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閒過信陵飲
-
2 # 上火雞湯
宋金議和並沒有帶來和平,紹興議和有兩次,第一次僅維持了兩年,金國就單方面撕毀協議出兵,第二次議和維持了二十年,金國新皇帝完顏亮又帶兵南下,至於富裕那多是海上貿易得來的,議和不議和都一樣,不如恢復北方疆土,好生經營能讓國家更加富裕吧
宋金議和並沒有帶來和平,紹興議和有兩次,第一次僅維持了兩年,金國就單方面撕毀協議出兵,第二次議和維持了二十年,金國新皇帝完顏亮又帶兵南下,至於富裕那多是海上貿易得來的,議和不議和都一樣,不如恢復北方疆土,好生經營能讓國家更加富裕吧
你想問的是澶淵之盟吧?宋遼澶淵之盟後確實實現了雙方的百年之好,遼不再攻宋,宋雖給遼歲幣(每年好像30萬兩白銀),但透過邊境貿易賺回來的遠遠比這個數目大。雖然有人稱這段期間是和平與富裕的,但這樣認為是"直把杭州作汴州"般的自欺欺人,因為遼畢竟佔領了宋的大片土地。既然不是真正的和平與富裕,當然就更談不上秦檜的主和有什麼正向的意義了。有必要補充一點的是,很多人認為宋打不過遼,所以主和派的割地求和比主戰派的大動干戈要更務實一些。其實這是一個誤解很深的觀念,宋朝軍隊的戰鬥力其實是很強的,比如讓遼聞風喪膽無法撼動岳家軍,曾數次挫敗遼軍的韓世忠,張俊,劉光世(中興四將),之所以造成宋遼交鋒中宋整體處於下風,最重要的原因是像秦檜這樣的大量文官的腐敗貪婪與自私自利,抱著做官只為發財,誰當皇帝與我無關的心態,不積極備戰甚至被遼收買做起了雙面間諜。而由於政治地位文官處於武將之上,所以這種心態下文官集團對武將的干預就只能起到破壞性的副作用,最典型的就是提倡割地求和,好不容易發兵後剋扣輜重,干擾行軍使得宋軍缺乏應有的協同……。倘若宋朝朝野團結一致,很大可能性就不會發生澶淵之盟,南宋政府也不會宣傳這段帶著屈辱的委屈求和是自己為百姓爭取來的太平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