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天朗氣清
-
2 # 查理爵士
其實嚴格來說,將國家成為“它們”也不是多麼久遠以前的事。稱國家為“它”,而不是“他”,或者“她”,暗示國家不再具有人格。也就是說國家是物,不是人。
我天朝自古以來就有幾種不同的降格表現周邊和遠處群體的詞彙。比如,犬戎,羌、狄等。這些都是以動物做部首,羌是羊首,狄是犬首。犬戎就更不必說了。
進入明清,西人來華越來越多。不知為何,並沒有用動物做部首取名,慣用做法為邊上加口。比如英吉利成為“口英咭唎”。第一次鴉片戰爭以後,迫於西方壓力,雖然政府檔案中英吉利出現的次數越來越多,但在民間,使用“口英咭唎”的仍不在少數。現存的《那桐日記》(那桐是滿人,政府高官)裡,依然使用“口英咭唎”指稱英國。
但也並不是所有西方國家都被冠以口部。比如,義大利就是義大利。我猜想,可能是明清時義大利傳教士來華,率先統一了對自己國家的稱呼。這裡有待方家證實或證偽。
而在十九二十世紀的歐洲,有許多國家的人民稱自己的國家為父國(fatherland),用的自然是“他”,比如捷克、德國、冰島、俄羅斯、瑞典。當然,也有一些國家的人稱其為母國(motherland),用的是“她”,其中就包括中國。但我隱約記得有人研究過,民國之前,中國也是用雄性的稱呼來指代國家。只是經歷民國一變,父國就成了母國。
說了這麼半天,歷史書上對其他國家的稱呼採用“它”,而不是“他”,或者“她”,是近代國際法以來形成的規範。但即使是如此,私下裡,民間,用擬人化的稱呼也是從來都沒有斷的。
國家是由領土、人民(民族,居民)、政府三個要素組成的,簡單的來說國家是一定範圍內的人群所形成的共同體形式,那麼國家就不是一個單一的個體,而是一個複雜的整體。一本歷史書如果以中國作為主體,那麼其他的國家自然是它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