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白石61
-
2 # 胡言酌
源自陝西的炎黃直系的後人周族是夏周兩朝的奠基者。公元前1046年的牧野之戰徹底消滅帝辛商紂王,這是一場華夏民族於夷商民族的大決戰。最終以華夏民族的勝利而告終。華夏文明重新得以延續。傅斯年名著《夷夏東西說》中論述:“三代及三代前,古族有東西二系,夏與周屬西系,夷與商屬東系。殷周間的劇烈變革“蓋民族代興之故”,是兩個民族,兩種文明之間的交替。是一場史無前例的階級鬥爭。源於陝西的華夏文明最終取代夷商文化,重振華夏文化風氣,從而成為中華文明的奠基者!”以周禮為華夏文明的集大成者,影響中華民族三千多年,這是陝西夏和周帶給華夏民族最大的文明遺產。
-
3 # 雲隱
華夏文明的始源來自天道,簡單說就是天文曆法。
農耕時代最重要的就是天文曆法,否則無法確立耕種的時間,也無法樹立權威以有效組織人力。準確的天文曆法是農耕時代最核心的科技能力,可以說是第一生產力也不為過。
華夏文明的起源地在北緯40度線左右,這裡可以全年觀測到北斗七星的運轉,形成一年北半球最有價值的星圖,並以此確立時間和曆法。
黃帝部落就是掌握這種觀星方法的部落,也是掌握這華夏文明起點的部落。所以,黃帝部落可以有效組織農業耕種,獲得人口的增長爆發,獲得完整的組織結構和執行規則。
這就是黃帝部落可以一統天下的核心,與炎帝部落的結合讓華夏氏族進一步掌握了農耕、冶煉、祭祀天文的知識,也確定了華夏一統的格局。
其他地區的部落,由於不能有效確定曆法,或者曆法中所錨地的星系發生了鉅變(消失或者偏差)帶來歷法的偏差,結果就是農業的徹底失敗,人口的下降和實力的消亡。
而華夏從皇帝起,曆法核心就沒有大的變動,授時也沒有大的變動,一直承載著華夏文明,這也是華夏文明萬年的內在道理。
-
4 # 鐵板兒38138507
確定華夏文明的始源首先要有先仰韶文化即7000年以上的文明史。 有7000年以上文明史的地區可稱之為華夏文明源頭之一!這樣梳理下了也就是(1)中原地區的裴李崗文化(中原-晉冀魯豫);(2)西遼地區;(3)山東東部的後李文化;(4)江浙地區的河姆渡文化;(5)長江中游的兩湖地區;(6)甘青大地灣文化。 ……
-
5 # 風光藝境
華夏文明亦作華夏文化,是古代中華民族創造的文化。
華夏亦作諸夏,是漢族先民與中國(中原)的古稱。“華”意為榮,“夏”意為中國之人,即中原之人。通常認為“華夏”一詞始見於《左傳·襄公二十六年》:“楚失華夏。”
新石器時期,在黃河中、下游地區,出現了仰韶文化與龍山文化。
仰韶文化是以手製泥質紅陶和夾砂紅陶上具有彩繪與繩紋為特色,稱為彩陶文化;代表著原始農業的母系氏族社會。
龍山文化以輪制黑陶為特色,稱之為黑陶文化;代表著父系氏族社會時期的農業、手工業、建築業與冶銅業已有明顯發展和開始的奴隸社會。
它代表華夏文化核心區的出現。
自前21世紀以後,相繼出現了夏、商、西周諸王朝。它使黃河支流的汾、伊、洛、渭至河濟之間及附近地區不同部落經過接近、交往、鬥爭、融合,形成華夏文化的核心區,並作為凝聚核向長江中、下游的大溪文化、河姆渡文化地區與北方的紅山文化地區擴散並逐漸進行整合,最終納入華夏文化。
前221年,秦始皇兼併封建諸侯造成的長期紛爭而存留的六國,統一了諸夏,開創了之後延續了2000多年的封建王朝專制主義的中央集權。
由於秦採取了車同軌(共同經濟生活)、書同文(共同文字)、行同倫(表現於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質)立郡縣和確定度量衡的標準等政策,華夏開始成為穩定的族體,為漢民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礎,並對華夏文化擴散與華夏文化圈的形成起著關鍵性作用。
自秦於前214年將嶺南納入版圖以後,漢民多次大規模地向長江、珠江以及雲貴地區移民,不僅帶去了先進的生產技術,而且也帶去了中原的華夏文化。當地的土著民族,由於和漢族混居,除西南的山區以外,大多接受中原文化,經過長期的融合過程,成為華夏文化的組成部分。
在北方,由於北面與西北均為乾旱的草原與沙漠,當地居民以遊牧為主;而其南面的漢族則以農為業。由於人口壓力大、氣候變化以及征戰和防守的需要,漢人向北墾殖、北方少數民族南下牧馬;南北互進,往往產生邊境地區的相互爭戰與掠奪。但是,雙方經濟上的互補而產生的往來卻是基本的。
由於遊牧民族善騎射、機動性強,往往越過長城進入中原。在東晉、南北朝、五代以及宋代時,遊牧民族大量進入邊境與北方,並且建立了一些不同地域的政權。元、清兩代,蒙古族與滿族還建立了全國性的政權。在這種民族與文化的大融合過程中,給華夏文化注入了新的血液、賦予新的動力、形成新的整合。
此外,中原與新疆、西藏地區,從漢、唐以後,由於民族遷徙、政治與經濟等原因,不僅彼此文化上有著密切聯絡,而且使華夏文化有所擴大。
華夏文化的發展與擴大,是漢族與周邊民族不斷交流、融合與整合過程中得以實現的。它不僅成為中國範圍內的主體文化,而且對周邊國家如日本、北韓、越南等國文化有深遠影響,其共同所在地域被稱為“儒家文化圈”;並且還透過華人的海外移民而帶到世界各地。中國的“四大發明”對世界文化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儘管春秋戰國時期有諸子百家,後來有儒釋道;但自從漢武帝接受思想家董仲舒“獨尊儒術,罷黜百家”的建議後,儒家思想居於統治地位。儒家完整的思想與行為準則成為華夏文化的核心,也是與世界上其他文化的重要差別。
漢語和文字亦是華夏文化的重要特徵。漢語是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其中包括的方言有北方方言、吳方言、湘方言、贛方言、客家方言、閩方言與粵方言。儘管彼此互通性較差,但文字的統一卻彌補了此缺點,文字對華夏文化的統一作出了貢獻。
-
6 # 平臺卡放流量誇與貶
最早王朝,夏。最偉大統領,黃帝。最偉大發明,用火,都在中原地區誕生。文化的傳播與影響力,比如,噴子多,陝西的文字,禮樂,儒釋道,75%姓氏,中醫,治國理念,易經兵佔,酒,詩,棋,曆法,古城佈局,農耕技術,都是中原傳過去的。連,周人秦人祖源地也在東邊,智慧傳播。
回覆列表
公元前1046年的牧野之戰徹底消滅帝辛商紂王,這是一場華夏民族於夷商民族的大決戰。最終以華夏民族的勝利而告終。華夏文明重新得以延續。傅斯年名著《夷夏東西說》中論述:“三代及三代前,古族有東西二系,夏與周屬西系,夷與商屬東系。殷周間的劇烈變革“蓋民族代興之故”,是兩個民族,兩種文明之間的交替。是一場史無前例的階級鬥爭。源於陝西的華夏文明最終取代夷商文化,重振華夏文化風氣,從而成為中華文明的奠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