中國帶來的是物阜人豐的太平盛世。從歷史的長河中體味漢代為中華文明的貢獻,就是文化建設的一統性。
大唐盛世是我們一直引以為豪的時代,那個時代全世界以中國為樣板,開放的唐朝為中國文化的全球推廣和全世界形成影響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大唐是最強的國度,雖然西遊記說的有些玄幻,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大唐的護照就是護身符。富強如斯,只有大唐盛世才能有這樣的氣概吧。
自我認為,明代給予中國的最應該提到的是科技和製造業。以三寶太監航海為典型案例,中國的科學技術的發達程度應該讓全世界瞠目,要知道,僅僅一個遠洋,需要的技術支撐就有好多,事實上如果不受到滿清的衝擊,中國的工業化可能比西方來的更早一些。
所以,在中國歷史發展的長河中,歷朝歷代都可以代表中國,也是中國歷史的組成部分,每個朝代就給我們的都是精髓。具體到這四個朝代,幾個關鍵詞可以總結出他們對中華文化的影響,統一國家,國家治理,管理體系,軍事創新,文化禮儀,盛世中華,開放中國,科技發展等,當然也有很多其他的貢獻,不能一一說明了。
回覆列表
廢話,當然是漢朝了,從我們今天的民族稱呼來看就知道。儘管漢朝已經滅亡了上千年,但漢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滅亡了上千年以後,還有人以朝代來自稱一個民族的王朝,可見漢朝在漢族人民心中的地位,如果說這都不能代表中國的話,那我看中國歷史上就沒有任何一個朝代能代表中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