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秦重泉

    想要寫的更像字帖,就要在臨帖前認真讀帖,在寫每一個字之前認真研究字的每一筆和整體的結構佈局。啟功先生在研究結字的時候就曾拿著一個透明的薄片,上面畫上九宮格,放在帖子上認真揣摩字的重心和結字特點,大師尚且如此認真我們怎能馬虎?

    趙孟頫說:書法以用筆為上,而結字亦須用工。啟功先生則認為書法是結字第一用筆第二。在我看來,趙孟頫與啟功先生的話都對,只是出發點不同而已。趙孟頫說用筆第一是站在創作的出發點上說的,而啟功先生說結字第一是站在臨帖的出發點上說的。所以,臨帖時要想臨的和字帖高度相似,首先要考慮的是結字方法,其次揣摩用筆方法。

  • 2 # 麓風軒

    自己臨帖練字怎麼才能抓住精髓,寫出來跟字帖上相似呢?這是絕大部分學書法的人都會碰到的難題。下面我來分享我的經驗和辦法,那就是“觀察”和“對比”!一、一要善於觀察,發現規律

    見到一個要臨寫的字,可以給它畫一個田字格或九宮格,這就相當於建立了座標系,漢字的結構、造型、筆畫位置立即清晰反應了出來,然後照著臨寫即可,就那麼簡單!

    二、二要善於對比,找出差距

    自己臨寫的時候,也要在心裡有一個田字格或九宮格,作為座標參考,漢字的每一部分怎麼擺放,處於什麼位置,從哪裡起筆,到哪裡收筆,有參考就好寫。寫完以後與原帖對比,哪裡有問題,哪裡有出入,立馬就能發現,然後重寫改進即可。

    三、按照上面我介紹的辦法,臨帖變得很輕鬆。下面我示範講解幾個例子

    首先以田楷“興”字為例:

    臨帖分析:

    1、首先大致畫出九宮格;然後進行分析;

    2、找出主筆位置:這個字長橫是主筆,挺拔有力;

    3、找出位置,劃分地盤:上佔三分之二,下佔三分之一;

    4、找出關鍵點:上部四豎,空間均勻;下邊兩點,對應上部外邊兩豎。

    再次以楷書“彭”字為例:

    臨帖要領:

    1、首先畫田字格:這是一個左右結構的漢字,中軸線居中靠右;

    2、位置分佈:左大右小,相互穿插,形成內緊外鬆之態;

    3、左右兩部分佈局:左高右低,參差錯落;

    4、找出重要筆畫的位置:如左邊一豎畫,居中靠右;

    5、找出關鍵點:右邊三撇,中間等距,右邊平齊。

    按照以上方法進行觀察與對比,就能抓住字帖的精髓,臨帖就比較輕鬆容易了。

  • 3 # 潘茂生書法文化研究

    臨帖,寫不像的因素有很多,如: 範本真實性、工具材料、書寫姿勢、執筆方法、運筆動作、筆畫寫法、結字法則、讀帖、臨摹方法……只要是哪個環節有一點點問題,都會直接影響對原作的把握能力。仔細想想看,有誰能保證不出任何差錯?因此說,工差永遠是有的。

    什麼叫抓住精髓呢? 我個人理解,主要是取法,即筆法、筆畫、字法、章法、紙法、墨法等等,重點要追求哪些。從書法藝術終端看,到了創作領城裡,字法,也就原帖的字形,並不重要了。通常所謂筆筆有出處,多是指筆法特點要素,意到為止。而精髓也就集中在筆法、筆畫這方面了。所以,這樣考慮,想寫得與範本一樣就沒有必要了,除非想參加模仿秀擂臺賽,或做×××字型傳承人。再者,學習書法的目的,對於一般人來說,無非是業餘愛好而已,書法家是水到渠成的事兒……何苦在〈像〉字上糾結呢? 莫不如把寶貴時間省出來多學幾個帖。

  • 4 # 千千千里馬

    我們還是先看看大師級的書法家,能不能做到練字跟字帖一模一樣。

    這三福《蘭亭序》的區域性都是唐代大書法家的臨摹。注意看“得”字以及“得”字與周圍的字的上下左右關係如何?

    我就不用為你一一描述了,相信你仔細看了,一定會清清楚楚的。

    我要說的是,為什麼這麼大的大師,無法把字臨得跟字帖一模一樣呢?

    你會說那是古人,今天的臨摹如何?

    我給大家看一個圖。這是楊再春先生臨摹趙孟頫《膽巴碑》的“勝”字。

    大家注意看楊先生的這個“勝”字的豎彎鉤與前面趙孟頫的豎彎鉤的區別。然後再仔細看看,最後一點的起筆的筆勢,有什麼區別。如果你按照“四法”看看楊先生還有那些地方沒有做到“起筆、行筆、收筆、接筆”的準確?這就是為什麼不能跟字帖一模一樣的原因。如果按照此方法去檢驗你臨摹的字,你一定很快就會提高。

    您不能看出來楊再春先生臨摹的這個“勝”字,與原貼的勝字差在什麼地方了呢?可能不一定看出來,但是,也許有的朋友會看出來的。

    是不是楊再春先生的臨摹技法不行,其他人臨得能夠一模一樣?

    我要看的只有一個問題:那就是,到底有沒有大師能夠做到“臨摹得跟字帖一模一樣”?

    最後,我得出一個結論,那是非常非常困難的。

    如果沒有這一招,我怎麼敢於面對,這個千古難題?

    我們這樣監控臨摹寫錯了,寫對了?

    大家注意看馮承素的臨摹,以“帶”字為中心的左右兩個字“領”和“其”的關係,與虞世南的有什麼區別,你就會懂得怎樣臨的跟字帖一模一樣了。請注意“四法三筆”的要求是對每一個字,每一個用筆環節而言的,但是也與章法有關。

    其實很簡單。我們在臨摹書法的時候,往往沒有盯緊你寫字的“四個環節”,即起筆、行筆、收筆和接筆。

    其中“接筆”是唯一的一個新概念。

    怎麼寫出來,我們用“四法”,寫出來什麼樣,對不對,我們用“四筆”來衡量。

    假如你做到了“四法三筆”,那麼,寫得與字帖不是一模一樣,也是八九不離十了。而今天,我們臨摹書法的方法,基本沒有這樣準確的方法。

  • 5 # 翰墨書道

    配圖習作似乎只是隨手書寫的字,看不出臨過何種字帖的痕跡。不知所謂的“抓不住精髓”是什麼意思。

    臨習字帖需要循序漸進,一步一個腳印的進行練習。比如說練習筆畫或一個字,前面有字帖,紙上有自己臨習的字,有什麼問題自己比較分析一下就可以看出問題所在。在說一般的字帖都預先設計好了九宮格或米宮格以便於我們分析。看看字帖上字的筆畫的方向位置和粗細變化,在看看自己所臨寫的字的情況,應該是不能發現問題的。能夠發現問題,在臨習過程把問題解決了不就行了嗎。

    還有一種可能就是比較抽象的如精氣神方面,對於初學者說,可能看不明白,但隨著學習的日漸深入,就會慢慢的讀懂的,這需要一個過程。

    至於說怎樣才能臨的和字帖上的字一模一樣。可以採用描紅對臨結合的辦法進行,並不斷進行比較發現。還有就是在臨習之前加強讀帖,先做到心中有數,然後在進行描紅和臨摹,不要以為這是兒童才採用的辦法。

  • 6 # 如畫江山13

    入帖出帖書家知,

    讀帖入帖心領會。

    哪有完全一樣字?

    出帖方能成自己。

  • 7 # 觀海于濤

    這是每個人練習臨摹字帖都會碰到的問題,臨帖不是為了將自己的字練到一模一樣,有是強調在臨帖時掌握字的筆畫、結構、章法。就算你怎樣練習也不會達到一模一樣,除非那是在刻字畫字。

  • 8 # 水玉吉書法

    練字抓不住精髓,就是抓不住字的特點唄。

    一開始練字就是臨摹字帖。

    摹,是拿一張透明的紙放在字帖上描;臨,就是把字帖放在旁邊比著寫。

    摹易得其形(摹帖可以體會字的筆畫長短、結構安排,容易寫出形狀,寫的像),臨易得其意(臨帖更注意書寫時的流暢性,自主性、書寫性)。

    摹帖要儘量和字帖重合,臨帖能儘量像最好,也不必強調完全一樣,就抓大的結構特點,主體收緊突出主要筆畫。

    臨和摹可交替進行, 開始速度可慢一點,抓準字形,然後在能大致寫好的前提下適當加快速度。起收筆和轉折慢些,中部行筆快一些,注意書寫的節奏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適合兩個月答寶寶玩的玩具有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