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沈啟群337
-
2 # 愛你一生114118386
人均每個月1000塊,這怎麼用啊?工資又低,下崗的環家裡還有兩三個,就靠我一點掃大馬路的微博,工資1800,一個月,還要還要給家裡拿1000塊,還剩下,800塊了,然後就是抽菸吃飯,水電氣物業費,你說我怎麼花?怎麼用這個錢夠用?難吶,比登天還難吶,我們這些農民工,真他媽太難了
-
3 # 可愛卡羅爾7M6
看人均收入根本就不合理,我和馬雲平均我也是億萬富翁,我和我們村的人在一起,平均我就是個窮光蛋的月收入,不足1000
一季度人均收入巳公佈,每個工薪族確實可以對標一下,但人均收入對多數百姓理解只是個統稱,或泛稱,至少有四個概念很容易混淆。
一是,人均GDP,是指季度內國內生產總值除上國內全部人口總和,得岀的資料,這個指標對衡量國家總體財富增長以及國民富裕程度有一定意義,但對衡量國內民眾收入意義不大,或存在很大差異。
二是,國民人均收入,是指GDP總量扣除國家各類法定稅款,如企業增值稅,營業稅,所得稅之後的人均收入,同樣,這一指標與居民實際收入依然存在較大差異,對標的實際意義也不大。
三是,居民(職工)稅前收入,是指企業或各部門員工出現在工資條上的,還未扣除個人各項稅費前的總收入;這裡面收入十分多雜,既含工資獎金收入,又含員工加班加點收入,同時還包括企業年終獎分攤後的收入,從國家口徑看,還包含部分企業給予職工的各種福利,比如午餐津貼,比如一些高階人才的房租補貼等等。可以確定,國家統計口徑的職工人均收入,一般就指職工的稅前收入。
四是,職工稅後平均收入,指員工工資單上最後一攔,即扣除了個人五金一險以及個人所得稅後和其它扣除項後的實際收入,也可以說是企業員工可以拿到的真金白銀的收入。
需要指出的是,目前除國家相關部門公佈居民(員工)人均收入之外,各省市還會公佈每季或每年的"居民可支配收入",這一指標特指居民可自由支配貨幣,能產生實際消費力的收入;那麼,"居民可支配收入"與前述的員工稅後收入有無差異?還是有的,差異主要二塊,一塊是居民可支配收入扣除了個人應每月交繳的房貸,車貨款項,而員工稅後收入並未扣除;另一塊,是指居民(員工)除工資之外的,在社會上獲得的其它收入,比如在網際網路平臺上的創作收入,比如個人發明創造的版權收入,或參與社會各類活動比賽得到的獎勵收入等,都視為居民可支配收入,而員工稅後收入並不包含此項。
上述四大塊或五大塊,比較容易混淆,而國家公佈的國民平均收入,一般特指員工的稅前平均收入;那麼,就個人對標而言,可以對標稅前收入,但對標稅後收入,或各省市公佈的"居民可支配收入",意義可能更大一些。
本人已退休,對標國家公佈的人均收入肯定大大低於,但作為上海退休職工,能每月拿到一份高於全國平均水平的退休金安享晚年,應該心滿意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