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再言春秋

    中國有一句古話“家有賢妻,丈夫不做佞事”。這句話說得是相當有道理的,一個知書達理,性情良善的妻子,對丈夫而言除了生活上的起居關懷之外,在事業上,也可以時刻提醒丈夫要遵紀守法,循規蹈矩。

    於家如此,於國也是如此。就好比長孫氏,她除了與李世民伉儷情深外,在李世民治國的道路上她也貢獻著自己的一份力量。

    分析

    李世民能夠開創貞觀之治,除了他本人的能力卓群外,還因為他身邊有一批人才在竭力輔佐著他。

    而長孫氏,雖然貴為皇后,於廟堂之上不是李世民的臣子。但在封建王朝統治之下,身為皇后,那就既是妻,也是臣。長孫氏對李世民而言,既是賢妻也是賢臣。

    她對自己嚴格要求,不因自己與李世民的情感而謀利個人和家庭;同時對貞觀名臣也是多有維護,為李世民的國家建設起著自己的力量。

    賢后長孫氏

    每一個成功男人的背後都有一個成功的女人,而長孫氏就是李世民背後的那個成功女人。她與李世民的關係除了夫妻之外,還是君臣。而且這個女臣子的重要性絲毫不弱於那些位列凌煙閣的二十四臣。 長孫氏的博古通今,讓她比一般的人更明白忠臣對於一個王朝發展的重要性。她以女性的視角,時時刻刻地提醒著李世民實施仁政,使得初唐的政治生態有著健康地發展。

    眾所周知,李世民其人酷愛駿馬。這個為李唐王朝打下半壁江山的男人,終其一生都把馬視作他最親密的戰友。正因如此,所以有一次他的愛馬無病而死後,李世民憤怒無比,想要殺掉那個養馬的宮人。 此時長孫皇后並沒有直接給那個宮人求情,而是採取了一種較為委婉的方式,和李世民分享起了一個曾經一同讀過的故事:

    太宗有一駿馬,特愛之,恆於宮中養飼,無病而暴死。太宗怒養馬宮人,將殺之。皇后諫曰:“昔齊景公以馬死殺人,晏子請數其罪雲:‘爾養馬而死,爾罪一也。 使公以馬殺人,百姓聞之,必怨吾君,爾罪二也。諸侯聞之,必輕吾國,爾罪三也。’公乃釋罪。陛下嘗讀書見此事,豈忘之邪?”太宗意乃解。

    一個故事救了一個人,也保住了李世民的“仁愛”之名。除此之外,長孫氏還時常維護李世民手下的那些臣子。他維繫魏徵的事大家都知道就不說了,但很少有人知道長孫氏還“保護”過房玄齡:

    時房玄齡以譴歸第,後曰:“玄齡事陛下久,小心慎宻。苟無大故,不可棄也。

    在聽完長孫氏的勸告後,李世民很快就又召回了房玄齡。其實,有沒有長孫氏的諫言,李世民也會召回房玄齡。畢竟,李世民離不開房玄齡。可有了長孫氏的介入,就讓這段君名臣賢后德的故事更完美了。

    在中國歷史上,憑藉自己皇后身份,為家族謀利的例子比比皆是。但長孫氏不同,她不僅不為家族謀利,反而還有意地壓制自己的家族:

    妾之本宗,因緣葭莩以致祿位。既非徳舉,易致顛危。欲保全之,慎勿處之權要。

    什麼叫做賢妻賢后,長孫氏就是最好的例子。於宮廷之事勸帝以寬厚;於廟堂之事勸帝以慎重;於家族之事勸帝以寡恩。

    毒藥一事是真是假

    根據《資治通鑑》等各方史料記載,在長孫氏的身上時常都帶著毒藥:

    長孫皇后侍太宗疾,累月晝夜不離側。常系毒藥於衣帶曰:“若有不諱,義不獨生”。貞觀十年,皇后疾篤,因取衣帶之藥以示上曰:“妾於陛下不豫之日,誓以死從乘輿,不能當呂后之地爾”。

    這件事,在我看來是一件“半真半假”的事情。

    說它真,是因為以長孫氏與李世民的情感的確有攜帶毒藥的可能性。尤其是在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前,長孫氏極有可能這麼做。

    彼時的李世民與太子李建成斗的如火如荼,究竟誰能夠在最後取得勝利,當時沒有人知道。李世民不知道,長孫氏更不知道。

    那個時候的長孫氏隨時攜帶毒藥是有“殉情而死”的打算。畢竟政治鬥爭是你死我活的,與李建成如果鬥爭失敗,那李世民必將陷入萬劫不復。

    而長孫氏與李世民伉儷情深,從情感上而言,李世民若是死了,長孫氏不願獨活。而從政治鬥爭的殘酷性上說,李世民如果輸了,長孫氏的命運也不會多好。

    或是受辱,或是被殺,總而言之,如果李世民在政治鬥爭中失敗了,長孫氏就是生不如死。以長孫氏與李世民的情感,以及長孫一門與李世民的親密關係,長孫氏自殺符合情理。

    但如果說在李世民登基之後,長孫氏依然攜帶毒藥,我覺得不太可能。根據《資治通鑑》所說,長孫氏的理由是如果李世民死得早於她,那她就會自殺,寧可死,也不願背呂后這樣一個罵名。

    在我看來這個理由是不成立的。長孫氏的性格恬淡,不是那種重視權力之人,從性格上而言,她就不會做呂后。

    而且,長孫氏並不涉及廟堂之政,家中雖然有長孫無忌這樣的重臣,但長孫氏能夠做到一個皇后的本分,那就是不幹政。

    再者說,呂后之所以能夠成為呂后,是因為漢惠帝好控制,可李世民的繼承人卻不好控制。長孫氏死的時候,時任太子李承乾已經成人,那個時候的李承乾已經經過了長期的鍛鍊,在世人眼中的他,是一個成熟且成功的繼承人。

    如果把長孫皇后的性格,經歷,對政治的熱情,以及李承乾本人的情況整體聯絡下來,“不願做呂后”這種說辭就有些靠不住了。

    結語

    賢后長孫氏,用她的一生詮釋了什麼叫做“賢妻良母”。雖然她貴為皇后,可她並不為自己家人謀私利。她在皇后的位置上,保護了很多貞觀名臣。

    至於說毒藥一事,如果是在李世民登基之前,以長孫氏與李世民的情感,倒是有攜帶毒藥,以防不測的可能性。

    但如果說李世民登基之後,長孫氏只是為了那個所謂的“不能當呂后之地爾”還時刻攜帶毒藥,就有些不太靠譜了。

  • 2 # 江湖小曉生

    長孫皇后身邊帶毒藥?這事兒是司馬光在《資治通鑑》裡寫到的:

    因取衣中毒藥以示上曰:“妾於陛下不豫之日,誓以死從乘輿,不能當呂后之地耳。---《資治通鑑》

    這是啥意思呢?簡單來說,就是長孫皇后在臨終前,從衣服裡拿出了一包毒藥,拉著李世民的手說道:世民啊,本來想等著你死的時候我跟著你一起死的,可沒想到我卻要先走了。我就是想告訴你,我可不想做什麼呂后。

    這裡的呂后指的當然是西漢開國皇后呂雉。呂雉是個瘋狂的女人,在劉邦去世以後,她獨掌朝政,把老呂家的一票人都弄成了王侯將相,差點顛覆大漢王朝。長孫皇后臨終前的這段話,實際上就是向李世民表明自己的心跡罷了。

    這事兒可不止發生過一次,當初李世民病重的時候,長孫皇后也曾經拿出過毒藥。《資治通鑑》裡也有相關記載:

    上得疾,累年不愈,後侍奉,晝夜不離側。常系毒藥於衣帶,曰:“若有不諱,義不獨生!”---《資治通鑑》

    一言不合就把毒藥亮出來給李世民瞧瞧,這事兒也怪瘮人的。這是此前李世民生病的時候,長孫皇后日夜照料,時常帶著毒藥在身邊。甚至對李世民說:如果你掛了,我也絕對不一個人苟活!

    這可把李世民給感動瞎了啊!能娶這樣的媳婦兒,還有什麼好遺憾的呢?但是仔細想想,這事兒是不可能的!

    一、長孫皇后就不怕李世民誤會?

    整天揣著一包毒藥在身上,平時還不告訴李世民。哪天李世民下朝了,心血來潮跑來找長孫皇后親熱,一不小心發現了這包毒藥,你該怎麼解釋?

    不管你怎麼解釋,李世民都會把這包毒藥拿去化驗,一旦得知可以毒死人,嘿嘿,你長孫家族的人可就算是活到頭了!

    從以上的兩次記載來看,長孫皇后並沒有提前向李世民報備過自己私藏毒藥的事情。這事兒其實就很可怕了。

    如果弄巧成拙,說不定會成為李世民弄死長孫皇后的理由。李世民不是一般的帝王,這哥們是踩著自己哥哥、弟弟的屍體爬上來的帝王。

    他殺10個侄子的時候,眼睛都沒眨一下,現在發現長孫皇后帶著毒藥在身邊服侍自己,你覺得他不會起疑心嗎?

    哪怕是個呆子,察覺了這一點以後,都不可能再對長孫皇后有什麼好感。再說了,有人幫你帶毒藥入宮,難道不需要接受檢查?這不現實吧?要是毒死人的藥能輕而易舉弄到後宮,藏在李世民的臥榻旁,這事兒還真的挺可怕的。所以說我覺得這事兒是不可能的!

    二、司馬光為啥要這麼寫?

    任何人寫任何東西,都要從他的歷史背景來看,絕大多數熱點話題,都是為了朝廷服務的!司馬光也不例外。

    司馬光所在的時代,其實是很尷尬的時代,因為這個時候,連續出現了三位比較強勢的太后:

    第一位是宋仁宗的養母劉娥劉太后。劉太后是宋真宗的摯愛,從他人之妻成為一國之母,劉娥的手段足夠厲害。宋仁宗上臺後,幾乎就是劉娥的傀儡。劉娥掌權12年時間,總喜歡穿著龍袍四處招搖,甚至有學習武則天的打算。第二位是宋英宗的養母曹太后。曹太后為人是不錯的,可是她和宋英宗的關係處不好。宋英宗在位4年時間,有一多半時間都是曹太后垂簾聽政。第三位是宋哲宗的奶奶高滔滔高太后。高太后是個女強人,而且治國能力一級棒。她兒子宋神宗在的時候,她不插手政事。等到她孫子宋哲宗上臺後,高滔滔開始執政,時間長達8年之久。

    雖說曹太后和高太后都是比較不錯的太后,可是女主執政如果形成一個風氣的話,就難免會出現呂后亂政、武則天登基的情況。

    所以司馬光在這裡這麼寫,其實是為了給當代女主們提個醒,別想著做呂后的,學學人家長孫皇后吧!這是什麼意思呢?也就是說,這個故事是司馬光瞎掰的!

    因為我們從《舊唐書》和《新唐書》中,從來就沒有發現過這個故事,不排除此前有哪些野史記載了這個故事,總之司馬光采用了。

    三、宋朝文人寫東西都有點兒借古諷今的意思。

    歐陽修在編纂《新唐書》的時候,其實也曾經很反感女主亂政。因為他經歷過劉娥主政時期,當時劉娥整天穿著龍袍代替宋仁宗去祭祖。

    這事兒遭到了大臣們的一致反對,因此劉娥不得已在龍袍上去掉了一點點東西,以此表示自己和皇帝還是有點區別的。

    劉娥身邊的那些人還曾經多次勸說劉娥學習武則天登基,要不是有一幫忠貞老臣反對的話,可能第二個女皇帝就要出現了。

    在這種時代背景之下,歐陽修自然要把女主主政好好批判一番,因此他在《新唐書》中,將武則天描繪成了一個殺掉自己的女兒上位的狠心母親。

    這個故事其實在《舊唐書》中也沒有提起,在唐朝皇帝起居注中更加不可能提及,因此完全是歐陽修個人夾帶私貨的一種表現。其目的就是為了提醒當代女主,如果一意孤行的話,將來也會被史料如此醜化。

    總結:長孫皇后的確賢惠,但不至於到這種地步。

    這顯然是司馬光的一種誇張手法。長孫皇后是歷史上出了名的賢后,但是賢后再賢惠,其實也是一個普通人。

    史學家之所以將她立為典型,其實就是希望後代皇后們能夠學習長孫皇后,這一點統治者們也是極力贊成的。

    因此史料裡誇張的寫作手法也是可以理解的,史書說到底也是文學作品,是藝術的一種,藝術是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的。

    參考資料:《資治通鑑》、《舊唐書》、《新唐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用汙水提升泵有什麼優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