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怪客洞察
-
2 # 張139558534
但這屆政府當然不會承擔責任,因為他們是今年一月,剛剛成立的。之前政府中,沒有管這事,讓這屆政府來做,當然不做。所以現在政府總理也是鏗鏘有力回擊,政府官員腐敗是大爆炸事件的根本原因!但他也說,本屆政府不會背這個黑鍋,因此用總辭職來回應大家的問責。
-
3 # 清水空流
黎巴嫩現政府總辭職不過是推卸責任,原本已經飽受抨擊和指責黎巴嫩政府已經是搖搖欲墜,隨時都面對彈劾的危機,而此時借大爆炸下臺,不過是找了一個最好的理由而已。在政府總辭職之後,相關爆炸的所有資料已經移交給黎巴嫩司法委員會,而新政府成立之後是否接手不得而知。
災後重建和調查案件真相,不僅需要一個穩定的政府,而且需要大量的資金,而已現在黎巴嫩政府在的狀況很難拿出資金用於重建,外資在這種情況下也很難介入。黎巴嫩政府腐敗嚴重,新政府很難在短時間內組閣成功。破敗的貝魯特港也很難在短時間重建,很有可能將長期無法恢復。爆炸造成了黎巴嫩30億美元的直接損失。不僅如此,黎巴嫩政府也會貝魯特港的爆炸發生經濟危機,尤其黎巴嫩的支柱產業旅遊業,經濟和災後重建可謂困難重重。即將成立的黎巴嫩新政府目前面臨艱鉅挑戰。
由於新政府沒有成立,現政府進入看守內閣,基本難有作為,可以說,貝魯特港爆炸案進入三不管態勢,這次爆炸絕對是人禍,政府不作為是主要原因,必須承擔主要責任。而黎巴嫩總統告知媒體:自己在3周前就知道貝魯特港口有危險庫存。但他無權過問,這個說法顯然是推卸責任,而政府的腐敗,運轉效率低下。是這次爆炸的主要責任人。這次爆炸導致了近十年來黎巴嫩民眾的最大示威抗議。顯示了民眾對於政府治理國家的失望。
由於黎巴嫩總統拒絕第三國介入調查。僅憑黎巴嫩政府現在很難查清真像,真正的“凶手“完全有可能阻撓和破壞調查,而時間拖延越久,真相越難以查清,還有真相的查清有待於黎巴嫩各個政黨,教派的博弈。真相併不重要,而是在於找到一個各方認可的“倒黴蛋“。現在因為疫情和爆炸影響,當地醫院人滿為患,許多傷者只能被迫在醫院外接受治療。
面對追責壓力,黎總理迪亞卜則聲言提前進行議會選舉才是解決危機的途徑,這不過是政治正確的廢話,內閣辭職不但不能解決黎巴嫩面臨的政治和經濟危機,反而可能帶來更大的政治不穩定,而現在黎巴嫩政府全體辭職,無疑是為了逃避責任,不想收拾這個爛攤子了。對於爆炸,特朗普對外宣佈,“這可能是場恐怖襲擊。” 特朗普的最嘴不靠譜。假如是恐怖襲擊還好說,起碼政府責任還輕一些,但真正的問題再於並不是恐怖分子,而是該國深不見底的權力腐敗。
-
4 # 清心論史
可能完全沒有任何影響,不管換多少屆政府,黎巴嫩終究是個爛攤子,除非爆發一場內戰,讓其國內勢力重新洗牌,否則黎巴嫩不會有任何改變。
黎巴嫩政府是在民眾抗議遊行的壓力下宣佈辭職的,貝魯特爆炸案已造成兩百多人死亡,七千多人受傷,三十萬人無家可歸,經濟損失可能在一百五十億美元左右,預估重建的花費至少需要三十億美元,至今國際社會為黎巴嫩提供的援助僅有三億美元,對災後重建來說可謂是杯水車薪。
導致爆炸的,是港口倉庫堆積的2700噸硝酸銨,爆炸原因不明,這些硝酸銨是用來製造肥料的,但其也可以製成炸彈,是十分危險的物質。
令黎巴嫩人感到憤怒的是,那些堆積在港口某倉庫內的硝酸銨,至今已經堆積了六年之久,雖然不斷有附近居民要求政府處理這些東西,但由於官員的互相推諉,這些東西一直沒得到妥善處理,最終釀成了這樁悲劇。我相信,就算沒有這次的爆炸,這批硝酸銨還是會永久地堆放在那個倉庫之中,還是沒人去管,總有一天會爆炸的,這場悲劇是必然會發生的。
再者,2015年貝魯特的垃圾事件也廣為人知,首都貝魯特的郊區,竟然堆積了1500噸的垃圾,臭氣熏天,嚴重汙染環境和危害附近居民的健康,這些垃圾已被堆積了20年之久,相關部門從來沒說出來管一管。
種種現象說明,黎巴嫩政府是無能且低效的,根本原因在於黎巴嫩國內勢力錯綜複雜,該國為了維持穩定,竟然按照宗教群體的比例分配政府職務。黎巴嫩信仰遜尼派和什葉派的人數分別佔總人口的27%,信仰基督教的人佔39%,各個教派按照比例獲得了政府職務,互相牽制,導致政府無能且低效。
馬克龍訪問黎巴嫩時要求黎巴嫩建立政治新秩序,可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如果沒有外國勢力的介入,黎巴嫩根本不可能建立得了強有力的政府;就算有外國勢力介入,黎巴嫩周圍的敘利亞、以色列、伊朗都虎視眈眈,都想進來干涉,有這樣的內外部環境,黎巴嫩的政治永遠都不會統一,亂局將一直持續下去。
-
5 # 國平軍史
黎巴嫩,是個國土面積僅1萬餘平方公里,人口600萬的小國,位於亞洲西南部地中海東岸,因此在習慣上稱為中東國家。
別看這個國家小,但卻實行了三權分立的議會民主制國家,總統是國家元首,內閣行使行政權,議會行使立法權,最高法院為行使司法權的最高司法機關。
此外,在議會構成上,竟然有遜尼派、什葉派、馬龍派、東正教派、德魯茲派、阿拉維派等18個宗教教派,比黨派還多。
內閣也是各個黨派和宗教教派,相互博弈平衡以後才能組閣,代表的其實不是民眾的利益,而是黨派和宗教教派的自身利益,因此,黎巴嫩內閣也是世界上最腐敗的內閣,議會也同樣,好不到哪裡去,可謂一丘之貉。
在民眾的不斷抗議,以及對貝魯特大爆炸的憤怒聲中,剛任職不滿八個月的黎巴嫩政府宣佈辭職;由總理迪亞卜擔任過渡總理,各部長也將留任,直到新政府出爐;總統奧恩將與議會各黨派談判,由議會推選新總理人選。
迪亞卜內閣宣佈總辭,對於貝魯特大爆炸的災後重建工作肯定是有影響的,由於黎巴嫩政府職位按教派分配,各教派僅維護自己的利益,將導致新總理人選遲遲不能出來,看守內閣的災後重建,其政策必將陷入僵局,影響的將是首都失去家園的30餘萬民眾。
在腐敗已經成為黎巴嫩政治體制一部分的背景下,民眾就別指望任何政府會給其帶來實際利益了;近年來,與以色列的持續衝突,讓黎巴嫩國內經濟雪上加霜。
-
6 # 左擔道
黎巴嫩政府辭職,對重建工作是不是有影響?
關於這方面的資訊,我看過幾位專家的分析,雖然各位專家的出發點都不一樣,但是總體可以分為樂觀和悲觀兩類。
樂觀派對黎巴嫩政府整體辭職表達樂觀態度的,認為黎巴嫩政府辭職不影響重建工作。這是以美國教授為代表的,也就是說他們對黎巴嫩政府辭職,表示熱烈歡迎。他們樂觀的理由,是因為他們認為黎巴嫩政府的辭職,最終可以建成一個負責任的,能夠解決黎巴嫩關鍵問題的新的“混合政府”。
美國專家之所以強調“混合政府”。那就說明,現任政府並不符合西方國家的價值觀(利益)。
黎巴嫩國家雖然非常小,但是這個國家,大大小小,黨派眾多。而這些黨派雖多,但主要分為親沙特和西方,以及親敘利亞和伊朗的陣營。
現任總理正是受到真主黨的牽連,所以不受西方國家喜歡。
悲觀派對黎巴嫩政府辭職表達悲觀的,是以黎巴嫩國內大學教授為代表的專家們。他們認為,貝魯特大爆炸之後,黎巴嫩更需要一個政府。黎巴嫩政府的辭職,會讓黎巴嫩的經濟,陷入更大困難,也會加劇新冠肺炎的傳染。
民眾上街遊行,一衝動喊著政府下臺。如今政府真的下臺了,但對於黎巴嫩人們未必是好事。
一個國家的政府更迭並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黎巴嫩的國土很小,就像我們四線城市德州的面積差不多。但國內卻有十幾個派別。因為受外部勢力的干涉,而這些派別又各自代表著各國的利益,一個總理的誕生,必須符合這十多個黨派共同的利益。將不同黨派的,甚至利益衝突不可調和的矛盾都能達到統一,談何容易?因此黎巴嫩從選出新的總理,到重新組閣,將經過一個漫長的過程。
以現任的黎巴嫩總統上任為例,在前總統卸任兩年半的時間,才選出新的總統。就是因為各個別和陣營之間,對總統競選人無法達成共識。
由此可以看出,黎巴嫩政府的建立,用一年半載的時間,都非常正常。
貝魯特大爆炸發生之後,最需要的就是政府出面善後。然而現政府的辭職,將導致以後漫長的時間內,黎巴嫩都處於一種無政府狀態。這將使黎巴嫩大爆炸之後的善後工作,造成嚴重影響。比如救災物資的分配,以及受災民眾的安置和救助,都會因為缺少統一調配,陷入混亂。對黎巴嫩的經濟和疫情的防禦,尤其災後重建工作將被推遲,對受災的民眾,這無疑不是一件好訊息。
歷史最需政府時刻由此可以看出,貝魯特大爆炸之後,黎巴嫩不僅不是不需要政府,而是歷史上最需要政府的時候。然而在這個時候,黎巴嫩政府卻被迫集體辭職。引起爆炸的硝酸銨,已經在港口儲存了6年的時間。在1月末現政府才完成組閣,上任滿滿不到一年,才半年多。關於硝酸氨處理的責任,國內和國外的勢力,卻都將矛頭指向了現任政。
比如法國總統訪問黎巴嫩,到街頭與受災民眾熱烈的擁抱,卻與黎巴嫩政府劃清了戰線。黎巴嫩民眾對法國總統的表現感激涕零。在黎巴嫩大爆炸最需要全國團結互助重建災後工作的時候,法國總統卻在街頭指責黎巴嫩政府的改革滯後。而在民眾走上街頭反對政府時,美國駐黎巴嫩大使,卻發推文支援黎巴嫩民眾的民主活動。
-
7 # 見腫消世界
黎巴嫩政府宣佈總辭,對黎巴嫩災後重建的影響是消極地,負面的,百害而無一益!
貝魯特大爆炸之後,部長接二連三辭職,總理快要當光桿司令了,索性宣佈總辭,為能者讓路,但是,本人認為,他們這麼做,第一,是他們這些高官極不負責任的表現。第二,表明內閣徒有虛名,根本起不了多大的作用(掣肘太嚴重)。
按照媒體報道黎巴嫩的政府體制看,說他們腐敗,大家沒有證據,先擱在一邊,但是不作為、瀆職絕對是真的——①,國家總統和軍隊司令由馬龍派出任。②,總理由遜尼派出任。③,議長由什葉派出任。④,軍隊參謀長由德露滋出任。本人理解,教派的不同所帶來的的影響比不同的黨派所帶來的的影響要嚴重的多。而中東的不團結、中東的殺戮幾乎源自於“教派”。故此,黎巴嫩不同教派的人把持一個重要的職務或者不同的部門,他們在具體事務中,會不會下屬認為上級對自己的任務指派(命令)是對教派的“不敬”或者是“故意打壓呢”?有了這樣的想法,上級即使想辦事兒也會因為不同教派而“退縮”?下級也會把不想幹的事兒貼上“對教派的打擊”,讓上級不敢“命令”,久而久之,在官方圈子裡形成了佔著位子而不幹事的“怪現象”。在外界看來,國家機構都是齊全的,但都不辦事,怕得罪對方(所屬教派)惹麻煩,也可以不理睬對方的“命令”;使龐大的機構純屬於“聾子的耳朵——擺設”,這樣的機構不出大事才怪呢?
今年的南韓,在疫情爆發的時候,政府追查新冠病毒感染源頭,發現均出自於天地教會,但是天地教會自認為人多勢眾,政府惹不起,他們不但不讓教徒戴口罩,還教唆教徒撒謊,不遵守政府命令舉辦集會,遊行,和政府作對,等到疫情成爆發式擴散的時候,政府以霹靂手段,不但抓捕他們的負責人,起獲他們的花名冊(他們用假的糊弄政府),還讓教首在中國人的面前道歉、下跪,現在,正二八經地對其逮捕。抗擊疫情取得重大成果,在事實面前,他們也會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因此,貝魯特爆炸既是危機,也是機會,假如在政壇這個時候出來一個“強人”,利用處理爆炸事務誰也不敢過分阻擋的機會,強而有力的推進政府部門的工作,或許會打造出一個人人喜歡的高效而廉潔的政府哩!
靠別人還不如靠自己,難道黎巴嫩出不了一個兩個政治家?
2020年8月11日 15.45
-
8 # 雪上長留馬行處
去年10月17日開始,黎巴嫩多地爆發大規模的遊行示威活動,迫於壓力,10月29日,時任總理哈里里宣佈辭職,黎巴嫩總統奧恩任命迪亞卜為新一屆總理,並授權其重新組閣領導班子。然而,迪亞卜政府施政還不到一年,貝魯特港口區於8月4日發生了特大爆炸,迄今造成158人死亡、6000多人受傷、另外還有數十名下落不明的惡性事故,爆炸之後,貝魯特連續3天發生大規模示威,抗議政府腐敗、不作為,示威者還與警察發生了激烈的衝突。8月10日,迪亞卜發表電視講話,“本屆政府就職以來,一直試圖尋求變革,但遭遇了巨大阻力,無法阻止一些政黨煽動民眾反對政府,黎巴嫩的腐敗體系難以根除,這次大爆炸就是例證,本屆政府不想為之前的歷任政府的腐敗行為承擔責任”,說完,迪亞卜宣佈,本屆政府集體辭職,並前往總統府向奧恩遞交了辭呈。當前,黎巴嫩局勢動盪,黨爭激烈,真主黨活動頻繁,權貴把持著黎巴嫩經濟,無論哪個政黨執政,都無法處理好各利益集團之間的關係,從這一點來說,迪亞卜政府集體辭職,對黎巴嫩災後重建影響不大,因為誰都沒有把握能領導好重建工作,但就短期來說,對大爆炸的善後處理影響還是比較大的,即使新一屆政府馬上組閣,有些事也不一定熟悉,不過,好在底下的工作人員不會跟著一起辭職,善後處理工作還是會正常進行的。
謝謝閱讀
-
9 # 石頭說史
去年看《何以為家》的時候,差一點看哭了,黎巴嫩這個國家的誕生,黎巴嫩這個國家,雖然挨著以色列,確沒有以色列的科技發達,挨著地中海,卻沒有大多數地中海國家的富饒,可以說從1943年11月22日 ,和這個國家成長相伴相隨的,一直是戰爭、貧窮、飢餓。
我感覺黎巴嫩政府宣佈辭職,對今後的災後重建幾乎不會產生什麼影響,黎巴嫩拿什麼來災後重建?不論是哪一屆政府,不論在黎巴嫩的當權者是誰,都很難改變現在積弱積貧,常年戰亂的局面。
回覆列表
黎巴嫩政府宣佈辭職,這一切源於貝魯特港口大爆炸,規模大,破壞力強。據訊息貝魯特港口大爆炸,死亡有160多人,傷六幹人。三十萬人無家可歸。看看這些資料,黎巴嫩現政府那有能力解決。連貝魯特市長看了災難現場也是痛哭。一表明他確實傷心。二他也束手無策,沒有辦法進行災後救援。
追其根源,貝魯特港口大爆炸也是因為黎巴嫩政府大腐敗。這次爆炸是存放在貝魯特港口2750噸硝酸銨爆炸引起的。這些硝酸銨是俄羅斯商人,在2013年因一些原因,船和貨物被扣留在貝魯特港口,最後俄羅斯人放棄了這些貨物。至於為什麼放棄,這其中肯定有不被人報道的原因。這批硝酸銨就留在貝魯特碼頭,這一放就快七年。不知當地官員怎麼想的,這麼多易爆的物質,怎麼放心放在那兒?為啥不轉移到安全的地方?俄羅斯新聞媒體有人指出,這批存放在貝魯特碼頭硝酸銨可能被偷大部分,不然破壞力還要大。這也是不是吐露出一個資訊,這被偷出的硝酸銨可能被貝魯特當地官員給賣了。只是因太多了,六年多,還沒賣完。剩下的還想變錢,也就沒轉移到安全的地方。終發生大爆炸。所有的安全事故,都是因為人看見其中巨大的利益,而忽視他的危險,時間長了,總有一失,從而引發悲劇。
爆炸後,法國總統馬克龍第一時間來到貝魯特。見了黎巴嫩官員,向他們表明黎巴嫩政府要進行改革。又去現場慰問災民,其中許多黎巴嫩人向馬克龍喊,叫法國接管黎巴嫩。馬克龍當然表示不可能。一個國的人民怎麼還願意回到先前被法國殖民時代?有點不理解,這隻能說明現在府不如以前法國政府治理得好。不知是不是受馬克龍的影響?隨後幾天,大量的黎巴嫩上街遊行,衝擊政府部門,和警察發生對抗,高喊叫黎巴嫩政府辭職。迫於巨大的壓力,黎巴嫩政府官員一個個宣佈辭職。
黎巴嫩現政府辭職,肯定要重組新政府。這新政府肯定要受法中國人的影響。因為法國又出錢又出力,又有歷史淵源,有千絲萬縷的聯絡。新政府必然在某一此方面會靠向法國。雖然這過程短期影響,中長期會帶災後重建帶來積極的作用。這其中不得不佩服馬克龍,來得早,不如說來得好。一切局勢好像在他掌握之中。給法國和自身謀求了巨大的政治利益。三十九當總統,真的不是浪得虛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