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志博雲天

    從五個維度分析印度的文化

    一、權利與距離

    在《世界是平的》這部影片中,有這樣一個情節,當陶德到達印度公司之後,讓員工發表建議,但是大家都沒有說。這讓我不禁想去分析一下印度的權利與距離。

    印度的權利距離指數為77,屬於高權利距離國家。我想原因要追溯到印度的宗教信仰上面,印度80%的人都信仰印度教,而在印度教中,最重要的制度的就是印度的種姓制度。 印度種姓制度又稱瓦爾納制度是在後期吠陀時代形成的。它是古代世界最典型、最森嚴的等級制度。四個等級在地位、權利、職業、義務等方面有嚴格的規定:第一等級婆羅門主要是僧侶貴族,擁有解釋宗教經典和祭神的特權,第二等級剎帝利是軍事貴族和行政貴族。他們擁有徵收各種賦稅的特權。第三等級吠舍是雅利安人自由平民階層。他們從事農、牧、漁、獵等,政治上沒有特權,必須以佈施和納稅的形式來供養前兩個等級。第四等級首陀羅絕大多數是被征服的土著居民,屬於非雅利安人,他們從事農、牧、漁、獵等業以及當時被認為低賤的職業。

    種姓制度已經有三千多年的歷史,早在原始社會的末期就開始萌芽。後來在階級分化和奴隸制度形成過程中,原始的社會分工形成等級化和固定化,逐漸形成嚴格的種姓制度。所以印度人生來就被告知權力是分等級的。某些群體比如貴族或者執政黨比一般的平民擁有更多的權力,有些人生來高貴一些,因此他們擁有更多的權力,而尊重權力比尊重平等更有意義。所以印度的權利與距離指數才會這麼高。

    二、個人主義集體主義

    印度的個人指數是48,是比較低的。也就是說印度的集體主義是比較強的,其實這點與中國是比較相似的,同理,在中國,集體主義強的原因的可能是中國的傳統的文化,例如儒家文化對於華人民的影響,他比較強調,犧牲小我成全大我,強調集體榮譽感。那麼是否印度也是因為它的文化的影響呢。而集體主義最早就來源於印度教。和中國一樣,印度也是一個農業大國,印度最早的文明叫做哈拉帕文明,就是產生於印度河流域,當時人類開始了農耕歷程。農業有個節氣,在一定時間就必須種植與收穫,於是人類有時必須靠互助才能真正的獲得收穫。

    而農業文明需要的是一個穩定的生活環境來保證農業生產,也就出現了國家這樣的高階組織,在國家中強調管理與規則,強調集體主義來獲得更大的收穫與收益。

    下面我們將從一個案例來進一步分析印度的集體主義:

    艾爾斯佩斯非常滿意自己鼓勵員工參與管理的工作風格。在印度的工作中,她從不對年齡大的人發號司令,而是徵求他們的意見。但是大家很少提出任何建議,即使是正式的建議系統也不能發揮作用。更糟糕的是,她根本感受不到他在管理美國工廠時受到的尊重和同事間的友誼和忠誠。她很灰心的想到,也許印度人還沒有準備好接受一位女老闆。

    因為印度傾向於集體主義文化。他們相互依賴,怕提出的問題不適合沒“面子”,言談比較間接、迂迴,所以很少向艾爾斯佩斯提出任何建議。

    然而從資料中瞭解到印度人認為自己的群體集體主義需要降低。因此,在同他們的美國同事溝通的時候,他們會下意識地解釋他們的群體集體主義並不是那麼強。但是,當海外的分支機構建立並開始運營的時候,美華人會很快發現印度人確實會努力地隱藏可能有損本地部門顏面的問題。矯正這個問題的一個方法是從美國的總部派遣一些高階的管理人員到當地任職一段時間。這種委派有助於填補語言和文化上的差異,同時建立心理上的安全感和相互之間的信任。

    三、男性主義女性主義

    在《世界是平的》這部影片中,男主角陶德讓女主角主持一次工作,但是普洛一副不相信的樣子。還有發生在2012年震驚世界的黑公交輪姦案,在事件發生之後,大批的婦女走上街頭,示威遊行,強調婦女的權利以及社會地位。我們不禁去思考與研究女性在印度社會的地位究竟是怎樣的。據資料顯示在印度男性主義與女性主義的比例是53.也就是說男性主義比較強烈。為什麼呢?我想有以下三個方面的原因,第一就是印度重男輕女。因為在印度男性具有傳宗接代的重任,在印度的一些影視作品中也可以發現,印度的一些建築,都是著重強調男性的生殖作用。可見在印度對於男性的重視。第二,在印度,絕大部分人信奉印度教,而在印度教義中,有這樣的規定,一個人如果想要他的靈魂在死的時候能夠回到天堂,那麼必須由他的兒子為他的屍體點火,否則他的靈魂就不能回到天堂,這對於一個具有宗教信仰的人來說,是一件不能容忍的事情,所以可見男子在一個家庭中的重要地位。

    第三,重要就是由於印度的婚嫁制度,印度的婚嫁傳統和中國有著天壤之別,一對年輕人要結成連理,通常是由女方支付絕大部分的花銷,並且還要帶上豐厚的嫁妝才能進入男方的家庭,嫁妝制在最早期是出於對女性繼承權的保護,給予出嫁的女兒一筆嫁妝相當於給予女兒一筆繼承款。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制度成為了窮人家庭的負擔,生女兒看成是賠錢的買賣,造成在農村地區墮胎現象氾濫成風。

    在過去,新娘通常會帶著一些首飾、衣物、傢俱和現金嫁入夫家,在今天,新郎家則會要求有電視機、洗衣機、空調、機車甚至汽車房子等大宗商品。這種壓力對於大多數家庭來說都是承受不起的,隨著印度的繁榮發展,印度人民越來越希望過上好日子,希望自己越來越富裕,他們知道有一個辦法一定有效:避免生女兒,省下一大筆嫁妝。而生兒子則意味著“生財”!由此可見在印度女性的社會地位是比較低的。

    四、不確定性規避

    印度在這部分的指數為40,算是比較中等的,比美國高,但是要比中國低。在印度幾乎全民信教,一個人為什麼會信仰宗教呢,說到底還是因為害怕。對於自然的敬畏,對於未知,現在,將來的恐懼,然而宗教恰好可以解釋一切讓你感到迷茫的東西,所以信仰宗教可以讓你對未來有更多的確定性,可以帶給你安全感。由此可以看出印度人是需要對不確定性有一定規避的。在印度教教義中,宇宙的本體是梵,它是人靈魂和精神的來源和歸所。一千個人的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在印度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神的存在。印度的文化從它的起源到它的發展,從來都不是一個偏居一隅,它的發展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以及文化之間的相互碰撞,融合,這一點在《印度的故事》這本書中,也可發現,這就體現了印度文化中的包容精神。

    說到印度的語言與文字,在《印度的故事》中,作者首先探秘第一階級在祭祀時候所唱的經文,這些唱歌的旋律是沒有辦法記載的,只能透過口口相傳,但是他們竟然延續了兩千多年了,而在這個過程中,她卻並不是一成不變的,他也在不斷地豐富和演變,這和印度語言的包容性是息息相關的。而印度現在大概有400多種語言,她的這種語言的複雜性也顯示了它的文化的包容性。

    五、長期取向——短期取向

    這一維度表明一個社會的決策是受傳統和過去發生事情的影響程度大還是受現在或將來的影響程度大。印度的長期取向指數是51,屬於短期取向的國家。

    透過書籍以及一些紀錄片中可以看出,印度對於傳統文化的繼承崇拜,在宗教方面一直到現在都在沿用種姓制度,每年印度都會有一些節日來祭祀他們心中的神靈,例如印度教燈節,十勝節,除十節,伊斯蘭教開齋節等等。他們的許多宗教信仰。譬如梵我同一、業報輪迴、精神解脫、踐行瑜伽等鼓勵人逃避現世,趨勢人走上內省沉思的道路。印度的業報輪迴思想就是建立在現實人生是苦難的基礎上,進而逃避現世而尋求精神解脫的。也就是說印度更加看重過去和現在,而對於未來沒有太多的規劃。

    佐野甚之肋氏指出:“在印度,宗教的傳教這被認為是„„從世俗慾望中解脫的人。從釋迦牟尼時代至今,幾乎所有印度宗教建立者都是苦行主義者,他們過著禁慾主義的嚴肅生活。”iv泰戈爾在《人生得親證》中認為:“這樣一種生活,可能會被認為有使人類智力其餘愚鈍的傾向,並且降低了生活的標準而阻礙隊進步的刺激,但是在古代印度,我們認為這種森林生活的環境並沒有壓抑人們的思想,沒有減弱人的活力,而只是賦予人們一種特殊的傾向,使他的思想在與生氣勃勃的大自然產物的不斷接觸中擺脫了想在他的佔有物周圍建起牆以擴充套件統治的慾望。他的目的不再是獲得而是去親證,去擴充套件它的意識,與它周圍的事物契合。”

    印度的很多建築寺廟也體現了他們對於神靈的崇拜。印度的家庭觀念也是相當重的,只有不到1%的離婚率,而離婚率是傳統觀念是否沒落的重要指標;城市中的年輕人,一般不會選擇與父母分居,可見傳統文化對於印度的影響。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去評估戶外廣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