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叢中笑6603

    假如鄧艾在諸葛亮尚在世時,去偷襲陰平,那必死無葬身之地。

    諸葛亮一生小心謹慎,做事穩紮穩打,在入川前,就在道上佈下了八卦陣,以防敵人偷襲。

    鄧艾偷襲陰平得逞,也是因為本來那裡一直有重兵防守,姜維故忽視了對那裡的防守的檢查,以為敵軍不會去偷襲。

    恰恰就在一個不小心,才讓鄧艾三千老弱之兵得手,這是姜維的過錯。

  • 2 # 逝去的青春75493449

    要是諸葛亮還活著,司馬懿尚且不是諸葛亮的對手,何況鄧艾,況且諸葛亮在世之時陰平就有大軍把守,司馬昭根本不是諸葛亮的對手,來漢中都打不進去,何況偷渡陰平

  • 3 # 松青說歷史

    只要諸葛亮健在,鄧艾不可能偷渡陰平,鄧艾之所以偷渡陰平這一奇謀成功,根本原因在於蜀漢的屢次伐魏不成,直接導致蜀漢國力大傷,再加上內侍黃皓弄權,姜維駐守沓中非重要之地,不在成都駐防。司馬昭知道了蜀漢的這些贏弱的情報,知道了破蜀漢就在眼前,於是令鍾會和鄧艾兩路大軍伐蜀,料定必成。

    鍾會大軍被劍閣擋住,進退兩難,糧草殆盡,鍾會想此時退軍,這時鄧艾向鍾會提出了“偷渡陰平,從涪城進攻綿竹,然後取成都”的大膽計劃。堪稱一計定乾坤的奇謀。

    鄧艾隨後親自挑選了幾千名精兵強將,立即向陰平崎嶇小道一路艱難開拔挺進,一路行來,在險要之處雖留有駐軍據點痕跡,但據然沒有發現蜀漢一兵一卒,鄧艾自嘆幸運,若諸葛亮在世,我將在此損兵折將恐難透過這一軍事要道。

    鄧艾急行軍迅速通過了陰平,向涪城進軍,面對從天而降的魏軍,蜀軍涪城守將馬邈頓時慌了神,立馬投降了,鄧艾兵不血刃的佔領涪城,使鄧艾的計劃離成功更近了一步。綿竹已在眼前,諸葛瞻率領蜀漢成都軍隊出戰鄧艾,但終究不是鄧艾的對手,諸葛瞻戰死,士兵被殺和投降者很多。

    眼見大勢巳去,回天乏術,在成都的蜀漢後主劉禪聽從大夫譙周的建議,獻了成都,投降鄧艾,三國之一蜀漢宣告滅亡。

  • 4 # 王俊傑猛

    諸葛亮在蜀漢,不但地位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最主要是精神的象徵。

    諸葛亮在,無論文臣還是武將,包括劉禪,大家都有了主心骨,一切以諸葛亮馬首是瞻。

    劉禪心裡咋想的,大家不得而知,但是在表面上,諸葛亮在的情況下,劉禪的日子就是逛逛後花園,泡泡諸多妃子。

    西川士族未必心服諸葛亮,但諸葛亮大權在握,士族有什麼想法,也不敢說。

    鄧艾偷渡陰平,只是圍了成都而已,鄧艾的兵力只有五千,是不可能攻下成都的。

    其餘關隘,兵力並沒有被損耗,戰鬥力依然在。

    如果劉禪固守成都,待援兵至,其實,危險的是鄧艾,而不是劉禪。

    只不過當時蜀漢已經日薄西山,連年征戰也是弄得巴蜀民不聊生,大家已經厭倦了戰爭,也厭倦了割據。

    劉禪也知道,蜀不可能一統天下,甚至,蜀漢都不可能長時間割據。

    劉禪選擇投降,算是明智之舉。安樂公,樂不思蜀,是劉禪智慧的選擇。

    諸葛亮和 愛好三國曆史的美女

    諸葛亮在的話,不要說鄧艾不敢偷渡陰平,就算偷渡陰平,劉禪也沒有權力做主投降。

    在成都城下的鄧艾,只有死路一條。

    這就像魏延的子午谷之計諸葛亮不能採納,道理是一樣的:慢說魏延偷渡不能成功,就算成功偷渡了子午谷,但是輕裝上陣計程車兵,對長安有什麼威脅?

    魏延出了子午谷,就是死路一條,連回頭都很難。

    這是諸葛亮拒絕魏延的最根本原因。

  • 5 # ww3721王建文

    鄧艾對司馬昭伐蜀滅國開始是反對的認為時機還不成熟,姜維與諸葛瞻的圍內軍事鬥爭還沒有激烈爆發。應該再等待時機,司馬昭認為自已要儘快滅蜀立功為皇,先取蜀滅蜀三年之後借巴蜀地勢順流而下水陸並進一統國家。他計蜀兵九萬可用抵抗之軍才不下伍萬。令自己的主薄師纂去當鄧艾的司馬。監督和勸說他領兵伐蜀。師纂的到鄧艾那裡說司馬昭認為,姜維在朝中孤立駐在沓中,不能東顧漢中。我軍直入駱谷出其空虛之地,攻擊漢中蜀軍若各自據守其險,必然兵力分散,首尾隔絕。我軍合力個個擊破佔據村野,劍閣無暇守其險,關頭無自保之力。以劉禪之昏庸,外面邊城陷落,內部土女震驚,其必亡是可以預料。

    司馬昭下令滅蜀國。不是心血來潮是,多年準備的結果。鄧艾能夠偷渡陰平小道的是蜀國將相不和的結果,諸葛亮不死也是無法再主持軍政大權的。人生七十古來稀。諸葛亮無法活到九十歲。才有健康身體他那時八十多了就能活命。身體己經無力適應戰場指揮作戰的需要,戰場形勢一時多變。需要指揮戰場戰將大帥時刻根據戰爭形勢戰情夾化隨時做決斷?戰情也是隨時幹變萬化,敵變我變。必須須有精力,智慧,健康的身體作後盾,八十多歲諸葛亮己經老朽昏迷是萬萬不行的。就是諸葛亮如果有健康身體。蜀國長期戰爭軍力消耗極大,戰鬥人員已經不到十萬了,己經無力扺抗魏國強大打擊迴天無力了。

    司馬昭主持國家軍政大權後,己經準備六年了,如果從他徵東吳江陵失敗,轉為坐鎮長安,專門研究打敗姜維戰略算起的話,思想準備滅蜀,有十年多的時間了,才會下定決心令鍾會,鄧艾,諸葛緒三路徵西滅蜀。

    當時,魏國在鎮壓諸葛涎文欽叛亂後,再沒有軍事大戰,一直在準備滅蜀工作。鄧艾打敗諸葛誕,文欽後立下戰功成為長水校尉後,深受司馬昭信認,就專門調去為徵西將軍,督促西方軍事,研究滅蜀戰略,當時蜀國有十來萬軍隊。守衛成都及各郡的軍隊佔去四萬多。但能機動作戰,只有五萬多人,只有是後將軍姜維領軍只有一二萬多人的軍隊為精銳力量。而另外兵馬都在軍隊右將軍閻宇,和諸葛瞻的手中。

    諸葛瞻還認為姜維多次北伐好戰無功,使國家人貧物乏,建議劉禪消去他兵權問罪。劉禪降姜維從大將軍連下四級為後將軍,姜維無法調動全部軍隊動用抗抵魏軍。

    262年春,姜維在侯和首先出戰魏國,被鄧艾領軍打敗。退兵到沓中,要求劉禪殺了宦官黃皓。劉禪沒有答應,姜維也不敢回到成都。只好在沓中種田。

    司馬昭讓鍾會領軍十萬人馬,諸葛緒,鄧艾各領三萬人馬還西部郡守配合分三路大軍(實有五路)十八萬人攻入蜀國。

    姜維聽到訊息,即請劉禪調張冀,廖化防守安陽關口,陰平橋頭。沒有得劉禪重視,不予理採。鍾會攻下漢,樂二城時。鄧艾先率軍攻入沓中時,劉禪才派軍令廖化支援沓中,左車騎將軍張翼和輔國大將軍董厥支援安陽關口。

    姜維被鄧艾牽制,退到陰平和張翼和董厥合兵一處,在強川與鄧艾部下天水太守王欣激戰不勝。退到劍閣。鍾會部將胡烈攻下樂城,守將傅儉戰死,而漢城的守將蔣舒開城投降。

    魏軍長趨直入追到劍閣與姜維對峙起來。

    鍾會要求姜維投降,姜維不理,鍾會都想撤軍時,蜀軍己經沒有軍隊去守咽喉小道斜谷,駱谷,子午谷,被鄧艾軍隊的劉欽全部佔領,鄧艾命令王欣追擊姜維,又讓隴西太守牽弘繞道截擊姜維軍隊前部,自己與金城太守楊欣從甘松進擊。鍾會得到漢中,姜維擺脫鄧艾牽制堅守劍閣,鍾會無轍,要準備退兵時。

    鄧艾向司馬昭上書說,”今賊冦大受挫折,因乘勝追擊,從陰平,沿小道經漢德陽亭,奔赴涪縣。距劍閣西有百里,距成都三百里,以精兵直搗敵人心臟,姜維雖死守劍閣。也要回救涪縣。鍾會正好乘虛而入,領兵追擊,如果姜維不救涪縣,死守劍閣。那麼涪縣兵少。正好用兵法,攻其不備,出其不意打敗敵人”。

    得到司馬昭的同意,鄧艾領軍在鍾會繼續對峙劍閣之時。從小道要進入涪縣。鍾會派將軍田續隨後跟進。

    鄧艾率軍從現在甘南到九寨溝地區之路,攀高山,登小道,鑿山為路,修棧架橋,越過七百餘里無人莽莽林海的險絕山域,穿過極為高聳白雪險峰,不把山高谷深,運糧無法當阻。多次陷入絕境之中。鄧艾身先士卒,用樹皮與毛氈裹身滾下山坡,出其不意,直抵到達江油。迫使守將馬邈投降。

    諸葛瞻從涪城急到綿竹,列陣對敵,打敗了鄧忠,師纂右左包圍。他們退回向鄧艾報告。“賊兵堅守牢固,無法擊破。鄧艾大怒說,“生死關頭,全在一舉,還有什麼不可攻破。

    可名過其實蜀國主政當家人衛將軍諸葛瞻被勝利衝昏頭腦,主動出戰追擊,二將領軍回頭以一當十再戰,鄧艾親臨監戰。田續軍隊也以趕到,魏軍絕地求生,大破蜀軍進入綿竹城。斬殺諸葛瞻父子和尚書令張遵(張飛之孫)等人。獲綿竹大捷

    鄧艾乘勝進軍攻下雒縣,逼進成都。劉禪驚恐萬狀,以為大勢以去,寫信到鄧艾軍中請降。鄧艾進入成都。

    劉禪派人去前線要姜維投降。姜維等蜀國軍事大佬們到鍾會軍中投降。

    鄧艾任命了大批蜀國官員,為自己部下管理人員,以劉禪為驃騎將軍。太子劉旋為奉車都尉。任命師纂為益州刺吏。牽弘為等兼領各地郡守。派人在綿竹為蜀國作戰而死的勇士,一起埋葬,修成高臺,作為京觀。以宣揚自已為勝天下的武功。

    鄧艾建功驕傲。時時顯擺為榮,對蜀國各級官員說。遇上他是他們榮耀。不然會早被殺掉了。姜維雖是你們英雄。與我相遇,也會窮途未路。底下的有知之人,都嘲笑他如此矝誇,會著大禍。

    鍾會更是大喜,要他如此,正好收取制於他死地的口實。

    在司馬昭,讓魏元帝曹奐下詔嘉獎之後,鄧艾為大尉,增加封邑二萬戶。鍾會成司徒,增邑萬戶。

    鄧艾上書,為司馬昭為滅吳籌劃戰略決策,以對劉禪恩寵,讓東吳畏懼威德,從而望風歸順投降。

    但鍾會以鄧艾居功自持,乘隙向司馬昭誣告他謀反,說他做事悖逆不道,已經露出叛亂的苗頭。朝廷下令,派監軍衛瓘逮捕鄧艾父子,送到京都。鄧艾才仰天長嘆,

    我是忠臣啊,居然到了這種地步,白起的境遇。於今又重現了

    鍾會撐握著魏蜀兩國二十多萬軍隊在川,又除去了鄧艾,也野心膨漲起來同姜維密謀造反。早被司馬昭有所防備,率十萬大軍在長安坐鎮。使鍾會措手不及。

    姜維夢想復國,建議要鍾會集手下軍官都到蜀營。想扣留殺害。己便再造蜀國。魏軍將領到後,因鍾會遲疑池露外傳訊息。胡烈之子率領烈部人馬擂鼓殺入蜀營,救了魏將眾人。雙方在宮城激戰。斬殺鍾會,姜維。及部眾數百人。殺了太子劉旋和姜維妻子後,開始大肆搶擄財富。監軍衛瓘到後,才穩定了局勢。

    衛瓘因參與陷害鄧艾謀反,派田續追殺鄧艾父子在綿竹之西。鄧艾在京城其它兒子也被誅殺。妻子和孫子被髮送到西域流放,到了司馬炎為皇時,才給平反。讓他孫子鄧朗為晉朝新都太守,未上任,就遇火災身亡。曾孫鄧韜,鄧行傳下後人。諸葛亮活著也無法對抗魏國強大滅蜀戰略早以成策早晚必將行動成功是大勢所趨,不是諸葛亮在時己經百孔幹瘡的蜀國能夠挽救。鄧艾沒有小道偷襲,其內部嚴重不團結也使蜀國滅亡的徵兆。

  • 6 # 豁達開心生活

    如果諸葛亮未死,司馬家族在上方谷被火一烤,嚇得從此躲在大營不敢露頭,三足鼎力局面會一直維持下去,鄧艾就是有十個膽也不敢兵行險著。

  • 7 # 小辰影視C

    鄧艾偷渡陰平除了膽大心細,我個人認為還要歸功於1.曹魏當權對伐蜀的重視,2蜀漢內部的日漸腐朽,但這兩點在諸葛亮時期是不存在的。

  • 8 # 高山奇樹

    諸葛亮在鄧艾是偷渡不了陰平的。因諸葛怛大心細不冒險。鄧艾是在姜維粗心大意的情況下偷渡成功的。(主要是把把守陰平內險山中的兵撒走了)。是姜維的大意沒有牢記諸葛承相在陰平險道屯兵防守策略所致。

  • 9 # 使用者禪

    如果諸葛亮未死,鄧艾可能都沒有機會走到陰平附近。諸葛亮在時,蜀漢時不時的出手揍一下魏,完全是佔據主動權的。鄧艾可能都沒有機會走到蜀漢的地盤,在自己地盤上就被諸葛亮給打敗了。《三國演義》中,鄧艾偷渡陰平成功以後,曾瞭解到這樣一個資訊——諸葛亮在時,陰平附近曾長期駐有強弓硬弩的守衛。想想看,諸葛亮的防禦做的多麼周到,那時候偷渡陰平幾乎就相當於自殺。

  • 10 # 愚善法師

    諸葛亮不是死,司馬昭敢打蜀國麼?就是司馬懿在世也不敢去攻打蜀國,所以只要諸葛亮在世,魏國就沒有攻打蜀國的想法,只有防備蜀國,根本不存在偷渡陰平關的說法。

  • 11 # 微風F

    不一定。

    鄧艾也是個厲害人物

    姜鄧兩軍未交戰,鄧艾就偷襲成功,姜維可是諸葛亮嫡傳徒弟。說明鄧艾老謀深算,是有把刷子的。

    諸葛亮不是神仙

    確實,如果諸葛亮在世,鄧艾搞偷襲這招不會那麼容易成功,因為諸葛亮本身就是心思縝密擅長出其不意以少勝多的軍事家。但世事無絕對,諸葛亮也打過敗仗,所以鄧艾偷渡陰平的機會是有的。

    機會,是給有準備的人,就看能不能抓住……

  • 12 # 煙雨樓主寒雨霆

    諸葛亮死不死結果都一樣,有一點可以肯定,諸葛亮根本就沒有軍事才能,治國有策安民無方,如果徐庶在劉備早就統一三國了。

  • 13 # 淨蓮瓔姝

    我想諸葛亮如果活著,鄧艾別說偷渡陰平,司馬昭伐蜀都不敢。司馬懿在世時諸葛亮六出祈山,司馬懿畏蜀如虎,諸葛亮去世後,司馬懿此後再也沒有攻打蜀國,可以看出諸葛亮對司馬家的震懾。鄧艾偷渡陰平時,劉禪昏庸重用宦官,司馬昭才敢趁機伐蜀,鄧艾偷渡陰平。

  • 14 # 旗開得勝馬到成功

    1,假如諸葛亮未死,鄧艾就不會偷渡。

    2,為什麼呢?因為偉人說過一句話叫,諸葛一生唯謹慎,呂端大事不糊塗。看到了沒,諸葛亮一生最大的長處就是謹慎。諸葛亮在世的時候,在陰平道上設了一個大塞駐了一千人馬。在那麼險要的地方駐軍。鄧艾當時就那兩千疲憊不堪,少衣無食的人,遇上了心態估計直接就崩了。

    3,只能說鄧艾的成功,得感謝一位神助攻,後主劉禪,是他在諸葛亮死後,將陰平守軍撤了。說是平時無用,耗費錢糧。

    4,堡壘都是從內部開始瓦解的。如果姜維不改變,魏延在世時,防守漢中的方法。漢中會丟嗎?如果江油太守是一位忠勇智謀之材,江油城會失守嗎?如果諸葛瞻先憑險據守。等姜維回師後在一起出兵,錦竹為失守嗎?

    3,錯,錯,錯,正是蜀國這些一系列的錯誤,才造成了蜀國的滅亡。

    4,嘆,嘆,嘆,昭烈皇帝一生奮鬥二世亡。

    5,惜,惜,惜,有管仲,樂毅之材有怎樣,扭不過的天命啊,捧不起的阿斗呀。世事無常難料呀!

    6,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 15 # 清塑

    首先歷史不能假設,真是的情況是孔明時代蜀國內部就已經出現很嚴重的問題了。判斷一個國家的實力無非一下幾點,軍力,民力,後勤,以及人才儲備。我們對比下魏蜀吳的綜合國力就知道了。

    先從魏蜀吳三國領土來對比:

      魏國當時的領土包括幽州、冀州、青州、幷州、徐州、兗州、豫州、司州、雍州、涼州等十個州,相當於今天河北、河南、山東、陝西、遼寧、山西、寧夏、甘肅,以及江蘇、安徽、湖北的一部分,可能還包括內蒙古的一部分。總之長江以北地區,都是魏國的地盤。吳國當時的領土包括揚州、荊州、交州這三個州,其中揚州、荊州是和魏國共有。相當於今天江蘇南部、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廣東、廣西,以及越南北部。地方雖然也不算小,但當時中國南方還沒有得到充分開發。

    蜀國最可憐,當時領土只有一個益州,但益州面積相當大,包括現在的陝西南部、重慶、四川、貴州、雲南,以及廣西的一部分,統稱西南。我們可以輕易看出三國的實力對比:魏國最大,蜀國最小,吳國與蜀國的領土相加還沒有魏國面積大呢!

      再從魏蜀吳三華人口來對比:

      三國滅亡時人口分別是:魏國共66萬戶,443萬人;吳國52.3萬戶,230萬人;蜀國28萬戶,94萬人。這一對比更加明瞭,魏華人口兩倍於吳國,是蜀國的5倍。

      再看士兵與官吏的資料對比:

      魏國計程車兵沒有明細數目,但保守估計也有40萬以上;吳國士兵23萬,官吏3.2萬;蜀國士兵10.2萬,官吏4萬。這一資料直接表明了三國軍事實力,而且蜀華人口雖然還不到吳國的一半,官吏人數卻超過了吳國,可想而知蜀漢的政府是多麼臃腫,行政效率和財政壓力都將構成執政者的難題

      再從軍隊性質方面對比:

      魏國是中央集權,同時推行軍屯制,積極組建隸屬於國家的軍隊。吳國則相反,由於孫權父子在江南地區屬於外來政權,不得不跟當地的豪族勢力尋求合作,讓渡一部分權力給他們,造成豪族勢力過於強大,所以吳國的政治體制更近似於各大豪族的聯合政權。

      蜀國最垃圾,劉備雖是漢室後裔,但出生並非豪族,大半生流浪、轉戰各地,他的軍隊則是一個流民聚合而成的武裝集團。而且,在蜀國的本地人看來,劉備的軍隊更是標準的外地人軍隊,蜀漢政權也屬於外地人政權,戰鬥力差,還不接地氣。

      最後從人才上來對比:

      據《三國演義》中所描述,蜀華人才濟濟,一流的文臣武將都投靠了劉備,其實實事並非如此。曹操用人,唯才是舉,曾三次下了求賢令,為魏國培養了至少兩代人才。何況魏國所佔據的中原和華北地區,本是人才匯聚之地。吳國地處江南,文采風流,所出產的魯肅、周瑜、陸遜等,都是三國時代的第一流人物,問題在於缺乏有萬夫不當之勇的武將、戰將。

      最慘的其實是蜀國,五虎上將是被三國演義神化了的人物,劉關張的年紀比諸葛亮大了20來歲,雖然三顧茅廬請到了諸葛亮,關羽、張飛都已經年過四十,雖然他們在這之後也有過出色的表現,但畢竟他們年齡擺在那,他們跟諸葛亮的巔峰時期不幸錯開了。劉備佔據益州之後,一是當地人才匱乏;二是即便有些人才,也不甘心為劉備所用;三是蜀國群臣內鬥不斷,劉備和諸葛亮一死,蜀國內政逐步陷入混亂,無可救藥。

    綜上所述無論孔明在與不在蜀國的滅亡是早晚的事。

  • 16 # 大白白野

    按照《三國演義》小說描寫,諸葛亮未死,鄧艾不會偷渡陰平的。正史上鄧艾偷渡陰平成功,是滅蜀最關鍵的一步。鄧艾偷渡陰平後,江油太守馬邈不戰而降,如果馬邈抵抗,可能會有其它結局。諸葛亮未死,蜀漢守漢中策略是魏延、王平等依險據守,拒敵於外,像王平指揮的興勢之戰,打敗了曹爽。姜維掌管蜀漢軍權後,認為拒敵於外殲敵不多,想把敵人放入漢中後殲敵效果好,改變了魏延時期的漢中防守策略,將之前的抵禦敵於國門之外,改為放敵入關,再圍攻消滅,這是鍾會、鄧艾能滅蜀原因之一。再加上傅僉、蔣舒守陽安關,蔣舒不滿投敵,讓鍾會、胡烈等曹魏軍隊攻入陽安關。姜維施調虎離山之計透過陰平橋頭,進駐劍閣,據守劍門關堵住了鍾會曹魏大軍主力,鄧艾是帶偏師偷渡了陰平關。司馬昭、鍾會、鄧艾、諸葛緒等伐蜀,姜維事先有所預料,曾給劉禪提建議加強防備,可惜沒有引起劉禪足夠的重視。當時姜維是躲宦官黃皓迫害,避禍到沓中屯田,如果姜維正常主持蜀漢軍事,司馬昭、鍾會、鄧艾、諸葛緒等伐蜀漢政權也不易成功。諸葛亮用兵向來以謹慎考慮全面周到著稱,假如諸葛亮未死,蜀漢被曹魏偷襲這種現象不易發生。再者,諸葛亮對曹魏實行以攻為守策略,曹魏鄧艾很難找到偷襲的機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賣淫嫖娼被抓,有這個汙點,是不是這輩子從事其他職業都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