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善書者無一日不臨池。可見臨帖不僅僅是一門基本功,更是書法家以及廣大書法愛好者的日常習慣。看古代大書法家,無論名氣多大、潤筆多貴,都要每天像小學生一樣,老老實實進行臨帖,如譚延闓臨麻姑壇、何紹基臨石門頌,都是一輩子臨幾百遍,至死方休。
反觀今天,有多少所謂的大師、空頭書法家、扛著一堆頭銜的偽學者,一開口就是某某公司、某某領導、某某集團、某某國家收藏了自己的作品,自己哪幅字賣8萬多,哪幅字獲過什麼獎,寫起字來,飛舞龍蛇、墨汁四濺、如鬼畫符。特別是頂著一些頭銜為:什麼會長、副會長、理事、秘書長、院長之類的大師,筆下的字,白天能嚇人,晚上能鎮妖。遇到這些人,千萬別跟他們提臨帖,他們早戒了。
在書法界這麼多年,我發現了書法界的“兩個凡是”:凡是名片上印著書法家的,寫的字都不能看;凡是寫的字能看的,一般都不自稱書法家。
作為一名古文字學研究者和顏體書法愛好者,我回憶自己的學書歷程。從四歲啟蒙後,就受家庭影響,臨習《玄秘塔》。顏真卿的《勤禮碑》我從六歲開練,沒有認真統計過,可能通臨過一百三十多遍,每年都要通臨三四遍,至於單字練習,那自然而然是茶餘飯後的一種習慣了。這些年來,以勤禮碑為主,以多寶塔、東方朔、麻姑山、中興頌、顏家廟、臧懷恪、郭虛己、宋文貞、元次山、離堆記等碑為輔助,將顏真卿傳世的所有碑帖全部臨摹學習完畢。這幾天,正在整理顏真卿傳世的所有碑帖目錄,其中有幾塊從未發表過的顏楷碑拓,是某世族大家傳家之物,我整理完畢之後,也想逐步發表,公諸於世。
這些年來,我自知資質愚鈍,始終沒有讓社會(主要是“主流”書法界)認可,更沒有“得法”,天資二字,始終是高懸在我心頭的一把尖刀,不時感受到疼痛。不過,作為一名“三無”書法愛好者,把字寫整齊,不去追求什麼名頭,也算達到了自己的目的。注“三無”:無參賽獲獎記錄、無協會會員身份、無名人名家推薦。
下面,分享一下2017年新臨《勤禮碑》的心得。
裁紙!一定要裁好紙張,裁紙的好處,在於能夠讓自己,對筆墨紙硯產生敬畏之心。需知一紙一墨,來之不易,要珍惜自己使用的每一張紙、每一滴墨。不浪費、不戲耍!
打格!我堅持打格臨帖。雖然非常繁瑣,但是好處是:能夠讓自己迅速平靜下來,在打格的過程中,思考今天要臨字帖的特點和文字擺佈。
印帖頭。自己用軟木刻了一個貼頭。使用了自己家族的齋號:王水鏡堂。這個堂號,從清末到今天由我使用,已經是第四代了。我主張,不要隨意給自己起那些奇怪的齋號,什麼某某堂主、某某主人、某某女史、某某山人。如果不是家族有這個堂號傳承,我會一直堅持使用自己的名字。名字,是父母給予子女最好的禮物!
開啟字帖,準備讀帖。勤禮碑臨習了三十年,每日至少百字。其實原碑上每個字的結構,都如同電影膠片一樣印在我的腦海裡。西安碑林的原石上,那個地方有個劃痕,那個地方有個麻坑,也基本能夠做到了如指掌,這些劃痕和麻坑是鑑定原拓的重要依據。但是我仍然堅持每次臨帖要讀帖。好處在於:開卷有益,溫故知新。每次讀帖都能有新的感悟和體會。
動筆開寫。一旦動筆,建議就不要再看帖了。書法這個藝術,講究一個連貫,一氣呵成,才有流暢的感覺,如果看一筆寫一筆,看一個字寫一個字,整體畫面就會有割裂感。古人講,狀如運算元。上字和下字,如果沒有內在的連帶關係,那麼通篇作品就不會在精神內涵上具有邏輯關係。楷書如此,行草書更甚之。
不要完全忠實於原帖!也就是說,不要迷信大師!王羲之、顏真卿,他們是人,不是神。他們也會有敗筆。如蓬字,原帖上字號過大,那麼臨寫時,就要縮小一點。否則就會把字寫到格外。又比如長字,感覺原題上下面的人部分,寫的有些生硬,我在臨寫時做了改動,把人字的頭,與上面的長橫寫的交叉起來,增加這個字的穩定性和筆畫之間的關係,使筆畫成為一個整體。
增加筆法趣味!古人書論中說:法為書骨,變為書筋。書法的魅力在於千變萬化。原帖中三個小蟲的筆法寫的基本一致。在臨習時,可以加以適當修改,加入圓折、方折、暗過等小技巧,增加筆畫的趣味性和靈活度。
今天這一頁臨帖寫完了。整體看,還是基本忠實於原作。
加蓋印章。
新樂縣王昭邁
每臨一遍,不要隨意丟棄,裝訂起來,時常翻看,檢查臨寫中的敗筆和問題。下次臨寫時,多加註意。相當於我們上學時的“錯題本”。
【作者簡介】王昭邁,1983年生,河北新樂人,2010年出版《東周貨幣史》。
俗話說:善書者無一日不臨池。可見臨帖不僅僅是一門基本功,更是書法家以及廣大書法愛好者的日常習慣。看古代大書法家,無論名氣多大、潤筆多貴,都要每天像小學生一樣,老老實實進行臨帖,如譚延闓臨麻姑壇、何紹基臨石門頌,都是一輩子臨幾百遍,至死方休。
反觀今天,有多少所謂的大師、空頭書法家、扛著一堆頭銜的偽學者,一開口就是某某公司、某某領導、某某集團、某某國家收藏了自己的作品,自己哪幅字賣8萬多,哪幅字獲過什麼獎,寫起字來,飛舞龍蛇、墨汁四濺、如鬼畫符。特別是頂著一些頭銜為:什麼會長、副會長、理事、秘書長、院長之類的大師,筆下的字,白天能嚇人,晚上能鎮妖。遇到這些人,千萬別跟他們提臨帖,他們早戒了。
在書法界這麼多年,我發現了書法界的“兩個凡是”:凡是名片上印著書法家的,寫的字都不能看;凡是寫的字能看的,一般都不自稱書法家。
作為一名古文字學研究者和顏體書法愛好者,我回憶自己的學書歷程。從四歲啟蒙後,就受家庭影響,臨習《玄秘塔》。顏真卿的《勤禮碑》我從六歲開練,沒有認真統計過,可能通臨過一百三十多遍,每年都要通臨三四遍,至於單字練習,那自然而然是茶餘飯後的一種習慣了。這些年來,以勤禮碑為主,以多寶塔、東方朔、麻姑山、中興頌、顏家廟、臧懷恪、郭虛己、宋文貞、元次山、離堆記等碑為輔助,將顏真卿傳世的所有碑帖全部臨摹學習完畢。這幾天,正在整理顏真卿傳世的所有碑帖目錄,其中有幾塊從未發表過的顏楷碑拓,是某世族大家傳家之物,我整理完畢之後,也想逐步發表,公諸於世。
這些年來,我自知資質愚鈍,始終沒有讓社會(主要是“主流”書法界)認可,更沒有“得法”,天資二字,始終是高懸在我心頭的一把尖刀,不時感受到疼痛。不過,作為一名“三無”書法愛好者,把字寫整齊,不去追求什麼名頭,也算達到了自己的目的。注“三無”:無參賽獲獎記錄、無協會會員身份、無名人名家推薦。
下面,分享一下2017年新臨《勤禮碑》的心得。
裁紙!一定要裁好紙張,裁紙的好處,在於能夠讓自己,對筆墨紙硯產生敬畏之心。需知一紙一墨,來之不易,要珍惜自己使用的每一張紙、每一滴墨。不浪費、不戲耍!
打格!我堅持打格臨帖。雖然非常繁瑣,但是好處是:能夠讓自己迅速平靜下來,在打格的過程中,思考今天要臨字帖的特點和文字擺佈。
印帖頭。自己用軟木刻了一個貼頭。使用了自己家族的齋號:王水鏡堂。這個堂號,從清末到今天由我使用,已經是第四代了。我主張,不要隨意給自己起那些奇怪的齋號,什麼某某堂主、某某主人、某某女史、某某山人。如果不是家族有這個堂號傳承,我會一直堅持使用自己的名字。名字,是父母給予子女最好的禮物!
開啟字帖,準備讀帖。勤禮碑臨習了三十年,每日至少百字。其實原碑上每個字的結構,都如同電影膠片一樣印在我的腦海裡。西安碑林的原石上,那個地方有個劃痕,那個地方有個麻坑,也基本能夠做到了如指掌,這些劃痕和麻坑是鑑定原拓的重要依據。但是我仍然堅持每次臨帖要讀帖。好處在於:開卷有益,溫故知新。每次讀帖都能有新的感悟和體會。
動筆開寫。一旦動筆,建議就不要再看帖了。書法這個藝術,講究一個連貫,一氣呵成,才有流暢的感覺,如果看一筆寫一筆,看一個字寫一個字,整體畫面就會有割裂感。古人講,狀如運算元。上字和下字,如果沒有內在的連帶關係,那麼通篇作品就不會在精神內涵上具有邏輯關係。楷書如此,行草書更甚之。
不要完全忠實於原帖!也就是說,不要迷信大師!王羲之、顏真卿,他們是人,不是神。他們也會有敗筆。如蓬字,原帖上字號過大,那麼臨寫時,就要縮小一點。否則就會把字寫到格外。又比如長字,感覺原題上下面的人部分,寫的有些生硬,我在臨寫時做了改動,把人字的頭,與上面的長橫寫的交叉起來,增加這個字的穩定性和筆畫之間的關係,使筆畫成為一個整體。
增加筆法趣味!古人書論中說:法為書骨,變為書筋。書法的魅力在於千變萬化。原帖中三個小蟲的筆法寫的基本一致。在臨習時,可以加以適當修改,加入圓折、方折、暗過等小技巧,增加筆畫的趣味性和靈活度。
今天這一頁臨帖寫完了。整體看,還是基本忠實於原作。
加蓋印章。
新樂縣王昭邁
每臨一遍,不要隨意丟棄,裝訂起來,時常翻看,檢查臨寫中的敗筆和問題。下次臨寫時,多加註意。相當於我們上學時的“錯題本”。
【作者簡介】王昭邁,1983年生,河北新樂人,2010年出版《東周貨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