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歐陽和我搭配家
-
2 # wtq雙Kuga
好的建築,往往會被建築師賦予一種意境,或是基於當地條件的需求,或是基於文化背景,或是基於人文關懷,或是出自建築師自身要表達的情感等等,因此建築設計不光要考慮結構與功能,在人們對高品質生活追求日漸增長的趨勢下,建築設計無疑更要考慮如何營造出良好的意境與氛圍。
一、首先,在做設計之前,我們心裡一定要明確:我想塑造怎樣的意境。這是最重要的。然後我們可以透過畫草圖的方式徒手錶達心中所想,這是空間意向圖的生成階段,因此設計手繪也是很重要的一環。以下以倫佐皮阿諾大師草圖來舉例說明:相信義大利建築大師倫佐·皮亞諾(Renzo Piano)的草圖表達是許多人熱愛上建築設計的緣由,也是眾多設計師效仿的物件。其草圖表達清晰,線條精煉至極,偶爾的色彩點綴讓畫面頓生美感,意境營造活潑靈動!是一種自信而成熟的建築設計思維的直接流露。
二、有幾個方法可以幫助我們形成概念,比如詩詞、圖畫、一個故事、甚至電影情節等等。
以下舉例說明:
1.廣州何鏡堂工作室“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廣州何鏡堂工作室,以詩詞引入意境,庭院裡、臺階旁,廊橋下、水池邊,處處皆可體會到嶺南建築的婉約意境和秀麗風格。
2、貝聿銘——日本美秀博物館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貝聿銘日本美秀博物館,入口廣場,隧道,吊橋等一系列空間序列,都與《桃花源記》中忽而幽暗,忽而開朗的空間意境有所呼應。
三、概念形成後,我們便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來營造意境,深化我們的設計。
1、材質
不同的材質會營造出不同的建築氛圍,例如清水混凝土就比較安逸靜謐,利於塑造光影效果,神秘感很強。玻璃幕牆則比較現代化,明亮開敞,令人心情舒暢。木材質會散發出特殊的氣息,質樸而不失高雅,往往會有隱居山林,與世無爭的意境。竹子則往往用來做臨時搭建的構築物,其特點是與大自然親近,營造出鳥語花香,幽靜空靈的氛圍。
案例分析如下:
(1)隈研吾——長城腳下的竹屋——消失的建築這座建在狹窄的山岩之上的建築姿態舒展,與環境渾然一體,彷彿消失在人們的視線當中。建築師大量運用竹子這一簡單而樸質的材料將中國的傳統建築風格和日本建築的空間感有機結合,體現了東方文明的精神氣質和藝術風格,營造出幽深靜謐的氛圍和意境。
(2)王澍——寧波博物館寧波博物館採用現代的建築形態與手法,卻結合了傳統的回收的磚瓦石料,它打破了傳統與現代的隔閡。建築保留了地域文化,充滿歷史年代感,卻又著眼於未來。
參觀者可以零距離觸控混合了自漢朝以來歷朝歷代古磚瓦磚牆與竹模清水混凝土表面,感受澍蜀黍貫徹的鄉土精神,建築自身散發出來的人文歷史鄉土氣息確實讓人著迷。
總而言之,這是一種無法描述的意境,它超越了傳統與現代的界限,用《園冶》的一句話總結就是——“精而合宜,巧而得體。”
2、空間變幻
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道德經》
早在千年前,老子就已經意識到只有虛無的空間才能產生有,進而被人們所利用。空間,是建築的靈魂和精髓,牆壁只是形式,人們的一切生活,工作,精神體驗都離不開空間,因此建築的本質在於虛無的空間。
建築所營造出的意境,也需要人們透過使用空間來體驗。因此如何讓空間變幻更加豐富,便是我們表達意境的重點。
案例分析如下:
丹尼爾·裡伯斯金——柏林猶太博物館解構主義打散的平面,割裂的空間,突出“無中心”的特點。凌亂,動態的裡面採光線條,改變了冰冷金屬幕牆的呆板印象。
三條線路象徵猶太人二戰期間的不同命運:
大屠殺之塔——死亡
霍夫曼花園——流放
三層展廳——尋找生存之路
內部空間的設計往往有大量反邏輯反理性構件,例如狹窄樓梯中人們頭頂的傾斜橫樑,營造出猶太人民大屠殺血腥和恐怖的意境氛圍,“步步驚心”卻又印象深刻。
3.光影效果
建築設計中光影的變幻,往往是建築大師們努力追求的。因為光影的做法實在是太多了,而且光影本身就代表著時間,時間不同光影效果也不同,並且它要依靠不同的空間或材質才能更好地表達出來。因此建築光影效果的表達取決於多重因素,其設計手法多種多樣,營造出的意境更是與眾不同。好的建築,一般都會在光影上做文章,這樣才會使這個建築比其他建築更加出彩。
案例分析:
(1)安藤忠雄——光之教堂堅實厚硬的清水混凝土絕對的圍合,創造出一片黑暗空間,讓進去的人瞬間感覺到與外界的隔絕,而Sunny便從牆體的水平垂直交錯開口裡洩進來,那便是著名的“光之十字”,神聖,清澈,純淨的意境震撼人心。
(2)讓·努維爾——阿布扎比盧浮宮 白晝光之雨——海上博物館之城
它所創造的是一個沉靜而親切的、充滿光影和對映的空間。它期望自己屬於國家,屬於它自身的歷史與地理環境,而非某種令人厭倦的、約定俗成的轉譯或者贅言。它期望展現的是一種別處所沒有的迷人魅力。
博物館設計融合了阿拉伯建築文化的內涵。直徑達180米的巨大圓形鋼結構穹頂覆蓋了博物館之城的主體,從海洋、附近區域乃至阿布扎比都可以清楚地看到它的存在。而“光之雨”的意境基於大穹頂複雜的結構,是整個設計的核心所在。
4、景觀設計
景觀設計與建築本身是相互襯托,相映成趣的。好的景觀設計本身就是一種氛圍,當然也在一定程度上烘托了建築的氛圍。建築與景觀兩者結合,建築便更加回歸自然,充滿生機。
弗蘭克.賴特——流水別墅別墅的室內空間處理也堪稱典範,室內空間自由延伸,相互穿插;內外空間互相交融,渾然一體。
流水別墅在空間的處理、體量的組合及與環境的結合上均取得了極大的成功,春夏秋冬四季之景各有不同,營造出一種“親近自然,歸隱山林”的意境,為有機建築理論作了確切的註釋,在現代建築歷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最後推薦一本書:《建築氛圍》
當面對卒姆託的建築時,像“氛圍”和“意境”這樣的詞就不可避免地浮現在腦海:從他營造的空間中,立刻就有完美調配出的感受傳達給觀賞者、居住者、參觀者和左鄰右舍。
建築設計中意境的營造,將建築上升到了一種藝術上的美學高度。建築學是工科專業,但它卻需要我們有一定的藝術修養與人文關懷,它是一門感性與理性相互交融,相互制約的學科,因此意境的營造需要我們對生活有一個良好的感性認知。以上回答只是體現意境的幾個入手點,希望對大家在建築設計中的意境營造部分有所幫助。
回覆列表
首先“意境”一詞其實也就是我們在看到某物後有的一個美好的聯想或者想象,需要該建築或者事物有意境,那麼就需要去考慮觀者看到它會產生的聯想和能想象的美好事物;
設計也可已是一種讓你產生聯想,激發想象的途徑;讓你能想到內心美好的事物;
其次建築景物是和諧的,與周圍景點失誤不衝突,不格格不入;
最後與其去考慮建築本身的造型好看與否,不如更多去考慮如何讓它能融入進周邊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