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博大煙酒店老董
-
2 # 咕嚕咕嚕一大杯
來說點專業的。
洋酒和白酒雖然都是蒸餾酒,但由於原料和生產工藝的不同,在一些標準和檢測方法上也存在著明顯的差異。
1.衛生指標上的差異:
《蒸餾酒及配製酒衛生標準》規定:以穀物為原料者,甲醇含量g/100ml≤0.04;以薯幹及代用品為原料者,甲醇含量g/100ml≤0.12。而白酒正是以穀物為原料發酵、蒸餾而成的,白蘭地原料是以葡萄為主,所以二者在這個指標上有差異。
酒中的甲醇是一種麻醉性較強的無色液體。它能無限地溶於水或酒精中。甲醇不會給酒帶來什麼特殊的香味或異味,但它毒性大,因此,其含量應嚴格限制。
2.理化指標上的差異:洋酒在理化指標上的檢驗統一列為非酒精揮發物總量(揮發酸+酯類+醛類+糠醛+高階醛);而中國的白酒在理化指標上檢驗的專案相對繁多,除了都需要檢測固形物之外,不同香型的酒都有不同的標準,醬香型的茅臺酒檢驗專案包括了總酸、總酯;濃香型的洋河、劍南春、五糧液、國窖1573在總酸、總酯專案上還包括了己酸乙酯等。
這是中國白酒標準體系和國外檢測體系的最大不同。國外重點關注的是酒的衛生指標,對理化指標要求較少,他們認為酒的理化指標上的不同正是形成不同風味酒的因素。而中國的白酒除了要在衛生指標上遵循強制的國家標準GB2757之外,對不同香型的酒出現了不同的檢測專案,內容繁多,體系複雜。
在洋酒的檢測上,把醛類列入到了其中,但是在白酒的標準體系中,這一項是沒有國標要求的。白酒中的醛類包括甲醛、乙醛、糠醛、丁醛和戊醛等。少量的乙醛是白酒中有益的香氣成份。過高的醛類則使白酒具有強烈的刺激味與辛辣味。
如果人體內乙醛脫氫酶不足以分解乙醛, 將會使乙醛聚集,會出現我們常見的面紅耳赤、頭暈頭痛等醉酒症狀,當乙醛達到一定的量將會危及生命,乙醛的致命劑量是5克。一般優質白酒每百毫升含乙醛都超過20毫克。
洋酒雜醇油含量比白酒高
檢驗結果顯示,洋酒雜醇油含量均超過了0.2g/100ml,而白酒的雜醇油含量最高不過0.076g/100ml。其中,馬爹利名士的雜醇油含量最高,為0.26g/100ml。
雜醇油是指甲醇、乙醇以外的高階醇類,在蒸餾時,因釀酒師掌握溫度的技藝不同,導致酒品中去除雜醇油的含量指標有些不同。
雜醇油對人體神經系統的麻醉作用比乙醇強,但它在人體內的氧化速度,卻比乙醇慢,在機體內停留的時間也較長。長期飲用雜醇油較多的酒會引起上頭,其毒性隨分子量的增大而加劇,雜醇油也由此被稱為“惡醉之本”。
但實際上,從2006年11月開始,《蒸餾酒及配製酒衛生標準》(GB2757—1981)國家標準修訂內容中已經取消雜醇油這一項指標。
所以說啊,中國的白酒一點都不比國外的差,而且作為土生土長的華人,肯定更加習慣中國白酒的口味,茅臺五糧液洋河這些大牌酒不都很好嘛。
-
3 # 蒲葦7
喜歡白酒還是洋酒純屬於個人愛好,作為消費者,我們首先要了解下兩者之間的區別!蒸餾酒方面的區別:中國高度白酒是蒸餾酒白酒原料是糧食。經過固態法發酵,採用多種微生物發酵,生成大量香味物質,透過蒸餾提取出來,然後經過貯存,勾兌調味生產出的產品。洋酒分為很多種。比如高度XO為例:原料是葡萄,經過液態發酵,然後蒸餾貯存,勾兌調味生產。原料不同,使用的微生物種類也不同,兩者蒸餾的方式不同,固態法蒸餾香味物質相對集中;液態法蒸餾,香味物質蒸餾時因沸點不同,分層流出,所以口感差別很大。就我個人而言,傳統的中國妹紙,還是喜歡中國的白酒!喝後,隨著酒精的揮發,人會產生一種飄飄然的感覺,李白的很多詩句都是在這種妙不可言的感覺中創造出來的!而外國的洋酒喝後,感覺一口氣從胸口直衝頭頂,胸悶的難受!
-
4 # ZBLiu
為什麼必須二選一呢?中國的白酒,即使拋開假酒,也在漸漸失去顧客——性子烈,香型其實不太討喜。特別是喝過酒沒洗的杯子,過夜以後那股味,就會給人留下一種很強的印象,成為下次拒飲的一個因素。但是,中國酒客有一些是追求高酒度的,另一個帖子裡在比賽誰喝的酒度數高,有說喝到70度的,那就可以直接喝消毒酒精了。我讀書少,不敢說他吹牛。
洋酒可選項多得很,自然容易找到適合的一款。但是洋酒普遍很貴,選飲的時候也不得不考慮。不過,較高檔次的宴席上,紅酒已經成了首選,喝白酒幾乎成了“土”的標誌。喝白蘭地、威士忌甚至雞尾酒更是成了白領和精英的“氣質”標誌。
其實啤酒和黃酒歷來就能分掉白酒很多顧客。它們口味和酒精度都和淡一些。
-
5 # 一雨一彩虹00
我是比較喜歡中國白酒的,尤其是綿柔口感的夢之藍系列更是我的最愛!
中國的白酒
喝後,隨著酒精
的揮發,人會產生一種飄飄然的感覺,李白的很多詩句都是在這種妙不可言的感覺中創造出來的!而外國的洋酒
喝後,感覺一口氣從胸口直衝頭頂,胸悶的難受。
回覆列表
我還是喜歡白酒。
總說洋酒意氣風發,白酒卻是老氣橫秋。曾有一位茅臺酒廠的老酒匠閒聊過對白酒市場的信心。他抱著頗為悲觀的想法,坦言白酒的味道,是很難讓人第一口就直接愛上的,加之現在年輕人普遍認為白酒總泛著的不是酒香,而是一股老氣橫秋的過氣感,也許白酒整個行業會在這一代以及下一代年輕人成長起來後,將逐漸走向沒落。但他爬滿歲月痕跡的面容上,仍不禁透露出一種難以言明的落寞和不甘。
白酒和洋酒比,真的差了嗎?
1、工藝
相比較洋酒更現代化的蒸餾、發酵、勾兌方法,中國傳統白酒則更獨特的採用制曲發酵。簡單來說,制曲就是做菌種。
制曲是中國釀酒的精華所在。酒麴中所生長的微生物主要是黴菌。 對黴菌的利用是華人的一大發明創造。著名的微生物學家坂口謹一郎甚至認為酒麴可與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相媲美。
關於酒麴的最早文字可能就是周朝著作<< 書經·說命篇>>中的"若作酒醴,爾惟麴櫱"。以現代科學來看,酒麴實際上是從發黴的穀物演變來的。酒麴的生產技術在北魏時代的<<齊民要術>>中有過一次全面的總結。這是洋鬼子們很難想象的事情。白酒透過製作酒麴培養細菌菌落,用微生物發酵,極大的豐富了香味的層次。而洋酒不同,主要依賴於原料的微生物,如著名的白蘭地依靠的是葡萄表皮的菌種,因此白蘭地的口感受產地的影響很大,而白酒則沒有這樣的後顧之憂。
2、品鑑
威士忌有威士忌的喝法,紅酒有紅酒的方式,似乎洋酒們天生就帶著貴族範,以禮節與喝法的繁多從而備受推崇。而中國白酒的“感情深一口悶”豪飲、拼酒場面,讓白酒難免顯得俗氣粗糙,不需要過多的言語,你一杯我一杯直到有一方倒下,方才休止。但其實在喝法上,白酒也有著自己的講究,聞香、掛杯之類的自不必談,僅僅是許多長輩面對美酒,一飲而盡後的一聲嘆氣,也大有文章:不是因為烈酒辛辣刺喉,而是為了將酒中的香氣吐出來。
3、情懷
也許提到情懷,你會和我說怎麼又來這套。那如果我換成“情結”呢?我相信華人是有白酒情結的,只不過90後、80後這一輩出來,白酒顯得有些落伍之後,很少有人對白酒再去著墨粉飾抒發。我們總覺得白酒老氣橫秋,普普通通,卻從未思考過這背後每一道工序,每一項技藝,都凝結了無數釀酒大師的畢生心血。原料、溫度、地理、配比等等,稍微一個微小的改動,也許就是天差地別。就如同整個漢字文化的演變史,也許呈現在你面前的只是寥寥數筆,但為此它走過了漫長的千年。中國的酒文化還需要我們慢慢地去扭正,潛移默化地去喚醒,學會刨除雜念,自己仔細地去審視。同時,這離不開酒企端正自己的態度,去淨化這已略顯混亂的市場。更離不開我們本身的態度,去找回對於自己文化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