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江湖小曉生

    秦國的蒙家,其實簡單得很,主要就是蒙驁、蒙武、蒙恬和蒙毅四個人。

    這裡面蒙驁、蒙武和蒙恬祖孫三代都是正兒八經的武將,只有蒙恬的弟弟蒙毅是文臣。

    這說明啥?這說明老懞家到了秦帝國建立以後,就開始走兩條路線了。這似乎是千古世家都想要走的路線,一文一武,一內一外,一個手握政權,一個手握兵權。那這家不發達誰家能發達?

    司馬昭和哥哥司馬師,也是一文一武,一內一外。趙光義和哥哥趙匡胤,同樣是一文一武,一內一外,這就是為啥老懞家要這麼佈局的原因。

    如果秦朝能傳個幾百年,我想老懞家肯定是秦朝非常龐大的一個家族。可惜任你佈局再好,也敵不過大廈將傾的危險。船都翻了,你們還在爭著誰做舵手,有意思嗎?

    蒙家第一代,蒙驁。

    蒙驁是齊華人,很多人就不理解了,你一個齊華人,不好好給齊王幹活,跑秦國來幹什麼呢?這就是秦國的偉大之處。

    秦國是一個相容幷包的國家,商鞅變法以後,只要是人才,不管你是哪個國家的人,他們都敢重用!為啥秦國強大?這就是秦國強大的資本。

    由於秦昭襄王重金挖人才,所以蒙驁也就這麼來到了秦國。顯然這哥們很有才能,一路做到了上卿的位置,那就是丞相級別的人物了。

    不過蒙驁的光輝歲月,還不是在秦昭襄王時期。秦莊襄王繼位以後,蒙驁首次帶兵打仗,攻打南韓期間一舉獲勝,順利讓南韓割讓了成皋、滎陽兩座城池,秦國在這裡設定了三川郡。嚇得魏國瑟瑟發抖,因為秦國的三川郡就在魏國都城大梁城眼皮子底下。

    過了一年,蒙驁似乎打仗打上了癮,又帶兵去收拾趙國,結果拿下了趙國重鎮太原。這回蒙驁算是徹底投筆從戎了。

    越發上手的蒙驁,此後陸續欺負過趙國、魏國、南韓。三晉集團被摁在地上打,心裡當然不服氣,所以自然就要找蒙驁報仇。

    最終在信陵君魏無忌的帶領下,除了齊國以外的五國聯軍合起夥來收拾蒙驁,終於把蒙驁一路趕回了函谷關內。

    秦始皇繼位以後,蒙驁還活著!這老爺子東山再起,帶兵又把三晉集團輪番收拾了一遍。雖然年紀不小了,可戰鬥力依舊很強悍,由於魏無忌去世了,蒙驁再也無所顧忌,因此三晉被欺負慘了。蒙驁去世的是70多歲,算是善終了。

    蒙家第二代,蒙武。

    蒙武是蒙驁的兒子,他的履歷就比較簡單了。因為他既沒有蒙家創業者蒙驁那麼有知名度,也比不上兒子們一文一武稱霸秦朝的實力。不過蒙武卻是蒙家承上啟下的重要角色。

    蒙武靠著老爹從軍的經歷,早年也投身行伍,不過到了秦始皇二十三年,蒙武才算是嶄露頭角。王翦帶著60萬大軍南下滅楚,蒙武就是他的副將。

    這是一場惡戰,第一次蒙武跟著王翦,斬殺了楚國大將項燕。第二次蒙武又跟著王翦俘虜了楚王負芻,從而滅亡楚國。關於蒙武的結局,我們在史料裡看不到,大機率是安享晚年了。

    蒙家第三代,蒙恬和蒙毅兩兄弟。

    蒙恬的名氣實在是太大了,誰讓他跟了一個好主子呢!在秦始皇的提攜下,蒙家第三代著名人物蒙恬從此平步青雲。

    由於爺爺蒙驁和父親蒙武給蒙恬打下了基礎,所以蒙恬在軍中的表現相當優秀。不過到了秦始皇滅國之戰的尾聲,蒙恬才算是真正出道。

    當時就只剩下齊國這麼一個國家了,顯然秦始皇是為了給蒙恬一個立功的機會,不能啥功勞都被王翦王賁父子倆給佔了。所以蒙恬負責這次滅齊戰爭。

    說實話蒙恬還沒怎麼動手,齊王建就舉雙手投降了。所以蒙恬等於白撿了這一大功。有了戰功,秦始皇就能名正言順提拔蒙恬了。所以讓他帶領30萬大軍,一邊修長城,一邊抵禦匈奴。蒙恬在北方呆了十多年時間,專門負責抵禦匈奴,開疆拓土。

    與此同時,秦始皇也特別重用蒙恬的弟弟蒙毅,將蒙毅任命為上卿,時常陪在秦始皇身邊。按照這個趨勢發展下去,老懞家必然光耀門楣,成為秦朝第一大豪族。可惜大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

    蒙家的遭遇,和秦帝國的衰敗息息相關。

    蒙家到了第三代,真正達到了巔峰狀態。內政軍事大權,都在蒙家人的手裡。可是經不住趙高這傢伙的折騰啊!

    秦始皇此前還給蒙毅挖了個大坑。當時趙高犯了罪,秦始皇讓蒙毅來法辦趙高。蒙毅當然按照法令,判處了趙高死刑,並且剝奪政治權利終身。可是秦始皇轉念又想起了趙高過去的好,所以就這麼赦免了趙高,還讓他官復原職。有這樣做領導的嗎?這個坑算是挖大發了,以至於趙高後來發達了,專門找老懞家的麻煩。

    等到秦始皇病死的時候,恰好蒙毅不在身邊,這就讓趙高鑽了空子。他將胡亥扶植為皇帝,並且以秦始皇的名義賜死了扶蘇。

    毅還至,趙高因為胡亥忠計,欲以滅蒙氏,乃言曰:“臣聞先帝欲舉賢立太子久矣,而毅諫曰‘不可’。若知賢而俞弗立,則是不忠而惑主也。以臣愚意,不若誅之。’”胡亥聽而系蒙毅於代。前已囚蒙恬於陽周。喪至咸陽,已葬,太子立為二世皇帝,而趙高親近,日夜毀惡蒙氏,求其罪過,舉劾之。---《史記》

    得罪過趙高的蒙家自然也好不到哪兒去了。首先被滅掉的自然是蒙毅,本來秦二世對蒙恬還是有點感情的,結果趙高一哆嗦,秦二世二話不說又賜死了蒙恬。自此,老懞家算是徹底消停了。3年後秦朝滅亡。

    總結:個人負責努力,大環境決定一切。

    蒙家的興衰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你足夠努力的情況下,大環境也在影響著你的命運。蒙氏一門三代四人,可謂是非常努力了。

    時代的浪潮將他們推向了前臺,可是在秦朝衰敗的這個大環境之下,他們家族的佈局再怎麼合理,似乎也沒什麼作用了。

    其實他們唯一的出路,就是蒙恬帶著30萬大軍反叛。被賜死前,蒙恬自己也有過這樣的感慨。可惜此時的蒙恬卻覺得這麼做有辱先人,大哥啊,你們老懞家在你手裡被滅了,這才是有辱先人啊!

    參考資料:《史記》

  • 2 # 山中微塵

    蒙家:為秦國一統天下立下汗馬功勞,但最終還是沒得善終

    秦朝蒙家,說的是蒙驁(《戰國策》蒙 傲)、以及兒子蒙武、孫子蒙恬、蒙毅這麼一家人!

    蒙驁原本是齊華人,後來投靠了秦國,官至上卿。

    蒙驁也是活了很久,跟秦昭襄王有得一拼,預計是活了70多歲,在那個時候可謂是高壽!歷經了四朝:秦昭襄王、秦孝文王(在位3天)、秦莊襄王(在位3年)、秦始皇。他的運氣主要在秦莊襄王和秦始皇之後,前面在秦昭襄王和秦孝文王時期,他並沒有得到重用!

    他的事蹟主要有以下幾個:

    1、莊襄王元年,公元前249年,蒙驁攻打趙國,攻取太原。

    2、公元前247年,蒙驁攻取魏國高都、汲縣。

    3、公元前247年,蒙驁攻打趙國榆次、新城、狼孟,奪趙國城池37座。

    4、公元前247年,魏國看到蒙驁勢頭這麼猛,於是派信陵君魏無忌聯合燕趙韓楚魏五國聯軍打敗蒙驁。

    5、公元前246年,秦始皇繼位,蒙驁平叛趙國晉陽。

    6、公元前244年,蒙驁攻打南韓,奪取南韓城池13座,同年又攻打魏國的氏篸、有詭兩座城池

    7、公元前243年,魏無忌去世,秦國騎兵攻打魏國,蒙驁再次領兵,攻打酸棗、燕、虛、長平、雍丘、山陽等二十座城池!

    蒙驁一生,征伐領土很多,奪取南韓城池十餘座、奪取趙國城池三十餘座、奪取魏國城池五十餘座

    經過這樣一輪收割之後,秦國的國土東進到與齊國接壤的地步!其中東郡、三川郡就是後來設立的,對魏國和南韓形成三面包圍之勢!

    子承祖業,沙場立功

    蒙武的主要戰績在秦楚之戰,公元前224年,他作為副將配合王翦攻打楚國,在攻打楚國時打敗項燕,項燕敗了之後無奈自殺。公元前223年,蒙武再次配合王翦攻打楚國,這次徹底擊敗楚軍,俘獲楚王負芻。

    蒙恬,在秦始皇時期得到重用,在秦始皇26年,蒙恬大破齊國,官至內史。

    秦統一天下之後,秦始皇派蒙恬領三十萬大軍攻打戎狄,收復了黃河以南的大片土地,同時讓蒙恬監修長城。可見秦始皇對其還是很器重的!

    《蒙恬列傳》

    “始皇二十六年,蒙恬因家世得為秦將,攻齊,大破之,拜為內史。秦已並天下,乃使蒙恬將三十萬眾北逐戎狄,收河南。築長城,因地形,用制險塞,起臨洮,至遼東,延袤萬餘裡。於是渡河,據陽山,逶蛇而北。暴師於外十餘年,居上郡。是時蒙恬威振匈奴。始皇甚尊寵蒙氏,信任賢之。而親近蒙毅,位至上卿,出則參乘,入則御前。恬任外事而毅常為內謀,名為忠信,故雖諸將相莫敢與之爭焉。”

    雖然蒙毅有蓋世之功,但是終究還是鬥不過朝局的變化以及命運的定數,

    遭人陷害,死於非議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逝於沙丘,趙高李斯矯詔立胡亥為繼承人,而作為蒙恬這樣的將軍,自然是受到關注,因為公子扶蘇跟蒙恬一起在北邊修長城,兩個人關係也不錯,所以在賜死扶蘇的同事,蒙恬也被賜死!(前文有專門寫扶蘇和蒙恬為何不反抗的章節)

    可惜了一代名將,就這樣不明不白地死了!要是沒有趙高,也許蒙恬不至於被殺,但是歷史總是這樣的無奈和可嘆!

    至於蒙毅,他本是一個文官,在秦始皇身邊,主要是辦典獄刑罰方面的工作,他因為得罪了趙高,後來也被胡亥囚禁致死!

    蒙家人為秦國的統一立下汗馬功勞,最後卻不得善終,可見當時秦二世是多麼的昏庸,趙高這等人被重用的後果就是整個朝政都被他搞亂,李斯後來都後悔參與這件事情!

  • 3 # 我叫木子君

    說到歷史上的秦家,其實也不過三代人。第一代蒙驁、第二代蒙武,第三代蒙恬與蒙毅兄弟兩個。這個蒙家有什麼來頭呢,下面由木子君科普一下。

    一、蒙驁

    其實所謂的蒙氏一族,在秦國是外來戶,根基淺,也不過三代人。

    第一代是蒙驁,蒙驁本是齊華人,後來來到了秦國,受到秦昭王的賞識,官至上卿。一直作為白起的副將,直到莊襄王時,蒙驁才真正展示出他卓越的軍事才能。

    在莊襄王在位時,蒙驁率軍攻下韓、趙、魏多達二三十座城市。

    莊襄王元年,蒙驁為主將,率軍攻打南韓,南韓戰敗,割成皋、鞏二城給秦國。秦國設定三川郡,這個時候,秦國的疆域已經到達魏國的都城大梁。

    莊襄王二年,蒙驁又率軍攻打趙國,打下了太原。

    莊襄王三年,蒙驁率軍攻克了魏國的高都,汲縣,又攻打趙國的榆次、新城、狼孟,一下子打下了37座城池。

    在蒙驁的猛烈攻勢之下,東方燕、趙、韓、楚、魏五國坐不住了,他們組成聯國,在魏國信陵君魏無忌的率領下,聯合攻打秦國,在黃河以南打敗了秦軍,擊退了蒙驁,這才退軍。

    秦始皇登基之後,寶刀未老的大將蒙驁一直衝殺在一線。

    秦王政即位後,曾任蒙驁、王齮和麃公等為將軍,攻佔趙國的晉陽(今山西太原西南)。不久晉陽反叛秦國,蒙驁率軍平定叛亂。

    秦始皇三年,蒙驁又攻打南韓,奪取 十三座城池。同年十月,蒙驁攻打魏國的氏篸、有詭二城。

    秦始皇五年,秦王政得知魏無忌去世的訊息後派蒙驁再次率軍攻打魏國。奪取魏國的酸棗(今河南延津西南)、燕(今河南延津東北)、虛(今河南延津東)、長平(今河南西華東北)、雍丘(今河南杞縣)、山陽(今河南焦作東)等二十座城池,設定為東郡(治濮陽,今河南濮陽西南)。

    秦始皇七年,蒙驁去世,時年約七十多歲。

    從上面可以看出,蒙驁為秦國立下的戰功也是非常顯赫的,他為秦國的統一打下了基礎,也為蒙氏子弟在秦國的發展,打下了基礎。

    二、蒙武

    蒙驁有一個兒子叫蒙武,相對老爹那豐富的履歷,他要簡單得多。蒙武早年投身行伍,但一直到了秦始皇二十三年,才嶄露頭角。王翦曾率60萬大軍南下滅楚,蒙武就是他的副將。

    在這一戰,他斬殺了楚國大將項燕,俘虜了楚王負芻,滅亡了楚國。

    對於蒙家而言,蒙武的作用是承上啟下,他的光芒不顯,是因為他有一個牛叉的老爹,和兩個很厲害的兒子。

    三、蒙恬與蒙毅

    蒙武共有兩個兒子,一個是蒙恬,一個是蒙毅。

    蒙恬是一個文武雙全的將軍。因為改良毛筆,被稱為“筆祖”。

    由於出身於武將之家,受家庭文化的薰陶,蒙恬幼時就胸有大志。他天資總穎,熟讀兵書,有很高的軍事素養。

    在秦始皇二十六年,蒙恬被封為將軍,攻打齊國,因滅國有功,被拜為內史。

    而蒙恬最在的功勞是北擊匈奴,公元前215年,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燕人盧生獻上了一本書,裡面預言道:亡秦胡也。秦始皇信以為真,他把胡當成了北方的匈奴人,於是派蒙恬率30萬大軍北擊匈奴。

    蒙恬收復了河南地(今內蒙古河套南伊克昭盟一帶),自榆中至陰山,設34縣。又渡過黃河,佔據陽山,遷徙人民充實邊縣。

    後來,他將把原來燕、趙、秦三國的長城連為一體,修築起了西起隴西臨洮,東至遼東的萬里長城。

    後來,蒙恬一直駐守上郡,成為秦國北方的柱石。

    再說蒙恬的弟弟蒙毅,蒙毅在青少年中名氣很大,主要的原因就是由成龍和胡歌分別飾演的同名電影電視劇《神話》。在電視劇中,蒙毅 是一個武將,也是一個情種,和玉漱公主發生了一起歷經千年的愛戀。

    但在歷史上,蒙毅是一個文官,官至上卿,隨侍在秦始皇身邊,外出則同車,回到都城則跟在秦始皇身邊辦事。

    他和哥哥蒙恬一文一武,一在外,一居內,很受秦始皇的寵信,一時無人能比。

    蒙毅執法嚴明,不因身份而有所偏袒,連秦始皇的內侍趙高都一視同仁。一次趙高犯有大錯,蒙毅依法判其死罪,除掉了他的官職,但最終還是被秦始皇所赦免。

    蒙氏恩寵之重,成為當時的宰相李斯、內侍趙高的心頭之患 。

    因為當時秦始皇將自己的繼承人公子扶高都派往北方,跟著蒙恬學習兵法。這意味著什麼,將來扶蘇即位,蒙氏將會取代李斯,成為下一任的秦國丞相。

    而李斯學的就是法家之術,用法嚴苟,和扶蘇在執政理念上有很大的分歧; 趙高因為被蒙毅判過死罪,也一直懷恨在心。

    秦始皇三十七年,秦始皇遊會稽時患病,派自己的親信蒙毅去祭祀山川,為自己祈福。

    不久,在秦始皇在沙丘病死,趙高、李斯擔心公子扶蘇繼位,蒙氏一族的權利更大,對自己不利。就和秦始皇的小兒子胡亥密謀篡位,他們假造遺詔,指責扶蘇在外不能立功,怨恨父皇,所以派使者到北軍,賜公子扶蘇、蒙恬死罪。

    扶蘇是一個孝子,聽聞父皇駕崩,又頒下遺詔賜死自己,悲痛傷心難以自制,橫劍自刎。

    但蒙恬卻不太相信,他請求復訴。使者將蒙恬交給了官吏,派人替代蒙恬掌軍,將蒙恬囚禁在陽周。

    後來,胡亥得知扶蘇已死,想釋放蒙恬,但趙高害怕蒙恬復出之後,對自己不利。就散佈在立太子一事上,蒙毅曾經在始皇面前毀傍胡亥。胡亥信以為真,就先是囚禁殺害了蒙毅,又派人前往陽周,去殺蒙恬。

    使者來到陽周,對蒙恬說:你的罪過太多,況且蒙毅當死,連坐於你。

    蒙恬說:從我的先人到子孫,為秦國出生入死的已有三代。我統帥三十萬大軍,憑我的聲望,足於一呼而應,反叛秦國。但我知道,我應守義而死,也只有這樣做,才不會辱沒先人的教誨。

    使者是趙高派來的人,他說道:我只是奉詔前來處死你,你的話,我不敢報給陛下。

    於是蒙恬說:我怎麼得罪了上天,竟被無罪處死?

    沉默了一會兒,他又說道:我的罪過,本該受死,修長城,西起臨洮,東到遼東,這中間不可能沒挖斷地脈,這就是我的罪過啊。

    說罷,他吞藥自殺,一將軍神,就這樣被趙高欺騙,死於非命。

    結語

    蒙氏一族本是齊華人,來到秦國之後,憑著自己的戰功,成為秦國的豪族,飽受秦國幾代皇帝的信任。

    他們忠心耿耿,世代為秦國的統一,拓邊立下了汗馬功勞。

    作為齊華人,他們對秦國的忠心是真誠的。秦國獎勵耕戰,不看出身,他們出身普通,來到秦國之後跨越了階層,這裡面有他們自己的努力 ,也有秦國的制度優勢。

    只可惜,成也忠心,敗也忠心。

    蒙家三代人對秦國忠心耿耿,忠心到他們從來不置疑秦國王權的權威。他們正大光明,不畏敵人的刀鋒箭夭,卻倒在了秦國內部的政治鬥爭裡。

    他們迷信於王權,卻不敢產生置疑,胡亥與李斯、趙高奪權之後,矯詔讓他們自殺,他們自始自終,都沒有懷疑到這個詔書的正當性。

    可以說,秦國本來有翻盤的機會,在他們的手裡,但他們卻由於這份迷信,和所謂的忠誠甚至先人的榮耀,而導致了這個機會的錯失。

    不然的話,假如公子扶蘇沒有自殺,守衛北方的蒙恬沒有自殺,他們割據一方,怕是秦國也不會這麼早滅亡。

    不知道我說得對否?

  • 4 # 大蝦風輕揚

    秦國的蒙家人才眾多,但嚴格來說他們並不是正宗的秦華人,而是離開了自己的國家,前來投奔秦國的。算是秦國引進的高階人才。

    戰國時期的秦國可謂是名將輩出,既有號稱戰國四大名將的殺神白起,又有王翦王賁父子雙名將。當然最為有名的還是蒙氏家族,三代出了三名大將,一名文臣,其中最為有名的就是負責修建長城,北拒匈奴的名將蒙恬。那麼名將輩出的蒙家到底是什麼來頭?

    蒙家作為秦國有名的名將世家,竟不是土生土長的秦華人

    作為戰國七雄之一秦國最為有名的名將世家,可能很多人都沒有料到,祖孫三代出了三位名將的蒙家,竟然壓根不是土生土長的秦華人,而是從其他國家投奔秦國而來。蒙家的開創者是蒙驁,原本是七雄之一的齊華人,祖上甚至還做到齊國的官員。只是到了蒙驁這一代家道中落,成了平民。

    自商鞅變法以來,秦國定下了以軍功立爵的規矩,凡是在戰場上立下重大功勞的人才都得到了相匹配的獎賞,這一點吸引了無數人才前來秦國效力。蒙驁也於秦昭襄王在位時期從齊國出發,千里迢迢西入大秦,為秦國效命。

    秦昭襄王在位期間蒙驁還未發家,事蹟不顯,史書也未記載他這一期間的表現。直到秦莊襄王上位後,蒙驁才得到機會領軍,成為秦國的將領,開始在軍事方面展現不凡的才華。初次領軍打仗,蒙驁北上攻打南韓,大敗韓軍,逼迫南韓割讓了成皋(今河南省滎陽市)和鞏城二城給秦國,讓秦國的疆域直逼魏國首都大梁。

    此後的蒙驁一發而不可收,連續征戰多年,率軍出戰,攻打韓、趙、魏三國,一共奪取了南韓十餘座城池、趙國三十餘座城池、魏國五十餘座城池,一力之力共奪得九十餘城,為秦國疆域擴大,奠定一統六國基礎作出了突出的貢獻。

    蒙驁一生在軍事上幾乎是百戰百勝,也就只在戰國四大公子信陵君魏無忌的手下才吃了一次虧。那是在秦莊襄王二年,懼於秦國勢不可擋的攻勢,其他幾國為了自保無奈聯合,在魏國信陵君魏無忌的號召下,燕、趙、韓、楚、魏五國組成聯軍,由魏無忌率領,在黃河以南與秦國大戰一場,最終打敗了秦軍,此時秦軍的統帥正是蒙驁。

    蒙驁一直經歷了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莊襄王、秦始皇四位秦王,可謂四朝元老,資歷老,實力強。一直到秦始皇繼位,蒙驁還活躍在政治舞臺上,率兵攻打過趙國和南韓,奪取了十餘座城池。在信陵君魏無忌病逝後,秦國少了顧忌,於是蒙驁再次披掛上陣,率軍攻打魏國,一舉奪取了長平(今河南省西華縣)、雍丘(今河南省杞縣)、山陽(今河南省焦作市)等二十座城池,極大的擴充套件了秦國的疆域。

    直到公元前240年,秦始皇在位七年後蒙驁才去世,在戰國平均年齡極低的情況下,蒙驁活了大約七十餘歲。正是因為他活得足夠長,有充足的時間來教導後人,他的兒子蒙武、孫子蒙恬、蒙毅才得以也成長起來,成為青名留名的人才,蒙氏家族也在蒙驁手中成為秦國有名的名將世家。非秦人而能在秦國建功立業,可見秦國對人才的重視。

    蒙家祖孫三代名將,為秦國一統天下作出過突出貢獻,竟因一人而衰落

    蒙驁立下過無數的功勳,在軍功至上的秦國官職自然節節高升,最終官至上卿。後來他的兒子蒙武也成長起來,成為一代名將。不過有蒙驁這位光芒萬丈的父親在,蒙武的事蹟就顯得並不突出。史書記載的蒙武的事蹟主要是公元前224年,作為名將王翦的副將,蒙武率秦軍攻打楚國,擊殺了楚國名將項燕,這位項燕雖然很多人不知道,但他的孫子相信沒有幾個人不知道的,那就是大名鼎鼎的楚霸王項羽。公元前223年,蒙武再次與王翦一起出徵楚國,一戰俘虜了楚王負芻,滅亡了楚國。

    蒙武作為蒙家承上啟下的人物,最主要的貢獻就是培養出了蒙恬和蒙毅這兩位優秀的兒子。蒙恬和蒙毅一文一武,蒙恬在軍中發展,蒙毅則作為文臣,成為秦始皇最為信任的文臣,信任度甚至還在李斯和趙高之上。蒙恬與王翦、王賁一樣,都是始皇帝統一六國貢獻最大的名將。

    可惜蒙家卻因為無意中得罪了一個人,導致蒙恬、蒙毅二人雙雙死亡,蒙家最終衰落。始皇帝的親信之一趙高有次犯了大罪,由蒙毅來負責審理。蒙毅為人正直,法治嚴明,不畏懼權貴,按律判處了趙高死罪。始皇帝可能覺得趙高是個人才,死了過於可惜,於是赦免了趙高的罪過。趙高這人心胸狹窄,自然因此將蒙毅記恨上了,一心尋找機會報復。

    在始皇帝出巡六國中途在沙丘病逝後,趙高夥同李斯假傳旨意,扶胡亥上位,矯詔令長公子扶蘇和蒙恬自盡。扶蘇自盡後,蒙恬心有疑慮,想查明真相,被囚禁於陽周。少了扶蘇這個心腹大患後,胡亥本來有意釋放蒙恬的,但趙高既然一心報復蒙家,怎能放過這樣的機會?極力鼓吹之下,胡亥終於下定決心先殺了蒙毅,又下詔賜死蒙恬。蒙恬囿於蒙家世代的忠名,雖然掌握著三十萬精銳的秦軍,如果下定決心擁兵自立,未嘗沒有生路,可惜蒙恬卻不願蒙家因他而背上不忠不義之名,最終含恨自盡。

    蒙恬自盡後,秦國也失去了最後一名真正能打的名將。在陳勝吳廣大澤鄉起義後,六國後裔相繼呼應,被蒙武殺死的項燕後人項羽也起兵攻秦,秦國處於風雨飄搖之中,隨著鉅鹿之戰秦國大將章邯、王離戰敗投降或下落不明,秦國最終也歷二世而亡。不知道始皇帝地下有知,會不會後悔自己赦免了趙高,導致秦國失去了扶蘇這個繼承人,蒙恬這位能征善戰的名將,秦國也盛極而亡?

  • 5 # 微觀歷史

    秦朝歷史上的蒙家,主要說的是四個人:蒙驁、蒙武、蒙恬、蒙毅。

    蒙驁1:西入秦國

    蒙驁本是齊華人,在秦昭襄王在位期間,他從齊國西入秦國侍奉秦昭襄王,後來受到秦昭襄王的賞識,官至上卿的位置。

    2:建功立業

    公元前249年,蒙驁率領秦軍攻打南韓,南韓被迫將成皋和鞏二城割讓給秦國,秦國在此設定了三川郡。秦國設定三川郡之後,其疆界到達了魏國的都城大梁。

    後來蒙驁率軍攻打趙國,重創趙國,前後一共奪取了三十七座城池。

    此後,蒙驁曾多次大敗韓、趙、魏等國。

    3:安然去世

    秦始皇七年,也就是公元前240年,蒙驁去世,時年約七十多歲。

    蒙驁

    蒙武1:蒙武其人

    蒙武是戰國末期秦國的將領。名將蒙驁之子,蒙恬和蒙毅的父親。

    2:斬將滅楚

    公元前224年,秦始皇任命蒙武擔任副將,派遣蒙武跟隨主將王翦率領六十萬大軍攻打楚國。秦軍與楚國在蘄地交戰,秦軍大敗楚軍,追擊到蘄地南部時,斬殺楚國軍隊將領項燕,楚軍因此潰敗逃亡,秦軍趁勝奪取楚國的一些城鎮。

    秦始皇二十四年,蒙武再度與王翦率領軍隊攻打楚國,秦軍擊敗楚軍,俘虜楚王負芻,攻佔楚國全境,楚國滅亡。秦國在楚地設定楚郡。

    3:結局

    蒙武滅了楚國之後,其後的事蹟不詳,史書也沒有明確記載他的結局。但是猜測應該是善終了。原因有二:

    (1)秦末農民大起義爆發的時候,史書上並沒有任何提及蒙武的記錄

    這隻能說明蒙武已經死了,否則的話,有這麼一個滅楚的大將在,秦二世不可能不重用他的。

    (2)善終而死,沒有違法犯罪的記錄

    這可以從他的兒子蒙恬和蒙毅得到秦始皇的重用中看得出來,如果蒙武沒有善終,而是因為違法犯罪而被處死的話,他的兒子一定會被誅連到的,那麼蒙恬和蒙毅就不會受到秦始皇的重用了。然而,現實的事實卻是,這兩個人都受到了秦始皇的重用。這也可以從側面來證明,蒙武是善終的。

    蒙武

    蒙恬1:蒙恬其人

    蒙恬,秦始皇時期的名將,上卿蒙驁之孫,內史蒙武之子。

    2:戰場建功

    公元前221年,蒙恬被封為將軍,攻打齊國,因為破齊有功而被拜為內史。

    秦始皇一統六國之後,蒙恬奉命率領三十萬大軍北擊匈奴,收復河南地,自榆中至陰山,設三十四縣。又渡過黃河,佔據陰山,遷徙人民充實邊縣。

    其後,蒙恬主持修築了西起隴西的臨洮,東至遼東的萬里長城。憑藉著長城的優勢,有力地遏制了匈奴的南進。

    3:慘遭冤殺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第五次大巡遊的時候突然死亡。這時候,趙高擔心扶蘇繼位後,蒙恬得到重用,對自己不利,就扣住遺詔不發,然後與胡亥、李斯合謀,篡改遺詔,捏造罪名,賜死公子扶蘇和蒙恬。接到詔書後,扶蘇自殺,但是蒙恬內心疑慮,請求復訴。

    使者把蒙恬交給了官吏,然後將蒙恬囚禁在陽周。胡亥殺死扶蘇後,便想釋放蒙恬。但是趙高深恐蒙氏再次貴寵用事,對自己不利,因此執意要滅了蒙氏。於是便散佈謠言說,在立太子的問題上,蒙恬的兄弟蒙毅曾經在始皇面前誹謗胡亥。胡亥聽了之後大怒,派人前往陽周去賜死蒙恬。最終,蒙恬在監獄吞藥自殺。

    蒙恬

    蒙毅1:蒙毅其人

    蒙毅,秦國名將蒙驁之孫,蒙武之子,蒙恬之弟。秦國重臣。蒙恬、蒙毅兄弟二人一文一武,蒙恬管軍事在外統兵,蒙毅掌朝政在內輔佐秦始皇,官拜上卿。

    2:深受信任

    蒙毅從很早的時候就跟隨秦始皇,深受秦始皇的親近,居內則侍從秦始皇左右,外出則陪同秦始皇同乘一車。

    3:囚禁被殺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巡遊會稽,取道海上,北走琅琊。但是在途中突然患病,於是便派遣蒙毅折回會稽祈告山川。在蒙毅還沒有返回的時候,秦始皇便在沙丘病死了。因為秦始皇死的時候,只有少數的幾個人知道。於是趙高便與李斯和胡亥密謀,封鎖秦始皇已死的訊息,然後篡改秦始皇的遺詔,賜死公子扶蘇和大將蒙恬。接到詔書後,扶蘇當場自殺,但是蒙恬要求復訴。於是使者便把蒙恬帶了回來,囚禁在陽周。

    蒙毅祈告山川回來之後,趙高便向胡亥進讒言說我聽說先帝想冊立你為太子已經很久了,但是蒙毅卻進諫說不可。如果他知道你賢能而逾久不立,那是對你不忠而且迷惑先帝,因此應該殺了他。胡亥聽從了趙高的話,就在代郡囚禁了蒙毅。等到車駕回到咸陽之後,即發喪安葬秦始皇,然後胡亥即位,是為秦二世。

    胡亥即位後,趙高便常在秦二世耳邊誹謗蒙氏,尋找罪名加以彈劾。最終胡亥還是派人去把蒙毅給殺了。

    蒙毅

    總結:

    秦朝歷史上的蒙家,始於名將蒙驁,終於蒙恬和蒙毅。其中蒙驁、蒙武、蒙恬是武將,蒙毅是文臣。蒙驁和蒙武最終善終,但是蒙恬和蒙毅含冤被殺。

  • 6 # 關東俠客

    秦朝蒙驁,蒙武,蒙恬,蒙毅三代為秦國名將,重臣,姬姓,蒙氏,祖籍齊國蒙山(臨沂市蒙陰縣)人。蒙家以地名"蒙山"為氏。

    春秋戰國時期,列國連年征戰,卻不防礙人材相互流動,秦國曆史上的許多名臣,武將來自六國。

    蒙驁(一公元前240年)本是齊華人,在齊國得不到重用,便來到秦國創業。秦昭襄王在位期間(公元前306一公元前251),蒙驁來到秦國,拜為上卿,歷昭襄王,孝文王,莊襄王,秦始皇四朝。

    蒙驁軍事才華卓著,一生攻下南韓十餘城池,趙國三十餘城池,魏國五十餘城池,設三川郡和東郡,為後來秦始皇統一六國打下基礎,活了七十多歲而卒。

    蒙家第二代叫蒙武(一公元前219),深受秦始皇器重,任內史(京城最高行政長官)。公元前224年,蒙武為副將,王剪為正將率六十萬大軍滅楚,殺項燕,俘楚王負芻,滅了楚國。

    蒙家第三代蒙恬和蒙毅是蒙武的兒子,蒙恬是武將,蒙毅是文臣。

    蒙家第三代接受過良好的教育,蒙恬天資聰潁,受家庭條件薰陶,軍事才華卓著,文學藝求修養也很高,改良了毛筆和古筍。

    蒙毅是文臣,官至上卿,和秦始皇出行坐一輛車子,深得器重,不阿權貴,文武重臣不敢與之爭鋒,蒙恬,蒙毅哥倆為帝國雙壁。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26年),蒙恬為將攻齊,因戰功升為內史。秦滅六國之後,蒙恬率三十萬大軍北擊匈奴,收回河套地區,設三十四縣,修御道和萬里長城是"華夏第一勇士"。

    蒙毅嚴格執法,剛正不啊。有一次,中書舍人趙高犯了罪,蒙毅主張處死趙高,秦始皇赦免了趙高。從此,趙高從心裡恨死了蒙家兄弟。

    秦始皇在出巡的路上病死後,趙高和李斯擁立二世胡亥,首先把蒙毅殺害,然後,派人到陽周,令蒙恬自殺。

    蒙恬仰天長嘆曰:"自吾先人至子孫,積信於秦三世矣!今臣將兵三十餘萬,其勢足以背叛。然,自知必死而守義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忘先王也!"然後,吞藥自盡。

    蒙家三代人為秦帝國的建立,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秦國失去帝國雙壁後,陷入萬劫不覆的地步。戍卒叫,涵谷舉,楚人一怒,可憐焦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新農合詐騙屢有發生,怎麼樣禁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