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研習社
-
2 # 迷人的豬肉佬
應邀,哥倫布大交換是一件關於生物、農作物、人種、文化、傳染病以及觀念在東半球與西半球之間的一場引人注目的大轉換。在人類史上,這是關於生態學、農業、文化許多專案的一件重要歷史事件。1492年哥倫布首次航行到美洲大陸,這是世紀性大規模航海,也是舊大陸與新大陸之間聯絡的開始。這種生態學上的變革,便稱之為“哥倫布大交換”。
-
3 # 大哲小炁
《哥倫布大交換》這本書與其聽人評說,真不如自己親眼去看看,非常獨特而奇妙的視野,可以啟發一種微觀與宏觀緊密連結的思維,更充分地認識這個世界。
我看“歷史研習社”已經從書本內容上給予了一個正面回答的答案,那就補充一點兒自己的觀後感見解吧。
哥倫布大交換的中心思想,其實無限接近於“易”和“道”,只是更多將結果評判為經濟、政治、文化的變遷與融匯。
整個世界是一套完善的、有限無邊的系統,這意味著任何意識形態最終都不會獨行孤立,總會有互相打破、交織、滲入,看似各自出發,卻又更像是重新迴歸。地球處於十分奇妙的狀態——凡是都能自給自足,也能自我演繹生存與毀滅。
人類真的在主宰一切嗎?不,天道分分鐘就教你們做人。人類作久了,就會膨脹,會侵略,但往往也會被動地被侵略而不自知,老天隱而不發,卻能環環相扣,完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塑造。
還有,易指出“萬事必化”,永無恆常,道指出鴻蒙之後,再無混沌,哥倫布大交換則恍然間領悟,經濟無法以人為控制而流止。這些或博大或具體的概念,是不是都跟“降維打擊”和“熵增”很相似呢?(皆可為,不可逆,殊途同歸)
哥倫布交換(又稱大交換,Grand Exchange),是1942年哥倫布航行到美洲所引起的東半球與西半球之間生物、農作物、人種、文化、傳染病、甚至思想觀念的突發性交流。“哥倫布大交換”這一概念最早是英國曆史學者艾弗瑞.克羅斯比在1972年出版的著作《哥倫布大交換》中提出的的。首先是物種之間的交換。原產自美洲的農作物傳播至舊大陸,舊大陸的農牧產品則進入到美洲。現在我們所熟悉的甘薯、玉米、番茄、馬鈴薯、菸草、辣椒、橡膠等作物都是由美洲傳播至舊大陸。甘蔗、小麥、蘋果、櫻桃、柑橘等作物則從歐亞大陸來到了美洲。非洲的秋葵、羽衣甘藍和咖啡也傳播到了世界各地。馬、牛、豬、綿羊、山羊和雞等動物也從歐洲來到了美洲。人類本身也是交換的物件,大量的非洲奴隸被迫前往美洲,還有小部分的歐洲人移居到新大陸。在大交換的過程中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改變。比如說菸草、咖啡成為了世界各地人們的嗜好消費品,番茄與馬鈴薯改變了歐美的飲食結構。物種之間的交流也促成了疾病交流。歐洲人進入美洲的同時給美洲帶來了諸如天花、麻疹、流行性感冒等疾病,大量美洲土著人因對這些新疾病缺乏免疫力而喪生。不過需要指出的是美洲物種尤其是土豆、玉米的外傳給歐洲及亞洲地區的人們提供了必要的食物進而促成了人口增長,拿中國來說,華人口從1650年的1.4億增加到1850年的4億。全球的人口則由1500年的4.25億增至1800年的9億。全球人口增多的同時人口分佈狀況也發生了改變。大交換還促進了全球貿易體系的建立。歐洲人在美洲建立了殖民地,大量的產品被生產出來,其中一部分產品被運輸到非洲被用來交換非洲的奴隸,然後這些奴隸被運送到殖民地勞作。東亞、中亞同樣貿易體系中發揮重要作用。總而言之,哥倫布大交換是人類歷史上的重要事件,時至今日人們仍受其影響。參考資料:(英)艾弗瑞.克羅斯比:《哥倫布大交換》(美)傑裡·本特利:《簡明新全球史》(美)查爾斯·曼恩:《1493:物種大交換開創的世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