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哇哦艾特美食

    我家在東北,重陽節一般都是出去戶外活動的比較多,最常見的就是登高和插茱萸,吃的話就是吃重陽糕和和菊花酒。下面我就簡單說一下吧:

    重陽最重要的節日活動之一,即是登高。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登高所到之處,沒有劃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當然人們登高也不單是攀登而已,還要觀賞山上的紅葉野花,並飲酒吃肉,享受一番,使登高與野宴結合起來,更有吸引力。如隋時孫思邈《千金方·月令》:“重陽日,必以看酒登高遠眺,為時宴之遊賞,以暢秋志。酒必採茱萸、菊以泛之,即醉而歸。

    賞菊

    菊花,又叫黃花,屬菊科,品種繁多。中國是菊花的故鄉,自古培種菊花就很普遍。菊是長壽之花,又為文人們讚美作凌霜不屈的象徵,所以人們愛它、贊它,因為菊花在重陽盛開最旺,菊花展自然多在重陽舉行;因此,重陽又稱菊花節,賞菊也就成了重陽節習俗的組成部分。

    佩茱萸

    重陽節有佩茱萸的風俗,因此又被稱為“茱萸節”。茱萸是重陽節的重要標誌。茱萸雅號“辟邪翁”,。

    茱萸是一種可以做中藥的果實,因為出產於吳地(今江浙一帶)的茱萸質量最好,因而又叫吳茱萸,也叫越椒或艾子,它是一種常綠小喬木,樹幾乎可以長到一丈多高,葉為羽狀複葉,初夏開綠白色的小花,結實似椒子;秋後成熟。果實嫩時呈黃色,成熟後變成紫紅色,有溫中、止痛、理氣等功效。

    吃重陽糕

    重陽的飲食之風,最有名的就是吃糕。在北方,吃重陽糕之風尤盛。

    據《西京雜記》載,漢代時已有九月九日吃蓬餌之俗,即最初的重陽糕。餌,即古代之糕。《周禮》載餌用作祭祀或在宴會上食用。漢代又記有黍糕,與今天的糕已差不遠。蓬餌,也類似於黍糕之類。至宋代,吃重陽糕之風大盛了。糕與高諧音,吃糕是為了取吉祥之意義,因而才受到人們的青睞。

    飲菊酒

    菊花,也是長壽名花。在“霜降之時,唯此草盛茂”,由於菊的獨特品性,菊成為生命力的象徵。

    早在屈原筆下,就已有“夕餐秋菊之落英”之句,即服食菊花瓣。漢代就已有了菊花酒。魏時曹五曾在重陽贈菊給鍾蹈,祝他長壽。晉代葛洪在《抱朴子》中記河南南陽山中人家,因飲了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延年益壽的事。梁簡文帝《採菊篇》中則有“相呼提筐採菊珠,朝起露溼沾羅懦”之句,亦採菊釀酒之舉。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行,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箋》中仍有記載,是盛行的健身飲料。

    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陽必飲、祛災祈福的“吉祥酒”。

  • 2 # 考古班二愣子

    1、登高。

    在重陽節那天,民間有登高的習俗。相傳登高之風始於東漢。所謂的高,可以是高山、高塔、高樓等。唐朝詩人寫了很多登高的詩,大多是指重陽節的登高。如杜甫的七律《登高》:風急天高猿嘯哀, 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 不盡長江滾滾來。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 潦倒新停濁酒杯。

    2、吃重陽糕

    重陽糕又稱花糕、菊高、五色糕,沒有固定的製作方法和品種,在重陽節吃的糕類均可稱之為重陽糕。古人重陽節那天將糕搭在孩子額頭上,寓意萬事俱高。講究一些的,將糕做成九層寶塔狀,另將糕做成做兩隻小羊的形狀還要點蠟燭燈、插上小紅旗。燈糕即是登高,兩隻羊即使重陽。

    3、賞菊並飲菊花酒

    重陽節正值金秋菊花盛開之時,傳說賞菊並喝菊花酒源於陶淵明,後人爭相效仿。民間把農曆九月稱為“菊月”,賞菊成為重陽節重要習俗之一。

    4、插茱萸和簪菊花

    唐朝著名詩人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一詩寫道: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重陽節插茱萸在唐朝已經很普遍。古人認為插茱萸可以避難消災。或佩戴在手臂,或做成香袋,或插在頭上。除了茱萸,也有頭戴菊花的。後來也有將菊花葉貼在門窗上面的,這是頭戴菊花的變俗。

    後來重陽節又有了尊老愛老的含義。1989年,中國將農曆九月初九定為老人節。

    在我老家,相對於其他傳統節日來說,重陽節的存在感比較低,像登高、重陽糕、菊花酒、插茱萸之類的根本沒有聽說過。姥姥在世的時候,會在重陽節燉肉,做饃饃。現在上了大學,很久沒過重陽節了。

    參考文獻:

    [1]李新 重陽節習俗

  • 3 # 舞之靈小食堂

    我的家鄉在福建福州。在這天有登高的習慣。這個週末我們小區還專門組織老人去金雞山進行爬山活動呢,這樣不但讓老人鍛鍊了身體,也讓年輕人對重陽節有了新的認識,讓這個尊老愛幼的傳統節日一直延續下去,同時這天我們會吃傳統小吃-九層糕 ,就是用粳米和糯米加入其它一些食材蒸制的,寓意年年高,歲歲高,老人吃了長壽,孩子吃了年年高

  • 4 # 亞洲食學論壇

    “燈生陽燧火,塵散鯉魚風。”

    杭州的桂月過去,農曆九月重陽節,刮的正是鯉魚風。

    喜好釣魚的人都知道,秋天的鯉魚最肥美,這個季節的鯉魚,為了儲存過冬的能量,會更辛勤地覓食。當然了比平時要貪吃的鯉魚這時也更容易被捕獲,正是如此,農曆九月的風也就叫做“鯉魚風”。

    秋天也適合吃甜食,古人認為,霜降之後,飲食要注意“減苦增甘”,補肝腎,養脾胃。這時候,胡蘿蔔、番薯、藕等根莖類蔬菜,躍上餐桌,取代夏天的苦瓜、空心菜等清心寡慾的蔬菜,將儲存了一個夏天的養分,通通轉化為甘甜的滋味。對於餐桌上的人來說,是否也有一種“苦盡甘來”的感覺呢?

    秋風起,蟹腳癢。菊花開,聞蟹來。農曆九月的大閘蟹,正是肉質緊實鮮嫩,膏多黃滿的時候。一年中最適合吃蟹的日子。而目前國內大閘蟹就以江蘇陽澄湖所產為最,昔日民國著名思想家章太炎其夫人湯國梨女士客居蘇州時有云“不是陽澄湖蟹好,人生何必住蘇州。”

    而愛吃肉的人呢,這時候也可以暫時拋開所有的顧慮,美名其曰“貼秋膘”,放開肚子飽餐一頓。肥厚的東坡肉,紅燜羊肉,筍乾老鴨煲,紅燒魚,各種脂肪在嘴裡爆開,化成鮮香美味的肉汁一直流下喉頭。卡路里雖然爆表,但是誰也不能質疑那一口肉在嘴中的幸福感是不?

    當然若是吃多了,還是按照咱們老祖宗的習慣,重陽節登高遠望,欣賞秋色的同時又鍛鍊消食,何樂而不為呢?

    (FZ)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到一個什麼都沒有的創業公司工作是什麼樣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