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記載中只是說鰲拜專權,說他“操握權柄、結黨營私”,說“鰲拜當國,勢甚張,以帝幼,肆行無忌”。沒有說鰲拜造反。清康熙時和碩康親王愛新覺羅·傑書說,“鰲拜系國家大臣、揹負先帝重託。任意橫行。欺君擅權。文武各官、盡出門下”。康熙帝的誅鰲拜詔也只是說:“妄稱顧命大臣,竊弄威權”。並沒有說他造反。其下場就是“革去一切職務、沒收家產、終身圈禁”,康熙八年(1669年)在禁所中死去。
鰲拜(約1610年-1669年),姓瓜爾佳氏,滿洲鑲黃旗人,清初著名權臣,清朝三代元勳,康熙帝早年輔政大臣之一。前半生軍功赫赫,號稱“滿洲第一勇士”,後半生則操握權柄、結黨營私。1669年,康熙在武英殿生擒鰲拜。同年,鰲拜死於囚牢中,後被追賜一等阿思哈尼哈番(男爵)。
鰲拜年輕時就作為清太祖皇太極的“巴牙喇壯達”(護軍校)。也就是親軍小頭目,跟隨皇太極攻蒙古察哈爾部、徵北韓,立下不少戰功。天聰五年(1631年),皇太極率軍自白土廠門(今遼寧阜新黑山)出發,一路攻入廣寧(今遼寧錦州北鎮)。德格類(努爾哈赤第十子)、嶽託(代善長子嶽託)、阿濟格(努爾哈赤第十二子)等率兵攻入義州(今遼寧義縣)。後金與大明雙方在大淩河城(今遼寧錦州凌海)附近展開大戰。由於祖大壽明軍兵力不足,收兵入城防守。祖大明依據袁崇煥計策,出則攻擊、入則固防、重點放在埋伏打援上。後金急於攻城,祖大壽用火炮一陣猛轟,後金名將瓜爾佳·圖賴在指揮攻城時被火炮擊傷,雙方打成僵持狀態。皇太極無奈,只好在凌海城外掘壕築壘,圍困祖大壽。眼見明松山、錦州援軍即到,若與守城軍夾擊,後金必然大敗。鰲拜與親軍頭目達達素商議偷襲,鰲拜身先士卒,趁夜悄悄埋伏在救援的道路兩側。一陣猛打,將明援軍擊潰,這一仗鰲拜受創數處、名聲大噪,升為參軍。
鰲拜在後來作戰中更是功勞不斷,升授牛錄章京(牛錄額真)。崇德二年(1637年)春,鰲拜隨皇太極攻入北韓。皇太極得勝返回盛京(瀋陽),留鰲拜隨阿濟格攻皮島(又名東江,即今椵島。在今北韓西北韓灣內)。當時,明軍在此島修築大量防禦工事,攻打十分困難。鰲拜主動請纓,立下軍令狀對阿濟格說:“我等若攻不上此島,就不來見王爺了”。 鰲拜冒著炮火拚死衝殺,經過近身肉搏衝向明軍陣地,終於拿下這個地方。捷報傳到盛京,皇太極大喜,以封鰲首功晉爵三等男,賜號“巴圖魯”(勇士)。
崇德六年(1641年)八月,鰲拜跟從鄭親王濟爾哈朗進圍錦州。與錦州守軍祖大壽展開攻防大戰,明薊遼總督洪承疇率領13萬大軍來援,於八月初進至松山乳峰山一帶。史稱“松錦大戰”。皇太極率15萬清軍在烏欣河、南山、大海一帶佈防。命人截斷明軍糧道。明總兵吳三桂等人因無糧草軍餉,當時潛逃關內。在錦州至塔山路上中了鰲拜的埋伏,死傷過半,逃回山海關。鰲拜得勝回師,主動參加松山大戰。鰲拜一馬當先,五戰皆捷,逼得洪承疇只好龜縮在松山城內。次年(1642年)三月,豪格、鰲拜以雲梯攻下松山城,明軍主帥洪承疇被俘。明軍以慘敗告終。不久,明錦州守將祖大壽率軍投降。自此,明朝山海關外,除僅剩下寧遠一座孤城外,關寧錦防線悉數被清軍摧毀。由於鰲拜在松錦大戰中戰功卓著,被提拔為把牙喇纛(dào)章京(皇帝親兵護軍統領),成為八旗將領中具有較高地位的人物。
後鰲拜在與明作戰中屢獲大功,比如與多爾袞、阿濟格在山東、河北一帶攻克3府18州67縣。特別在密雲擊敗了明總督範志完、總兵吳三桂,功勞極大。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十四日,也就是清太宗皇太極死後第六天,清大臣、八旗旗主及主要將領參加討論皇位繼承人問題,地點在盛京崇政殿。鰲拜鑑於局面緊張,嚴加戒備,密派兵丁守衛門禁,以防不測。主要競爭在清肅武親王、清太宗皇太極長子豪格與和碩睿親王、清太祖努爾哈赤十四子多爾袞之間進行。兩黃旗大臣鰲拜、索尼、圖賴、譚泰在大清門盟誓裡皇子為帝。後在濟爾哈朗的提議下,立皇太極第九子、年僅6歲福臨為帝。由多爾袞、濟爾哈朗輔政。順治二年(1645年),鰲拜跟隨阿濟格效力,跟蹤追殺農民起義軍。鰲拜能攻善戰,攻下闖王陝西老巢。後移師湖廣安陸,鰲拜率先攻破堅固的安陸城,繳獲戰船80艘。
同年八月,鰲拜隨阿濟格回到北京,鰲拜沒有因功受獎,反而進了監獄。原來:阿濟格因為沒有及時奉旨班師回朝,率軍在陝西綏德、內蒙古一帶逗留時間過長,而且謊報戰功,丟了攝政王多爾袞的面子。第二,阿濟格由於是順治帝的叔父,為人粗暴,經常藐視小皇帝福臨,私下稱呼為“孺子”。多爾袞覺得同胞哥哥公開這樣做更失自己臉面和形象。命令正黃旗固山額真譚泰、護軍統領鰲拜召集部眾,將阿濟格違令誤事、藐視君上、謊報軍情的過惡傳示曉諭全軍。譚泰礙於英親王阿濟格的情面,沒有照辦。鰲拜也因為聽信了譚泰之言,沒有奉行多爾袞“諭旨”。結果譚泰被革職貶為士兵。鰲拜征討李自成的軍功不準議敘,還被罰銀100兩。然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譚泰與索尼有宿怨,譚泰被革職認為是文官索尼故意藉機整自己,就與索尼互相攻擊,達到不可開交的地步。多爾袞認為譚泰畢竟屬於自己陣營力量,處罰他無非是立威做做樣子、給別人看的。索尼就不同了,他們屬於皇太極也就是皇家陣營,當初自己與豪格競爭皇位,索尼就不支援自己,早就想修理索尼這一幫傢伙了。特別是聽到譚泰控告索尼說過:“得燕京空城一座,有什麼功可議論的;如今去追剿李自成,哪有值得什麼論功行賞呢”的這句話,多爾袞認為索尼這是在藐視自己,將其革職、永不敘用。鰲拜因證明索尼當時是這樣說的:“現在追剿流寇要緊,哪有時間論功行賞呢?還是等大軍班師後一塊論功罷”。多爾袞認為鰲拜、索尼同為兩黃旗骨幹,所以才這樣庇護索尼的,鰲拜因此再次獲罪,多爾袞念起鰲拜不過是一介武夫,沒有什麼頭腦,且頗有軍功,議罪難免他人不服。因此免於定罪。鰲拜這才逃過一劫!
順治三年(1646年),鰲拜隨靖遠大將軍、肅親王豪格攻四川張獻忠。鰲拜等因得到叛徒的指點,射死了張獻忠。殺數萬農民軍,破軍營寨柵130處。次年(1647年)又與尼堪等攻克貴州遵義、四川夔州(今重慶夔門一帶)、內江等處,平定四川,經歷大小仗數十陣,功勞極大。順治五年(1648年)鰲拜隨大軍回到北京。多爾袞此時羽毛已豐,排擠濟爾哈朗,因為濟爾哈朗、鰲拜、索尼、圖賴等當年反對自己稱帝,豪格更是自己的死敵。多爾袞一一將他們整倒、革職、定罪。這些人死的死、革的革、貶的貶、罰的罰,無一倖免。好在鰲拜軍中名聲太大,順治六年(1649年),多爾袞親征山西反叛,想起了鰲拜,鰲拜作為先鋒擊敗大同叛軍頭子姜瑰。順治七年(1650)七月,多爾袞生病,暗示貝子錫翰,請順治皇帝親臨探視自己,錫翰遂秉承其意“請駕臨幸”,多爾袞卻又以“違令瀆請”罪名處罰了錫翰,同時追究鰲拜包庇之罪、論死,後改為免死罰贖、降爵處罰。這年冬,多爾袞死,順治親政。
順治皇帝福臨親政後,聞知鰲拜、索尼等人曾經盟誓“一心為主,生死與共”,忠心耿耿。遂對鰲拜、索尼等極為敬重,視為心腹、股肱重臣。從此以後,鰲拜隨侍順治身邊,直接參與管理國家各類事務。順治十八年(1661年),順治“遺詔”索尼、遏必隆、蘇克薩哈、鰲拜四人為“輔政大臣”。鰲拜、索尼作為異姓(非皇族)輔政大臣,可見地位之高。起初,四位輔政大臣各安其事,時間久了,羽毛漸豐。特別是鰲拜,軍人出身,看不起漢人,特別是“投降過來”的漢人,先在軍隊中洗劫漢人軍事將領,換上自己的親信。後慢慢將手插入朝政,由於索尼年高、經歷豐富,鰲拜不敢造次。就在遏必隆、蘇克薩哈身上打主意。鰲拜採取分化拉攏手段籠絡了遏必隆等,因為這需要很多錢財。鰲拜就從圈地佔田入手,侵吞了不少百姓土地。這就引發了歷史上著名的“旗地圈換”事件。
遏必隆(鈕祜祿氏,滿洲鑲黃旗人,後金開國五大臣之額亦都第十六子,母為清太祖之女和碩四公主,屬於皇親國戚。遏必隆當時是議政大臣,擢領侍衛內大臣,累加少傅兼太子太傅)遇事遷就,不願多管閒事,就是喜歡貪佔便宜,很快與鰲拜“結成”統一戰線。鰲拜隨著權利的膨脹,不再滿足自己是四輔政大臣的末位。由於“拿下”了遏必隆後,年老的索尼見精明的太皇太后博爾濟吉特·布木布泰(即孝莊文皇后)沒有動靜,自己就開始“多病”了。剩下那個蘇克沙哈(納喇氏,清朝大臣,滿洲正白旗人,歷官議政大臣,領侍衛內大臣,加太子太保銜,母親是努爾哈赤的第六女,屬於皇親國戚)雖說和鰲拜是連襟,但兩人互不對付。將鰲拜等圈佔土地田產之事暗地洩露給了康熙和三位滿漢大臣(戶部尚書蘇納海、直隸總督朱昌祚、保定巡撫王登聯)。
康熙五年(1665年),蘇納海、朱昌祚、王登聯奉鰲拜之命到薊州、遵化等地丈量土地,為恢復兩黃旗安置,同時遷走正白旗(多爾袞舊部)。惹惱三旗舊部,時值初冬,三旗兵丁及家眷躋身破廟、草棚、廢窯;當地百姓則逐出家門,露宿荒野,一時間“號泣之聲,聞於數里”。訊息傳到京城,各大臣紛紛上書彈劾三人。鰲拜大為光火,不從自身檢討,把責任全部推卸給了他們三個。鰲拜知道這三人從中作梗,有意將事態擴大,把火燒向自己。便將他們革職、緝拿京城受審、交刑部議罪。刑部認為“查律無止條”,遂付“撥地遲誤”的蘇納海、“紛更妄奏”的朱昌祚、王登聯各鞭打一百的擬處。鰲拜認為太輕予以駁回。刑部又以加“籍沒家產”、“不準折贖”再報。然鰲拜對刑部的處罰建議仍不滿意。他的目的就是殺雞儆猴,針對就是蘇克沙哈和朝廷。康熙為了避免製造新的冤案,特招輔政大臣協調商議。令康熙沒有想到的是:除了蘇克沙哈沒有吭聲外,其他三人都同意用重典。康熙表示報太皇太后後再下旨意。鰲拜卻假傳詔令,將蘇納海、朱昌祚、王登聯處於絞刑。可憐三大臣冤赴黃泉!
此前,鰲拜就因為種種小事,殺了不少異己。比如費揚古之子倭赫是康熙貼身侍衛,曾在御前對鰲拜表現不滿,鰲拜因此銜恨在心。康熙三年(1664年)四月,鰲拜以倭赫等人私騎御馬、擅取御用弓矢射鹿的罪名將其處死。費揚古對鰲拜睚眥必報、痛恨不已,鰲拜又以“怨望”的罪名,將費揚古及其子尼侃、薩哈連一併處死,籍沒的家產全都給了自己的弟弟都統穆裡瑪。鰲拜還以新曆有悖舊制為由,打算將不聽話的湯若望處死,好在孝莊皇太后出面才保了湯若望一命。鰲拜狂妄至極,眼中除了自己,基本沒有了朝廷。資格最老的索尼見鰲拜日益驕恣,料定鰲拜將來必敗,此時又摸不準朝廷、特別是孝莊皇后的意圖。便以年邁養病為由、任由鰲拜胡鬧惹事。康熙六年(1667年)六月,索尼病死。鰲拜及班布林善誣以“不欲歸政”為由,列出“二十四罪”,將列在鰲拜之前的蘇克沙哈處死。因此,朝廷大小事基本控制在鰲拜手中。
索尼雖然在生前沒有做遏制鰲拜的勢力,不過他臨死前的一個小動作卻為解決鰲拜的問題創造良好轉機。索尼上書請小皇帝康熙遵循先帝順治14歲親政的先例,開始親政。七月,康熙親政。按理鰲拜、遏必隆兩人應辭去輔政大臣之職,但他們根本就不提這事。專橫的鰲拜成了康熙親政的絆腳石,對皇權構成了嚴重威脅。法國傳教士白晉記載說:“在康熙十五六歲時,四位攝政王中最有勢力的宰相(即鰲拜),把持了議政王大臣會議和六部的實權,任意行使康熙皇帝的權威,因此,任何人都沒有勇氣對他提出異議”。
康熙早就決意剷除鰲拜集團。此時不露聲色,挑選一批身強力壯計程車族子弟,整日在宮內練習布庫(徒手相撲、摔跤遊戲)為戲。鰲拜見了,以為是皇帝貪玩、沉迷嬉樂,不僅不以為意,心中反暗自高興。康熙八年(1669)五月,康熙先將鰲拜、遏必隆升為太師,再將他們的親信升職調往各地,離開了京城。又安排自己的親信掌握了京師的衛戍權。這樣不動聲色的將鰲拜架空了。終於等到鰲拜入宮,康熙一聲令下,這些整日練習布庫的少年們一擁而上,將猝不及防的鰲拜撲倒在地,鰲拜束手被擒。將此前就收集好鰲拜的三十個大罪公佈朝廷。詔令稱:“妄稱顧命大臣,竊弄威權”!按說,按照這些罪狀,理應將鰲拜革職處死。康熙畢竟是封建時代的明君,念起鰲拜此前為皇室效力頗有功勞份上。只是革去一切職務、沒收家產、終身圈禁。
同年秋,也就是康熙八年(1669年),鰲拜在圈禁中死去。他的黨徒穆裡瑪、塞本特、訥莫、班布林善等則被處死、流放和降職處理。遏必隆則削去其太師之職,奪世爵,下獄論死。康熙五十一年(1713年),康熙念起鰲拜舊功,賜他一等功男;雍正繼位賜封他一等公。乾隆四十五年還下詔說:“鰲拜當日自恃政柄在握,輒敢擅權骫法,邀結黨羽,殘害大臣,罪跡多端,難以列舉”。可見鰲拜後來專權對愛新覺羅家族刺激之深。華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名譽所長戴逸曾說:“鰲拜性情剛愎,器量狹隘,勢力愈張,驕橫日甚”!
歷史記載中只是說鰲拜專權,說他“操握權柄、結黨營私”,說“鰲拜當國,勢甚張,以帝幼,肆行無忌”。沒有說鰲拜造反。清康熙時和碩康親王愛新覺羅·傑書說,“鰲拜系國家大臣、揹負先帝重託。任意橫行。欺君擅權。文武各官、盡出門下”。康熙帝的誅鰲拜詔也只是說:“妄稱顧命大臣,竊弄威權”。並沒有說他造反。其下場就是“革去一切職務、沒收家產、終身圈禁”,康熙八年(1669年)在禁所中死去。
鰲拜(約1610年-1669年),姓瓜爾佳氏,滿洲鑲黃旗人,清初著名權臣,清朝三代元勳,康熙帝早年輔政大臣之一。前半生軍功赫赫,號稱“滿洲第一勇士”,後半生則操握權柄、結黨營私。1669年,康熙在武英殿生擒鰲拜。同年,鰲拜死於囚牢中,後被追賜一等阿思哈尼哈番(男爵)。
鰲拜年輕時就作為清太祖皇太極的“巴牙喇壯達”(護軍校)。也就是親軍小頭目,跟隨皇太極攻蒙古察哈爾部、徵北韓,立下不少戰功。天聰五年(1631年),皇太極率軍自白土廠門(今遼寧阜新黑山)出發,一路攻入廣寧(今遼寧錦州北鎮)。德格類(努爾哈赤第十子)、嶽託(代善長子嶽託)、阿濟格(努爾哈赤第十二子)等率兵攻入義州(今遼寧義縣)。後金與大明雙方在大淩河城(今遼寧錦州凌海)附近展開大戰。由於祖大壽明軍兵力不足,收兵入城防守。祖大明依據袁崇煥計策,出則攻擊、入則固防、重點放在埋伏打援上。後金急於攻城,祖大壽用火炮一陣猛轟,後金名將瓜爾佳·圖賴在指揮攻城時被火炮擊傷,雙方打成僵持狀態。皇太極無奈,只好在凌海城外掘壕築壘,圍困祖大壽。眼見明松山、錦州援軍即到,若與守城軍夾擊,後金必然大敗。鰲拜與親軍頭目達達素商議偷襲,鰲拜身先士卒,趁夜悄悄埋伏在救援的道路兩側。一陣猛打,將明援軍擊潰,這一仗鰲拜受創數處、名聲大噪,升為參軍。
鰲拜在後來作戰中更是功勞不斷,升授牛錄章京(牛錄額真)。崇德二年(1637年)春,鰲拜隨皇太極攻入北韓。皇太極得勝返回盛京(瀋陽),留鰲拜隨阿濟格攻皮島(又名東江,即今椵島。在今北韓西北韓灣內)。當時,明軍在此島修築大量防禦工事,攻打十分困難。鰲拜主動請纓,立下軍令狀對阿濟格說:“我等若攻不上此島,就不來見王爺了”。 鰲拜冒著炮火拚死衝殺,經過近身肉搏衝向明軍陣地,終於拿下這個地方。捷報傳到盛京,皇太極大喜,以封鰲首功晉爵三等男,賜號“巴圖魯”(勇士)。
崇德六年(1641年)八月,鰲拜跟從鄭親王濟爾哈朗進圍錦州。與錦州守軍祖大壽展開攻防大戰,明薊遼總督洪承疇率領13萬大軍來援,於八月初進至松山乳峰山一帶。史稱“松錦大戰”。皇太極率15萬清軍在烏欣河、南山、大海一帶佈防。命人截斷明軍糧道。明總兵吳三桂等人因無糧草軍餉,當時潛逃關內。在錦州至塔山路上中了鰲拜的埋伏,死傷過半,逃回山海關。鰲拜得勝回師,主動參加松山大戰。鰲拜一馬當先,五戰皆捷,逼得洪承疇只好龜縮在松山城內。次年(1642年)三月,豪格、鰲拜以雲梯攻下松山城,明軍主帥洪承疇被俘。明軍以慘敗告終。不久,明錦州守將祖大壽率軍投降。自此,明朝山海關外,除僅剩下寧遠一座孤城外,關寧錦防線悉數被清軍摧毀。由於鰲拜在松錦大戰中戰功卓著,被提拔為把牙喇纛(dào)章京(皇帝親兵護軍統領),成為八旗將領中具有較高地位的人物。
後鰲拜在與明作戰中屢獲大功,比如與多爾袞、阿濟格在山東、河北一帶攻克3府18州67縣。特別在密雲擊敗了明總督範志完、總兵吳三桂,功勞極大。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十四日,也就是清太宗皇太極死後第六天,清大臣、八旗旗主及主要將領參加討論皇位繼承人問題,地點在盛京崇政殿。鰲拜鑑於局面緊張,嚴加戒備,密派兵丁守衛門禁,以防不測。主要競爭在清肅武親王、清太宗皇太極長子豪格與和碩睿親王、清太祖努爾哈赤十四子多爾袞之間進行。兩黃旗大臣鰲拜、索尼、圖賴、譚泰在大清門盟誓裡皇子為帝。後在濟爾哈朗的提議下,立皇太極第九子、年僅6歲福臨為帝。由多爾袞、濟爾哈朗輔政。順治二年(1645年),鰲拜跟隨阿濟格效力,跟蹤追殺農民起義軍。鰲拜能攻善戰,攻下闖王陝西老巢。後移師湖廣安陸,鰲拜率先攻破堅固的安陸城,繳獲戰船80艘。
同年八月,鰲拜隨阿濟格回到北京,鰲拜沒有因功受獎,反而進了監獄。原來:阿濟格因為沒有及時奉旨班師回朝,率軍在陝西綏德、內蒙古一帶逗留時間過長,而且謊報戰功,丟了攝政王多爾袞的面子。第二,阿濟格由於是順治帝的叔父,為人粗暴,經常藐視小皇帝福臨,私下稱呼為“孺子”。多爾袞覺得同胞哥哥公開這樣做更失自己臉面和形象。命令正黃旗固山額真譚泰、護軍統領鰲拜召集部眾,將阿濟格違令誤事、藐視君上、謊報軍情的過惡傳示曉諭全軍。譚泰礙於英親王阿濟格的情面,沒有照辦。鰲拜也因為聽信了譚泰之言,沒有奉行多爾袞“諭旨”。結果譚泰被革職貶為士兵。鰲拜征討李自成的軍功不準議敘,還被罰銀100兩。然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譚泰與索尼有宿怨,譚泰被革職認為是文官索尼故意藉機整自己,就與索尼互相攻擊,達到不可開交的地步。多爾袞認為譚泰畢竟屬於自己陣營力量,處罰他無非是立威做做樣子、給別人看的。索尼就不同了,他們屬於皇太極也就是皇家陣營,當初自己與豪格競爭皇位,索尼就不支援自己,早就想修理索尼這一幫傢伙了。特別是聽到譚泰控告索尼說過:“得燕京空城一座,有什麼功可議論的;如今去追剿李自成,哪有值得什麼論功行賞呢”的這句話,多爾袞認為索尼這是在藐視自己,將其革職、永不敘用。鰲拜因證明索尼當時是這樣說的:“現在追剿流寇要緊,哪有時間論功行賞呢?還是等大軍班師後一塊論功罷”。多爾袞認為鰲拜、索尼同為兩黃旗骨幹,所以才這樣庇護索尼的,鰲拜因此再次獲罪,多爾袞念起鰲拜不過是一介武夫,沒有什麼頭腦,且頗有軍功,議罪難免他人不服。因此免於定罪。鰲拜這才逃過一劫!
順治三年(1646年),鰲拜隨靖遠大將軍、肅親王豪格攻四川張獻忠。鰲拜等因得到叛徒的指點,射死了張獻忠。殺數萬農民軍,破軍營寨柵130處。次年(1647年)又與尼堪等攻克貴州遵義、四川夔州(今重慶夔門一帶)、內江等處,平定四川,經歷大小仗數十陣,功勞極大。順治五年(1648年)鰲拜隨大軍回到北京。多爾袞此時羽毛已豐,排擠濟爾哈朗,因為濟爾哈朗、鰲拜、索尼、圖賴等當年反對自己稱帝,豪格更是自己的死敵。多爾袞一一將他們整倒、革職、定罪。這些人死的死、革的革、貶的貶、罰的罰,無一倖免。好在鰲拜軍中名聲太大,順治六年(1649年),多爾袞親征山西反叛,想起了鰲拜,鰲拜作為先鋒擊敗大同叛軍頭子姜瑰。順治七年(1650)七月,多爾袞生病,暗示貝子錫翰,請順治皇帝親臨探視自己,錫翰遂秉承其意“請駕臨幸”,多爾袞卻又以“違令瀆請”罪名處罰了錫翰,同時追究鰲拜包庇之罪、論死,後改為免死罰贖、降爵處罰。這年冬,多爾袞死,順治親政。
順治皇帝福臨親政後,聞知鰲拜、索尼等人曾經盟誓“一心為主,生死與共”,忠心耿耿。遂對鰲拜、索尼等極為敬重,視為心腹、股肱重臣。從此以後,鰲拜隨侍順治身邊,直接參與管理國家各類事務。順治十八年(1661年),順治“遺詔”索尼、遏必隆、蘇克薩哈、鰲拜四人為“輔政大臣”。鰲拜、索尼作為異姓(非皇族)輔政大臣,可見地位之高。起初,四位輔政大臣各安其事,時間久了,羽毛漸豐。特別是鰲拜,軍人出身,看不起漢人,特別是“投降過來”的漢人,先在軍隊中洗劫漢人軍事將領,換上自己的親信。後慢慢將手插入朝政,由於索尼年高、經歷豐富,鰲拜不敢造次。就在遏必隆、蘇克薩哈身上打主意。鰲拜採取分化拉攏手段籠絡了遏必隆等,因為這需要很多錢財。鰲拜就從圈地佔田入手,侵吞了不少百姓土地。這就引發了歷史上著名的“旗地圈換”事件。
遏必隆(鈕祜祿氏,滿洲鑲黃旗人,後金開國五大臣之額亦都第十六子,母為清太祖之女和碩四公主,屬於皇親國戚。遏必隆當時是議政大臣,擢領侍衛內大臣,累加少傅兼太子太傅)遇事遷就,不願多管閒事,就是喜歡貪佔便宜,很快與鰲拜“結成”統一戰線。鰲拜隨著權利的膨脹,不再滿足自己是四輔政大臣的末位。由於“拿下”了遏必隆後,年老的索尼見精明的太皇太后博爾濟吉特·布木布泰(即孝莊文皇后)沒有動靜,自己就開始“多病”了。剩下那個蘇克沙哈(納喇氏,清朝大臣,滿洲正白旗人,歷官議政大臣,領侍衛內大臣,加太子太保銜,母親是努爾哈赤的第六女,屬於皇親國戚)雖說和鰲拜是連襟,但兩人互不對付。將鰲拜等圈佔土地田產之事暗地洩露給了康熙和三位滿漢大臣(戶部尚書蘇納海、直隸總督朱昌祚、保定巡撫王登聯)。
康熙五年(1665年),蘇納海、朱昌祚、王登聯奉鰲拜之命到薊州、遵化等地丈量土地,為恢復兩黃旗安置,同時遷走正白旗(多爾袞舊部)。惹惱三旗舊部,時值初冬,三旗兵丁及家眷躋身破廟、草棚、廢窯;當地百姓則逐出家門,露宿荒野,一時間“號泣之聲,聞於數里”。訊息傳到京城,各大臣紛紛上書彈劾三人。鰲拜大為光火,不從自身檢討,把責任全部推卸給了他們三個。鰲拜知道這三人從中作梗,有意將事態擴大,把火燒向自己。便將他們革職、緝拿京城受審、交刑部議罪。刑部認為“查律無止條”,遂付“撥地遲誤”的蘇納海、“紛更妄奏”的朱昌祚、王登聯各鞭打一百的擬處。鰲拜認為太輕予以駁回。刑部又以加“籍沒家產”、“不準折贖”再報。然鰲拜對刑部的處罰建議仍不滿意。他的目的就是殺雞儆猴,針對就是蘇克沙哈和朝廷。康熙為了避免製造新的冤案,特招輔政大臣協調商議。令康熙沒有想到的是:除了蘇克沙哈沒有吭聲外,其他三人都同意用重典。康熙表示報太皇太后後再下旨意。鰲拜卻假傳詔令,將蘇納海、朱昌祚、王登聯處於絞刑。可憐三大臣冤赴黃泉!
此前,鰲拜就因為種種小事,殺了不少異己。比如費揚古之子倭赫是康熙貼身侍衛,曾在御前對鰲拜表現不滿,鰲拜因此銜恨在心。康熙三年(1664年)四月,鰲拜以倭赫等人私騎御馬、擅取御用弓矢射鹿的罪名將其處死。費揚古對鰲拜睚眥必報、痛恨不已,鰲拜又以“怨望”的罪名,將費揚古及其子尼侃、薩哈連一併處死,籍沒的家產全都給了自己的弟弟都統穆裡瑪。鰲拜還以新曆有悖舊制為由,打算將不聽話的湯若望處死,好在孝莊皇太后出面才保了湯若望一命。鰲拜狂妄至極,眼中除了自己,基本沒有了朝廷。資格最老的索尼見鰲拜日益驕恣,料定鰲拜將來必敗,此時又摸不準朝廷、特別是孝莊皇后的意圖。便以年邁養病為由、任由鰲拜胡鬧惹事。康熙六年(1667年)六月,索尼病死。鰲拜及班布林善誣以“不欲歸政”為由,列出“二十四罪”,將列在鰲拜之前的蘇克沙哈處死。因此,朝廷大小事基本控制在鰲拜手中。
索尼雖然在生前沒有做遏制鰲拜的勢力,不過他臨死前的一個小動作卻為解決鰲拜的問題創造良好轉機。索尼上書請小皇帝康熙遵循先帝順治14歲親政的先例,開始親政。七月,康熙親政。按理鰲拜、遏必隆兩人應辭去輔政大臣之職,但他們根本就不提這事。專橫的鰲拜成了康熙親政的絆腳石,對皇權構成了嚴重威脅。法國傳教士白晉記載說:“在康熙十五六歲時,四位攝政王中最有勢力的宰相(即鰲拜),把持了議政王大臣會議和六部的實權,任意行使康熙皇帝的權威,因此,任何人都沒有勇氣對他提出異議”。
康熙早就決意剷除鰲拜集團。此時不露聲色,挑選一批身強力壯計程車族子弟,整日在宮內練習布庫(徒手相撲、摔跤遊戲)為戲。鰲拜見了,以為是皇帝貪玩、沉迷嬉樂,不僅不以為意,心中反暗自高興。康熙八年(1669)五月,康熙先將鰲拜、遏必隆升為太師,再將他們的親信升職調往各地,離開了京城。又安排自己的親信掌握了京師的衛戍權。這樣不動聲色的將鰲拜架空了。終於等到鰲拜入宮,康熙一聲令下,這些整日練習布庫的少年們一擁而上,將猝不及防的鰲拜撲倒在地,鰲拜束手被擒。將此前就收集好鰲拜的三十個大罪公佈朝廷。詔令稱:“妄稱顧命大臣,竊弄威權”!按說,按照這些罪狀,理應將鰲拜革職處死。康熙畢竟是封建時代的明君,念起鰲拜此前為皇室效力頗有功勞份上。只是革去一切職務、沒收家產、終身圈禁。
同年秋,也就是康熙八年(1669年),鰲拜在圈禁中死去。他的黨徒穆裡瑪、塞本特、訥莫、班布林善等則被處死、流放和降職處理。遏必隆則削去其太師之職,奪世爵,下獄論死。康熙五十一年(1713年),康熙念起鰲拜舊功,賜他一等功男;雍正繼位賜封他一等公。乾隆四十五年還下詔說:“鰲拜當日自恃政柄在握,輒敢擅權骫法,邀結黨羽,殘害大臣,罪跡多端,難以列舉”。可見鰲拜後來專權對愛新覺羅家族刺激之深。華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名譽所長戴逸曾說:“鰲拜性情剛愎,器量狹隘,勢力愈張,驕橫日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