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z張浩h

    禮失而求諸野”相傳為孔子所說的一句話,具體出處沒有詳細記載。 意思是:如果禮制淪喪後,那就要到民間去訪求。禮:禮儀、禮制,野:郊外,泛指民間。 漢代班固所著《漢書·藝文志·諸子略序》中有一段:“《易》曰:「天下同歸而殊塗,一致而百慮.」今異家者,各推所長,窮知究慮;以明其指,雖有蔽短,合其要歸,亦六經之支與流裔.使其人遭明王聖主,得其所折中,皆股肱之材已.仲尼有言:「禮失而求諸野.」方今去聖久遠,道術缺廢,無所更索,彼九家者,不猶愈於野乎 若能修六藝之術,而觀此九家之言,捨短取長,則可以觀萬方之略矣. ” 〈翻譯〉:《易經》說:天下的道理途徑雖然不同,目標卻是一樣的;見解雖然紛歧,理想卻是一致的.」現在各有它的缺點短處,但綜合各家的要旨,也都是六經的旁支和末流.假如他們能夠遇到聖明的君主的話,受到中正不偏地截斷(適才適所),他們將都可以成為輔佐君主的股肱大臣哪!孔子曾經說過:「禮制淪喪後,要到民間去訪求.」現在距離聖王的時代久遠,道術殘缺荒廢,無法再去尋訪了.這九家的學派,難道還沒勝過民間嗎?假如能夠好好修習六藝的道術,參考這九家學派的言論,捨短取長,那就可以通達各種道術的要旨了. 明代許次紓在《茶疏》中也有一句引用,“禮失求諸野,今求之夷矣。”看來那時他已經想到要學習國外的先進文化了。 [收起]

  • 2 # 陳思呈

    記得學者林倫倫先生離任韓山師範院長時,曾寫到他在韓師所在地潮州市區閒逛時,對一條街道印象很深,那條街道專賣一些民俗用品,包括“出花園”(一種潮州人特有的所用的禮俗)、出嫁等用品,他自己嫁女兒也要到這條街上來採辦,所謂“禮失求諸野”莫過如是。

    這條街我也很喜歡逛,那裡似乎有我重新歸來的童年。小時候,祖母和姑母繡花用的“花規”,家裡逢年過節用得上的竹編籮筐、簸箕,十五歲時每個潮州女孩都穿過的肚兜、木屐,紅腳凳子——在這裡,都能看到。那彷彿是個異度空間,儲存著消失了的時間。外地人看著一頭霧水,年輕人看著無動於衷,只有人到中年的我們,就能在這些東西里看到故事。

    要尋得舊時光,似乎也只能從這麼一條街,或者長輩們的講述裡去尋了。像拿筷子的事,拿得高就嫁得遠,喂孩子不要用筷子頭,吃完飯要把碗底吃乾淨,要不長大後會嫁給一個大麻子。筷子掉了不要慌,說明下一頓還有人請吃飯。還有那些俗諺——竹竿量布價錢長短;店仔頭牛肉,吃了才知錯;瞎子娶老婆,胖的就是好——每一句的後面彷彿都有一個民族的文化。

    在城裡的時光正如雪獅子向火,消失得飛快,在鄉野,有一些時光像琥珀完好地凝固了。每年端午前後,人們在鄉間採摘百草,稱為“百草東”,包括貓毛草、蛇舌草、和尚豆草、魚腥草、車前草……把它們都曬乾了之後,切成末醃了鹽,裝進玻璃瓶子,整整一年,但凡身體上火不適,便取出一點加水喝下,似乎有包治百病的功能——起碼是在民眾的心理上。這樣的玻璃瓶子,在民間每家每戶都有一個。那大概也是正在消失的禮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水電改造費用,為何列為裝修增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