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高考志願梁老師

      這個問題,可見題主對自己填報志願信心不足,請教別人又怕被誤導。我是從事招生考試管理的教育工作者,對志願填報比較熟悉,我為你解一解心結。

     一、首先應該沒有人會故意誤導別人填志願,但因對政策不夠了解、志願填報知識不夠全面出現指導失誤是有可能的。

      要解決這個問題,當然是考生本人或家長自己要熟悉志願填報的政策、技巧,即使是委任他人代填志願,也有必要自己掌握一定的專業知識。在別人為你設計的志願的時候,要懂得問為什麼,理清自己心中的疑慮,從而明白其設計的意圖,只有這樣才能防止被誤導。

     二、考生、家長要學習些什麼呢?我個人建議:

      1.熟悉本省考試院公佈的高考錄取批次與志願填報的相關檔案。

      這是一份需要考生、家長熟悉的政策性檔案,考試院官網都會有。內容涉及本省今年高校招生所設定的錄取批次、各批次投檔順序,志願填報的時間、志願模式(順序、平行志願)的設定等等。

      2.瞭解平行志願的投檔規則。

      3.瞭解高校錄取專業分配的規則。

      4.掌握志願填報的常用方法(如位次法、線差法)。

      如果別人幫助你填志願,要清楚別人使用了什麼方法,別人設計好志願學校後,自己也要用相關方法計算、複核一次。

      5.瞭解院校、專業志願間的梯度設計方法與原理。

      6.瞭解服從專業調劑選項的意義。

      7.熟讀你所選的每一所志願院校的招生章程。

      以上要點,考生、家長即使不能精通,也要大體瞭解,這樣在請求別人指導時,你才能有足夠的知識問別人為什麼,才能瞭解別人的設計思路和意圖,並從自己的角度分析、判斷這樣的志願設計是否合理。

  • 2 # 帶傘魚

    平行志願的原則是“分數優先,遵循志願”,這是什麼意思呢,我們都知道有個省排名,那麼就是按照這個省排名作為順序,按照從高到低來進行志願錄取工作,就是先從省排名第一先錄取,再依次錄取下去!這就模糊了第一志願的重要性,更強調分數了!

    我建議的填報方法就是“一衝,二穩,三保”,第一部分志願填報你覺得有希望但希望不好的好大學,第二部分志願選擇你覺得比較適合你分數的大學,第三部分志願選擇你覺得絕對能考上的大學!基本就是這樣了,不過要看自己的實際情況!

  • 3 # 嘴強社會

    現實生活中,填報志願時,什麼現象才算是被人誤導?

    ①向他人諮詢。填報志願時,很多人都想選一個有發展未來、能掙錢的專業,但是自己又不瞭解,怎麼辦呢?所以,就去找老師、社會上的朋友諮詢瞭解。當然,這樣做確實能夠了解到你不知道的資訊,但是它有一個弊端:別人太多的建議,反而可能會迷惑了你導致選專業時無從下手。

    如何做:向他人諮詢,肯定是有必要的,但是要綜合考慮他人建議,並且要根據自己的興趣,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見來選擇專業。

    ②網路資訊。利用網路查詢各大院校資訊以及往年高考錄取資訊,已經成為了填報志願的重要途徑。但是,網路資訊紛亂嘈雜,大家有可能被一些虛假的資訊所迷惑,導致錯誤的填報志願。

    如何做:想要了解各大院校的資訊,一定要去院校的官網查詢;也可以去購買相關書籍,比如高考填報志願指南等,也可以瞭解到相關資訊。

    總之,填報志願,一是要根據自己的興趣來遠專業;再一個就是利用好自己的分數,儘可能的不浪費一分。

  • 4 # 江蘇高考志願填報服務

    在此就不多說被誤導的例項過程,僅說預防措施。

    防止志願填報被誤導,要求家長平時多關心、多學習志願填報流程和方法,瞭解各高校的檔次、教研實力,各專業的主要課程、就業方向。學好這幾方面的知識,自然不會被誤導。

    然而,上述知識的積累實在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弄懂的。比如,填報方法有線差法、排名法、位比法等,那麼學好這些方法之後還要去收集各年資料並分析;再比如,高校的教研實力,包括院士數、國家重點實驗室數、碩博點數量,也要自己去收集;對於專業的主要課程,有些家長認為沒必要去了解,其實不然,假如孩子很不擅長物理,那麼電子科學與技術、通訊工程、電子資訊工程、土木工程、城市地下空間工程等專業最好不要填報,否則學起來會非常吃力,甚至掛科!

    高考生家長們,為了孩子未來,都極度願意付出,那麼花些時間去學習自然不在話下!如果實在沒時間去學,則可以聯絡請教本省本地真正有志願填報水平的老師,可以報名這類志願老師的VIP。當然,即使真正走VIP路,還是要學習點志願填報方法,做到心中有點數!

  • 5 # 宏志願

    怎樣防止被人誤導?從誤導這兩字就可以看出,題主目前應該是處於非常茫然的階段,眼看高考將至,面對各種政策和規則一頭霧水,想問親戚朋友的意見,得到的都是五花八門的建議,反而自亂了陣腳。

    其實你能在高考前意識到這個問題,已經很不錯了,有不少人甚至是在退檔後,才醒悟自己的填報方式出現了很大的差錯,然而已經無法挽回了。

    時代在進步,過去老一套的順序志願已經被淘汰了,但不少人卻不瞭解現在的平行志願規則(分數優先、遵循志願、多次投檔、一次檢索),仍處於過去的老思想,最常規的錯誤就是把風險最小的院校填在了A志願,高分低就情況層出不窮,更不要說那些因為沒掌握院校錄取規則,又拒絕服從調劑而被退檔的情況了。因此在這種自己不懂,問人無門的大趨勢下,一個專業的志願填報平臺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 6 # 黃仕倫一高考志願專家

    您好這位家長。通常而言,您所諮詢的人是不會有意識來誤導您的,通常被誤導較多的原因有兩點:一是您所諮詢的人不是專業人士,對志願填報一知半解;二是自已在志願填報方面芘的功夫不夠,沒有對當年國家的政策變化,學校招生動態,升學規劃要點,志願填報技巧等方面瞭解透徹。高考志願填報是一項較為複雜工程,還請認真準備!

  • 7 # 驊駿張老師

    填報高考志願時,沒人能夠誤導你,除非他跟你有仇。有仇誤導對他也沒什麼好處,不存在個人之間的錄取競爭。要說誤導,非人誤你,乃自誤也!

    有一考生,他平時學習成績比較差,可是高考卻發揮得較好,分數超過本科線。給家長說家長不信,班主任老師更是不相信,到最後連考生自己也不相信了。於是,他就有一種很強的自卑感,竟不敢填寫志願。,有同學讓他就低不就高,他就填寫一個很差的學校,這是別人的誤導嗎?

    還有一個考生,明明考得很差,卻愛面子,把分數說得很高。他見別人都填報有好大學,就也隨大流瞎報。結果成績太差,報的志願太高,一個學校也錄取不了。這是別人的誤導嗎?

    還有的考生抱著一種玩世不恭的態度,清華、北大,南開、復旦亂報一氣,只滿足了一時的高興。這也是別人的誤導嗎?

    所以說,非人誤你,乃自誤也!

    因此,不管成績高低,都應該正視自己才對。填報志願既要有衝勁,有自信心,又要實事求是找準自己的位置。不要人云亦云。這也就不會被人誤導。

  • 8 # 清爽自然高考和考研

    清爽觀點:填報志願,辨別真假,以防被騙!

    騙子的常用伎倆:

    伎倆之一:有“內部指標”型不法分子自稱軍校首長或招生主管人員,謊稱可以打通“內部關係”,弄到“計劃外招生指標”,“內部招生指標”。

    提醒:各省招生有著嚴格的規定和嚴密的程式,只要肯花錢就能上名牌的說法純屬無稽之談。

    技倆之二:偽造通知書型不法分子偽造重點大學錄取通知書,透過郵局寄到考生家裡,要求考生將學雜費打入指定賬戶,騙取錢財。

    提醒:對於來路不明的高校錄取通知書要進行上網核實,或者給學校招生辦打電話辨別真假,切勿被騙錢財。

    伎倆之四:“特長生”加分型不法分子聲稱可以透過關係,考生以“特長生”的身份被高校錄取,他們以提供資格證書為藉口騙取錢財。

    提醒:體育、藝術等特長生的加分高考前已經結束。

    伎倆之五:搞電信詐騙型不法分子傳送虛假查分網址,根據考生輸入的姓名、手機號、身份證號、銀行賬號等個人資訊進行電信(網路)詐騙。 伎倆之六:收取“定向費”型不法分子利用考生不懂高校自主招生政策,忽悠考生家長可以弄到某名牌大學定向錄取名額,明碼標價,收取高額“定向費”。

    提醒:高校自主名額不是花錢就能辦到的。

    因此,清爽提醒廣大考生和家長在填報志願時,擺正心態,做好真偽辯別。

  • 9 # AI外呼系統

    利益相關:老王教你填志願,專注於浙江志願填報輔導服務。希望本人的回答不會誤導你。

    讀大學期間,每年6月高考結束後,總有三兩親戚問我:你表弟考了多少多少分,你覺得哪個學校好?你大侄子學什麼專業好就業?你小表妹是進A大學還是B大學?

    回到正題。

    一、求人不如求已

    如果自己掌握了志願填報方法、技巧,那麼,我們就不太可能受到別人意見的左右與干擾,但是,對於很多家長或考生來說,研究高考志願填報時,一頭霧水,不知從何下手,下面給你一些研究的方向。

    1、理解清楚錄取規則,比如浙江省的專業平行志願。

    2、牢記反映學校綜合實力的十大指標:985、211、雙一流、國家物色專業數量、國家重點學科數量、保研率(推免率)、一流學科數量、博士後流動站數量、博士點數量、碩士點數量。

    3、影響學校分數的附加事件。

    4、牢記評價專業實力的七大指標:是否是一流學科、是否是國家重點學科、是否是國家特色專業、是否有博士後流動站、是否有博士點、是否有碩士點、專業排名。

    5、如何使用橫向波動分差分析分數趨勢?

    6、如何規避志願填報的陷阱?

    7、必看招生章程。

    二、藉助工具

    當考生或家長掌握了上面的7點,接下來,我們要藉助一些靠譜的工具來輔助完成志願填報,所謂的工具,就是市面上的各種志願填報軟體。

    藉助工具的好處,其它的不說,如果軟體確實夠完善,至少資料是完整的、齊全的,比如,保研率(推免率),如果你想自己去查,基本上是無從下手。

    舉個例子

    暨南大學的臨床醫學好還是南方醫科大學的臨床醫學好?

    浙江2018高考,總分大概可以考到610至630,有什麼好的大學推薦嗎?

    以上兩個問題,我都是結合我司的軟體進行回答的,因為缺少與學生的溝通的,所以,沒辦法進行人為干預。

    三、尋求專家

    把高考志願填報當成生意做,無可厚非,你剛好需要,我剛好專業,你出錢,我辦事。但是,有生意的地方,就一定有奸商,所以,大家要擦亮自己的雙眼去選擇靠譜的專家。

    後記

    1、如果你不專業,請不要給你的親朋好友提供志願填報任何建議。

    2、千萬不要憑感覺給身邊的考生或家長推薦院校、專業。

    3、花點錢,買個軟體,請個專家,相比你在其它教育方面的投入,真的沒多少錢。

  • 10 # 晨霧

    填報志願防止被人誤導的辦法是自己認真學習

    有人說沒有人會故意誤導別人填志願。我同意這個說法。還有人說盡量聽專家的就可以防止被誤導。對此我不能認可。因為即便是所謂的專家,也難免因為對高考政策理解錯誤,或者其本身的志願填報知識並不紮實而出現誤導。這並不是沒有出現過。我僅僅舉一個例子說明,即便是正牌的專家也難免誤導。我所說的正牌專家,那就是地方高招辦或者高校招辦的專家。

    我舉一個真實的例子。

    目前平行志願幾乎已經在所有省份普及。如何填報平行志願已經有了一些大家公認的實操要點,比如說:“依據分差或者排名對考生進行的定位選高校”,“選擇的幾所高校要遵循衝一衝,穩一穩,保一保的原則排列”,“所選高校之間一定要拉開梯度”,“填報志願的時候一定要服從專業調劑規避退檔風險”等等。這些實操要點對於考生和家長填報高考志願起到了非常好的指導作用。

    但是有時候真理再向前多邁進一步就可能成為謬誤。比如說對上述填報要點,考生和家長難免提出這樣的問題:平行志願高校之間拉開多大梯度合適?有一些專家不斷髮出更看似進一步具體的指導意見。

    2015年6月10日京華時報A07版上的文章《大平行志願該怎麼報?》,某211高校招生就業處處長尹XX建議, 6個學校之間一定要有分數差,分數差最好在10分到20分之間,如果分差只有5到10分,則兩所學校錄取分數過於接近,可能會存在都錄取不上的可能,“如果排名第一和第二的學校分別填寫的是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那有可能會浪費一個專業志願。”

    這位211高校的招生就業處長應當算是正牌的專家了吧?但是他針對所有考生不加區別地推薦的填報平行志願梯度值不具備可操作性。比如他說分數差最好在10分到20分之間的。一位家長拿著《京華時報》來問,我的孩子高考分數在一本線上30分,我怎樣按照分數差在10分到20分拉開梯度填報6所學校?如果碰到每年都有家長疑惑地問:我孩子分數在一本線上一兩分,請問我應當如何拉開梯度?我相信上述正牌專家用其推薦的哪個梯度方法都回答不了。

    事實上籠統地面向所有考生推薦平行志願的梯度值,無論幾分梯度值都是誤導。平行志願的梯度值要根據考生的分數層次決定,比如說分數比較高,你就有足夠的分數空間去把握這個梯度。比如說分數就在一本線上5分,就沒有拉開梯度的“本錢”,只能不得不填報幾所一本上幾分以及壓線的學校。

    又比如說這位211高校的專家說“如果排名第一和第二的學校分別填寫的是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那有可能會浪費一個志願。”按照一般性思維,確實是這樣。因為清華和北大的提檔分數線非常接近,如果第一和第二的學校分別填寫的是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確實容易浪費一個志願。但是我反問:浪費一個志願怎麼啦?要看是什麼目的。比如一名考生的分數位置大致在清華和北大的邊緣位置,很想在第一順序志願衝一衝,很自然就想選擇清華和北大兩所學校中,今年投檔線相對低一點點的那個學校,但是很難判斷哪一個今年低?怎麼辦,只要在第一和第二的學校分別把清華和北大都報上,無論順序如何排列,考生的分數達到了其中一所高校的投檔線,就能提檔。平行志願能填報6所高校,以浪費一個志願為代價,增加實現清北夢的機率,難道不值得?即便兩所都不能投檔,按照平行志願的規則,後面四所學校認真填報,依然會有很好的錄取結果。這有什麼關係?

    這麼說,連正牌的專家都會說出誤導考生和家長的話。那麼我們回到正題,作為考生和家長填報高考志願時,怎樣防止被人誤導?只有一個辦法,自己認真學校高考志願填報的知識,真正掌握志願填報的基本概念和填報方法,心中有數,就不怕被誤導了。同時要敢於懷疑任何專家,無論他的牌子有多大。因為術有專攻。比如說對於多數高校招辦專家來說,他們對高校的專業設定,專業錄取等規則以及錄取分數線等嫻熟,但是卻很少實際操作考生的志願填報,這方面經驗未必多。又比如地方高招辦的專家,他們對高考組織,投檔規則,投檔程式等十分熟悉,同樣很少實操考生志願填報,同樣缺乏經驗。“具有多年招生經驗”未必等於“具有多年志願填報經驗”。發生誤導也難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造價企業資質取消後2021年一級造價師報考人數會不會有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