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樹懶的心理樹洞
-
2 # 美人很潮
我們一般喜歡說的“神經病”應該說是一種心態,而不一種病。當今社會,神經更像是個性的代名詞。它更多的反應的是一種情緒。比較極端,不好形容的某種情緒,直接稱之為“神經病”。 醫學上稱某種神經缺陷或者病變叫做精神病,這才是準確定義為疾病的神經問題。應該與精神病區分開來。 最重要的一點是,我簡單的歸納為:神經病是自發且可控的自主行為;而精神病則是病人被迫發生的一種行為。即自願與非自願。
我覺得人們一般說某人神經病,其實是指他人過火的行為。而並非醫學意義上的疾病。 何況現在人壓力那麼大,誰還沒個神經的時候!
言歸正傳,“神經病不是病”,它只是個單純的形容詞。
-
3 # 女媧補天不造人
先弄明白一個概念,精神是精神,神經是神經,不可混擾,冷熱酸甜,疼痛,癢癢等是神經性的東西。這些出現問題是神經病,意識、心裡、思維等等是精神,這些出現問題是精神病,不管是咋樣都是病,不過神經只要不是先天性缺陷,有治好的可能性,精神不管是先天的,還是後天的基本沒有痊癒可能性,是個問題!
-
4 # 耶魯腦科學博士琳子
首先,神經病不是一個正確的說法,一個更正確的說法是精神病。因為神經病在臨床定義上,指的是有確切神經病變的疾病,比如帕金森病,中風,老年痴呆症,等等,這些才是神經科負責的疾病。而在日常生活中勇於貶低別人,其實是臨床上的精神病。所以當我們想說一個人神經病的時候,其實我們的意思是,這個人精神不正常。
那麼怎麼樣定義精神正常還是不正常呢?怎麼樣判斷一個人是不是有精神病呢?其實近年來隨著科學手段和精神病定義的不斷髮展,醫學家和科學家發現,精神病並不是一個非黑即白的狀態。
大多數精神疾病是一個連續漸變的狀態。也就是說從正常到不正常,其實並沒有一個明確的界限,而是任何的心理特徵或者精神特徵,都是在一個連續譜系的某一點上。
比如說抑鬱症,其實我們每個人在日常的生活中,或多或少都會有情緒低落的時候和情緒高漲的時候。而當我們遇到一些特別沮喪的事情的時候,情緒都會無一例外地受到影響,變得比較低迷。而抑鬱症和沒有抑鬱症的差別,只是情緒低迷的持續時間長短和低迷程度的差別而已。比如情緒低迷了一個星期然後就恢復了,那麼就不是臨床意義上的抑鬱症。但是如果抑鬱程度比較高,覺得生無可戀,並且抑鬱的時間持續超過了兩個星期或者更久,那麼可能就符合了臨床上的抑鬱症的標準。
另外一個例子是幻覺。我們可能會覺得只有精神病人才會出現幻覺,才會聽到不存在的聲音或者看到不存在的東西。然而世界上並不是這樣。其實在正常人中,幻覺也是一定的比例存在的。比如2013年荷蘭的精神病學家Jim van Os和紐西蘭的Richard Linscott的綜述研究就發現,l幻覺和妄想在一般正常人中的發生率高達7.5%。也就是說,差不多每15個人當中,就有一個人曾經看見或聽見過不存在的東西,或者有完全不符合現實的妄想,而這些人其實都是完完全全的正常人。
那麼怎麼樣定義一個有幻覺的人我這有妄想的人是個精神病呢?其實最簡單的定義方法,就是這個人的精神異常是不是影響到了自己的生活工作和別人的生活工作。如果說影響到了自己的生活工作, 比如覺得別人在背後說自己壞話,以至於沒有辦法正常的參加工作,或者對別人會造成損害,那麼這個就可能符合了精神病的定義了。
-
5 # 洋蔥圈之體
不是,什麼叫病,與常人不一樣就是病嗎,人類自以為是的總結而已,任何經歷都是靈魂本性的召喚,那些迷失在靈魂禁區的人迷茫絕望,但天無絕人之路,挺過去就是一片新天地,只有極少數的人能前往 就是那些迷失的靈魂,他們選擇不苟且的活著,就讓靈魂燃燒吧,勇者自然無所畏懼,勇者自然超凡脫俗,苟且偷生,不是我們的本意,靈魂在召喚你我,難道沒發現嗎,那一次次的心跳和內心的糾結,你是選擇放縱呢,還是選擇正面直視與之爭鬥呢,這是心靈的聖戰,世間一切的煙火比之不值一提,神的必經之路,神--經--病,天機也,天機乍現,造化乍現,萬物會還你一片安詳與天地
回覆列表
“神經病”這個詞常常出現在個體和別人開玩笑、不滿或者是生氣的時候,是對對方的一種口頭形式的情緒表達語言。第二種比較常用的場合是在個體表現出一些異於他人的行為時,“神經病”就是代表那些腦子不清醒或者是腦子“有病”的人。但這些只是社會當中常見的對“神經病”的認識,但一個人是否具有“神經病”,首先要了解什麼是“神經病”。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人的心理是很複雜的,每個個體都會有自己特殊的心理發展過程,就像世界上找不到另一片一模一樣的葉子一樣,但我們可以從宏觀的角度去看待社會上經常會出現的心理現象。首先,要明確“精神病”界定,也就是心理學上說的正常與異常的定義與區別。正常與異常之間的差別是相對的,並沒有一條明顯的劃分線;而且正常和異常對於每個個體來說都會有理解上的不同,主觀的因素很多,加以各種客觀的環境因素,很難找到一個統一的標準。從宏觀的角度分析,心理學將正常與異常劃分了五個標準,分別是文化相對性標準、少見標準、不舒服標準、精神疾病標準以及適應不良標準。其中,文化相對性標準是指個體出現了與其所處的文化背景相悖的“異常”行為,背離了該文化下應有的正常行為。少見標準與文化相對性標準相似,但少見標準專門指那些很少人會表現出來的行為。不舒服標準就是個體想要擺脫自己而極力表現出來的行為。精神疾病標準則是個體存在某些精神疾病而導致了一些“異常”的行為。適應不良標準則是個體無法對自己的思想或行為做控制,無法或很難與社會做接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