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攻類打法戰術特點是以速度為主,以快制轉,以近打遠,積極主動,先發制人。直拍快攻打法是中國的傳統打法之一,已有40多年的歷史。50年代初、中期,這種打法以"快、狠"為其特點,但因當時拉攻技術還較差,攻球缺乏準確性,因而受挫於歐洲的削球和日本的遠臺長抽。透過比賽實踐,中國的快攻選手提高了對擊球準確性的認識,加強了基本功的訓練。到了50年代末,中國快攻選手容國團,以快速多變的戰術,奪得了第25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的男子單打冠軍。從此,快攻類打法就以其"快、準、狠、變"的技術風格,出現在60年代的世界乒壇。進入70年代初,隨著歐洲弧圈球技術的迅速提高,中國快攻類打法的速度受到了旋轉的制約。於是快攻選手採取了拉一板小上旋的技術,來為快攻開路,從而又進一步豐富了快攻打法,以其"快、準、狠、變、轉"的技術風格來與弧圈類打法抗衡。目前,快攻類打法要想繼續攀登世界乒乓球技術高峰,須努力提高擊球的速度、力量和增大回球的角度,特別要重視增強攻打弧圈球的能力。
直(橫)拍兩面攻打法其特點是站位離臺近,進攻速度快,攻勢猛,正、反手攻擊力強,打法積極,搶攻在前。50年代,這種打法以王傳耀為代表。他站位中臺,用正、反手發力攻打法贏得主動,曾多次獲得全國單打冠軍。60年代,這種打法以莊則棟為代表。他以近臺進攻為主,充分發揮前臂和手腕的作用,提高了擊球速度,形成了近臺兩面攻的打法,曾蟬聯 3屆男子單打世界冠軍。70年代,這種打法以日本的河野滿為代表,他在繼承日本正手攻球好、 側身意識強的傳統打法特點的基礎上,吸收了中國近臺兩面攻打法的某些優點,形成了以近臺為主結合中臺的兩面攻打法,在第34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中獲得男子單打冠軍。在直拍快攻打法的影響和帶動下,中國橫拍快攻打法也有一定的提高和發展,代表這種打法的在60年代有湖北的陳盛興,在70年代有北京的滕義,他們在參加國內外的許多比賽中,都曾經取得過比較好的成績。直(橫)拍兩面攻打法應掌握的技術有:①正手快點、快攻、快帶、快拉、突擊、扣殺、殺高球等技術;②反手快點、快攻、快帶、快拉、突擊、扣殺等技術;③側身正手攻球和扣殺等技術。 直拍左推右攻打法是中國獨特的一種打法,其特點是站位離臺近,動作小,速度快,步法靈活,正手攻擊力強。50年代,這種打法主要是以正手攻球為主,反手只是偶然推擋一下。以後由於反手推擋有了新的提高,才逐漸形成真正的左推右攻打法。50年代,這種打法以傅其芳為代表,他以正手快攻和反手推擋結合球路變化來爭取主動。60年代和70年代,則以李富榮和李振恃為代表,他們不僅提高了反手推擋和反手攻的技術水平,並且還增強了側身正手進攻的意識和能力,形成了左推右攻結合側身攻的新打法。直拍左推右攻打法的技術與兩面攻打法不同的是反手要掌握快推、加力推、推擠、減力擋,以及反手攻球等技術。
弧圈結合快攻類打法弧圈球作為一種新技術,是在60年代初由日本選手創造出來的。1960年,當匈牙利和南斯拉夫乒乓球隊訪日時,日本選手首次運用獲得成功,從而創立了直拍以拉弧圈為主的新打法。第26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以後,中國選手在直拍快攻打法的基礎上,學習了日本弧圈球的技術,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直拍弧圈結合快攻打法。到了70年代初期,歐洲選手經過探索和實踐,把弧圈球的技術提高到了一個新的水平,創造了橫拍弧圈結合快攻的新打法。這類打法目前在繼續發揮其旋轉優勢的同時,也在力求提高速度,因此在技術上朝著拉、衝、扣相結合的方向發展。
直拍弧圈結合快攻打法 這一打法的特點是正手拉弧圈球出手快,線路活,旋轉多變,步法比較靈活,搶攻意識強。比賽時,常以發球或接發球搶衝(拉)攻在對手的前面,並能在推擋中結合側身搶衝爭取主動,有時也會用真假弧圈來擾亂對方,為扣殺創造機會。這類打法在中國60年代以餘長春、刁文元為代表,70年代則以郭躍華為代表。他們多次參加國際比賽,都曾獲得過良好的成績。直拍弧圈結合快攻打法應掌握的技術有:①正手拉加轉弧圈、前衝弧圈、快帶弧圈、拉打臺內球、中遠臺反拉弧圈,扣殺技術;②反手快推、加力推、減力擋、推擠,以及中臺反手攻技術;③側身正手拉、衝弧圈和扣殺技術。 橫拍弧圈結合快攻打法 這一打法的特點是技術比較全面,正、反手都能拉出上旋強、衝力大的弧圈球;比賽時,常用以轉制快、以轉破轉作為戰術的指導思想,利用弧圈球的上旋衝力迫使對手離臺後退,或以旋轉變化來擾亂對方,或以快、慢拉球來破壞對方的擊球節奏,使對方失誤或為自己扣殺創造機會。這一打法在歐洲以匈牙利的I.約尼爾、G.蓋爾蓋伊,南斯拉夫的D.舒爾貝克、A.斯蒂潘契奇等人為代表,他們在70年代的許多國際比賽中都曾取得優異的成績。橫拍弧圈結合快攻打法要求正反手都能掌握各種弧圈球技術。
快攻結合弧圈類打法第26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以後,中國有些選手在快攻的基礎上,使用正貼海綿膠或反貼海綿膠開始學習拉弧圈球,並把快攻技術和弧圈技術結合起來加以運用,形成了以攻為主、弧圈為輔的打法。
快攻類打法戰術特點是以速度為主,以快制轉,以近打遠,積極主動,先發制人。直拍快攻打法是中國的傳統打法之一,已有40多年的歷史。50年代初、中期,這種打法以"快、狠"為其特點,但因當時拉攻技術還較差,攻球缺乏準確性,因而受挫於歐洲的削球和日本的遠臺長抽。透過比賽實踐,中國的快攻選手提高了對擊球準確性的認識,加強了基本功的訓練。到了50年代末,中國快攻選手容國團,以快速多變的戰術,奪得了第25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的男子單打冠軍。從此,快攻類打法就以其"快、準、狠、變"的技術風格,出現在60年代的世界乒壇。進入70年代初,隨著歐洲弧圈球技術的迅速提高,中國快攻類打法的速度受到了旋轉的制約。於是快攻選手採取了拉一板小上旋的技術,來為快攻開路,從而又進一步豐富了快攻打法,以其"快、準、狠、變、轉"的技術風格來與弧圈類打法抗衡。目前,快攻類打法要想繼續攀登世界乒乓球技術高峰,須努力提高擊球的速度、力量和增大回球的角度,特別要重視增強攻打弧圈球的能力。
直(橫)拍兩面攻打法其特點是站位離臺近,進攻速度快,攻勢猛,正、反手攻擊力強,打法積極,搶攻在前。50年代,這種打法以王傳耀為代表。他站位中臺,用正、反手發力攻打法贏得主動,曾多次獲得全國單打冠軍。60年代,這種打法以莊則棟為代表。他以近臺進攻為主,充分發揮前臂和手腕的作用,提高了擊球速度,形成了近臺兩面攻的打法,曾蟬聯 3屆男子單打世界冠軍。70年代,這種打法以日本的河野滿為代表,他在繼承日本正手攻球好、 側身意識強的傳統打法特點的基礎上,吸收了中國近臺兩面攻打法的某些優點,形成了以近臺為主結合中臺的兩面攻打法,在第34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中獲得男子單打冠軍。在直拍快攻打法的影響和帶動下,中國橫拍快攻打法也有一定的提高和發展,代表這種打法的在60年代有湖北的陳盛興,在70年代有北京的滕義,他們在參加國內外的許多比賽中,都曾經取得過比較好的成績。直(橫)拍兩面攻打法應掌握的技術有:①正手快點、快攻、快帶、快拉、突擊、扣殺、殺高球等技術;②反手快點、快攻、快帶、快拉、突擊、扣殺等技術;③側身正手攻球和扣殺等技術。 直拍左推右攻打法是中國獨特的一種打法,其特點是站位離臺近,動作小,速度快,步法靈活,正手攻擊力強。50年代,這種打法主要是以正手攻球為主,反手只是偶然推擋一下。以後由於反手推擋有了新的提高,才逐漸形成真正的左推右攻打法。50年代,這種打法以傅其芳為代表,他以正手快攻和反手推擋結合球路變化來爭取主動。60年代和70年代,則以李富榮和李振恃為代表,他們不僅提高了反手推擋和反手攻的技術水平,並且還增強了側身正手進攻的意識和能力,形成了左推右攻結合側身攻的新打法。直拍左推右攻打法的技術與兩面攻打法不同的是反手要掌握快推、加力推、推擠、減力擋,以及反手攻球等技術。
弧圈結合快攻類打法弧圈球作為一種新技術,是在60年代初由日本選手創造出來的。1960年,當匈牙利和南斯拉夫乒乓球隊訪日時,日本選手首次運用獲得成功,從而創立了直拍以拉弧圈為主的新打法。第26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以後,中國選手在直拍快攻打法的基礎上,學習了日本弧圈球的技術,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直拍弧圈結合快攻打法。到了70年代初期,歐洲選手經過探索和實踐,把弧圈球的技術提高到了一個新的水平,創造了橫拍弧圈結合快攻的新打法。這類打法目前在繼續發揮其旋轉優勢的同時,也在力求提高速度,因此在技術上朝著拉、衝、扣相結合的方向發展。
直拍弧圈結合快攻打法 這一打法的特點是正手拉弧圈球出手快,線路活,旋轉多變,步法比較靈活,搶攻意識強。比賽時,常以發球或接發球搶衝(拉)攻在對手的前面,並能在推擋中結合側身搶衝爭取主動,有時也會用真假弧圈來擾亂對方,為扣殺創造機會。這類打法在中國60年代以餘長春、刁文元為代表,70年代則以郭躍華為代表。他們多次參加國際比賽,都曾獲得過良好的成績。直拍弧圈結合快攻打法應掌握的技術有:①正手拉加轉弧圈、前衝弧圈、快帶弧圈、拉打臺內球、中遠臺反拉弧圈,扣殺技術;②反手快推、加力推、減力擋、推擠,以及中臺反手攻技術;③側身正手拉、衝弧圈和扣殺技術。 橫拍弧圈結合快攻打法 這一打法的特點是技術比較全面,正、反手都能拉出上旋強、衝力大的弧圈球;比賽時,常用以轉制快、以轉破轉作為戰術的指導思想,利用弧圈球的上旋衝力迫使對手離臺後退,或以旋轉變化來擾亂對方,或以快、慢拉球來破壞對方的擊球節奏,使對方失誤或為自己扣殺創造機會。這一打法在歐洲以匈牙利的I.約尼爾、G.蓋爾蓋伊,南斯拉夫的D.舒爾貝克、A.斯蒂潘契奇等人為代表,他們在70年代的許多國際比賽中都曾取得優異的成績。橫拍弧圈結合快攻打法要求正反手都能掌握各種弧圈球技術。
快攻結合弧圈類打法第26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以後,中國有些選手在快攻的基礎上,使用正貼海綿膠或反貼海綿膠開始學習拉弧圈球,並把快攻技術和弧圈技術結合起來加以運用,形成了以攻為主、弧圈為輔的打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