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跟我冒險

    近些年來看的一些關於人性的電影真的要屬南韓的最讓我感動。

    現在再談論起南韓電影,圍繞在人們腦海中的不僅僅是唯美的愛情,更多的是對人生、人性、對這個世界的思考與探討。

    近些年比較火的電影諸如《熔爐》、《素媛》、《殺人回憶》、《辯護人》等,都取材於實際發生的事件和案件,其中《熔爐》電影還有著實際的意義:電影播出後,在民眾的高聲疾呼下,當年的案件得以被重新審理,涉案人員也都被重新起訴,最重要的是,南南韓會為此特別通過了熔爐法,加強了對殘障人士和未成年人性侵案件的懲罰力度。因為一部電影引發的如此驚人的效應,這簡直天方夜譚,但《熔爐》卻做到了,諸如此類的電影,在警醒民眾的認知上,也都做出了一些努力。

    《熔爐》裡面的孩子是可憐的,他們沒有得到健全的父母的保護,慈善機構在這一刻讓我覺得好惡心,他們沒有得到社會更多更好地保護,在父母拋棄他們的同時,社會也就拋棄了他們。說實在的,我真的不覺得社會對我們有什麼好處,從社會那裡我們收到更多的是傷痛和眼淚。然而,這個社會,就是人的集合體,只是這個社會是除了父母以外的其他人構成的,他們對於與自己“無關”的人總是很冷漠,很冷漠。“沒有任何人有義務對你好”這是現在很流行的一句話

    最後點題的一句臺詞了整部電影“我們一奮戰,不是為了改變這個世界,而是不讓世界改變我們”。

    說的有點遠了,但是這部電影真的是引人深思,我想南韓關於人性電影的發展不僅僅有政府的支援保護,更重要的是他深入到了人的內心深處,那個撕去面具後的,真實的我們,真實的世界。希望這個世界還是美好的。

  • 2 # m七月與安生

    先來說一下南韓的歷史文化背景。南韓長期以來遭受周邊國家的壓迫和侵略,他們由於自身民族文化的貧乏而產生極度自卑的心理,長期的打壓將這種“負面情緒”潛移默化的植根於南韓的文化,比如,電影行業就在很大程度上受這方面的影響。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認為,他們對人性的理解比較深刻。

    南韓電影在21世紀的世界影壇可以說是獨樹一幟,它善於從那些令人毛骨悚然,駭人聽聞的社會陰影裡取材,依仗寬鬆的政策制度,加之南韓電影人骨子裡的冷靜剖析,不動聲色的電影語言,讓觀眾作為一個事件的旁觀者,一個社會的參與者,一個國家的公民(與主角們一樣)來觸碰人性的極惡與偽善,透視政治與霧霾與陸離。樸贊鬱,奉俊昊,金基德,一眾南韓電影人用片尾字幕“根據真實事件改編”重新整理我們三觀的同時提醒我們“我們努力奮鬥不是為了改變世界,而是為了我們不被世界改變。”

    南韓電影如此出色還在於其注重借鑑外來經驗,不斷學習與模仿好萊塢,使得他們的電影工業水平飛速發展。他們透過對好萊塢技術的學習,成功打造了完善的電影製作產業鏈,使得他們在電影業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以上便是我的分享!

  • 3 # 伯爵雪山

    金允石,崔珉植,宋康昊,薛景求,河正宇,李政宰,柳承範,柳承龍,黃政民,郭渡元,劉海鎮,宋承憲,吳達洙,鄭羽盛,孔侑,李秉憲。把這些男演員的電影看一遍!

    以上男演員的電影看一遍,搭戲的女演員自然就知道了!

    南韓電影放開稽核限制,各種型別,題材都可以拍,所有好電影基本被這些男演員包括了!

    我們國家也可以拍出來,只是稽核肯定不批,絕對不會上映,反映很多真實的發生過的事情。

    鋼的琴,白日焰火,山河故人,24城記,孔雀,青紅,萬箭穿心等等很多描寫人性的電影,只是你不關注罷了,也許還沒到那個年齡!

    哥從16歲開始看電影,今年40整,基本每天都要看一部電影,或美劇。看的多了,自然脫口而出了。

    手機打字累,就這樣吧

  • 4 # 使用者5347811254

    棒子國連自己的歷史文獻都看不懂的國家。棒子的歷史基本靠編,編的讓全世界人民當笑話看。沒自己的節日就去搶,沒有本土名人就到處認祖宗,長得醜就全華人民大整容,看看棒子有多虛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為什麼對母校戀戀不捨?