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嘻嘻叨叨

    寶寶每一階段的成長髮育都是爸爸媽媽們最關注的問題,特別是看到和自己孩子同齡的寶寶,總會忍不住拿自己孩子去各方面對比一番,彷彿別人家的孩子才是自家寶寶成長的量尺標杆。如果自家寶寶比別人家的孩子長得瘦小或者是別人會走路,會說話,自己寶寶卻還不會,媽媽們就會恐慌,覺得自家寶寶的發育就是不合格的,然後查詢,打聽各種方法想要給自己的孩子把差距補上來。

    我的寶寶現在也19個月了,但除了“爸爸”“媽媽”,還是什麼都不會說。每次帶出去都會聽到兩種不同的聲音,分安慰和打擊派。安慰派的人會和我說:孩子說話晚是“大器晚成”,孩子說話越晚越聰明;一般男孩子說話都比較晚......打擊派(比如我婆婆)會和我說:別人家小孩比他小x個月,人家都會說話了,他卻還不會!

    別說我的寶寶19個月了還不會說話,在我周圍有不少寶寶2歲了都還只是會說一些零碎的詞語,所以在這也勸各位爸爸媽媽遇到這種情況不要驚慌,如果自己的寶寶說話比較晚,可各方面排查原因,然後正確引導寶寶開口說話。

    寶寶說話晚的原因可能有:

    一、家裡語言種類太多

    有些家庭裡彙集了幾種語言,媽媽說普通話,爸爸和爺爺奶奶說方言,和寶寶說話時也是用各自的語言說。表達同一種事物卻有兩種語言表達,結果造成寶寶對語言的認知感到迷惑,不知道哪個是對的,也不知道該學誰說話,更記不住,所以就不知道怎麼說。

    二、家人說的太少

    寶寶學說話需要豐富的語言環境來刺激寶寶的學習說話,對剛開始學說話的小寶寶,良好有效的溝通至關重要。寶寶做遊戲、玩玩具的時候,是最佳的學說話時機,這時父母要多給寶寶聽和說的機會。使用短小簡潔的短語、短句對寶寶說話,用高低起伏的語調吸引寶寶發音的興趣,引導寶寶說出“關鍵詞”。

    三、家人做的太多

    想要寶寶開口說話,首先得要寶寶自己說話,而不是家人代替寶寶說。家長往往和寶寶太“心有靈犀一點通”,寶寶想要做什麼,不需要開口,一個眼神,一個手勢,家長就會馬上心領神會的為寶寶做好,那還要寶寶說什麼呢?

    四、是否正確的引導和鼓勵

    表揚是寶寶智力發展的催化劑,但對於小寶Bora說,寬泛的表揚是不能被理解的,鼓勵一定要具體明確。不要把自己的寶寶與別的孩子強作比較,更不能直接在寶寶面前批評他不會說話,多數寶寶在開口前,都已經有了分辨是非和語言理解的能力。有的父母擔心寶寶不愛說話,常常是對著寶寶長篇大論,用成人的交流方式對寶寶說大段大段地說長詞、長句。寶寶在大量的陌生而又聽不懂的詞彙中,無法接受到有用的資訊,對抽象的語言不能理解,更無法迴應交流,也會逐漸失去學說話的興趣。

  • 2 # 是一個月亮村

    排除一切病理因素,20個月大的孩子不講話,應該要引起重視。

    首先,審視一下孩子的成長環境。家裡是否多種方言或語言混雜?主要照顧孩子的人是不是比較沉默寡言?是不是每天的生活比較重複單調?看電視的時間是否過多?這些都是比較影響孩子語言能力的,一定要改變。

    接下來就要家長努力做出改變了。給孩子固定時間講繪本,講故事,大量地不斷地和孩子講話,教孩子講話,要有耐心,重複再重複。千萬不要錯過語言的敏感期。

    我認識的一個孩子,因為媽媽忙於家務,很少和孩子說話,孩子兩歲八個月大的時候,詞彙量特別少,去檢查醫生讓說十個詞,都說不上來。經過干預,預後效果挺好的,但比起同齡孩子還是差一截。

    為了避免孩子上幼兒園遭到老師或小朋友的異樣眼光,一定要加倍重視這個問題。

  • 3 # 吳溧蕙

    不知道題主所謂的不會講話,是簡單的詞語還是一連串的。其實每個孩子的成長規律和軌跡都是不一樣的,很多時候是因人而異吧。

    至於在孩子語言啟蒙階梯,環境的營造很必要,平時儘量少用兒語和孩交流,還有就是平時勤於和孩子交流,同時還排除語言障礙。只要我們家長做好自己該做的,孩子學會說話都是遲早的事。

    不過有的家庭是多種語言的,最好先擇其一種,少即是多的原則。還有平常和孩子相處,儘量鼓勵孩子多說,發覺孩子的亮點大做宣揚,以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只要有興趣了,孩子自然會比你更有積極,還怕不會講話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代社會格律詩還有推廣價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