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勿相忘66
-
2 # 地理縱橫
中國南水北調可分為東線、中線、西線,目前東線與中線已經實施,受益最大的是華北平原,涉及到京、津、冀、魯、豫、皖、蘇等7個省、直轄市,人口3.39億。西線還沒有動工,從遠景規劃來看,西線調水還會讓黃河中上游的甘肅、寧夏、內蒙古、陝西、山西、北京等6省、直轄市近5000萬人口受益,總人口接近全國三分之一。
今年長江流域超長梅雨40多天,有幾千億立方洪水沒有儲存下來,白白流入了東海,這對於華人均水資源不足,北方地區多地出現嚴重乾旱,大城市缺水的背景下,實在是可惜,為了解決中國南北水資源分佈不平衡的問題,實施南水北調。
南水北調中線從丹江口水庫引水正式執行,這條引水線被大家所熟知,東部逆大運河引水已過黃河,目前正在疏通河北段,引水至天津北港,另一條線路是解決山東膠東地區缺水狀況,引水至沿海城市煙臺、威海,還有一條是借膠來河引水至青島,目前向青島市日供水30萬立方米。
目前西線調水還沒有動工,這條線不同於東線和中線,這裡地質條件複雜,地震較多,給我們打隧道、修建引水渠帶來困難,加之這裡經濟發展比較落後,後勤保障成本較高,所以西線遲遲沒有動工。
可能還有一個原因是西線調水主要是解決黃河中上游地區的各省市缺水問題,近些年來,這一帶受全球變暖影響降水較以前有增多趨勢,如果大氣降水能解決這裡水資源不足的問題,西線調水也就失去了意義,當然如果引水至新疆地區,還可以考慮,但近期解決新疆水資源問題,我們的國力還遠遠不夠,多方面因素的影響,致使西線引水工程一直未動工。
中國處於季風氣候區,降水波動大,空間分佈極不均勻,透過調水方式來解決,往往會影響一個地區的生態平衡,會引發更多的生態環境問題,例如,華北平原缺水不僅僅是自然降水的減少,更主要的是人口過多,工農業用水超量,超出了生態環境的承受能力,當我們用調水方式強行介入,暫時解決了問題,但是掩蓋了深層次的矛盾,總有一天這種危機還會到來,爆發時比以前更強烈,所以我們一定要尊重自然規律,建立科學的人地關係,依靠本地節水、用水,而不是更多依賴外流域調水。
前期華北平原過渡開採地下水,導致了嚴重的生態環境問題,一方面我們透過限制用水,實施節流;另一方面從長江流域調水,彌補過去的超額用水,實施流域內補水,快速恢復當地的生態環境。
南水北調工程主要從兩方面受益:
一是重點解決城市用水問題,城市化程序加快,人口聚集到大城市,城市飲用水告急,透過南水北調解決了這些大城市的飲用水問題,5年期間總計調水306億,這些水量相當於從南方向北方搬運了3000個西湖,這些水大部分用於北京、天津、石家莊、邯鄲、新鄉、安陽等沿途城市用水。
東線向黃淮海平原東部和膠東地區以及京津冀地區提供生活用水,供水區內分佈有淮河、海河、黃河流域的25座地市級及其以上城市,據1998年統計,區內人口1.18億,涉及城市有煙臺、威海、青島等。
二是生態補水,南水北調期間,對河北省範圍內的18條河流,如滹沱河、拒馬河、滏陽河、唐河等進行生態補水,總計補水約10億立方。引黃河水,向山西、河北洋河水庫借水,多方籌措給永定河補水,大致2億立方。
東線向華北平原東部和山東半島東部提供農業和生產用水,涉及到淮河、海河、黃河流域的耕地880萬公頃。
生態補水不僅僅是解決河流徑流問題,更多地是補給地下水,讓地下水回升更快,這涉及到流域內以地下水做為飲用水源的農村廣大地區,讓他們有一個相對安全的飲水環境,所以雖然有的地區沒有直接受益於南水北調,但地下水的回升,他們同樣是受益者。
流域內河流徑流變化有利於改善華北平原水分的蒸發,提高空氣溼度,促進更多的降水,所以說南水北調不只是簡單的城市飲用水和河流的補水,每年50多億立方水的調入,會持續不斷的改善流域內的生態環境,這些都是受益者。
我們不能過分誇大調水作用,充其量每年調水也就是50多億,受調水規模限制,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只是洪水期間,滿額調水,而冬春枯水季調水仍然受限,所以華北平原生態環境的改善,還是要依靠自已的造血機能,才能使整個環境徹底恢復。
-
3 # 珞珈山的貓
南水北調工程是一項舉世矚目的世紀工程,由東線工程、中線工程和西線工程三個分項工程組成。目前南水北調東線工程一期和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一期已經建成投入執行,極大地緩解了華北地區水資源緊缺的困境。
目前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和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主要輸送給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河南、安徽和江蘇北部地區。而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的取水地位於長江揚州段,由揚州江都泵站提水工程這一控制性工程提水加壓輸往北方地區。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取水地位於長江支流漢江中上游的丹江口水庫,採用自流的方式輸送到華北地區。
根據官方測算,南水北調工程可以惠及到整個華北地區7個省市近4億人口。但是由於南水北調工程輸水量遠沒有達到當初的設計流量,再加上南水北調工程輸送的長江水成本較高,許多經濟較為落後的地區根本用不起南水北調的長江水,無法承擔高昂的水價。只有北京、天津、青島、鄭州、濟南、石家莊、煙臺、保定、廊坊、濰坊、威海等部分大中型城市的城市居民飲用水和工業用水使用長江水。
現如今南水北調東線工程二期工程和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二期工程已經進入前期籌備階段,而南水北調西線工程也在進一步最佳化選址路線和設計規模。待時機成熟之後,南水北調工程將會發揮更大的效益。同時也會盡可能地降低運營成本,為華北平原等地下水超采地區以及西北經濟落後且嚴重缺水地區送去更為經濟實惠的清潔淡水。使更多的北方普通老百姓能夠喝上放心的長江水。
-
4 # 澹奕
南水北調工程的東線與中線,一期工程全面建成通水至今已有六年,未發生過斷水事件,超過1.2億人直接受益,極大緩解了城市生產生活用水擠佔華北地區農業用水,以及超采地下水的原本局面。
中國水資源總量相當豐富,但地域分佈差距很大,而且按照人均淡水資源佔有量來看,中國最為乾渴的地方並非西北,而是華北,尤其是京津冀這一地區,這裡佔據國內一成的人口與經濟總量,但人均淡水資源遠遠低於國際標準之中人均500立方米的極度缺水的紅線。
華北地區的黃河、淮河與海河,一度是全國地表水質最差的地方,說得誇張些就是“有河皆枯,有水皆汙”,因為可用地表水的匱乏,華北地區開採地下水越來越多,甚至擠佔維持生態平衡的水源,以填補用水缺口,21世紀初,京津冀的地下水開採程度都超過了100%。號稱泉城的濟南,因為地下水開採過甚,諸多湧泉紛紛消失。
1952年,南水北調的設想就已經誕生,直到2002年正式出爐了工程的詳細規劃。
規劃建設的南水北調工程,有東線、中線與西線三條大型水道縱貫南北,最終的年調水規模將達到448億立方米左右,相當於長江多年平均徑流量的4.7%左右,相當於黃河水量的80%。東線與中線的工程一期均已完成建設並且運營,西線仍舊停滯。
南水北調工程運營之後,受水區40多座大中型城市與超過260個縣區都用上了來自於長江流域的水源,並且,這些南方的水源,從原本規劃的受水區城市補充水源,逐漸轉變成為了多個重要城市的生活用水主流水源。
南水北調一期工程,干支渠總長度超過5599千米,混凝土澆築量超過6300萬立方米,相當於三峽的兩倍以上,工程運營後,長江之水替代了北京城區超過七成的供水水源,鄭州中心城區的全部供水與天津14個區的全部供水,均來自於長江,石家莊、邯鄲、保定、衡水等城市的主城區75%以上的供水,均來自南水北調。
除了供應北方的日常用水之外,南水北調使得北方眾多原本幾乎枯竭或者汙染非常重的河流湖泊重新復甦,比如石家莊的母親河滹沱河,以及北京的永定河。
南水北調工程還有個非常重要的作用,那就是儘可能修復北方因為以往過度開採地下水,以及大量的地表水源汙染而造成的生態破壞,長江之水灌入北方諸多地區的河道、湖床之後,使得原本的生機重新復甦,長遠來看,這對於當地人的益處,比直接提供水資源要重要的多。
僅僅河北省,因南水北調受益的人口就將近兩千萬,河北受水區涉及91個區縣、26個工業園區與138個供水目標,有1982萬人直接因為南水北調受益。河南省因南水北調而直接受益的人口,超過2200萬。
總體來說,南水北調現有的工程,已使得沿線地區超過1.2億人口直接受益,主要集中於京津冀為核心的華北平原地區,這些地區原本的水源供應緊張的局面得到極大的緩解,城市備用水源得到了補充,而且水質也得到了極大的改善,尤其是京津冀地區,當地的水質硬度均有極大程度的降低。
此外,南水北調使得北方大片缺水的農田得到了穩定充裕的灌溉用水,原本枯竭的河流湖泊重新恢復了生機,整個華北地區的生態,近年來得到了非常明顯的改善。
-
5 # 悠然見南山tym
這還要說嗎當然是北方人受益呀!再過多年後,估計西藏雅魯藏布江的水都能引進新疆,到那時的新疆一定是最美最值得去一遊。
-
6 # 寧死不979
南水北調,大半個中國都受益。但根本改善中國生態,造福子孫萬代的工程是紅旗河工程。
可以暢想,紅旗河應該有半個長江大小,應該超過黃河的流量,而且是全自流的,基本沒有隧道。這樣,不光可以使西北成為江南,成為糧倉,還可以在沿河建設幾十個大型城市,極大的促進中國經濟的發展。
解放以後,面對西方列強的封鎖,毛澤東做得最多的是號召發動群眾興修水利。改革開放,鄧小平首先做的是架橋修路。現在,美國試圖脫鉤,試圖扼殺中國經濟發展,我們就應該,修煉內功,紅旗河工程正是時候。
回覆列表
南水北調工程,大大的緩解了華北地區的用水,最近也有了新的聲音,認為南水北調工程沒有必要,主要原因是,最近幾年,華北地區生態恢復,降雨量增多,很多地方南水北調到一些城市,這些城市根本就不缺水,而南水北調的水成本很高,甚至在北京,南水北調的水直接被用來灌入永定河以及周邊的水庫,成了補充地下水的水源,所以我們在規劃一些大型的資源調配工程的時候,一定要模擬規劃好,這個小插曲也說明大自然的調節能力是很強的,人類應該按照大自然的規律去做事,避免不必要的浪費,也說明很多天災,實際上都是人類不按照規律辦事,過度消耗自然資源造成的,當人們認識到了這一點,改善生態環境,根本就不需要去透過人工工程的方式彌補人類的過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