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messia999
-
2 # 美好手記
肯定不是按照人的本性制定的,人的本性不是君臣父子仁義禮智信。孔子面對周朝制度的禮崩樂壞,人慾膨脹,希望社會能克己復禮,迴歸周朝的制度,因此倡導儒家學說。但周朝制度必定會隨著社會發展而崩塌,大一統的帝制應運而生。但歷代帝王根據自己的統治利益,不斷重新闡釋儒家學說。到了現在,又有了一種叫新儒學的說法興起,一些人從倡導新儒學中獲利。
-
3 # 臨觀心理
這兩者應該是會相互影響的,儒家思想與哲學對百姓生活的影響是方方面面的,也是兩千多年來持續不斷的;但是,歷朝歷代的儒家學者都離不開作為人類一員的特性,他們仍舊屬於百姓,也難免就會將百姓的想法和原則加入到儒家思想中去,從而豐富了儒家的哲學——從這個角度來說,帶有你問題中所提到的“定製”的成分。
一方面,儒家重視禮制,孔子終生都在努力克己復禮,禮制就是禮儀制度,是德治夢想的具體化,也是德治的重要基礎。儒家規範禮制,就是想透過禮儀定式與禮制規範的形式,來達到塑造人們的行為與思想,並透過法律的懲罰來維護禮法的絕對權威。禮就是理,所以儒家認為,如果不推行禮制,大家都不講理,那社會就亂套了。儒家也重視個人的修養,《大學》裡說:“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這就是後人所說的儒家“三綱領”。明德,就是使德行光明;親民,親通假新,就是使人棄舊圖新、去惡從善;止於至善,就是要求達到儒家封建倫理道德的至善境界,要知足,知足才能不辱。同樣還是《大學》提出了儒家的“八目標”,即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政治論的治國、平天下。因此,兩千年多年的封建社會,一直都在天地君親師的框架內維持儒家思想的領導地位,因為相比於道家、佛家,儒家的道德論更加系統化、理論化,更加適應封建宗法等級制和封建統治者的需要,也更能影響甚至禁錮人心。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儒家思想潛移默化影響了我們的行為。
另一方面,儒家也是與時俱進的,那麼與時俱進的基礎是什麼,應該就是時代精神,比如說南宋程朱學說形成的理學,就是當時的時代精神。理學豐富了儒家思想,對天理人慾提出了新的看法與見解,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理學是根據南宋百姓的需要而定製的儒家學說。
所以說,相互影響的說法可能更好一點。
-
4 # 野狐習禪
野狐試答
具體講,你這個問題主要是涉及到“禮”的問題。
“儒”的本意是需的意思,儒家思想發端於人們社會生活的需要,它是一個開放的動態的發展體系。說到儒家思想必然馬上想到孔子,其實孔子是三代文化的集大成者,繼承了儒的思想,並把它進一步發展光大,後世稱為儒家的創始人。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和“禮”,“仁”是形而上的東西,屬於道體,對個人而言就是你的道德修養、綜合素質要高,對國家社會而言是社會和諧穩定、國泰民安,就是仁政問題;“禮”為形而下,屬於器用、工具、手段,古代禮法並用,相當我們現在的各種規則、制度、法律、法規等。簡單說就是要透過“禮”來達到“仁”。
就像我們現在的各項規章制度,各種法律法規的制定頒佈,都是要根據社會實際的情形設定,並不斷調整、改變。法律、法規、制度等只是一個工具、手段,是要透過這些來調節、規範、管理社會生活,以期達到社會的穩定、和諧、繁榮,“禮”和“仁”的關係也是這樣的。
司馬遷《史記 八書第一 禮》中說到“……乃知緣人情而制禮,依人性而作儀,其由來尚矣。”“禮”是從生活需要中產生的,回頭服務於生活。儒家思想也是如此,所以南懷瑾在,《論語別裁》中講過:儒家就是米糧店,過日子天天需要去光顧;道家是藥店,有病就找他,但目前沒有雙黃連;佛家是酒店,偶爾需要去那裡瀟灑一下。
-
5 # 軒轅1987
我大學是在曲阜師範上的,所以我對孔子他老人家極其敬重。但排除情感因素從本質上看,儒家的大範圍傳播(剛開始時)以及幾千年的傳承主要是因為封建統治階級看重儒家思想作為一種統治工具的實用性。(就好比歐洲教皇國從公元7世紀形成雛形,1929年才宣佈教皇國結束,這期間天主教作為一種信仰被用於教皇對民眾和國家的統治。)仁而為心,禮而為形。統治者對臣民要心懷仁慈,臣民對待君主和神明(君主被譽為天子,君主之上冥冥之中還有更大的權利)要嚴格執行禮的要求,這就好像一張人民和統治階層之間的契約:統治者說“我好好幹,對你們好好的,要不然天道會將我廢掉”民眾說:“我好好幹,不違法犯罪,要不然你把我廢掉!”
所以,儒家不是按照人之本性設計的,它只是某種程度上符合人的本性。而它確實在幾千年裡潛移默化對我們帶來影響,而且積極的方面居多
-
6 # 拂雲流袖
儒家著重形式儀規,按照禮儀道德上面來教育,沒有講清楚為啥要這樣做,有什麼好處,像佛法教育的小乘教;而佛法之大乘教法講究開智慧,悟法,從因果上去悟,一但開悟,就直接思想指導行為。
-
7 # 寒號百日
這讓我聯想到其他一些問題。
1.到底是提倡“填鴨式”教育,還是“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更符合人的本質特徵,這個答案大家差不多都已經有目共睹。
2.如果古時”黃河決堤”,人類不要人為去幹涉和約束它,那麼它最終是為禍一方還是造就一方?它還是九十九道灣?
老祖宗的智慧就是利用它本身特性,有弊端的,約束它。有利益的,提倡它!
-
8 # coalprep
1儒家思想服務於封建統治階級,傳承幾千年肯定對人們的工作生活產生深運影響。封建社會其實是外儒內法,表面上倡儒,以和諧社會,內在上是嚴刑峻法維護君權。
2儒家思想是古之大家研究社會,剖析人性,結合實踐而發展起來的,是很有深度的,倡導遵循本心,求善去惡,自我革新修正,讓人的言行思想歸於中正。愚以為,它是理論實踐相互驗證完善並發展的,是教人入世的思想,並不完全按人之本性制定。
-
9 # 賢哥悟道
儒家提出人之初性本善,我覺得是錯誤的。人之初,行本中我覺得才是人的本性,但是儒家用道德禮儀來規範,引導人性向善,是正確的。
-
10 # 如何開啟智慧
孔子提出的儒家思想是基於自己對社會現實與個體人性調查和研究,周遊列國,博覽群書,遍訪仁人志士,諸如老子等,所以說儒家思想是有道理的。
-
11 # 道行行天下
思想和行為必然是相互作用的。
儒家在儒家之前存在於民眾之中,不然不會憑空出來儒家;儒家產生後有這麼多的人認同他,必然又會對民眾產生影響;
儒家在歷史的各個階段也並不是完全一樣的,但對中華大地的適用性是毋庸置疑的。
一種思想的產生實質上是當時一個階段人對“認知地理”的概括反映。
-
12 # 阿明1d4o
目前華人非一家之言所能言明的,儒釋道三家融合而成的內在氣質加上近代西方文化的侵蝕,造就了我們扭曲的思維方式。很難說明我們的取向!我們的文化是世俗的,是用來實踐現實生活的,而西方是一神教,生有原罪的,很難融合。希望我們能吸取其哲科文化的精華,為我所用。
回覆列表
是儒家在潛移默化我們的行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中國古代知識分子,韓愈、劉禹錫、蘇軾、柳宗元無一不是充滿著儒家的骨氣,雖然一再被貶,但仍不忘家國天下。這是我們知識分子的靈魂與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