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苟或
-
2 # 考古班二愣子
1、明光宗朱常洛
歷史上著名的一月天子,在位一個月就死了,當時他老爹萬曆皇帝的後事還沒辦完,朝廷就要辦他的後事,而關外明軍對後金的作戰長期處於被動挨打的地位,後宮李選侍為了登上皇后的寶座對新皇帝朱由校的登基百般阻撓,本來大明王朝在萬曆末期就亂,萬曆死了急需一位中興之主力挽狂瀾,可是朱常洛估計是當太子期間因為老爹寵愛三弟朱常洵,過於壓抑,登基之後便只顧沉迷女色,曾經“連幸八人”,一個月就死了。
明光宗在位僅有一個月,實在是難有作為,說不上有功,也談不上大過,之所以把他排進來,是因為在封建王朝皇帝自身的安危很可能影響整個國家的政局,皇帝頻繁更換政局必然動盪不安,一個不知道愛惜身體的皇帝就不是一個稱職的皇帝。
2、明熹宗朱由校
明熹宗也有個綽號,叫木匠皇帝。小皇帝16歲即位,因為寵信大宦官魏忠賢,把本來“重正盈朝”的大好局面攪得烏煙瘴氣。因為天啟的爺爺萬曆皇帝不喜歡他老子朱常洛,所以天啟也跟著不受待見,身為萬曆長孫,連個正式名分都沒有,也不出閣讀書,所以天啟不認字,天啟不僅是個木匠皇帝,還是個文盲皇帝,很多奏疏直接讓太監讀給他聽,這裡面就包括彈劾魏忠賢的奏疏。
既然他老子在位的一個月只顧縱慾和治病,國家仍然需要一個有為的中興之主,可惜天啟也不是,天啟只愛做木匠活,其作品甚是精巧,只可惜國家不缺好木匠,國家缺一個好皇帝。不過天啟是幸運的,天啟五年,小皇帝坐船遊玩落水,落下病根,兩年之後就死了,沒有稱為亡國之君。
3、明思宗朱由檢
這個應該是最有爭議的。崇禎皇帝和爺爺萬曆,父親泰昌,哥哥天啟不同,非常勤快,不勤快不行啊,內有農民起義,外有滿清八旗。小皇帝上任之初就大刀闊斧地除掉了魏忠賢,又重用抗金名將袁崇煥,正當明朝形勢一片大好的時候,崇禎中了皇太極的反間計,殺了袁崇煥。
崇禎皇帝可以說是志大才疏,他雖然勤奮,但是他做的很多事情都在加速國家的滅亡。為節省國庫開支,他採納大臣的建議裁撤驛卒,卻不考慮這些被裁撤的驛卒如何就業,再加上連年乾旱,結果很多人就跟著一起造反,其中就包括李自成。為征剿起義軍,崇禎決定增兵,但是增加的軍隊軍餉怎麼解決?只能加稅。老百姓就是因為沒飯吃才造反,現在加稅無異於火上澆油。崇禎生性多疑,在位17年換了五十多個首輔,明末本是名將如雲,崇禎自己不會用人,臨死還說諸大臣誤我……
題目所說的正德和萬曆,正德貪玩,把他老子明孝宗朱佑樘辛苦十八年開創的弘治中興又攪亂了,不過親自指揮一場對外戰役,還打贏了。萬曆皇帝雖然昏庸,然而萬曆三大徵都勝利了,其帝王權術還是很老道的。
回覆列表
1.明英宗:
不適合的表現;耳根子太軟,性格幼稚拿政治當兒戲。如聽王振的話引發土木堡之變,聽徐有貞的話冤殺于謙。這兩個事情對明朝影響甚大,前者使得明朝由盛轉衰,後者殺害功比岳飛的于謙。這都是他政治思想幼稚所致,典型的成事不足敗事有餘之人。
2.明思宗:
不適合表現:為人尖酸刻薄,心狠手辣,薄情寡恩,不敢放權,舉棋不定,志大才疏。
比如一股腦的打壓閹黨,不敢放權盲目催戰使得洪承疇,孫傳庭等被逼出戰導致戰事失利,攘外還是安內舉棋不定,南遷還是等死舉棋不定,導致明朝錯失良機。
有人可能會說朱厚照跟朱由校,這兩個不知道比上面兩個高哪裡去,而且他們是很適合當皇帝的,朱厚照有權術,會打仗會搞內政懂得用人只是貪玩了點,朱厚照是個非常合格的皇帝。朱由校敢放權,人家除了好木工以為好像黑點並沒有,寧遠大捷,構建關寧防線都是他在位完成的,手下人才擠擠名將眾多留給崇禎結果都被崇禎搞爛了。從側面可以證明朱由校不只是好木工而已反正比崇禎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