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千里廣大行致重慶

    幾年前,我曾經到農村朋友家去玩,吃完晚飯後,我們一起去抓螃蟹。他帶著我,沿著小路向河溝前進。瘋狂生長的野草已經埋沒了道路,所以我們走得小心翼翼,突然出現的野雞,令我們興奮不已。但是,當他見到小路兩旁許多已經破敗的房子時,不禁感嘆,這裡住的人們,已經好久都沒有回來了!

    這些人哪裡去了?從政府工作報告中可以找到答案。

    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十二五”期間,中國的城鎮化率從52.6%提高到58.5%,也就是說,全國有8000多萬農業人口轉移成為城鎮人口,成為了城市居民。

    城鎮化率還將持續下去?會!農村人口會越來越少。

    根據新華社釋出的《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到2020年,中國城鎮化率將達到60%;到2030年,中國的城鎮化率將達到70%,農業人口將持續轉移。

    農村不能怎麼辦,但農村人能夠選擇怎麼辦!

    農村人特別是農村年輕人,我認為應該早日脫離舒適區,到城市去打拼。因為城市有更好的基礎設施、教育條件和醫療條件,有更為廣闊的舞臺去實現夢想。

  • 2 # 韓金聊社會

    謝謝邀請!很多城市都在搶人才,以後農村怎麼辦呢?社會在發展,人類在進步,適者生存,農村居民的自由流動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中國要實現民富國強的中國夢,首要一點就是要減少農民,一家一戶的小農經營管理模式已經不適應現代社會和農業發展需要,農民富,國家才能強。

    首先,城市搶人才,這是社會發展的必須的條件,有了人了生萬物,人及是生產力,又是消費者,中國的農村改革開放,從集體的大鍋飯的勞作變成了一家一戶聯產承包的經營,農民的肚子問題得到根本性的改變,農民從吃飽飯逐漸向吃好飯邁進,土地耕種只能維持生活,要想實現小康,那可以只靠一項農業收入,真是難上加難,打工創業,土地流轉就成現代農村發展的必然趨勢,城市發展看到這個機遇,搶人才大戰才會越戰越勇,這給農村帶來了機遇,帶來了機會,適者生存又一次成了人們的首選,適合做什麼就去做什麼,這就是在發展。

    其次,未來的農村需要的是機械化,專業化和職業化,農民的種地再不是日初而耕,日落而息,也不是一家一戶的盲目生產,而是產供銷一條龍的生產和服務,城市需要什麼就生產什麼,農民的身份變成了質的變化,變成了新型的職業農民,一個種植和管理一千多畝土地,不再是夢想,而是實實在在的現實,農民富,國家才能強大,農業穩,社會才能安定團結,社會才會有大的發展。

    最後,農村今後的發展方向就是減少農民,只有減少了農民,從根本上解決了農民的生存方式,農村的發展會越來越好,哪種”六0後,七0後在種田,八0後不提種田,九0不會種田,00後無法無田”的擔心會成為歷史,歷史會給你留下很好的選擇,適者生存第三次會成了人們的選擇,農村這個舞臺,這個天地會出現更多更好的人才,來發展農業,振興中華。

  • 3 # 搬起石頭砸

    城市搶人才和農村並沒有太大關係,農村需要的人才和城市需要的人才是大不同!

    1、農村需要什麼樣的人才呢?要發展好農村,人才當然也少不了,但農村更需要的是有實幹精神,有農業專業知識,懂得合理利用規劃耕地,懂得農業管理的人才,只有這些人才在農村才能發揮更大的作用,農村才是這樣的人才的最佳發展平臺,城市裡搶這些與農業有關的人才只能說是浪費資源!

    2、城市需要的人才和農村區別就大了,當然是有利於城市發展,搞好科技、教育、城市發展等的人才,同時城市裡的一些科技成果、產品也是廣泛用於農村的,這些人才在城市裡並不矛盾,實踐證明,好的城市發展是完全可以帶動農業發展的!

    我們不必杞人憂天,以點帶面,要從發展的規律來看問題!不管形式多麼複雜,往好的方面發展的方向是不會改變的!

  • 4 # 流年似水204840998

    城市搶人才有條件,大學研究生,博士碩士生,滿街廣告要的是18至55歲打工者。

    如果農村人符合上述條件可以擠身城市到城裡去創一創,據我所知城裡小區男看門一般工資一千五,女的超市飯店當個服務員每個月一千塊錢上下,如果兩口工資加起來一年兩萬多,吃過能落一萬,也和農村差不多,進城打工也行畢竟不用風吹日曬。

    農村咋辦,不用你操心。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山上的小樹在長,河裡的水前面流走了後面還會跟上。唯有人不斷變老,等到你老了城裡不要你了,還可以回到農村在農村養老。房子破了可再蓋,蓋不起打個窯洞,住著冬暖夏涼,你還是個地地道道的農村人。

  • 5 # 1143160127吳世金

    城市的發展規劃,不是千篇一律,而是各具特色,對人才的需求各不相同。城市需要的人才,不是搞種植,養殖的人才,因此,對農村的發展,不是削弱了,而是依靠城市的經濟增長,推動農業產業化的快速發展!

    城市的經濟增長,必將帶來地方的稅收增長,地方財政收入的不斷積累,用於農業產業化經營的資金必然會增多,對土地的改造,特色種植,養殖業的發展投入,就必然有了可靠的保障!

    城鎮化的程序,支援了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的人口變化,為農業的傳統耕作和養殖發生根本性轉變,現代化農業生產,自然會形成適合現代化農業生產的人才。

    人才是根據行業的發展方向,培養和產生出來的。農村需要的人才是不會減弱,相反,會隨著農業技術的進步,各地農業承包和人才的交流,提高投資效益的。

  • 6 # 360探訪眼

    哈哈,我的想法可能有點偏激。

    很多城市都在搶人才,農村怎麼辦?一樣的,城市需要人才,農村也需要人才,如果按你的思路說,都跑城市去了,那更好,農村的市場就大了,你想啊,都去了城市,去農村發展的少了,那你不就更有機會了嗎?所以,在這個時候,你就別去城市了,借村裡人少,你可以大幹一把。

  • 7 # 樊四毛

    和平年代,人才重要,特別是發達城市,農村是後盾。好處東西大家都知道,恕我不重複了。

    但戰爭年代,世界多變,靠的是軍隊保家衛國,各族人民團結一心,保衛領海領空領土不被侵犯,統一大業,民心所求。

    現代農村改革,希要大量人才,才能發輝農村光彩,辦法是……。

  • 8 # 潮聲饒韻

    城市和農村所需要的人才,在近一段時間裡,兩者並不存在競爭和矛盾,因為各有各自所需的專業技術人員。如果今後農村也必須更多的人才的話,說明農村已經是一個具備有競爭力的現代化農業新農村啦!

    現階段農村的人才則要求不會很高,無論是現在還是未來,高新技術的發明,高產優質農產品,現代化的農村建設機械主要重點還是放在城市科研機構單位,而農村的生產發展,創新農業技術主要還是依靠這些科研技術單位來提供技術支援,這就是所謂的科技興農,科技技術,科研成果服務於農村,受益於農民的道理!

    目前的農村人才主要是依靠農民自已創業,如養殖業,種植業等涉農方面,農民還是佔絕大多數人,一些規模比較大的民營龍頭企業,當然也會需要具備一些專業技術人才,但人數比例很少,這些人才的來源大部分來自與農業有關的學校,如果沒有碰到新問題,新難點,一般日常遇到問題的解決方法還是憑個人經驗來處理的。

    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隨著城市化擴充套件規模越來越大,農村人的文化水平的提高,許多農民變成了居民,變成了城市的主人,農村的土地也會出現更好的利用,這也是隨著國家科技的進步,而科技服務於農村所帶來的效果!因此,本人認為:城市和發展離不開農民工的大力支援,農村的進步更需要城市科技來支援!兩者是互相依賴的,是分不開彼此的!城市科技的發展,帶動了農村經濟,促進了農民的增產和增收!未來的農村,一定會是人才湧進的地方,生機勃勃和高效率生產的現代化新農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提倡開車能不能不玩手機?太危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