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天目湖男子
-
2 # 禾風11
贊成品牌農業黃金期的說法。品牌農業不應該簡單的理解為種植與養殖,而是以商業運作方式整合當地農產資源與真實商業(商品)需求對接市場。如將閒置過剩物資透過商業化深加工變成高附加值流通商品;根據農場市場化戰略進行種(養)植生態閉環。品牌農業重點不是土地而是商業思維,不談商業運作就不要談品牌農業。
-
3 # 倪富昌
農業品牌,週期長,勞民費財,不易啊!現在有條件暖棚可連續操作。中華農業還不到吃精品時代。十三億人吃飯是天大事不容少視。國家有計劃,在正常情況可以應付,十三億都是活口,睜眼一天消耗不是一個二個饃的事,膠東三年早情華北旱情嚴重農民手中有糧,一一……
-
4 # 攜筆從農
農業品牌是一個人盡皆知的趨勢,其合理性、重要性等等,就不必贅言了。至於怎麼做,才是我們要研究的重點。
品牌農業該怎麼做呢?品牌,它不單單只是一個logo那麼簡單。現在有不少所謂“品牌農業”的做法,基本就是從農戶手中收購過來,自己包裝一下,再打算自己的logo,然後賣出去,以為這就是“品牌農業”。其實不是的。農業要建立品牌,要從以下幾點考慮:
1、標準。品牌的背後所代表的就是一套生產標準。在農業方面,尤其是農產品很多是非標產品的。除了大宗商品糧,絕大部分農產品是沒有標準的,甚至有些產品的名字叫法都不統一。在沒有標準的情況下,是很難進行遠距離,大規模、期貨交易的。所以,對於要建立品牌的農產品,首先要選擇那些有標準或者比較容易建立標準的產品切入。比如:凍品類(如肉類)、部分水果類的(如土豆)、極少部分的蔬菜(如土豆)。
初級農產品要想建立品牌是比較有難度的。因為品牌之所以能成為品牌是因為產品獨具特色。現在大部分所謂“農產品品牌”都是帶有“地標性”的。比如,新疆大棗、安溪鐵觀音等。這類產品之所以形成品牌,是因為獨特的地理條件造就的。但這類地標品牌都因為缺乏統一的標準規範,同一個地標產品,其品質可能千差萬別,因此很多地標品牌都被做爛掉了。因此,需要發展更多的企業品牌。
2、產業鏈。發展企業自己的品牌。首先要面對的就是產業鏈。企業所選擇的產品品類在當地或者在一定的範圍內是否有形成一條較為完善的產業鏈。從生產源頭到銷售終端,是否有完善的產業鏈?如果產業鏈有缺少,對於一般企業來說,都無法形成完整的產業鏈,其產品的生產和流通都會碰到問題,這時候就妄論建品牌了。對於大部分農業企業來說,要發展出自己的品牌,更多的出路在於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初級農產品是較難形成特色的品牌的,更多要依靠加工。透過初級或者深度加工,造就出特色的產品,才有建立品牌的可能性。
3、技術。要造就獨具特色的產品,技術就顯得十分關鍵。我們可以把農業的技術大體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源頭生產的技術(如種植技術、養殖技術等);二類是產品加工技術。目前在技術方面,中國的技術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是有較大差距,除此之外,中國在農業技術的推廣普及方面也與發達國家有很大差距。因此,在考慮建立一個產品品牌的時候,要考慮自己是否有足夠的技術做支撐。
4、人才。品牌農業不同於傳統農業,品牌農業對於農民或者農業從業主體有更高的素質、能力要求,因此人才也是一個重要因素。中國目前其實並不缺少種地的人,很對媒體都在問將來誰來種地?這完全是杞人憂天。中國目前缺少的是懂得農業、願意做農業的人。目前農業整個產業的從業人員社會地位、收入待遇方面還是遠低於其他產業的,因此缺乏人才也是制約產業發展的因素之一。因此對於要發展品牌農業的企業來說,要考慮團隊中是否有優秀的農業技術人員、營銷人員、品牌策劃人員,團隊是否具有現代意識。
5、市場。品牌的建立一定是建立在產品的銷售上面的。因此,產品的銷售是否與市場對路也是關鍵的因素。現在很多做品牌農業的創業者,尤其是一些原來不從事農業,後來因為各種機緣開始做農業,種點什麼或者養點什麼,認為這個東西非常好,非常健康,非常好吃,一定有市場。但在產品出來後,市場打不開,最後功虧一簣。市場是消費者說了算,不是生產者一廂情願的以為。因此,在打算建立某個產品品牌的時候,一定要先確定一個市場範圍。知道自己的市場在哪裡?哪些是你的目標消費群體。然後,進行小規模的測試推廣,收集市場反饋,再做產品調整。切忌一上來就盲目大規模生產,那樣風險很高,更妄論品牌。切記:建立品牌的前提是銷售。
回覆列表
農業在我們的視角就是小農,其實不然!
機會很多,尤其是土地流轉以來!
主要看你種什麼,有多少地!
經濟越發達,人就越關注吃的品質,用的品質!
品牌化,是個方向!要做強,再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