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鳥叔也瘋狂黃興壽
-
2 # 老許50296511
少年時代的國慶節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國慶節,我記憶中的國慶節和大多數人的不一樣。由於家住距離天安門咫尺之遙,離天安門城樓只有250米左右,離長安街不到50米,站在房頂上可以看到城樓上的人,分辨不清面孔。
通常九月中旬以後會有兩次遊行彩排、一次聯歡晚會彩排,長安街的高音喇叭吵得睡不著覺,索性看彩排吧!60年代安保不是那麼嚴格,下午六點鐘以前進入天安門廣場,長安街清場時通常不會驅趕廣場上的人,即便清場也可以在南長街口內看彩排,遊行規模、內容一清二楚。
國慶、五一遊行當天安保也不是很嚴格,上幼兒園時小朋友們經過允許,甚至可以在南長街南口以西的馬路邊搬著小板凳看遊行。
國慶、五一看禮花最特別,可能是那時的禮花火藥質量差、燃燒不充分,住在南長街、南池子、石碑衚衕一帶的居民,不能在室外看禮花,只能坐在屋裡或房簷下看,否則未燃燒的禮花火藥碎屑會迷眼,邊長一公分的火藥顆粒,直徑十五公分半圓的禮花彈皮會砸到頭。
半大小孩看禮花還有一件事~搶降落傘,在60年代初的降落傘都是用絲綢做的,一頂降落傘可做一件小孩襯衫,幾乎每一座較高的房頂都有一個手持長竹竿的孩子,通常刮南風傘刮到長安街以北,到60末降落傘改用玻璃纖維就不能做襯衫了,不過能搶到降落傘的孩子們還是很有成就感!
不知道現在的禮花用什麼發射,那時的禮花炮就像一門垂直髮射的迫擊炮,直徑大約十五公分,專門發射炸裂的禮花彈,發射類似於訊號彈的禮花通常是兩個七、八十公分見方,上面有幾十個五公分孔洞的盤子,把禮花彈裝入下面的盤子,上面盤子壓上,發射時快速向身體方向撤離上盤,最早人大會堂西門的發射點,市民是可以近距離觀看的,後來據說發生過禮花彈炸膛事故,就不可以觀看了。
別以為只有國慶節才閱兵、遊行,五一勞動節也會組織群眾遊行並燃放禮花!
60年代每逢大慶必定鳴放禮炮,九月末住在前門城牆以北東西兩側(那時的城牆還沒拆)的居民,就會被告知:家裡的玻璃要用紙條貼成米字,以防鳴放禮炮把玻璃震碎傷人,不知道是那時的玻璃質量不行,還是城牆反射聲波,城牆拆除後就再也沒見過玻璃貼米字現象。
曾參加過兩次天安門廣場組字、一次群眾遊行、兩次天安門聯歡晚會,組字為了不影響遊行隊伍集結,要前一天晚上十點鐘以前進入廣場,遊行隊伍要在兩點之前列隊完畢,剩下就是等待,那時的北京已入深秋,比現在要冷的多,看彩排穿毛衣毛褲都冷的發抖,經常有體弱者昏倒,會有替補者頂替。廣場組字者要等遊行隊伍過完後,高舉手中紙花擁向天安門城樓~山呼萬歲!結果就是成筐遺落的鞋子灑滿廣場!
回覆列表
我們少年時代,十一是去看明星,去買彩票想中將的,因為那時福彩在十一時都請了明星大腕,邊買彩邊聽明星唱歌和主持人呼誘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