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我就是登寶麻麻

    孩子從生下來就註定是父母手中的試驗品,沒有哪個父母需要持證考核上崗,然而教育孩子卻不允許失敗。那麼,究竟如何平衡給孩子制定規則而又給孩子足夠的自由?如何愛孩子而又不寵壞孩子?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要掌握一個“度”。把孩子培養成人才,首先要先培養成人,如果用一些錯誤的方法將孩子教育的軟弱、自私、沒有一個健全的人格,孩子註定無法成才。家庭是成長的搖籃,父母才是教育的根。

    第一,要愛而不寵。

    我們可以愛孩子,但是不寵孩子,是幫助孩子建立健全的人格。愛是主動地,而寵是被動的。當你主動給予孩子時是發自內心的,是愛;當孩子想要什麼就給孩子什麼時,是寵。

    在中國,這樣的媽媽很多,有一種冷,叫媽媽覺得你冷;有一種餓,叫奶奶覺得你餓;有一種愛,叫無條件的溺愛,這樣的愛只會讓孩子變得更加自私、軟弱。所以,中國的家長是太愛孩子了,但是也太不會愛孩子了。

    有些家長將孩子將豬養,要什麼給什麼,養的白白胖胖,但是,腦子裡卻空空蕩蕩,在他們心中,這就是他們給孩子的愛。

    有些家長把孩子當猴耍,教孩子背古詩、唱兒歌,到處去顯擺,家長培養的很用心,而孩子卻很傷心,這也是一種對孩子的愛。

    這些都不是對孩子的愛,如果你真的愛孩子,那你就用心發現孩子的優點、興趣,激發他的潛能,讓孩子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而且一定要讓孩子做好,這樣的愛,才會讓孩子覺得幸福。

    教育的目的就是幫助孩子做他自己。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與物質、金錢、地位無關。

    第二,要定而不讓。

    堅定絕對不退讓,幫助孩子建立規則。

    規則的建立取決於說到做到。最怕聽到有媽媽說:“再看電視以後再也不給你看了”“再玩ipad以後再也不給你玩了”。孩子就是個影印機,我們家長是原件,孩子是影印件,如果我們本身是個說到做到的人,孩子也一定說到做到。當然,說到做到有點難,但我們至少可以要麼不說,說出了就一定要做到。比如孩子搶東西,如果我們告訴孩子:“你再搶東西我就打你了”,當孩子再搶東西時,要先跟孩子確認是不是搶東西了,如果是,那麼就要說到做到,就要打孩子,但這時往往會遇到孩子求饒現象,跟媽媽說以後再也不敢搶了,不要打我,那還打不打?很多媽媽覺得孩子已經認錯了就不要打了吧。但是媽媽應該知道什麼是認錯,真正認識到錯誤的孩子是願意接受懲罰的。那什麼情況是孩子真正認識到錯誤?就像剛剛那個例子,當孩子搶東西時,媽媽問是不是搶東西了,孩子說是,媽媽問怎麼辦時,孩子自願伸出手說打吧。這才是願意接受懲罰,這種情況才可以不打。如果沒有這種認識錯誤,還是要打。

    第三,要交而不教。

    交給孩子任務而不教給孩子方法,幫助孩子學會探索和思考。

    很多家長在說,為什麼我的孩子在家裡都很好、很乖,但在外面就不行?因為在家長身邊,孩子一直在依賴家長,家長一直教他、幫他。所以要交而不教,孩子最美的表情是孩子專注的表情,彷彿孩子一點一點在成長。

    第四,要帶而不代。

    引導而不代替,幫助孩子建立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家長從來不讓孩子自己去做,光說不練。很多媽媽有個通病,靠說建立親子關係、靠說教孩子知識、靠說表揚孩子、靠說懲罰孩子,久而久之變成了嘮叨媽媽。其實,語言是個高階符號,有些孩子聽都聽不懂。說十遍不如讓孩子做一遍。所以媽媽的教育中,要少講,多問,多聽,多一點時間讓孩子自己去表達、去聯絡,讓孩子快樂中學習、體驗中成長。孩子不是教出來的,孩子是練出來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通訊基站維護工資不高,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從事這個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