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宇文成都410
-
2 # 紫氣東來1983381
個人認為東吳4傑無法排位,第一此4人出場以及發揮能力的場合基本不在同一平臺。周瑜是跟隨孫策出場關係密切,任大都督第一個。發展能力的機會很多,卻早年就死了。而魯肅是文臣謀士出身,初以外交官的方式主要戰略是孫劉聯盟。實戰經驗並不明顯。而呂蒙則以武將出身後期學習了一些戰略經驗得以發揮,主要功績則是偷襲荊州的成功。其他並無太大的發揮。那麼陸遜則是晚輩,素有謀略。主要戰略無非是打敗了劉備,火燒夷陵。但未在魏國佔到便宜。其實總體分析,各有所長。不過僅此而已。各自為吳國的創立做出了貢獻。謀士排名在於同一實戰的決策與謀略。武將則以單挑決勝負。但非要排名的畫,我認為應該是,魯肅為先,周瑜為後,其次陸遜,末為呂蒙。為什麼這樣排,主要此四人擔任東吳大都督一職考慮的東西不一樣,主要是考慮國家戰略上的統籌與規劃。魯肅一直支援孫劉聯盟,雖然多次要求劉備會還荊州,劉備未全部歸還,但總體還是還了荊南2郡,未動刀兵。使得吳國實力的保持。北魏未敢侵犯。另外火燒赤壁決策和周瑜相符。而周瑜的決策雖然是對的但因劉備不歸還荊州時有小動作為今後孫劉之爭埋下了伏筆。孫劉一旦開戰,勢必削弱國力,而北方的曹魏則實力就會加強。給南方帶來壓力。呂蒙正好是周瑜的延續。用了非正常的手段奪取了荊州,幸諸葛亮的策略終止了孫劉之爭,要不然換了誰都想報仇滅了孫權!呂蒙也是做了一個非常危險的舉動。而陸遜則是孫劉之爭的替代品。不過因為自身的才能贏得了戰爭的勝利其實併為贏得戰略的勝利。因為,呂蒙偷襲荊州的時候陸遜已經接班了,所以陸遜的戰略政策並不詳細!
所以排名為1,魯2周,3陸,4,呂
在回答這個之前,有兩個事情先要闡述明白!第一,人物是基於三國演義的基礎上的,而不是三國志!二,能力為前,功績為後! 先說周瑜: 打敗83萬曹軍功不可沒,這個時候正好是曹操和孫權實力相差最懸殊,聲勢也是相差最懸殊的時候。也就在此時此刻,東吳舉國上下連戰連降都是爭論不定的,可見當時氣勢實力的差距。後來到280年亡國也再無降戰之爭過!周瑜可以用5萬精兵火燒赤壁讓曹操失去30年內一統全國的最後機會。這樣的指揮和統帥能力,不是魯肅呂蒙可以做得到的!其次,周瑜接手大都督的時候內憂外患,孫策先人而去,東吳將領最起碼比孫權 周瑜年長20-30歲以上 韓當 程普 黃蓋 祖茂(已戰死)都是跟隨孫堅的!周瑜能領導全域性,不能不說有兩把刷子。還有,周瑜臨死的時候能把指揮大棒交給魯肅是十分不容易的。魯肅雖然是周瑜摯友,但是魯肅和周瑜不屬於同一類人,指揮和政見都有著明顯的差異!他可以棄自己的學生呂蒙不顧把大都督一職交予文職出身的魯肅,其胸襟和國士之風展露無遺!不愧和他的結拜兄弟孫策一樣,孫策傳位給孫權也是一樣的。不是同一類人,卻能相授相讓,是何等的氣度!為孫氏王朝的奠基有著不可磨滅的功勳。其次是魯肅:說到魯肅很多人會說到魯肅的山寨版“隆中對”。為東吳的發展指明瞭方向,為孫權的稱霸道路樹立了一步步的目標,說句實話他是個很好的參軍,對內甚至可以媲美張昭。他既能做到“指囷相贈”也能傳位給和自己大相徑庭的呂蒙身上,堪稱國士。可惜,在位期間,是劉備壯大的階段,既不能西進,也不能北伐,功勳戰績上有所欠缺!再說說呂蒙:呂蒙我個人認為是四人之中能力最差的,雖然為孫權奪得荊州,但是那是時勢所趨!有這麼個機會,憑其餘三個大都督都的能力都能一舉襲取荊州!而且可能會做的更漂亮。(不殺關羽,只取荊州)最後要說說陸遜:陸遜可能是所有大都督最容易被看輕的一個。兩場大型戰役都是陸遜以弱勝強!劉備集合70萬大軍被陸遜大破與夷陵,劉備集團從此銳氣喪盡,自己一蹶不振之後駕崩!曹丕集合40萬大軍被陸遜大破與合肥,曹丕王者霸業從此成為鏡中月水中花,從而鬱鬱而終。兩場戰役和兩個君王的過世有這必然的聯絡,陸遜居功至偉!陸遜除了功績外,還有一點是其他三個大都督都沒有的優勢,那就是----長壽!軍權的不斷移交對於軍心來說不是一件好事情。最後一點,陸遜還有一個超級大的優勢!有一個超級優秀的子嗣,陸抗!後期曹魏大將羊枯只服陸抗,在陸抗去世的時候,竟隔江大哭,這種亦對手亦知己的感情比諸葛亮和周瑜真多了!在陸抗有生之年,曹魏不能越雷池一步。(此時蜀漢已亡,雙方實力差距可想而知)可以這樣說,陸遜陸抗父子的存在,才使的三國歸晉的時期推遲到了280年!他們父子真的做到了保東吳60年不倒!這點上,比他前幾個前輩乃至諸葛亮 郭嘉 龐統都優秀太多了! 所以,我個人認為,四個人的排位應該是,周瑜,陸遜,魯肅,呂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