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鄉村變化
-
2 # 心靈曝料大師
1、哪種人適合做新媒體運營?
一般提這個問題的小夥伴有兩種:一是零基礎純新手,沒有太多工作經驗,面臨畢業,聽說新媒體運營入行門檻低,想入行;二是已有工作經驗,想轉行轉崗。
那麼,先看下一個合格的新媒體人的標準是:
必須有網感,如:對網路敏感,中重度網際網路使用者,對網路上的新事物、大小熱點事件、新媒體行業趨勢、本公司所處行業發展趨勢,都有一定認知。
必須有很強的理解能力和溝通能力,如:能理解使用者的反饋並及時作出修正決策,和使用者聊天溝通能保證心平氣和,心思縝密,妥善解決使用者的問題。
必須有快速學習能力 ,如:作為新媒體運營,你至少得快速熟悉各大平臺運營規則,然後判斷公司是否需要進駐推廣。
必須誠信自律 ,如:作為新媒體運營人,掌握的是一個公司在品牌宣傳的絕大部分資源,代表的是這個企業的網路形象、負責撰寫在各個平臺的推文、回覆使用者反饋、實施和運營活動等等,這些都每時每刻要求著運營者做到盡職盡責、時刻站在公司利益上、言談舉止剋制。
2.做新媒體運營累不累?累!
工作瑣事多,角色轉換快
小企業新媒體只有 1 – 2 人做,個人壓力大
3.既然新媒體運營這麼累,為什麼你還要做?
感興趣,從工作中得到樂趣
堅持做好一件事
雖然是一個入門很低的職業,但實際上對人的成長以及能力水平的要求非常高。
4.做新媒體運營有前途嗎?
就崗位而言:新媒體運營本身就具有很強的能力遷移屬性,轉行去做活動策劃、使用者運營等細分崗位,都遊刃有餘。所以,未來的發展方向、轉行方向都很廣。
看完之後,如何去做呢?舉個之前回答過的例子:地方美食自媒體如何去做?
首先,你的美食的確好吃、健康、營養、衛生,店鋪環境舒適,服務貼心,而且經常有不錯的活動;
其次,地方美食地域有侷限性,人群也就有侷限性;針對此情況,結合自身情況判斷是否有必要專門去做自媒體進行營銷推廣;
再次,若結合自身確定要去做自媒體推廣,那麼應該先嚐試下一些線上線下推廣,線上一般可以選擇大眾點評、團購類似的美食平臺進行適當推廣,還有就是一些當地的美食方面的個人/企業自媒體結合店鋪活動進行必要的推廣,還可以在當地的社群類平臺進行適當推廣;線下的推廣結合自身情況選擇性的推廣就可以了;
最後,地方美食自媒體還是那句話,地域侷限性決定人群侷限性,特定地域特定人群,結合產品、服務等,來確定想做的自媒體定位,明確需求,分析市場,分析競爭對手,判斷需求的可行性、空間性;再次,明確自媒體定位,分析挖掘需求進行細分,根據定位確定目標使用者,分析目標使用者特徵,根據使用者特徵進行內容產品營銷推廣,培養種子使用者,分析資料,最佳化內容產品,維護使用者,重複工作
分階段進行,量化細化階段任務和工作,精心打造自身的自媒體
對了,做自媒體離不開運營工具,72助手---自媒體運營工具不錯,一鍵運營多個自媒體平臺,省時省力省心
-
3 # 鄉村小鴿
我個人覺得,做自媒體是要有天分的,自媒體不是誰都可以做好,但是要做好自媒體那一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對當下熱門話題及時感知,對生活有感悟。自媒體不是到處找題材,而是對生活的記錄,發表自己的感想,引發讀者共鳴。我也是剛開始做,做的也是三農題材,播放量也不多,也是正在學習中,希望以後能共同學習,共同成長。
-
4 # 戴維的平行世界
可以說,農村的題材多種多樣。但要想做好農村自媒體,一定要有主題。我這裡所說的主題並不是說,你要多垂直。
這個精神核心需要自己去體會,我只能為你舉一些例子,國外有一個網紅天天拍農村景色,但她不僅僅是拍風景,她的作品有一個很強的核心就是陶冶情操,為了這個她就不能像別人一樣拿手機原地轉個圈兒,隨便拍個影片一發布,她用了專業的攝像機甚至無人機,後期製作也毫不含糊,看到她影片的人既覺得接地氣又相當具有美感,就像藝術一樣。結果你猜怎樣?她的每一次釋出都彈無虛發,每個影片都是幾十萬、上百萬播放量。
現在的三農領域可以說是蠻荒時期,可以說只要稍微用點心都會有受眾。但是隨著自媒體的發展,將來再這樣只是隨便拍隨便發肯定是不能滿足人們的需要的……
只要找對自己的方向,像農夫一樣勤勞,一定可以!
-
5 # 忘川秋水G
在自媒體影片的時候,我覺得在農村有很多的題材都是很吸引人的,像一些農村的特色美食,農村的一些養殖,還有一些農村的原生態自然景色,這些都能作為自媒體的素材影片。
-
6 # 大豔兒
對於大咖級別的創作者來說,他們的題材信手拈來,隨處可拍。但是對於剛入行的小豆豆們來說,就很有難度了。經常看到群裡有小夥伴們抱怨,沒有題材,不知道拍啥,其實剛開始都這樣,我也是。剛開始想著三農很簡單,就是拍拍農村,農村有地,我去地裡拍。後來才發現,由於自己語言表達不行,只拍影片沒語言,人家不願意看,自然的,播放量也是不行。再一個,每次都拍地?翻來覆去有啥拍的?後來,參加了影片培訓課程,才明白原來以農村為背景所拍出的段影片都是三農領域,培訓之後思路也比以前好多了,但是由於白天上班,一整天不在家,所以沒空更多的時間拍影片。不過總歸是知道往哪個方向努力了。
三農自媒體,顧名思義必須是農村的,農村的人,農村的物,種地 ,收糧自不必說,必須滴可以。婚喪嫁娶這些關於農村習俗的這些,也可以。趕大集,去撈魚,地鍋燉菜,誰家蓋房子了,誰家裝修了,誰家養殖雞鴨鵝,只要帶有農村背景,都可以。所以,沒事多出去轉轉,看看村裡都發生了啥有趣的事情,給它拍下來,配上自己的語言加工一下,就可以發表啦!
-
7 # 深山的孩子
1.怎麼樣做好農村自謀體,確定好你擅長的領域,做高效率,高品質的作品,作品一定要有吸引力,,封面標題也要有吸引眼球的地方。
2.其次堅持,堅持最重要,古話就說只要有耐心鐵棒磨成針,對於新手來說肯定很多拍攝剪輯編輯技巧都不太熟悉,這個我們要學習的,看看領域大佬的手法,進行學習。定時更新動態,只有不斷堅持,你才能有收穫,粉絲才能不斷上漲。
所以努力吧
回覆列表
隨著自媒體平臺的出現,農村人做三農自媒體的人越來越多,甚至出現了很多90後80後農村大學生返鄉創業潮,所從事的就是農業+網際網路模式,立志要用知識與自媒體創新模式,帶動當地村民脫貧致富。
這個願望很好,也湧現出一大批三農自媒體網紅,像農民王小、我是小熙、農村阿凱、鄉村小喬、巧婦9妹、大山面貌、小六搞野、我是趙姐、牛不啦等等,都做得特別好。
個人觀點,農村人做自媒體遍地素材,最有優勢。為什麼這麼說呢?原因有下面幾點:
1、農村承載著鄉愁。因為現在多半城裡人的老家,都在農村,農村承載著他們幾代的鄉愁,鄉土鄉音都能勾起他們根植於骨子裡的農人情懷。我有時去農村,拍那些土牆老屋,老樹,碌碡,碾盤,村頭曬太陽的老人,覓食的雞鴨,撒歡的土狗,半青不熟的莊稼,就有村裡人笑:“拍這些破東西幹嗎?”他們不知道,這些東西都是鄉愁的載體。
2、城裡人對農村生活充滿好奇。住在高樓大廈裡的人們,出門就是馬路和汽車人流,更向往鄉村田園生活,覺得農村人下個地籠,挖個野菜,甚至果園裡採摘,參加個村裡婚宴,他們都覺得很有意思,想要圍觀。所以說夢想永遠在遠方,你身邊看厭了的這些物與事,正是城裡人渴望瞭解和感興趣的。
3、地裡最新鮮的農產品。如今消費者最關心的就是食品安全問題,他們最信的就是農村人自家吃的農產品,總覺得這些更可靠安全。反觀那些三農自媒體網紅,都是帶貨王,果園現摘現發,農產品現挖及時達,土雞土雞蛋當天發,甚至自產小米、白麵、五穀雜糧等,都銷售很好。
那麼,農村做自媒體要怎麼拍攝呢?
個人觀點,
1、真實農村。用鏡頭真實反映就好。是什麼樣就照直去拍,無需拔高。兒不嫌母醜,狗不嫌家貧。都是從農村奮鬥出去的,誰還不知道老家農村啥樣?要是在近處就可衣食無憂,誰又背井離鄉出去打工?千萬別鏡頭美化得農村不像農村了。
2、抓住熱點題材去拍。我發現有幾個農村題材最熱,一個是農家飯,一個是趕大集,一個是下地籠摸魚撈蝦,再一個就是接地氣的農家生活。農民王小一家人,大家都特別喜歡,那感覺就像村裡鄰居,恨不能走上去嘮幾句。
3、不拔高農產品質量。你地裡的農產品,樹上的果品,拍圖真實反饋情況就好,只需強調自家種植,不用除草劑,蜜蜂授粉,採摘後直髮等,不要王婆賣瓜自賣自誇,把自家農產品拍得賊漂亮,讓消費者的期望值提高,收貨後很容易接受不了從而差評,連帶對你個人的信任坍塌。不妨先抑後揚,宣傳時直接立足於“醜”而好吃,比如“醜蘋果”等。阿兮家小果園蘋果純自然生長,與草共生模式,著色時也不噴什麼催紅素,只是太Sunny自然著色,當年有些網友要買我家蘋果,我都是提前直接說:“我的蘋果味道好,但不漂亮,著色沒那麼好看,介意的不要買。”降低了消費者期望值,他們收貨後反而更容易驚喜。記得有個人接貨後就對我說:“我以為有多醜呢,蘋果很漂亮啊!”
總之,農村做自媒體拍攝,只要選取大家感興趣的熱點題材,真實自然拍攝就好,把最真實的農村,最真實的農產品,最質樸的農村人,直接呈現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