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返王菐歸真

    不良貸款的產生大部分都是人為因素造成的,農商行貸款利率高,授信額度小,好多優質的客戶都不選擇來農商行貸款,所以才會貸款質量差。

  • 2 # 苗克華

    農商銀行是由農村信用合作社改制而成立的地方性商業銀行。而農村信用合作社成立的時間更早,建國初期就成立了,他開始只是農民入股的資金互助組織,逐步發展成農村信用合作社。後接受農業銀行領導並和農業銀行合署辦公,1995年農業銀行和農村信用合作社分家,在縣級成立農村信用合作聯社來領導各鄉鎮的農村信用合作社,並接受人民銀行的監督。但由於新成立的縣聯社領導經驗不足,加上個別高管個人能力和素質不高,各項規章制度不健全,即使制定了一些規章制度,但並沒有認真執行,致使各信用社各自為政,特別是一些鄉鎮信用社的主任和信貸人員有章不循,發放了大量的人情貸款,冒名貸款,跨區貸款,厽戶貸款,使信用社的資產質量迅速惡化,產生了大量的不良貸款。有的信用社己經到了破產的邊緣。痛失了10幾年的發展機遇期,後成立了省聯社來領導各縣市農聯社,並逐步改制成立農商行,並實行了董事長,行長,監事長三權分離的公司治理架構,建立健全了各項規章制度和業務操作流程,各項業務才逐步走上正軌,和其他銀行相比,各項業務發展顯現了後來之上之勢。但由於歷史包袱較重,存在大量的不良貸款,制約著農商行的發展。清收不良貸款,己經是農商行的一項重要工作。各農商行都成立資產保全部,抽調精幹力量,專門保全和催收不良貸款,取得到了一定的成效。但要想收到更好的效果,必須多措並舉。首先要加大對清收不良貸款的獎勵力度,對清收不良貸款的有功人員進行重獎,形成全員清收不良貸款的氛圍。第二加大訴訟力度,做到能訴盡訴,不留死角。不能讓欠貸戶有任何幻想,促使他們儘快還貸。第三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清收,並且加大宣傳為度,使人人懂得:守信光榮,失信可恥。重塑農村的信用體系。總之,農商行在支援和服務"三農"的同時,一定要嚴控金融風險,這樣才能發展的更好更強。

  • 3 # 緣64975064

    信貸員形成的不良一筆才幾萬元,高層放一筆形成不良就上百萬,上千萬,甚至幾千萬,頂多少信貸員!追責只追放幾萬的信貸員,又扣工資績效的,高層給造成的損失,讓職工用減工資來補償,什麼管理方法,咋不追責,相反高層工資太高了!高層給信貸員下不良清收任務,幾千幾千的收頂用嗎!美其名日考核,大額卻收不上來,完全高管的問題,都會推責,保官位,讓員工頂罪名,買單。

  • 4 # 四川達州人

    當然是因為特殊體制問題。

    農村信用社最早歸屬人民銀行,之後委託農業銀行代管,九十年代中期農村信用社與農業銀行脫鉤,歸屬地方政府與人民銀行管理。

    這裡面最大的原因是,農村信用社本是以鄉鎮為單位組建,本地企業,居民,政府參股。這樣的體制之下,想要發展就是空話。甚至管理都很難,大量不良貸款甚至呆壞賬至今還在制約發展。

    說不好聽的,當時農村信用社主任把公章裝在包裡,走到哪就貸到哪。

    這是問題一,制度無法落實,監管缺位。

    此外,由於資本薄弱,歷年呆賬甚至八十年代的死賬都還掛著,無法用利潤衝減核銷導致呆壞賬始終拖累發展。

    新世紀開始,信用社合併為縣聯合社,初步具備抗風險能力,2010年後基本成立地市農村商業銀行,到此,因涉及人員與納稅問題,省級農商銀行無法推進。目前,重點城市的農村商業銀行發展比較加速,但原始資本與呆賬問題依舊沒有解決。

  • 5 # 雁門關北

    農商銀行也就是信用社:也是一個沒有人疼,但多人扒皮的銀行,放的都是農民的小額貸款,歷經70年發展,形成的不良無法化轉,國有銀行有資產公司化轉,不管怎樣改也到無法生存之地,不良消化不了,貸款投放受限,有錢不能放,必死

  • 6 # 綠色風綠色風

    農商銀行產生的不良貸款多數是領導層的責任,領導不擔當責任,逃避問題,管理體制不合規,上層監督機制缺失,對大額不良貸款不能嚴格追責,讓無能無德之人繼續擔任領導,造成農商銀行不良貸款產生

  • 7 # 南哥

    農商銀行能有今天結局,都是一人多貸,人情貸關係貸,多數違規放貸,結局還是老農民受害,結款合同上借款人和擔保人全都是籤的空白合同,讓別人用了自己的名字貸款,用錢的人卻沒有責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職場中,永遠不要在領導面前耍小聰明。”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