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南山易人課堂
-
2 # 彭曦書畫室
寫的好,流暢有力。但這風格不適合寫佛字。因為墨太枯,太狂躁了,要寫出一種靜悟的感覺才好。
東坡雲:"大字難於結密"。就是要結構緊密.厚重有力方為好。同時要有用筆和結體的美感。。。
(下圖我寫的,請有緣人指正)
-
3 # 文仰山人
許老師這個作品提按分明,粗細乾溼明顯,結構長短方圓對比,富於動感,一氣呵成,氣勢鬱勃,落款也很有特點,得當!寫獨體大字,與寫小字不太一樣,要有自信,有筆法,有膽量,有氣勢,重結構,是一件比較好的作品!不足的地方,拙見一,字的出處不太明顯,自由體多了一點,格調不夠高;二是,枯筆太多,太露,內蘊不夠,給人一覽無餘的緊張感覺,與佛家清淡無為的精神不相符,看看趙樸初、弘一法師佛門人寫的字,可為借鑑。或許作者說要追求一種氣勢,但是書法的勢,不是由聲嘶力竭,劍拔弩張得到的,而是透過深厚的筆法技巧和人內在的力量來達到的,所謂“佛祖不言,而法相莊嚴"一樣;三是筆法不夠豐富。一般人看上去是比較豐富了的,但是內行人來看,用筆還是用一面的鋒,沒有用到“八面"出鋒,沒有悟到鋒面的變化,特別是一長豎,雖然有方向、提按的變化,但是裡面的細線是並行狀的,證明不懂得絞鋒的運用,沒有明的“錐畫沙”之理,達到萬歲枯藤的感覺。這種用按筆寫出來的線,就是我們書法界裡面講的刷筆,扁、淺、露。四是,印章大了。
說兩句感覺。有不悅耳處,還請見諒!
佛者,無形之形,無形之形,謂之心相。換言之,佛在心中,心中生佛。
以無慾而成相,以自在而內觀。心經雲:觀自在。是內求而非外示。
佛字收筆似虎尾,是暗藏殺機於內之象。整字多顯枯乾,祥和不足。易經謂之卦象不吉云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