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毛維準

    這是《國際關係史》的必考題。

    三十年戰爭是歐洲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國際戰爭。

    三十年戰爭發生在1618年-1648年,基本上歐洲當時所有的國家跟類國家行為體都參與了本次戰爭。

    對國際關係體系而言,本次戰爭意義重大,它深刻改變了西方國家關係,促使近代國際關係體系的形成。

    實際上,在十五世紀末,歐洲國家基本上是絕對君主制,開始逐漸演變為中央集權的近代民族國家,這些民族國家是一種新型的外交主體和權利鬥爭行為體。一時之間,縱橫捭闔的外交與血腥的軍事鬥爭成為新興民族國家攫取最多國家利益(領土加權力)的主要手段。

    此次戰爭開始於波希米亞民眾反抗哈布斯堡家族的統治,本是一場神聖羅馬帝國的內戰,而後演變為一場全部行為體都涉入的國際戰爭,最終以反哈布斯堡家族的勝利而告終,並簽訂了國際關係上具有里程碑的《威斯特伐利亞條約》。

    參戰的新教國家包括瑞典、法國、丹麥、挪威、荷蘭、德意志多邦國、奧斯曼、英格蘭與蘇格蘭等,另一方是羅馬天主教的盟友包括西班牙、神聖羅馬帝國、奧地利、匈牙利、以及丹麥和挪威(沒看錯,他們第二階段是這個陣營的盟友)與波蘭等。

    本次戰爭的主戰場在德意志地區。有研究認為,該地區在三十年戰爭之中損失了五分之三的人口,最激烈的地區損失九成。下圖展示了德意志地區的人口減少情況。

    就國家而言,大戰之後,日耳曼內部分裂加劇,神聖羅馬帝國成為空殼,此外,荷蘭與瑞士獨立情況得到確認,法國興起併成為一霸,瑞典崛起為北歐強國,並經常向南施展權力,但是西班牙已經無法阻擋繼續衰落的趨勢,葡萄牙獲得獨立。

    從理念與制度上來說,大戰結束之《威斯特伐利亞條約》確立了一些近代國際體系依然遵循的原則,如主權國家。當然,這個條約並沒有保證多久的和平,反而是,這些原則又進一步刺激了近代民族國家的行為,隨後,歐洲進入了戰爭頻發、經濟高漲、技術進步、戰爭手段升級的一個階段。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王者榮耀貂蟬在團戰時是技能中間銜接平A還是靈活走位放棄平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