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AA流浪四方AA

    公元1711年(康熙五十年),在江南鄉試科場--江南貢院,發生了中國科舉史上涉案金額最大的舞弊案,而受牽扯的高官之多也令人震驚。 該年江南鄉試,九月發榜,考試成績最好的蘇州地區只有13名中選(其中有5人是買來的),其餘大多是揚州鹽商子弟,特別是吳泌(句容縣同考官王曰俞推薦)、程光奎(山陽縣知縣推薦)這兩個文理不通的考生也被錄取,於是社會輿論譁然。蘇州千餘名秀才在玄妙觀集會,表達強烈的抗議。他們推薦廩生丁爾戩為首,把財神像抬進府學內。他們還在貢院的大門上貼出一副對聯:“左丘明兩目無珠,趙子龍一身是膽”。這是在諷刺主考官左必蕃、副主考官趙晉;前者昏庸無能,後者膽大包天。 兩江總督噶禮將丁爾戩等“鬧事”的學子拘押起來,準備以誣告問罪。 蘇州織造李煦、江寧織造曹寅,以及主考左必蕃、江蘇巡撫張伯行均向康熙皇帝奏報有關情況。康熙龍顏大怒,下令追查。 康熙 戶部尚書張鵬翮受命,會同噶禮、張伯行、安徽巡撫梁世勳在揚州審理此案。期間,噶禮和張伯行發生分歧,相互參劾。張伯行說噶禮賄賣舉人,包庇罪犯;噶禮說張伯行誣陷,同時羅列張伯行以前不稱職之事。 康熙皇帝將噶禮、張伯行解任,命張鵬翮會同漕運總督赫壽審理。但是張鵬翮偏袒噶禮。康熙遂另外派遣朝臣審理,可這些人依然袒護噶禮。由於張伯行居官清廉,操守為天下第一,所以康熙案件對審理結果非常不滿意,認為是黑白顛倒,於是令九卿、詹事、科道等據實再議。 經過長達一年多的艱難審理,終於查明,副主考官趙晉與同考官王曰俞、方名受賄,考生串通舞弊,被處以斬立決;主考官左必蕃失於覺察,被革職;吳泌、程光奎等人被處以絞監候;兩江總督噶禮被革職;其他的人也按照律法定罪。由於張伯行是清官,且跟這場舞弊案沒有關係,所以沒有受懲罰。 至於涉案金額,由於禮金的層層流動,故而每個官員收受的具體數目難以確定。不過,從行賄考生的花銷,可以大概知道:吳泌、程光奎各自向副主考官趙晉行賄20萬兩銀子,各自向同考官王曰俞、方名行賄10萬兩銀子。再加上買通其他關節的金額,數目就相當可觀了。

  • 2 # 致守仁

    這裡是不請自來的守仁君

    正值高考,回答這個問題確實挺應景的。

    自科舉創立以來,科舉舞弊的事就時有發生。守仁君在這裡挑幾個影響比較大的事件和大家分享一下。

    眾所周知科舉主要分為鄉試、會試、殿試三級。實際上在宋朝之前這個殿試並不是常態,只是皇帝偶爾心血來潮搞一下。

    但是在宋朝,一場科舉舞弊案卻使得殿試成為常態,此後科舉才最終定型。

    北宋初年的一次會試,錄取進士十人、諸科二十八人。按照慣例,在錄取結束後他們進入講武殿向太祖皇帝謝恩。

    趙匡胤那天可能也是閒的無聊,在講武殿就和眾考生開起學術研討會來。這一開不要緊,誰知道進士武濟川和劉睿二人回答問題時經常結巴、言不及義,惹得趙匡胤很是惱怒。當場罷了他們的進士。

    這時,有一個落第進士請求覲見,他舉報說主考官李昉徇私舞弊、取捨不當,這個武濟川和李昉就是同鄉。

    趙匡胤向盧多遜求證,盧多遜也不嫌事大,當場就把李昉供出來了。

    趙匡胤大怒,當即把落第計程車子重新召來,年時後挑了195人和錄取的36人重新考一場。

    結果這把下來原先錄取的36人中居然有10人被擠下去了。

    揭榜後朝野震動,趙匡胤把以李昉為首的負責考試的官員全部貶謫,這也就是宋朝不殺士大夫,要不然他們是死定了。並且定殿試為常態,以後科舉最後一關必須由皇帝來把。

    明朝的南北榜,這個講道理不能算科舉舞弊,當時考生的籍貫名冊全部封存,考官只按試卷取士,但是北方由於常年戰亂、社會不穩定。考生水平和南方相差巨大,結果這次錄取的進士全部都是南方人。

    朱元璋震怒,下令複審,結果複審官張信言之鑿鑿說沒問題,朱元璋遂將主考官劉三吾和張信二人斬首。下令重新閱卷,結果選了61個進士算是北方人。

    這次要說舞弊那也是朱元璋舞弊了,他為了拉攏北方士人,平衡朝堂權力,加強對北方的控制只能這麼幹。

    再說一個比較坑的,清朝俞鴻圖案,俞鴻圖本人剛正不阿,對於科考舞弊是零容忍,但是在他主持河南鄉試的時候他的小妾和僕人卻被考生收買,把試題偷偷給了行賄的考生。俞鴻圖本人是根本不知情。

    東窗事發後,俞鴻圖是一臉蒙,但是處於盛怒的雍正帝可不管這些,當即判處俞鴻圖斬立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週六夜裡12點,《戰狼2》單日票房3.9億,週日會更猛烈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