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樓市網

    農村成汽車市場“藍海”,理論上勢在必行

    目前,中國農村有6億多人口,將近佔總人口的一半,而且農村在經濟總量中佔比較大。據統計,農村居民的收入也在逐年增長,消費能力也有所提高。2016年全國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63元,同比增長8.2%。同時,交通環境大有改善,目前國家正在大力發展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鄉村公路綠化硬化工程,且大有成效。

    中國車市負增長,農民能否讓車市起死回生?

    從消費心理上看,農民在增加收入後,也開始想對乘用車進行消費“升級”。而且,農村年輕人消費觀念改變,比較喜歡中低端轎車品牌。再者,農民的社交方式也變得更加多元化,其生活半徑不斷擴大,除了探親訪友、上下班、接送孩子,還可能做生意、旅遊等等。尤其城鄉建設一體化的推進,農村汽車市場會最終走向城市汽車發展的路線。

    中國車市負增長,農民能否讓車市起死回生?

    為拉動汽車銷量,渠道下沉已成各個車企的發展方向。國際上看,印度農村汽車市場需求巨大,日韓等系車品牌銷量增長明顯。由此可見,農村汽車市場有著不容忽視的潛力。

    隱患與機遇同在,這些問題亟需解決

    農村汽車市場潛力無限、大力銷售的可行性極強,但是還有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首先,中國各地農村經濟發展極不平衡,這是不爭事實。雖然農民的收入水平近年來有所提高,但是其現金收入不足城鎮居民年人均純收入的三分之一,農民購買力水平仍處在較低水平。就算他們把車買到家,對於日常加油以及相關保養,也會倍感吃力,甚至會導致生活質量的下降。更進一步說,國內在產轎車車型,幾乎沒有一個車型是針對農村使用條件而設計的。說白了,適合農村居民使用的汽車少之又少。

    中國車市負增長,農民能否讓車市起死回生?

    在加大農村汽車市場營銷力度、完善服務體系同時,還有一些隱患亟需解決。一是,農民交通意識較差,很多人開車不懂交通規則,甚至還有醉駕、酒駕情況發生。二是,農村地區交通監管設施不夠完善,不少地區設定的紅綠燈較少,缺少監管,存在交通隱患。還有一定的農民沒有駕照,“自學成才”,駕駛技術讓人難以恭維。以上種種問題,一定程度上影響農村汽車銷量和相關優惠政策的推廣。

    政策傾斜,是農村車市發展的助推劑

    相關人士認為,2018年汽車銷量大幅下滑,但實際上還有很大的市場空間。政策傾斜農村市場,中低端自主車企或將受益。如果今年鼓勵購車政策實施後,車市整體銷量有可能逆轉。當然,國家對於農民購車也是一直持支援態度的,幾乎每一年都會推出相關的優惠政策。如果政策再度傾斜農村市場,肯定會重現2009年那次購車熱潮。

    中國車市負增長,農民能否讓車市起死回生?

    說到政策扶持,2009年至2010年,中國先後推出購置稅優惠、汽車下鄉和以舊換新三項疊加優惠政策;2015年到2017年,又推出“購置稅優惠”政策。此前一系列購車補貼優惠政策的落實,確實讓農民朋友嚐到了甜頭。目前,中國對農民買車補貼最高達10萬,未來幾年補貼力度還會逐年增加。汽車已經從城市進入鄉村,中國會考慮制定相關政策鼓勵農民消費。根據車型使用週期來看,隨著車型的更新換代,購置稅優惠政策、節能補貼均能大派用場。

    中國車市負增長,農民能否讓車市起死回生?

    去年,中國汽車消費雖然出現了負增長,但農村市場仍然是一片“藍海”。據業內人士分析,大力發展農村汽車市場,既要有合理的發展預期,也要完善相應的配套工作。而且要把優惠政策當作長期工作來抓,比如購置稅減半就一直在實施。還有,目前不少農村地區,都在使用傳統的汽油車,但消費較高,極大地增加了農民的生活負擔。如果有新的能源來代替燃油,降低成本,必能一定程度上拉動農村的汽車消費。

    針對農村市場推出更具有價效比產品,這是主流車企重中之重任務,大空間、低售價產品必然吸引消費者,擁有銷量意味著企業能完成正增長的目的,配套市場、供應商、經銷商都能得到更好的發展空間,車市未來必然經過一輪洗牌,淘汰劣品儲存優品,存量戰爭轉向實力競爭,消費市場必然是最終的既得利益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從中外電影可以看出中外文化有著怎樣的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